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中原人说匈奴部众行动迅速,但匈奴人自己心知肚明,这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掌握的情报足够多。反过来,如果中原人哪次在信息获取上更胜一筹,匈奴人就免不了要吃大亏。
草原虽大,游牧却不是到处乱逛。草场的大小是有限的,位置也是基本固定的。小部落的选择还可以更多些,部族的规模越大,回旋的余地就越少。对匈奴这个体量的政权来说,事情有时会很尴尬。
如果部众太分散,打起仗来就会很吃亏。如果集中起来,又对草场条件依赖很高,否则就必须有足够的积蓄物资。所以每次战争前,单于都需要紧急召集部众。
及时发现中原人动作,快速做出战略方向判断,制定应对计划,集结、分配各部战士,规划家眷、牲畜的集中迁徙……这些都需要尽快完成。
草原人分布广泛,组织也比中原人松散的多。一名威信很高的首领,也能指挥众多部族按命令行动,发起战争。但和中原人进行长时间的激烈对抗,却是件要求很高的工作。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有这些本领,恐怕连大月氏都打不过,也就没有现在的匈奴了。
汉军每次出塞,补给有限,都待不了太久。相比而言,可以耕种的地区和优良草场的丢失,比单纯的杀伤,对匈奴人的打击要大得多。
匈奴人来到西洲,也是首先寻找合适的居住地。
这里较为富庶的区域其实不太容易待。当地人非常喜欢修筑坞堡,哪怕国境腹地也是如此。匈奴人倒不是无力攻克,但一个一个去对付,损耗实在太大。
这里的村民也很机警,遭遇匈奴小队袭击时,行动十分熟练,表现得不比汉地民众差。看起来,他们对于如何应对劫掠,似乎非常熟悉,让匈奴人很是憋屈。
好在有人报告说,这片大陆上,也有十分优秀的草场。
那里可以耕种也可以放牧,简直是匈奴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不过现在,那里被另一伙人占据着。
按打探来的消息,控制此地的,是个定居的牧人政权。最早,他们是个由十支乌古尔人部落组成的联盟,后来接受了西洲人主流的宗教与文化,开始定居,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西洲人对他们的称呼也并不一致——而且,西洲人的语言、方言实在太多,也念不出一个统一的发音来。
有人称之为“浑邪里”,有人称之为“胡改里”,不一而足。
“这些人一直盯着我们,其他西洲人喊他们支援,他们也不敢动身。”斥候继续汇报:“现在他们的国王主动带兵迎上来了。”
“这个叫什么王来着?”单于想了下,又问道。
“胡……胡什么……”斥候一时也记不清了:“好像就是叫胡人王还是什么的……”
“乱讲,什么胡人王。”
“他也配叫胡人!”
贵人们纷纷声讨起来,表现自己的忠诚。
最早,中原以北的部族都有自己的名字。不管是中原人统称的戎狄,还是当初强大过的月氏。胡这个词一开始只是一少部分人的自称。
结果现在,中原人把各种北边来的和自己不一样的人,都一股脑地叫胡人。
匈奴本部对不同部族的区分其实很认真,与外族婚配的后代有时都不被承认。中原人乱喊,他们也管不着,但西洲人都这么叫,就很气人。
“当地人的说法里,就是这种发音。”斥候急忙解释道:“或者,就是浑邪王……”
单于猛地一拍桌案。
浑邪王带头投了汉朝,在单于庭里,算是不忠诚的典型代表。然而他现在在汉朝庇护下过舒服日子,单于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干瞪眼,贵人们都尽量不多提他。
听到浑邪王,单于就来气。
“都什么狗屁东西!”他气急道:“还浑邪王,我要把他的脑袋砍下来当酒碗使!”
贵人们赶紧上前去劝,好说歹说,让单于压下了火气。
他心里烦躁,带领贵人们出帐查看去了。
“所以,这些人到底叫什么啊?”斥候队长小声问一名留下来的长老。
长老仔细想了想。
“别叫这些乱糟糟的名字了。”他说:“直接按原本的名字就行。”
“就叫‘十姓乌古尔’吧。”长老确认道。
帐外。
各部兵马已经集结起来,单于自己的卫队也开始测试武器。
有人拿起一根长管,将其点燃,管口当即喷出长长的火舌,其中还夹着铁砂与晶石。
“还好用么?”单于问。
“好用,没受潮!”那人回头抚胸行礼,答道。
单于的心情总算好了些。
匈奴人把自己收容的中原人叫秦人,这种武器因此叫“秦人火”。
其实他们希望做出大鼎来,但大鼎移动起来不便,用料多,对工匠的要求也高,匈奴人至今也做不好,只能降低标准,使用这类武器。
“这次,希望能安居一段时间吧。”单于叹道。
“就算安居,也不能忘却更大的危险啊。”一名亲随贵人出声提醒道。
“嗯?”单于回头看了看他。
“这里离汉地更远,可以获得的利处更多,局势也更复杂。像汉军这次来这里,就有争利的目的。他们这次远征,应该快到极限了。想对我们直接动手,难度更大。”左骨都侯说:
“前几次战争,中原损耗也不小。至少短期内,他们是分不出精力组织大军进攻我们的。为何还要说更大的危险?”
