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342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皇帝皱了皱眉头。

“大家不饿肚子,所以感激陛下。臣民大都知道陛下的爱好,所以发现了什么,就乐于上报。”钱程继续说:“而且,因为吃喝不愁,所以很多人都有闲暇四处探索,或是用多余钱财去和西洲人做生意。所以,发现和听说的奇异事情也很多。”

众人闻言,都收敛了笑容。皇帝再次看了他几眼。

“当年孟子对齐宣王说,好货好色都不是问题。陛下不是那种俗人,臣也没必要说些老掉牙的话。”钱程自顾自地说:“只是,现在那些方士的水平,大家都清楚。有道行者百中无一,剩下的那些,比起一般人,也没什么优势。”

“神仙到底喜欢什么,至今也没人说得清楚。那些方士把各种路子都试了个遍,现在不是一样没什么实质发现么?所以,不如反过来,换一种思路。臣在西洲,就是如此行事的。”

皇帝沉吟了片刻,没有开口。反而是大将军迅速瞥了她一眼,随即说道:“钱都护有何经验,不妨细细说来,让我等不枉好奇一番。”

“确实只是刚才说的那些。”钱程认真地说:“遇仙之人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其中有何规律,无人总结得出来。然而只要成仙的路子还在,就肯定会留下踪迹。所以根本问题,甚至不在于方士认不认真,而是天下众人了解的实在太少。”

“既然如此,不如像这样,多找些提供消息的渠道。”他解释道:“哪怕没有发现仙人本尊,也能获得不少珍奇的物品,总归是不会吃亏的。”

“在西洲那边,民众若是讲了十件事,八件都是编出来的故事。”他伸出手指,如实说道:“还有一成,是看错了眼或是理解错了别人的话,最后一成,才是各种‘有可能’与仙人相关的。”

“然而以当地那些人口,现在已经得出了不少有用信息。陛下也已经了解了。”他说:“所以,只要人够多,是肯定有希望的。”

皇帝听了他的话,难得地露出迟疑的神情——当然,任谁被方士反复坑骗,也肯定不会拒绝至少看起来更靠谱的办法。

“不过,你刚才说的也有问题。”末了,皇帝亲自质疑道:“这些人得到了仙人的馈赠,为何还要献出来,不自己用?方士们是有这个问题,但你的办法,也免不了同样的问题。”

“不是这样的。”钱程意外地毫不顾忌,径直摇摇头:“其实更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臣翻阅过很多涂山收藏的典籍,在博士学官处进学的时候,也看了很多藏书。”他缓缓道来:“仙人成仙是得了道。但无论古籍,还是老庄诸人的言论,何曾有人说过,道是被某个人控制的?何曾有人说过,道是专属于谁的?”

在场众人都意识到了什么,安静地听下去。

“没有皮,毛就无处依附;没有大道,又哪来的仙人?”他继续反问:“自古圣贤,没有拒绝传授道理的,最多是害怕天下人学歪。有些干脆主动接收学徒,生怕大道不被众人所知。”

“既然大道本身如此,仙人肯定也是一样的。”他笃定地说:“仙人有何顾忌,是另一回事。但求仙的路子,肯定不是排斥他人的。自古只有路子越走越熟的道理,哪有自己走了,别人就走不得的?”

“西洲那边,还有种古老的说法,认为凡人是不完善的仙人,仙人就是弥补了缺陷的凡人。”他回忆了下,说道:“既然风暴两侧,都有意外一致的观点,那么这观点,显然就更接近普遍的道理。”

“如果更多的人了解到其中奥妙,肯定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而且得道的人越多,对其他人就越有利。如果人人都能弥补缺陷,成为完善的人,那么这天下,也就实现大同了。”

“臣以为,求仙也是求道,儒生、道士、方士,追求的原本其实是一回事,所以臣不忌讳这些。”他说:“于公来说,能够实现理想的事情,为何要回避?于私来说,陛下得道,天下亦能跟着沾光,为何不敢提?”

“方士们才是整日老生常谈、可能藏私的,因为他们的道路根本就反了。”他理直气壮地说:“臣不需要也不屑于这样做,所以才能找到需要的东西吧。”

皇帝认真地思索起他的话来。

“所以都护认为,应该首先怎么做?”末了,她有些急切地问。

“养民。”钱程简短地说。

“有个故事,说文王筑台,民众反而高兴——当然,这也是没什么新意的故事了。不过在西洲,臣确实看到了相似的东西。”他说着,又毫不突兀地恭维起来:“陛下派兵大败西戎,民众得以安居,又获得了西洲的土地,自然感激不已。”

