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09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琦一听顿时愣了——琰儿?

蔡琰一时嘴快,说完之后也是楞了一愣。

然后,便见她的脸颊瞬息间红了,但接下来却依旧没有改口。

她轻咳一声道:“刘府君所担忧的,不过是卢氏乃天师教中的重要人物,可谓一言九鼎,同时她又是善于谄媚阿谀,精于世道之人,恐我经验浅,为其所利用反不自知,是么?”

刘琦听了这话,颇为诧然。

原来她能看的明白……而且还是明白的紧。

“说句实话,确实是……这卢夫人所经历的风浪,要远远超越于你,甚至超越于我,可谓是天下一等一的老狐狸,这样的人物我生怕你被她卖了,反而去替她数钱。”刘琦很是认真地道。

蔡琰却一点都不着急:“既然卢氏有这般城府,府君恐琰儿被其利用了……那为何府君却不限制她,反倒是任凭她能够在南郑城中自由来去?”

“这个么……”刘琦略微犹豫了一下,不知道应不应该和蔡琰谈这么深。

却听蔡琰笑道:“因为府君知道,天师教和荆州之间,可以相辅相成,互相利用,只不过对于能不能拿住卢氏,没有把握……其实卢氏对于府君,也是这种想法,不然她今日就不会找上门来。”

刘琦心中暗惊。

顿了顿,蔡琰又道:“那府君难道不觉得,琰儿与卢氏之间的交往,就不是相辅相成,彼此互相成就呢?而且有这一层关系在,今后府君和天师教之间,想来就会有过多的猜忌和隔阂了吧?”

刘琦手中的盏略微一晃,当中的水向外溅洒了出来。

蔡琰的这个人设,怎么跟他想象的有些不同呢?

不过刘琦很快释然。

蔡邕身为当世大儒,饱读万册经卷,其女更是见多识广,又聪慧懂事。

聪明的人,不可能只是淡淡只是聪明那么简单,那份心智和情商,也必然都是上佳的……不然就不可能算是聪明人。

听蔡琰适才话中所言,她似乎是有想反利用卢夫人的意思?

刘琦抬头上下打量着蔡琰,目光中颇多揣度。

蔡琰被刘琦瞅的有些羞涩,她脸色发红的扭过头去,不敢正视刘琦,道:“府君这么瞅着小女子干什么?”

“我只是没想到,你居然也有这么多的心机。”刘琦微笑道。

蔡琰红着脸嗔道:“这算是什么心机?小女子又不傻,那卢夫人过来找我,第一次见面便又是谶纬又是投缘的,摆明了就是故意跟琰儿攀关系,然后借着琰儿的门路使通于你,既然如此,我便不妨将计就计,主动与她做个结交,说不定还能反其道而行之,日后究竟是谁用了谁的门路,倒还不一定好说呢……若是府君和她,双方能够通过我从此各自安心,彼此一心成事,岂非一件天大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刘琦的身体轻轻向前探去,道:“可这卢夫人的人际关系非比寻常,而且据我手下的密探汇报,其日常似有些……”

蔡琰很是自然地道:“她日常如何,与琰儿又有何关系?只要琰儿能通过她那办成事,便足够了……至于那一声义母,又无介绍之人,又无公证之者,闲暇时叫便唤她一声,不想叫时便自不叫,于我个人又有何挂碍?相对而说,此事对卢氏又有何挂碍?她难道还真能当我是女儿不成?终归不过是有了这么一个称呼,两方各不猜忌,彼此图个安心而已。”

刘琦闻言,不由长长的出了口气。

蔡琰的政治素养和情商,多少有些超乎自己的想象……

不过也难怪,蔡邕当初既然敢把她一个人从雒阳城中放出来,这个女儿对于蔡邕来说,想比也是相当不俗的。

这年头,高层社会的名流女子,哪可能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傻白甜?

能够青史留名的女人,其真正的内涵绝不会仅仅只限于‘才女’两字。

少时,便见刘琦微笑道:“昭姬,若你是一个男子,刘某一定会将你收于麾下,用以为臂助。”

蔡琰却不服输,她身子轻轻前探,认真道:“难道琰儿是一个女子,便不能做你的臂助了么?”

说罢,却见她从凉亭中一直放置的一个小木箱中,拿出了简牍,放在桌案上,道:“这些东西,难道就不是你的臂助帮你做出来的?”

刘琦先是一愣,接着伸手取过桌案上的那两卷简牍,展开来看,恍然道:“这不是《后汉书》和《汉记》的拟稿么?”

