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望舒慕羲和
今儿打仗。
明儿打仗。
一打仗,两边就互相发私掠证,面向海峡一侧的港口出航,经常受影响。
这利物浦躲在西北,安全的多。
伦敦的大量航运业务,向西转移。
伦敦出局。
其次。
18世纪开始,气候转暖,加上英国开始冶铁,大量的森林被破坏。
降水裹挟着泥沙,让塞文河的通航条件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著名的“黑乡”煤铁区,伯明翰,就在利物浦和布里斯托尔之间。
伯明翰冶铁。
伯明翰砍木头冶铁。
伯明翰把木头砍得差不多了。
没有了木头会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导致塞文河的通航废了,去布里斯托尔不方便了。
然后,英国学会了挖运河,挖了运河之后,去利物浦就方便得多。
布里斯托尔出局。
最后。
利物浦旁边就是柴郡。
柴郡有英国最大的岩盐矿区。
人得吃盐。
英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法晒盐。
都说蜀犬吠日,英国的狗,吠的更厉害。
所以得煮盐。
盐非常挣钱。
所以得运盐。
同样的,因为英国气候多雨,西北地区尤其湿润。
是以,附近的兰开夏,能够搓棉纱——他们纺棉花的技术水平挺低的,压根不知道用浆洗法促进棉纱的强度。
这也是为什么兰开夏的棉纺织业能够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原因,别的地方也尝试过纺棉花,但他们发现纺纱的质量实在不行,就是不如兰开夏的有韧性。
由是:
因为东部地区面临欧洲大陆的海军威胁、塞文河淤积、运河开挖、柴郡岩伯明翰煤铁曼彻斯特纺织业的缘故,再加上奴隶贸易,利物浦这些年像是吹气球一样发展起来了。
此外,还有就是斯塔福德郡的陶瓷,韦奇伍德的骨瓷。
简言之,利物浦发展起来的支柱,是棉布、瓷器、奴隶、美洲的烟草、西印度的糖。
所以,也就非常清晰地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暴乱了。
八万多人的城市,吃喝拉撒,等于都靠着棉布、瓷器、奴隶、烟草等贸易。
大顺参战之后,英国只能死守海峡,海外贸易被切断,利物浦若是不乱,那反倒是不合理了。
若无大顺参战,只是法国自己封锁,那么到时还好。
法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没资格玩大陆封锁。
但是大顺参战,以及大顺“战争是为了贸易”的战略,这就没个好了。
最简单来说。
有无关税的、正儿八经的景德镇瓷器。
谁买斯塔福德郡的骨瓷?
任何技术,都是要慢慢进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此时此刻来说,刚起步的骨瓷技术……只能说,1760年代的骨瓷,也配叫瓷?
第174章 英国的总崩溃(二)
有一说一,当初皮特叫嚣着要对西班牙发动全面战争、要对法国发动全面战争的时候。
利物浦是放过烟花庆祝的。
算得上是整个英国最支持全面战争的地区。
只不过,伴随着大顺把海军家底子都弄到欧洲来。
这种庆祝,只不过一年时间,就演变成了混乱。
不只是利物浦的混乱。
而是沿着运河一线的诸多城市的混乱。
世界是动态的,事务是联系的。
大顺参战,并不只是简单的单线影响。
以利物浦三角贸易中非常重要的兰开夏棉布来说。
兰开夏,是大顺参战受影响最大的城市,其起步的棉纺织业,直接死了。
这不仅是因为大顺截断了三角贸易。
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
有个道理是这样的,你要发展棉纺织业,你得要棉花。
没有棉花,是无法发展棉纺织业的。
《1721年棉布法案》,或者叫曼彻斯特法案,只对两种“棉”豁免。
一种,是原棉,也就是棉花。
另一种,就是兰开夏地区的Fustian。
原棉来自哪?
当然是印度啊,难道北美?
北美种棉花,至少此时是绝对不成立的。
因为北美为啥要种棉花?
一方面,之前孟买的、孟加拉的棉花,都用不了,供应给兰开夏那点被高额关税保护的棉纺织业,对东印度公司来说不是易如反掌?
哦,你不让我运东方棉布,那我运棉花行吧?
另一方面,北美的奴隶主,脑子有问题才会种棉花。
一个奴隶多少钱?
种烟草多少钱?
种甘蔗多少钱?
种靛草多少钱?
棉花在轧棉机之前,得用手剥棉花籽,一个成手奴隶一年能剥几斤棉花?
奴隶什么价格?
现在怎么可能让奴隶去种棉花?
历史上,直到1799年,整个北美的棉花产量,也不过200万斤而已。不够给大顺沈阳城一人做一条棉裤的。
事情从不是那么简单的。
简单到,听说英国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听说英国发明了水力织布机,那么英国的棉纺织业一定很发达吧?
听说北美的黑人,听到西瓜就会爆炸,而西瓜是非常适合和棉花套种的作物,那么北美一定是产棉地吧?
实际上,并非如此。
东印度公司把持着往英国国内运棉花的机会。
东印度公司叫东印度公司,不叫美洲公司,也不叫西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怎么可能允许北美的棉花产业发展起来?
北美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又怎么可能和印度棉花竞争?
所以,此时的北美,没多少棉花;此时的英国,棉纺织水平被孟加拉吊着打。
也所以,这不只是简单地以为大顺切断了三角贸易,所以才让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崩了。
而是去年大顺在印度开战、直接搞死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之后,兰开夏的棉纺织业就崩了。
大顺的策略也是非常清晰。
要么不打。
要么大打。
之前大顺和英国,在南洋就发生过几次冲突了。包括且不限于偷着运鸦片但是找中间商不让东印度公司担责;包括大顺皇家很不满英国在南洋偷偷摸摸买香料严重影响皇帝的香料利润抽成。
但是,也就一直“忍”下去了。
怕的就是英国有脑子好使的,看到大顺下南洋,赶紧开始补贴北美的棉花种植业。
显然,英国没这么干。
而是依靠印度的原棉,来扶植靠着高额关税保护起步的兰开夏棉纺织业。
大顺掐断了印度贸易,兰开夏的棉纺织业……这不是卖不到市场的问题,而是原材料上直接就断了。
这种贸易格局的改变,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并非是单线的。
再比如柴郡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