“若是国君像夏桀那样残暴,让百姓宁可与之同归于尽,那肯定是指望不了百姓配合的。”钱程说:“相反,西洲那里已经有了实打实的进展,这其实已经说明问题所在了。”

皇帝再次沉默不语。

“中原地域广大,这方法怕是难以普及。”旁边,大将军又说。

“那就请在西洲乃至海外,继续让民众找寻。那边需要的开销更少,而且确实有不少珍奇。”钱程建议道:“这样,总不会有错的。”

“既然如此,都护就……”皇帝刚开了个头,又改口道:“朕准备遣官吏去西洲,专门负责好好处理此事。都护要记得,教好他们,免得这些人又乱来。”

钱程行礼拜谢。

“臣这里还有几个办法,在西洲感觉还不错。”他进言道:“对于增加财货税收,安稳民众,都有不少好处。陛下愿意费些闲暇时间,听一听么?”

“说吧。现在就有时间。”皇帝明显高兴起来:“卿快说来听听吧。”

第311节 第五十四章 安西九策(上)

“都护府新立,各方面都得花钱。”钱程细细说道:“这钱从何来,臣等已经上报过了。不过,各种来源里,不可靠的其实占了很大一部分。像那几笔大宗交易,还有战俘的赎罪钱,其实都是很不稳定的。”

“想要财源稳定,说到底,还是得让税收稳定才行。”他总结道。

屋里的众人都深表赞同,皇帝也肯定地点了点头。

“而想要税收多,就得让辖区富饶,否则税收也无从谈起。而辖区富饶,首先得有民众。”钱程继续说道:“这依然是大实话——不过重点是,哪些人才算民众。”

“现在都护府试行的,其实就是国野之制。”他陈述起来:“首要的事情,就是‘别国野’。”

“西洲那边,什么来路的人都有。他们的国境很混乱,也没有有效的户籍——那些人自己都不一定能说清,自己到底是什么人。”

“所以,我们那边干脆就不管这些了。可靠的、能够参加军队的人,就称为国人。没达到这个要求的居民,就称为野人。我们试了几个月,反响还挺不错。民众都纷纷响应,希望获得国人资格。”

“朕记得,按周礼,国人承担的赋税义务也更多。”皇帝说:“不是说西洲人管理疏漏么,为何他们还要跑来投靠?”

“西洲人管理是疏漏,贵人的需求却不疏漏。他们一样想要更多的钱。”钱程回答:“但他们没有能力更好地征税,所以手段比中原还严酷。”

“都护府所在的地方,原本叫乌尼亚。在西洲诸国里,都是落后的地区。那里的领主每年定期出门征税,架势和打仗差不多,动辄就烧毁村落,杀戮人口……”

“这不和匈奴劫掠差不多了么。”骠骑将军插嘴道:“我当初还怀疑,土人村落,怎么一个个都戒备成那样。匈奴人至少是去劫掠外人,他们怎么连自己人都抢。”

“本来就是一回事。”钱程也不卖关子,直接答道:“他们一样没把领民当自己人。”

“以前大部分人是没地方跑。但现在,我们给了他们第二个选择。所以,当地人很多都乐意逃到我朝这边。孟子说,‘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这些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而且,他们收来的钱,比都护府收的少多了。”钱程不等其他人反应,径直说道。

“为什么?”皇帝问:“他们把村落劫掠一空,却没卿收的税多。卿难道能比他们抢的还干净?”

“不是收的更多,而是浪费的更少。”钱程回答:“劫掠索税其实是种效率很低的方式。他们的农人,原本就技术拙劣,再时不时被打劫一番,哪有心思好好种地?有些地方,干脆把心思都放在如何防御领主、藏匿口粮上。”

“索税原本就需要成本,成本因此上升的话,就更加得不偿失。结果,这种方法让民众更穷困,征税的开销却更大。他们弄到的钱,还没我们照常收税收的多,也不是什么意外了。”

对方略一思忖,点了点头。

“也不怪他们,毕竟他们就只有这个水平。” 他摇着头说:“收税收成抢劫,惹得匈奴人都看不起这些家伙。”

众人也不禁失笑,然而刚笑了几声,就有人察觉到不对。

很快,众人就都停了下来,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卿这又是嘲讽谁呢。”皇帝饶有兴趣地问。

“不是嘲讽。”钱程面色如常:“臣在西洲时,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人,家里有只怪异的鸡,隔段时间,就下一只金蛋给他。后来这人等的太急,就把鸡杀了,想要尽早拿到金蛋。结果,一个鸡蛋也没取出来,最后得到的,只是些鸡肉而已。”

“臣不是嘲讽。”他慢条斯理地说:“只是在西洲都能听闻,有人为了自己的些许政绩,就想拿陛下的金鸡下手,故此,特意提醒一下。”

“臣家里很穷,现在还盼着陛下的赏赐。若是陛下只能今年多些鸡肉,臣今后的日子,只怕要更穷困了。”

“臣穷怕了。”钱程一脸诚恳地问:“陛下呢?”

