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全都要 第98章

作者:浙东匹夫

而反应过程之所以不稳定、不快速,跟目前的反应机制是有关系的,主流材料需要用到诸如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二丙烯基二碳酸二乙二醇酯、二羟基三苯氧基丙烯酸丙酯,进行三联式混凝反应。

如果可以把反应材料种类降低、比如从三系混凝变成两系混凝,并增加一些让反应过程更稳定可控的外界催化手段,那么反应所需的时间就会更为精确可控,脱模时的材料性状也能可控……”

顾辙这番话,沈明博等专业人士当然听起来毫无障碍。但如果有外行人在,肯定会听得云里雾里,不得不稍微解释一下。

后世不少普通小白,应该也都在网上看到过“树脂镜片生产过程”的抖音短视频。一般画面上都是一个人拿着一个两面透明、中间空心、顶上有小孔的圆柱状模具,然后往里灌一种透明液体,等这种液体凝固了之后,镜片就做好了。

拍这些视频的博主之所以这么截选,显然也是为了哗众取宠博流量,让外行观众觉得“原来眼镜片生产的过程这么容易!居然还好意思卖我那么多钱!”这样心中共鸣喷的人多了,流量也就来了。

但实际上,这些视频为了博流量还是很歹毒的,因为它们刻意省略了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只把其中“灌注”这个最简单的环节拿出来展示了。

关键不是灌注的步骤,而是之前配置胶体的过程,以及后续凝固了脱模的过程,那才是有技术含量的。

稍微带一点脑子去看这些视频,就不难想到一些问题:如果灌注进去的是一种会自然凝固的胶液,那么如果灌早一点、灌晚一点,会不会导致还没注入、就在原容器里直接凝固了?或者是灌注之后久久没法凝固、到了时间还软趴趴的?

所以,后世2010年代后,这种胶体的模铸凝固,主要是靠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辐射照射,来催化反应。

材料里用到的一般是两种某烯酯醇酯烯酸酯类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混合后,天然是不会凝的,所以放久一点也不会直接在原容器里产生反应、发生化学性状变化。

原容器一般也是完全不透光的,甚至可以用防辐射的铅质夹层来加强容器,什么光和射线都不会影响到原材料,注到透明模具之后再用射线照它。

但现在才2003年,两相材料混合后、紫外线催化凝固法这个思路,还没用到树脂镜片材料领域。

现在普遍用的是三相混合法,用三种烯酯醇酯烯酸酯类物质来混合,然后加上催化剂静置半天左右的时间(配方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等反应慢慢发生,液态材料凝固变硬。

怎么说呢,这个过程就有点像生产豆腐,豆浆原本是液态的,放多久都是液态,但是加了卤水或者石膏进去之后,再搅拌搅拌放一会儿,豆浆就凝固成豆腐了。

凝胶类生产不都是这样的么,严格来说豆腐也是一种凝胶。

所以,后世抖音上那些“曝光业界视频”,相当于只是给人看了一个灌豆浆的动作,但是怎么配豆浆和石膏、最后怎么把豆腐脱模没拍,看上去就很暴利很简单。

顾辙要做的,就是彻底该换一条思路,把“需要三种酯类混合后自然凝固”的化学反应过程,变成只需要两种酯类、加上特定紫外线辐射来凝固的化学反应过程。

后者用到的材料更少,原材料混合的过程就更充分、过程可控。最后的产物是否混合充分、脱模的时候“豆腐”会不会“做老了、做嫩了”,都更稳定,脱模的时候也就不会“把豆腐表面脱碎划伤”。

顺着这个思路,就能生产出脱模后抛光环节更节约、甚至可以不抛光直接用的镜片。

豆腐做老了还能卖老豆腐,做稀了能卖豆腐脑,做硬了能卖豆腐干,做馊了能卖臭豆腐。

眼镜片可不行,老了嫩了稀了臭了的都是报废品。

当然,仅仅有这个思路,沈明博他们几个肯定是不可能做明白的。

一旦走上了“紫外线辐射法”来催化反应、改变聚酯性状这条不归路,后面他们会发现有源源不断的新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之前三相法反应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射线的介入,那么模具就可以做得完全不透光,甚至挑选一种跟最后的产品之间表面不黏度最好的材料来造模具。

但是,现在引入了紫外线催化的因素,那么模具材料也要重新研发,你的弄个透明模具,能让紫外线穿透模具照射进去。你还不能用普通的玻璃来做模具,因为简简单单的玻璃窗就能遮挡掉大部分紫外线。

所以,就算你不需要搞那种光刻机里才需要的、专门透射极紫外光的透镜材料来造模具,但你好歹也不能太离谱,特定紫外线透射率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具材料指标。

