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恶棍的潇洒生活 第490章

作者:放个大飞机

往床上一躺,月月枕着沈河的胳膊说着她记忆里小时候的事情。

有时候月月是记错了,沈河会给她纠正一下。

有时候说的是一点都不错,沈河不得不佩服月月的记忆力。

也开始说着月月一些不知道的事情。

夜深了,月月不知道什么时候闭上眼睛窝在沈河怀里睡了过去。

没有把她推开,拉来一个床单,盖在了月月的身上。

以前一个小不点,这才几年的时间,就成一个大丫头了。

沈河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时间过得飞快。

闭上眼睛也睡了过去。

“爸爸早。”

沈河看了看窗外,拿起床头上的表看了看,好吧,时间是早上6点。

“起来了就不要睡了,和爸爸一起锻炼。”

“好。” 月月答应一声就爬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沈河停了下来,进了厨房开始做早餐。

月月则是上了门口的车子洗了个澡。

换上衣服,又是美美的小美女一个。

吃完早饭,时间也没到早上8点。

趁着凉意,沈河和月月上了车就出发了。

路还是曾经沈河带着人修的土路。

宽敞,平坦。

这是去马家头的路。

路两边的变化更大。

原先是小树苗的,这可是沈河带人一棵一棵树种下去的,现在则是高大粗壮,毕竟是长了十多年的树。

从这路上往山上看,还能看到从半山腰开始,很多挂着绿色果子的各种果树。

到了八九月的时候,可以想想,路两边的山上,到底得多壮观。

肯定是瓜果飘香。

很快,拐过这个山口,马家头就到了。

远远看过去,不再是以前的那些老旧的土坯砖块建造的房子,现在竟然全部砖瓦房,还是连成一片的砖瓦房,可是相当的壮观。

显然这些年,村民们都赚到了钱。

什么是成就感?这不就是吗?

沈河拉着月月站在山头上看着山脚下面的村子。

“爸爸,我们要下去吗?”

“嗯,看看就下去。

看到那边了吗?

原先这周围全都是荒山,都是黄土,现在这全都是青山了。

还有那条穿过村子的河流,当年也是爸带人挖出来的。”

月月抱着沈河的胳膊,一脸崇拜的看着沈河,“我爸爸最厉害了。”

“嘿嘿,那当然。” 沈河得意的很 ‘走吧,咱们去村里看看,看看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沈河拉着月月上了车。

一脚油门下了山坡S型的山路就到了村子里。

很快进了村子,大早上也许沈河来的太早,基本没有什么人。

看地里,应该是刚收割过庄稼。

进了村子不远,就看到了高大的铁棚架,周围用网圈着,里面全都是打盹的小鸡,目测少说上万只。

这种的铁架棚,挨着有十几个。

沈河点了点头,以前都是竹子做的,这不缺钱的情况下这么弄也是很可以的。

铁硼后面就是半山腰,这里确实有很多的竹棚。

有几位妇女敲着竹筒发出棒棒声。

半大的鸡群从鸡窝里扇着翅膀冲出来。

这边是散养的,早晨喂一顿,赶到山上去,等到了下午再用竹棒敲击给招下来。

鸡群识号以后,这么做,很好养。

母鸡蛋快下蛋了,直接抓起来养进鸡舍里等着下蛋。

公鸡养一段时间就是增肥,也给送到笼子里。

公鸡养上一个月就可以拿出去到县城或者市里卖了。

而且都不用担心,这些公鸡和鸡蛋,已经都是预定出去的。

各大饭店,酒楼,还有一些单位食堂,哪个不需要长期采购鸡肉?

哪里有稳定的鸡肉供应?

团子乡这边的村子呀。

三个村子产出的鸡,也就刚够市里和县城的消耗。

再加上周围其他村子的一些产出,鸡肉的提供是刚刚好。

几位早上喂鸡的妇女看到了沈河还有身边跟着一个半大的小姑娘,很是好奇。

“你好同志,你找谁?要是买鸡的话,需要去大队交钱开个条子。

不然我这边可不能给你抓鸡。

你要是要的多了,需要提前说,这鸡刚放出去,在找回来得天黑了。” 其中一位妇女说道。

看着也就基本是20多岁的样子,要不是嫁进来的,就是村里的闺女,这么大的肯定不认识沈河。

但是她肯定听过沈河这个人名。

“哈哈……好,我们这就去大队,对了,买咱们鸡的人多吗?”

“对呀,你要是要的多,还得看看我们有没有这么多量,要是不够了,我们还得给你去其他村子调鸡过来呢。”

“好,谢谢了,对了,大队还是以前的地方吗?”

“是呀,大队都没有换过地方,咦,你以前来过吗?”

“哈哈……来过。” 沈河摆了摆手,拉着月月就到了路上,上了车朝着村里开去。

虽然房子变了,可是布局没有变。

大队在哪沈河当然知道了。

“沈同志?是您吗?” 沈河到了大队这边,刚下车,就有个声音从边上传来。

“哈哈……还有人记得我,老乡,我是沈河。”

“沈同志,真的是您……”

第457章 农民的心

“沈同志,真的是您……”

几个声音又传了过来。

“哈哈……是我,是我,老乡,大家还好吗?”

“真的是沈同志,终于见到您了,好,好,我们大家都好。”

沈河和围过来的老乡们一一握了手。

和大家说了几句,身后又传来了几声叫喊声。

“沈同志,终于把您盼来了。”

这时候听到动静的都出来看了看。

很快,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

尤其是一些老人,平时都需要拄着拐才能走,现在听说沈河来了,扛着拐杖就往这边跑。

月月这时候看着人群中间被围起来的沈河,也是感慨良多。

就和沈河平时和她说的那样,其实不用做多少,就给他们用心做那么一点点事情,农民就能记得你的好。

这都过去十多年了,沈河来了这里,村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心。

那份从心里散发出来的情感,是没办法弄假的。

月月鼻子酸酸的,虽然说的是一点点,可是她妈妈可是说了,沈河很多时候都是早出晚归的,有时候甚至连续三五天都不带回来的。

那是种树的时候。

人上山一趟很难,在下山一趟,这半天啥都不用干了就上山下山得了。

沈河做的就是,人待在山上不下去,专门组建了队伍送树苗上山,顺便送吃的上去。

那是个激情四溢的岁月,不管是谁提起来,那都是无比美丽的回忆。

要不是沈河,这一大片一大片的荒山,不能变成绿山。

更何况山上还有数不清的各种果树。

结的果子每年都给村子带来不菲的收益。

上一篇:天津人永不掉SAN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