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顺1730 第64章

作者:望舒慕羲和

明末之战,后金靠大炮攻城、野战,但学来的都是明朝弄的海军炮,也没有野战炮架和螺纹千斤顶,野战威力不强。

整体上,大顺的实践经验,打完后金,周边就全是一群没有野战炮兵的弱鸡。而经验,都是实践中得来的。

阵法还是三十年战争那一套,阵型密集,冷热兵器混编,摆大阵野战。

周边没炮,骑兵倒多。

排那么厚的大阵,对这种炮少骑多的现实,确实无往而不利。

相较于此时的西欧,肯定是路子走错了。

更薄的线列、更凶猛的野战炮,能把大顺这时候的密集阵型打崩。

不过对付沙俄的哥萨克还是足够。

哥萨克没有几门炮。敌人没有炮兵优势,就随便排密集阵。

哥萨克骑兵是最好的轻骑兵之一,但哥萨克向来抢功我最猛、逃跑我最快、劫掠一顶二、野战我先溜。

至于攻堡,大顺优势更大。

冷兵器精锐还有不少,相对哥萨克,炮兵优势极大。

武德宫出于太宗遗训,一直逼着学几何学和测量学,虽然几何学中真正精华的形式逻辑需要慢慢培养,可拿来就用的炮兵测量学还不算差。

这一次大顺也是豁出去了,调集了不少大炮,从京城、辽东一路运到这里,消耗的粮食补给足够当年打一场与满清的决战了。

皇帝想要打的漂亮、死人又少、还要震撼,那炮兵就可以使劲儿用。

既然皇帝想要刷军中的威望,刘钰就退到了幕后,写了一份详细的攻城计划,把自己当成一个战术参谋。

如果敌人出城袭扰怎么办?

如果援军抵达怎么办?

如果敌人逃走怎么办?

如果第一波攻击不顺怎么办?

如果罗刹人隐藏了火炮等到最后才用怎么办?

将各种可能会遇到的情况一一列明,每一项都注明了几种备选的方案,让皇帝不需要自己会战术,就可以遇到意外而不慌张,拿出方案叫下面执行就是。

刘钰靠着自己那便宜老爹的关系,和随御驾的勋贵们都能说上话。不懂的地方就问,想知道的那些老勋贵也大约猜到了皇帝的意思,解答的也很爽快。

快要走到额尔古纳河时候,这份参谋报告总算是写完了。

包括扎营部署、各部调动、意外应对、各营目标、后勤分配等等。

送到李淦面前的时候,刘钰索要的热气球和法国军服、王室旗等也都靠驿站加急送了过来。

他自去前线升热气球观察城堡内的情况,李淦则在大帐内细细阅读刘钰撰写的报告。

初看几眼,只是觉得详细,并未品出其中的滋味。

待看到后面,李淦终于品出了一些味道。

金水桥问对的时候,刘钰就说过一些事。事后也提及过参谋部的事。

李淦一开始觉得,这参谋部就像是当年的军师府,出出主意、做个幕僚,不能理解这其中真正的目的。

等到这第一份参谋报告出台,李淦才明白,刘钰一直说的参谋部,和他所理解的军师,根本不是一回事。

参谋部和军师一样,不需要有兵权。但和军师不一样的是,参谋部需要的不是羽扇轻摇算无遗策的军师,而是一群有经验的老将带领一批年轻军官。

有点像是宋朝的枢密院,但是权责却似乎比枢密院小得多。

似乎既不管升迁、也不管军制,只是在战前制定战略计划、战时制定战役计划。

这样一来,可以把一些老将调开军权,同时安插一些新锐的年轻人。

皇帝可以作为这个参谋部的首脑,以参谋部的计划而用皇帝的名义,对战役战略进行一些指导。

这样一来可以把一些军功实权派的老将剥离,二来皇帝可以一直在军中保持足够高的威信。

配合刘钰当日在金水桥前所说的“标准化线列燧发枪刺刀兵团”的设想,皇帝可以慢慢把军权彻底收回到这个参谋部的手里。

至于将来能否控制,那就是另外的事了。

甚至可以学一学类似于前朝内阁学士,参谋部里靠老将撑门面、靠一群没有根基的年轻人为基石。

后勤补给当然要仍旧掌握在军官之外的文官手里,互相制衡,倒似乎也的确不失为一条路。

只是现在肯定是没法用。

一来没有刘钰之前建言的专门的军校;二则这东西到底怎么弄也就刘钰知道个大概,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靠这一个人肯定不行。