而满足了模具的辐射选择性透过率要求后,这种模具材料是否会和最后反应形成的凝固镜片发生粘连、导致脱模时引入二次划伤,又会变成一个必须解决的新问题。

历史上,这类紫外催化二相反应法技术,最后还要配合一个“激光脱模”的步骤,来确保镜片完美脱模,脱模时不划伤形变表面。

而用到的激光得是什么频段波长激光器所发生的、激光功率该多少、怎么照射……又是一连串新问题。

所以,这条路之前才没有被依视路、海昌这些企业想到来攻关,确实这是一连串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新问题的复杂科研,跨圈比较大。

依视路如今的技术部门总监,估计也只对眼镜片本身的材料懂行,至于相关的激光应用技术、极紫外辐射应用催化技术,他们是完全的门外汉,这些技术还没被跨圈降维整合到眼镜光学材料行业内呢。

每一个领域,其实需要懂的不是很多,但关键是你要跨度那么大,想到去联合统筹几个技术领域、劲往一处使。

而这种思路,对于顾辙这种“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的博而不精重生者,就简直太友好了。

他其实在科技领域,每一个细分方向都懂得不是很专精,远比不上本领域最有钻研精神的科学家。

但架不住他顾辙懂得多,什么都略懂,而且擅长跨领域使用工具、综合解决问题。

专精一门容易吃到的红利,早已被前人吃得差不多了。

这个时代,本来就是给跨圈科学家大展拳脚的舞台。

眼下,后续这一系列问题的预演和解决,他完全没必要立刻跟沈明博他们提。只要这些人脚踏实地,先把适合“二相催化反应法”的新材料配方鼓捣出来。

至于如何量产、如何让紫外线催化适合工业应用、如何脱模,按顾辙的思路解决完第一个大问题之后,再跟他们部署就是了。

掌握全局地图的大脑,只要有顾辙一个就够了,他任何人的单打独斗都是不可能完成商业变现的闭环的。

——

PS:下午排队打针去,今天就这一更,其实也五千多字了。

第61章 没人能完全懂顾辙

不得不说,顾辙的科研项目布局拆分工作做得非常好。

他充分利用了现代跨圈复杂科研涉猎的广度,让他下属的那些博士生们,没有任何一个能够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就掌握足够多的全局信息。

哪怕是水平最高的沈明博,充其量也就理解到第一阶段的分解任务,知道要往什么方向去努力、搞出从三相法简化到二相法的透明聚酯反应材料。

这种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可能两三个月之内就能初步出成绩。

但就算得手了,研究出来的也无非是一堆实验室环境下理论上可以反应、可以凝固,但反应过程不稳定、难控制的半成品。

在顾辙铺垫后续如何紫外催化、如何制造适合紫外催化工业化量产的透明模具材料、脱膜工艺之前,这些二相法材料本身,就始终是个废物,到不了有商业价值的程度。

这样, 就完全不怕竞争对手派间谍来刺探、收买、窃取技术思路的。

因为就算海昌、依视路的人今天砸两百万贿款收买了这三个博士,把他们从顾辙那儿得到的思路套过去,也照样组织科研、跟顾辙暗暗科研竞赛。

那么除非海昌的人自己脑子好使、能把顾辙还没说出来的那部分直接脑补出来。

否则只拿到第一阶段思路,做出来就只是一个半成品废物,还不如现在成熟的三相法反应技术呢。

沈明博他们却不知道老板的高瞻远瞩,他们已经为老板第一阶段的“充分信任”而颇感振奋。

至少老板有想法,定了研究方向,还大把真金白银往里砸,给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也很不错,实验室配套条件也比东海大学的学校实验室要好。

于是,短短几天之内,这三个博士和他们辙的科研任务逐步分解推进下去。

当然,科研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哪怕顾辙能定调子指方向,这里面的阶段性成果,也得至少过几个月之后再回来看。

期间, 顾辙要求他们暂缓发布论文, 或者只能发布一些对于目前三相法反应在反应速度、稳定性方面的缺陷评点综述,或者是讨论这种不稳定性的根本原理。

至于更多的内容,为了防止启发同行,至少要过两三个月才能发表。再加上高端期刊审稿也要相当的时间。所以那些文章估计在明年五月份顾辙去斯坦福读研之前,都未必发得出来了。

这一次,也终于轮到顾辙自己挂通讯作者,而把大部分具体文章的第一作者让给手下的博士们了。

另外,顾辙对于这三个化学博士的安排,也是有侧重的。

沈明博和魏一平毕竟本身就是搞聚酯研究的,他们一正一副可以把项目的主体部分慢慢推进下来。

金灿原本只是搞液相沉积法相关研究的,这次拉到树脂镜片新材料的研究项目里,只能做一些跟他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或者是为后续的模具材料做一些铺垫研究。