“单于亲征,击败眼前这种敌人很容易,所以我才担心战后啊。”贵人说。
单于对他的话倒是受用,点头让他说下去。
第197节 第一百六十二章 匈奴忠臣(下)
“就算有安歇的机会,也不能放松。”贵人劝道:“因为内部也一样会有危险。我说更大的危险,就是这里。”
“您知道第一纪时,大单于国的事情么?”贵人问。
单于摇了摇头。
“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据说也是汉地传来的故事。真假难辨,请姑且一听。”贵人陈述起来:“传说第一纪时,北地有大单于国。大单于国的国势之盛,能威压中原。”
“真的?”单于很是感兴趣:“是我匈奴么?”
“我也不清楚是指谁,可能只是个夸张的故事吧,因为他们比我们极盛时还要强大。”贵人摇摇头:“当然,应该也有我们的影射。”
“比如,我记得,在这个故事里,大单于国同样地跨广阔。”贵人继续讲着:“西侧一众小国,战战兢兢,如同臣仆。这显然是说我们还能在西域维持僮仆都尉时的情况。”
“连大国也多有畏惧,待之如兄长。”他说:“大单于国的威望,可见一斑。”
单于长吁了口气,右部贵人们也悄声感慨起来。
“不过。”贵人话锋一转:“大单于国最后还是消亡了。”
其他贵人都十分惊讶。
“为什么?”右谷蠡王忍不住问。
“不清楚。”贵人摇摇头:“只知道内忧外患之下,大单于国并未被直接灭亡,却自己崩解消失了。”
“据说是大单于国内部出了问题,各部贵人不愿继续被管束,纷纷散去了。”贵人看着单于,意图显然很明确。
“我们之前,还没有过这么庞大的草原国家,所以我希望这些缥缈的故事,也能多少帮些忙。”贵人诚恳地说:“就算没有战争危险,我们也不能放松。”
“这次最有可能在西洲担任都护的,是个儒生。之前还被我们抓过一回。”右谷蠡王对他还有印象:“他确实够狡猾,不过这种人至于这么危险么?”
“儒生一样危险。”贵人直白地说:“他们嘴里都是仁德,其实不过是想用其他的办法削弱我们。这些中原人大都是汉的忠臣,只是意图损害我们的方式不同,居心都是一样的。”
“和平的方法一样可以造成破坏啊。”他提醒道。
“是啊。”左骨都侯闻言附和道:“那家伙来我们这里,第二天就哄着我们的人一起跑了。这种人无论如何不能小瞧。”
“这人好像之前,我们就留意过。”一名跟在旁边的匈奴当户想了想:“我记起来了。当时他就在我的辖地对面,我们还派人想招揽过他。”
“他是被汉天子驱逐过来的,明显是得罪人了。”他判断道:“汉天子不见得用他,我们也不必担心这种小人物过了头。”
“对。如果真有威胁,我们就派人扬言,说他和我们有约定。”左骨都侯很快想到了办法:“汉天子对待大臣一向多疑、苛刻,何况这种人?到时候看他还能怎么办。”
贵人们纷纷表示赞同。
“哎,人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忠心,你看看我们的人。”单于倒是感慨起来,摇了摇头。
“我们匈奴虽然也有下属各部,但我们有坚实而不可破弃的盟誓。”左大都尉急忙站出来,带头表态:“我们都是忠诚的臣下。”
“对啊对啊。”
“我们也很忠诚的。”
贵人们纷纷响应。
单于笑了几声,回头问劝谏的贵人:“故事里有说,那个国家具体是如何瓦解的么?”
“这个恐怕早就失传了。”贵人摇摇头:“只知道各部族都争先脱离,最大的名王们甚至直接逼单于退位,所以大单于国很快就消失了。”
“哦?”单于瞥了眼旁边吓了一跳的左贤王:“还有么?”
“没什么了。”贵人仔细想了想:“那个王……是酒鬼?真没什么有意义信息了。”
单于又扫了眼周围。
“右贤王呢?”他问。
“带队去安排埋伏了。”有人回答。
“这次敌人是不强,但别又轻敌喝多了吧……”有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听说他前几天占领了一个西洲庄园,得到了不少葡萄美酒。”
“啊……”
“一个个都……”单于无语地摇摇头。
不久,众贵人就匆忙散去了。
单于在帐篷里踱来踱去,末了,他喊来一名亲信。
“你去给我盯着右贤王。”他命令完,继续看了看舆图。
“盯紧点!”他又回头补充道。
PS1:
现实历史上西域的开拓没有这么早,所以匈奴的势力很大。
而且实力和影响不是同步增长的。
司马迁吐槽说,因为匈奴人击败过月氏,所以从乌孙到安息,匈奴使者拿着单于一封信,这些国家就轮流招待,不敢让他们受苦了。等汉使去那边,不给钱,就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