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四四五五
当初斯波义银帮和泉细川家拿回和泉国,帮三渊家得到北河内。
作为细川三渊两家的掌权人,细川元常为了自己的权位,死活不肯接受斯波家融入两家集团。
最后逼得和泉细川家臣团逆上,找少主细川藤孝出面,由三渊晴员当恶人,赶细川元常去隐居。
如今倒好,这一年多来形势逐渐明朗,斯波家在斯波义银的主持下蒸蒸日上,甚至能在关东开疆拓土。
细川元常后悔了,愿意了,早特么的干嘛去了?
无视将军陷入困局,窥视将军的御台所,这对母女不忠不义,竟然是自己的血脉至亲。
三渊晴员一时头昏眼花,舌头抵着上颚,死撑不倒。
什么让细川藤孝当家督,把权力全交给斯波义银,都是放p!她们就是看上斯波义银孤身一人,要把他连人带家业全部给吞了!
细川元常要家业,细川藤孝要人,真是一对心心相惜的好母女。
第九百四十七章立于不败地
三渊晴员热泪盈眶。
想起斯波义银对自己的知恩图报,想起他的一片赤诚。自感对不起这孩子,细川三渊两家恩将仇报,她于心何忍!
可近幾乱局纷纷,细川三渊家业不能败落,细川藤孝更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三渊晴员只能保持沉默,不言不语。
除了愧疚,她什么都不能做。
不管三渊晴员如何自惭形秽,良心不安,细川三渊两家联合体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
细川元常求财,细川藤孝求人,母女俩这次配合的确是真心实意,天衣无缝。
细川元常问道。
“要把兴福寺的双生女弄回来,也不容易。
从北河内去兴福寺,必须经过北大和的斯波领。还有,占据兴福寺的筒井顺庆,她如何肯放人?”
细川藤孝胸有成竹道。
“明智光秀在京都对将军百般讨好,斯波家内部对她早有不满。
谦信公离开近幾,将近幾斯波领的权利拆分,明智光秀独占对外交涉的权力。
所以,即便其他人对她不满,也难以动摇她的地位。毕竟谦信公不在,谁都不敢擅自改变他留下的权利架构。
可如果京都发生巨变,负责外交役的明智光秀就脱不了罪责。
我们在巨变之时,以保护足利家的子嗣借道,斯波领有什么理由拒绝我们过境?
我一直与负责近幾斯波领内务的尼子胜久保持着联系,对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所作所为,给予了一些警告。
尼子胜久无权去限制明智光秀,但一旦京都出事,她不能拒绝我的补救措施。
不然等谦信公回转近幾问罪,她尼子胜久尸餐素位,也脱不了干系。
幕府地方实力派本就是一体,斯波家与我们的联合又是谦信公亲自定下来的。
我确信,尼子胜久必然会给予我们方便,不会任凭明智光秀倒行逆施却视而不见。”
细川元常认可,又问。
“那筒井顺庆呢?”
细川藤孝笑道。
“筒井顺庆围了兴福寺,等同于幽禁长觉法师,看似占尽上风,其实是如坐针毡。
当初三好上洛,谦信公力挽狂澜,兴福寺座主长觉拿出寺院中的多年积累,支撑斯波军后勤补给。
谦信公能挽回幕府危局,复兴斯波家业,长觉法师是出了大力。以谦信公的为人,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肯定是记在心头。
如今长觉法师被困兴福寺,大和国中南部被筒井顺庆一手遮天,一旦谦信公回转近幾,必然大怒。
兴福寺内有明白人,长觉法师放弃武斗,诵经礼佛,筒井顺庆还敢入寺杀尼灭佛不成?
别看筒井顺庆现在耀武扬威,等谦信公回转近幾,长觉法师写信去哭诉,她敢与谦信公沙场争锋?”
细川元常问道。
“筒井顺庆的麻烦,与我们讨要足利双生女,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筒井顺庆与明智光秀,松永久秀结为好友,时常在京都茶会。
这次三好上洛,淀城是松永久秀的居城,伏见城是明智光秀在代管。她们都放开防线,引三好家上洛,当了推倒将军的帮凶。
如果筒井顺庆再扣着足利双生女不给我们,她算不算同谋?
筒井顺庆是尼姑武家,尼兵团首领,她的根基在宗派。掺和进武家政治,幕府乱局,对她有什么好处?肯定是想方设法,撇清关系。
兴福寺已经一脑门子官司,她再胡乱纠缠幕府之事,这是要逼着谦信公回来,诛灭她全族吗?