蔡琰微微笑道:“当然了,府君难道忘记了我这次专门来此是做什么的么?琰儿奉刘荆州之命,特来此处,与刘府君核定两记的初文,然后再回返荆楚,加以改良,继续深拟。”

刘琦恍然的拍着额头,笑道:“正是正是,险些连这件要事都忘了……”

说罢,他抬头看向蔡琰身后的那个小木箱,奇道:“就只有这么一点么?”

蔡琰掩嘴轻笑道:“想什么呢?小女子此来,可是带了好几车的简牍来,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其余的,都在郡署的内库放着呢。”

“原来如此……”刘琦恍然地道,然后突然脸色一垮,叹道:“这么多需要审阅的内容……难道都需要我一一过目?”

蔡琰认真地道:“依我看,本来是不用的,但刘荆州有令,让我看着你,一定要你一字一句的看完。”

刘琦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

“这么多的内容,我得熬多少个通宵才能看完?”

蔡琰却很是自然地道:“又不是你一个人看,琰儿奉刘荆州之命,监督于你……自然是咱们两个人一起通宵熬夜才是。”

第三百九十四章 阳奉阴违

荆州,襄阳。

庞德公和司马徽来了襄阳向刘表进献《汉记》与《汉书》的初稿之后,便被刘表热情的留在了襄阳,并每日饮宴,一同谈经论古,彼此交流经学,言古说今。

刘表当年,本就是极度敬重庞德公之名的,只是当时的庞德公一直不尿他这一壶,屡次招募而不得,最终反倒是因为刘琦认了庞德公为老师,方才使庞德公和司马徽进入了长沙学宫,成为了刘表兴学办学的重要助力。

对于这件事,刘表一直都夸赞刘琦办的漂亮。

这一日,刘表再一次与庞德公和司马徽二人论经完毕,然后他便命人准备酒宴,款待两位经学大贤。

宴席之上,庞德公向刘表请辞,说是滞留在襄阳的时间有些太长了,他想要和司马徽一同返回长沙,继续主持学宫和《汉记》《汉书》修著撰写等各项事宜。

虽然知道庞德公说的确实是实情,但刘表心中还是非常的不舍。

刘表冲着庞德公举酒爵道:“与尚长与德操两位先生相处多日,老夫深感两位先生之大才,恨不能让二位留在身边日日聆听教诲,可惜时间过得这般快,转眼间就到了分别的时刻,唉……老夫舍不得两位先生啊。”

庞德公缓缓地端起酒爵,道:“景升公何必如此?今日一别,我二人治学于荆南,亦是替公施教化于天下,咱们三人可谓功德无量,此时此刻,不当伤感,当快慰的畅饮三爵才是。”

说罢,三人皆一饮而尽。

饮酒之后,刘表抬起袖子擦了擦嘴,感慨道:“尚长先生适才所言,老夫亦是知晓,只是这心中不知怎地,就是过意不去……老夫思之,要不请他人替两位先生主持长沙学宫,还请两位先生来襄阳坐镇,如何?”

庞德公捋着胡须没有吭声,一旁的司马徽则是替庞德公解释道:“明公之厚意,我与尚长深感于五内,只是长沙学宫之人,大部分皆是北地迁移士子,若无尚长兄这位荆楚第一学者坐镇,何人能服众?另外,宋仲子目下就在襄阳,我等若是来了此处,何人为先,何人为后……唉,恐怕是空使明公为难。”

这话说的很是诚恳,也很是实在,让刘表无法辩驳。

他缓缓地放下酒爵,叹道:“着实是可惜,可惜……”

庞德公看着刘表落寞的样子,心中很是感慨,看来这位刘荆州确实将自己和司马徽两个人当回事了。

他笑呵呵地转移话题道:“景升公,前番蔡昭姬奉命,亲自押送《汉书》和《汉记》的诸多样本前往汉中与伯瑜验看,此事可是出自公之授意也?”

刘表又泯了口酒,道:“其实已经是由诸多大贤撰写的《汉书》和《汉记》,又何须伯瑜验看,只是蔡从事坚持此两书乃是由伯瑜牵头定制,还是要由他过目才符合规矩,其言之凿凿,老夫实在拗不过她,便权且应之。”

司马徽捋着须子笑道:“其实昭姬此言,也并无不对,毕竟汉书的大纲,皆出自伯瑜之首,特别是《党锢传》《烈女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等等,实乃亘古未见,才思奇敏也。”

刘表见自己的儿子被司马徽这般夸赞,心中很是得意,他捋着须子哈哈乐道:“区区小道而已,德操切莫这般夸赞于他。”

庞德公则是笑道:“其实,让昭姬携着《汉书》《汉记》前往汉中于伯瑜过目,这件事在老夫看来非常可行,毕竟伯瑜见识不俗,若由他校看两书,指出当中不足和疏漏,必有精妙之言……只是伯瑜目下刚刚平定汉中郡,杂事也多,若是要通读那些书卷,会不会有些操劳了。”

刘表肯定地道:“这一点,尚长公尽管放心,老夫曾对蔡从事言,《汉书》《汉记》只需让伯瑜大致粗略一观便是,必然不会让伯瑜过于分散心神。”

庞德公和司马徽彼此相互对视着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

……

汉中郡署,书房内。

“父亲让我必须要把所有的成稿通读一遍?还得仔细的读?”刘琦皱眉道:“他不知道我很忙么?”