做完这些后,顾辙也会考虑双线开坑,把金灿跟另一些人拉去别的项目。

……

安排好科研计划,完美开坑之后,时间很快过去了十几天,大约两周。

二相法聚酯镜片材料项目组的早期推进很顺利,在顾辙每天亲自抽点时间督促的情况下,各项实验都铺摊子展开了。

随着最初一组的实验闭环打通,成组的有效数据搜集上来,剩下的只要把这个实验计划一组组分别推进下去,相对而言后面都是“体力活”。

至少思路已经明确了,上上下下做完第一轮后,也知道自己后面要做什么,安全感大增。

时间也不知不觉来到了12月初。

这天已经是12月6日,一个星期六。

顾辙还是很仁慈的,周六都会给员工双倍于平日的加班费、来换取所有人周六加班一天。而周日还是给放假的。

顾辙这么安排也不是说非要压榨这点劳动力,而是考虑到实验人员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毕业季的学生,是实习状态,跟彻底全职还是有差距的。

而顾辙本人也还是学生,虽然大部分课他可以不担心,但周一到周五总会有临时的事情偶尔绊住,不可能天天有空跑实验室逛一圈。

所以,周六上班反而可以确保所有人都有空,人到得最齐,不会被学校里的破事牵绊。每周对其项目进度的例会,也得拖到周六来开,方便所有人了解现状、统一思想、调整部署。

员工们情绪也都很稳定,觉得反正老板多给钱了,周六还只要干半天活、还有半天是例会和团建,完全可以接受,比外面社会上的老板仁慈多了。

03年的时候,别说社会上的老板狠了,就算是那些教授、导师,用起自己带的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也是毫不手软的。理工科研究生周末还给导师做私事,都是很常见的情况。

这个周六,照例还是有项目进度会。参会人员也比较多,而且不光有科研人员,还有实验室管理和科研设备采购相关的人员。

随着研发项目的推进,用到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也会不断升级更新扩张,所以配套辅助人员的参会也是有必要的。

不涉及技术机密的外围进度内容,他们简单听一下,也好同步自己的工作进度,知道哪些工作能拖哪些必须加速催办。万一上游的科研设备供应商掉了链子,也好对问题的轻重缓急心里有数。

反正顾辙很有规划,每周项目进度例会都会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能听的人都不一样。

空下来的人可以到外面的休息室喝茶吃点心,饮料蛋糕水果管够。公司还特地在实验室外面的休息区弄了睡眠舱和影院设备,只不过要戴上耳机看片,不能外放影响旁人。

今天例会的进程也很顺利,沈明博他们分别汇报好了情况后,顾辙环视全场,暗示有疑问的可以尽快提出来。

技术人员们都互相看了几眼,没有说什么。

但是旁边难得来参会的采购人员叶小敏,却有些紧张,她作为不懂技术的外行人,原本很少来参加这样的会,今天是为了向顾辙汇报一些实验室新设备的采购跟进情况,总觉得来了个会什么都没说,光听,有点不好意思,就想表现一下。

叶小敏一时沉不住气,就举手发言:“顾总,我们从蔡司进口的UVC……”

顾辙立刻面不改色地打断对方发言,并且毫不脸红地胡扯说谎:

“哦,你说的是那些设备调试的事儿是吧?会后单独说就行了,那是明远国际的熔喷研发项目才用到的,跟这个项目没关系。

不过,金灿,一会儿你单独留一下,帮忙调试一下几个设备。后续我可能会调你去明远国际做别的研发,这儿的项目跟久了也没你可做的事儿,你又不是搞聚酯的。”

事实上当然不可能没关系,只是顾辙还不需要手下那些为树脂镜片项目做事的博士们知道后续太多,仅此而已。

其他员工听了,也不疑有他。大家都知道明远国际是顾老板未婚妻家的生意,之前在国内熔喷布行业大放异彩,一直风光到了十月份,最近倒是没什么动静了。

估计是顾老板给未婚妻家的生意也开了新坑,只是把某些研究放到了同一个实验室里,他们也不好多问。

而顾辙对于叶小敏刚才的表现其实也挺满意的,虽然她也不知道全局信息,演技也很差。但她的不擅说谎和不明真相结合在一起,负负得正刚好让最后的临场掩盖效果非常不错。

……

会议结束后,叶小敏和金灿都留了下来,还有两个跟着金灿一组混的硕士生。

顾辙跟叶小敏说了几句后,就领着他们去了隔壁一间他们从未去过的新实验室。

不得不说,自从国庆节之后,两个月的时间里,顾辙在实验室建设和投资上又下了一大BO血本。

在这座位于东海大学紫金港校区外的高新写字楼里,天元科技的租用面积,已经达到了一整层楼,比几个月前又扩大了一倍不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