“谁想穷啊。”皇帝微微闭上眼睛,笑着点点头。

钱程拱了拱手。

“其他的事情,都是依旧例而为,没什么新奇了。”他继续说了起来:“无非是丈量土地,给国人授田之类的事情。”

“授田之事,中原都渐渐困难了。在西洲能行的通么?”皇帝问。

“能。”钱程回答:“没遇到太大问题。”

“开垦的田够么?”她继续问:“屯田能这么快么?”

“诸戎原本就开垦了一些土地,虽然管理不善,但也比从头开始好多了。”钱程回答:“而且那里都是平原,也方便拓荒。”

“朝廷里,有人说,随便灭掉蛮夷国家,不是好事。以往的旧例,都是扶持新的国君为主。现在直接管辖当地土人,可行么?”她又问。

“那时候都护府就百来个人,当然只能这么做。”钱程回答:“现在情况不同,也不比照搬。”

“当地的产出就这么多,而国君、贵人,比官吏开销大多了。每多一个这样的人,就多出一大笔开支。”他直截了当地说:“能派官吏的时候,还养着土人豪酋,那就是浪费钱啊。”

“蛮夷若是讲究信义,那就不是蛮夷了。”他说:“以往朝廷经常招待蛮酋,还举办各种仪式,彰显天朝威严。不过臣觉得,这其实没什么用处。”

“蛮夷见到好东西,就想据为己有。无法实现,就心怀怨恨。这些人不懂感激,所以赏赐是没什么用的;也没有自知之明,所以立威的效果也有限。用诸夏之间的方式应对他们,只会更加麻烦。”

“这样的话,岂不是还要靠刀兵解决?”皇帝问:“你说能节约,但这开销不会更大么?”

“不需要用刀兵。”钱程胸有成竹地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派人招诱他们的民众。”

“土人豪酋为了自己的家业,叛服无常,但土人平民就容易满足的多,也愿意接受教化。”他说:“天朝的名声传开之后,不需花钱收买,都有大量土人平民从各地逃来这里。”

“能直接和他们打交道,何必还通过土王、贵人?”他恭维道:“普天之下,都是陛下的财富,戎狄之地也不例外。”

“西戎贵人截留掉的,可都是陛下的钱啊。”他加重语气,提醒道。

皇帝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那这土人贵族,品行如此不堪么?”她突然换了个角度。

“只吃不干。”钱程简短地说。

皇帝扬了扬眉毛。

“没办法啊。”他也突然感慨起来:“这天下的事物,终究都属于配得上的人。荒芜之地,土人君王占就占了。西洲那边,物产却很丰饶。就那些蛮酋的德行,他们配么?”

“从五帝开始,上古圣王手里,消灭的蛮夷数都数不过来。这些人失国,就是德不配位的结果。”钱程说:“这么好的地方,给了这些耕田都不会的人,皇天后土都要伤心啊。”

“总之,管理土人酋邦存续、废除,是都护的职责,所以臣就自行决定了——能省一点,就省一点。”末了,他再次行礼道:“不过陛下若是觉得有必要……”

“卿觉得没必要,就算了。”皇帝果断打断了他,随即重复了句:“算了吧。”

钱程心中了然,赶紧应了一声。

第312节 第五十五章 安西九策(中)

“朕看了你的上书,说在西洲行井田能增加税收。朕不知那里具体情况究竟如何,你这段时间试得怎么样了?”皇帝继续问。

“收获季节还没到,今年耕种的面积也有限。不过收来十分之一的税,是没问题的。”钱程回答。

“原本的条目实在太多,都护府人手有限,只能想办法把它变得简单些。不过这样也节省了不少开支。再加上没有豪强从中分割,按臣等的估算,一番简化下来,收到朝廷这边的数目,反而可以增加。”

“你能做到就好。”皇帝见此,也不在追问。只是想了想,还是疑惑道:“你说禁止买卖土地,真的可行么?”

“可行。西洲人口稀少,地价太低。大片适宜开垦的荒野无人耕种,本来就没什么人去买地。”钱程回答:“有钱的人,也都是来做生意,想尽快捞些金币银币的。土地生意,其实没多大利润。”

“这种情况下,还去广收田地,实在太不正常。”钱程提醒道:“人都是逐利的。而放弃眼前赚取巨额金银财富的机会,花钱去做这种事的,肯定不是一般的商人。他们所逐的,恐怕是‘大利’啊。”

皇帝想了想,认真地点了点头。

“那其他的内容呢?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