一个小小的城堡围攻,刘钰就花了许多天时间,写了厚厚的报告。

至于说指导一场战役,那就更不用提这工作量有多大,这根本就不是几个人能撑起来的。

这些都是李淦的理解,很多地方理解的并不对,却也隐约似乎掌握到了一些关键。

这似乎是想把战役指挥权从统帅个人那里,弄到人多容易分化控制和掌握的参谋部手里。

这个参谋部真要是形成了,肯定是要夺权的。

最起码,兵政府职方司的权要拿到手,这样才能绘制地图、考察外国军力,制定外部边患的应对之策;库部司的权责,要肯定要分走一部分;天佑殿的权责,似乎也要分走一些……

西北边疆一旦平定,国朝肯定是要偃武修文的。

走不好,就容易走成宋朝的路子,冗官冗员,彼此制衡有余,但却难以聚力,将来万一战事再起,也很难说。

李淦觉得,这事儿得慢慢考虑,毕竟这可能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现在暂时还是不要动,至少等打完西北再议。

而且很多细节,还需要考虑。

权责的重新分配、文武体系部分合并、将来制衡控制等等,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而且李淦也觉得刘钰的想法和做法南辕北辙。

就像是他在东边折腾的那些事,靠的是兵法旧智,见机行事;参谋部则更像是只适合大规模会战、决战,前线的小规模战斗或者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并不适用。

再一想刘钰一直以来念念不忘的一些事,李淦似乎也是明白了刘钰的真正用意。

这东西,听起来,好用是好用。

但好用的前提……

是改革军制、征兵体系、重分权责、建立军官团、建设军校、改革税制、变革显学、移风易俗……

而其中,最简单的,反而是淘汰冷热混编方阵转而用刘钰所说的燧发枪配刺刀从而组建标准军团。

就算是最简单南的这一项,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钱从哪来?问谁征税?军官从哪出?培养军官的威望归谁?谁来培养新军军官?养这样一支新军是否有用?国朝在平定西北之后是否还会有大规模陆战?

哪一项,都是会触及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变革。

绕到最后,似乎又绕回到了刘钰最开始说的那些话:

会通中西、以求超胜。

这种变革所需的魄力,着实太大。

李淦自盼着自己要赶汉超唐、青史留名,暂时却也没有胆量搞这么激进的改革。

大约估摸出刘钰这个皇帝最不了解的勋卫的真实想法和他所坚持的道路,李淦决定,看看再说。

既然刘钰有想法,那就让刘钰去干,看看他的下一步到底要干什么。至少现在,李淦觉得看不透刘钰。

心想,我假装不知道你的想法,倒是要看看你下一步到底往哪走。

第073章 法理问题

“虽奇棋怪子仍控于我?”

“任自走之棋以观其变?”

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两行字,李淦犹豫许久。

犹豫时,外面就传来了一阵喧闹。

“飞天旃檀乾闼婆神王!”

“飞天旃檀乾闼婆神王!”

隐约可以听到这个佛经中的梵语词汇,李淦一怔,随即一笑。

心想“飞天”这种事在信佛的人看来,总是有特殊宗教含义的。他倒是总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于是提起笔,在那句“任自走之棋以观其变”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将前面那一句话,以红墨涂抹。

微微摇头,只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把刘钰这个棋子下在什么地方了。

本来只是一众年轻小辈中为将来平衡旧贵新爵的棋子之一,现在看来,这枚棋子或许更有用。

外面的喧闹声更盛,李淦迈步出了大帐。

可以见到远处许许多多的蒙古部族的人跪在地上,对着飞在半空的那个热气球顶礼膜拜。

时不时有人发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惊奇叫喊。

道家曰飞仙;佛门曰飞天。

二者不同,但都需要飞起来。

热气球在运来之前,在京城已经连夜找了宫廷画师画了一些藏佛教的宗教画。

乾闼婆神王是会飞的,不然怎么对付那些夜叉恶鬼?

佛经故事里,有很多会飞的。可现实里,这些笃信黄教的蒙古部族真的不成见过飞到空中的人。

这人已经比鹰还高。

热气球在京城已经飞过一次了,子不语力乱怪神的传统,让京城的人对飞天这种事诧异之余,很快接受,甚至在市井酒肆中都没保持一个月的热度。

但在这些自小听人诵读讲解佛经的人眼中,飞天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含义。

如果汉人的皇帝能够叫人飞天、能够驱使干闼婆这样的飞天云端的神祇……

那皇帝又得是什么呢?

上一篇:完美之十凶再起

下一篇:仙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