蔡琰很是认真地点了点头:“《汉记》和《汉书》都是府君你牵头编纂的,《列女传》《党锢传》《方士传》等传记亦是你的主意,必须要由你仔细通读,然后挑出当中的不足之处,方可继续成书,这可是刘荆州的严令。”

刘琦脸上的肌肉抽了抽……刘表现在心里这么没有逼数么?他不知道他亲儿子我现在正在外面开疆拓土,却还要让我兼职给他当审读?

也不知道这个爹是怎么混的!

想到这,却见刘琦长叹口气,伸手抚着自己的额头,道:“看来,我最近必须要一直熬夜了。”

蔡琰站起身,笑道:“不妨事,我陪着你。”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刘琦和蔡琰,这两位年轻的男女,便在书房,针对这些篇章稿件,一篇一篇的开始审阅梳理起来。

刘琦读稿,然后指出当中的不足或是不当填补之处,并告知蔡琰,让她执笔记录。

蔡琰很是认真地用简牍,一笔一划的将刘琦的意见记录在上面,并时不时的与他钻研探讨。

随着天色越黑,时间越长,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便越发的轻松了,也越发欢快了起来。

《汉记》倒也是罢了,但针对《汉书》,刘琦因为前世的时候看过范晔的著作,因而针对现如今由庞德公和司马徽主抓的这部书稿,有很多不同的提案和意见,同时这些意见因为是有成稿作为引导的,所以都相当的确实。

蔡琰这段时间一直跟着庞德公和司马徽编纂两部巨著,比较能够理解两位贤能的想法,因而她也代表两人,与刘琦相互辩证,互相陈述彼此意见的优劣短长……

两人时而意见相合,彼此皆大欢喜,时而因意见相佐而彼此列证,各叙短长优弊,时而甚至还有些争吵,弄的面红耳赤……

时间,就在两个人这么不断的交流中一点一点的逝去,直到子时结束,丑时初刻,刘琦和蔡琰才恍然惊觉。

不知不觉间,居然都这么晚了?

从来不曾感觉时间过的这么快。

刘琦感觉自己的肚子有些咕噜咕噜的叫。

蔡琰微微一笑,对他道:“饿了么?我去给你弄些吃食来。”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共熬一夜

在现代,很多人对夜宵这种东西都是深恶痛绝,既发胖又对身体不利,但偏偏又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因而培养出来一个又一个的胖子。

而在汉朝这个年代,人们对夜宵其实并不怎么忌讳,因为能吃上夜宵,就已经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还管他什么胖子不胖子的。

而且汉朝的饮食结构也非常单一,首先连最基本的油都没有……就算是富贵人家,家里有肉,说实话味道跟后世也完全没得比。

一则汉朝根本就没有炒菜的概念,首先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合适的铁锅……最基本的是少油,根本没法炝锅,二则葱姜蒜这些辅料也搜罗不齐,就算是搜罗齐全了,也根本没有生抽和老抽给肉过油上色,而烧肉中最重要的佐料……糖!也不是家家户户能预备的那么齐全的。

所以说,要想穿越回汉朝当大厨开饭馆,那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是你得带个一个超市一起穿越回来。

君子远庖厨,只是让他们远离厨房这个杀生之地,但这不代表这个年代的高层显贵们不会下厨……因为在汉朝下厨,实在是太简单了,就那么几样东西,几样佐料,而且所有的膳食大部分都是以炖和烤为主,所以但凡是个人,稍稍接触那么几下,基本都会做饭。

蔡琰也不例外,就是好吃和不好吃的问题了。

蔡琰做的菜比较简单,也很清淡,很快就端了几样小菜来到刘琦的面前,她将筷子递给刘琦,微笑道:“尝尝看。”

刘琦伸出筷子夹了一口。

凭心而论,就这个时代而言,算是非常好吃了,但跟后世时的口味相比,那着实是差的太多太多。

刘琦自从穿越回汉朝之后,多少年来,一直格外的思念前世时的辣火锅,可惜这一世他很难再吃到了。

蔡琰又将一壶浊酒取到了刘琦面前的桌案上,为他斟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