只要我们晓以利害,筒井顺庆一定会把足利双生女这个烫手山芋交给我们,求得置身事外。”
细川元常闭目细想,思索细川藤孝谋划中的错漏疏忽。良久,她睁开眼,满意点头。
“藤孝说的不错。
尼子胜久被明智光秀的妄为牵连,只怕比我们更急。我们以补救为名要求她协助,她没理由拒绝。
筒井顺庆听闻京都事变,多半要吓死。
她为了对付兴福寺,与明智光秀厮混,结交松永久秀讨好三好家。如果不迅速切割,洗干净嫌疑,谦信公绝不会轻易饶恕她。
足利双生女对她们来说,是个大麻烦。我们把人带走,她们当然愿意。
细川三渊两家是幕府忠臣,我们有义务稳住地方,等候谦信公归来,主持大局。
不论将军在京都是否出事,我们都要保证兴福寺的足利双生女不会被野心家利用,拿来搞风搞雨。”
细川藤孝微微一笑,鞠躬道。
“母亲英明。
细川三渊两家对幕府忠心耿耿,突逢事变,总要稳住阵脚。等候地方实力派的领袖,斯波谦信公归来。
不管伊势家,三好家,六角家在京中如何肆虐,我们握住足利双生女,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人联合起来,只是为了推翻将军。等三好家上洛攻破御所,她们便没有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各家的利益,一定会起争斗。
我们就旁观她们狗咬狗,等谦信公回来之后,一齐上洛,拨乱反正。”
细川元常拍手道。
“去除奸佞,正本清源,众正盈朝,未来可期。”
三渊晴员听到这里,忍不住哼了一声。听得细川母女恬不知耻的对答,看她们一副忠臣义士的做派,真是让她看不过去。
京都还没有出事!将军还没有出事!忠?忠个p!
三渊晴员看了眼身旁的三渊藤英,见女儿一脸苦笑,用眼神劝母亲息怒,心里更气。
自己带出来的三渊藤英老实得很,细川元常带出来的细川藤孝却是越来越黑厚无耻。都是自己的种,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三渊晴员对足利义辉还是有感情的,这位剑豪将军虽然刚愎自用,但昧心自问,幕府之中又有几人对她是真心实意。
嘴里都是幕府,心里都是家业。足利义辉不靠自己,难道靠这些满口忠义的臣子?
对于三渊晴员的哼声,细川母女都当做没听到,顾全母女姐妹的颜面。
三渊家是四代将军庶流,在幕臣中的实力并不强。三渊藤英名为北河内守护代,但控制领地的家臣团,却是和泉细川家的分支。
和泉细川家与三渊家的联合,是两家组成的武家集团利益勾结,早已密不可分。
不论三渊晴员,还是细川元常,两个家督的喜恶要为利益让路,谁不服谁滚蛋。
之前细川元常就被赶走,灰溜溜去隐居。这次三渊晴员反对无效,也只能忍着。
可以超然于武家集团的利益,一意孤行的武家大名,能有几人?
第九百四十八章御台的劝告
河内源氏嫡流,贵为足利将军,其御所位于京都室町地区。
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权倾天下,扩建御所。她在庭院内摆放各地守护大名献上的奇花异草,四季开放,遂称为花之御所。
之后,八代将军大乱,花之御所也毁于战火。日后,数代将军尽力修缮,可随着足利将军家日渐式微,御所亦是风光不在。
将军被尊称为御所,先代将军被尊称为大御所。
同理,将军的丈夫居于御台,被尊称为御台所。先代将军丈夫,则尊称为大御台所。
斯波义银收下了足利义辉的纳彩之仪,也就是定亲礼。所以,他才被武家们尊称御台所。
而此时,真正居住在御台的足利义辉之父,当代的大御台所,正与子女一起用膳,坐享天伦之乐。
大御台所居于主位,看着下首的足利辉君,被自己的姐姐逗着花枝招展,笑得毫无体面。
好在这里除了侍者,没有外人,大御台所也不想板起脸孔说教。他倒是希望今天能够在轻松的氛围内,与足利义辉说几句话。
他不说话,姐弟两人更是肆无忌惮。最后让大御台所无奈收尾,重重咳了一声。
足利义辉最近压力有些大,虽然诸事顺利,但就是太顺利,才让她觉得脚下飘忽,害怕一脚踏空。
今天借着与亲近的辉君吃饭,肆无忌惮得说着畅快话,也是缓解自己紧绷的神经。
听到父亲的隐晦提示,知道该收敛了,她微微鞠躬道。
“父亲赎罪,是我孟浪了。”
一旁的足利辉君也跟着乖巧告罪,大御台所摇摇头,笑着说道。
“将军似乎积累了不少压力,偶尔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
御台之中能轻松自在,也是托了将军在外辛苦的福气。
只是,凡事过犹不及,不要为了一时畅快,放纵无度。”
足利义辉微微皱眉,父亲这是话中有话,意有所指。
一旁的足利辉君倒是天真灿漫,伏地行礼,起身后说道。
“父亲大人在上,姐姐是为逗我开心,这才会言语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