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四四五五
我斯波义银做事,一向言必行,行必果。
为我作战,该给你的,我自会给你。
看你的模样,莫不是以为我要过河拆桥!”
演戏这事,义银都快成本能了。演一个刚烈正直的斯波御前,真是信手拈来。
铃木重秀被义银喝骂,亦是转醒,心中带着期待,俯首认错。
“铃木重秀愚钝,实在是对不起!
还请御前示下,杂贺党回国之后如何行事。”
义银满意地点点头。
“你回去之后,出兵威胁根来寺。
我不需要你真做什么,只要把根来众从岸和田城引回去就好。”
铃木重秀一愣,这事不难,相反非常简单。
杂贺众信仰一向宗,与根来寺的真言宗新派本就不合。
如今根来众大部不在国内,过去挑衅一番,也说得过去。
这事对于杂贺众来说,是举手之劳,甚至可以说每年都会做上几次。
义银的考虑在于,担心和泉细川家还能坚守多久。
如果幕府三好谈判还未结束,和泉细川家自己就崩了,明智光秀的谋划也是无用。
武家都是现实的,不会为了死人出头,除非死人的名头可以用来争取更多的利益。
要保证明智光秀战后的幕府布局成功,首先要保住和泉细川家不会在此战中灭亡。
如今细川元常与细川藤孝都被困在岸和田城,如果城破身死,那一切休矣。
所以,义银安排铃木重秀去撩拨根来寺,让根来众撤兵。
如果和泉细川家连安宅冬康一路上岸的水军都抵挡不住,干脆还是灭亡算了。
这种废物迟早死在乱世,不值得斯波家拉她家一把。
至于给铃木重秀的好处,义银说道。
“好好做事,战后,我许你纪伊守护代官之职。”
铃木重秀猛地抬头,难以置信。
她出身低微,根本没有资格出任一国代官。
况且畠山家被国一揆踢出纪伊,乃是她一手包办。
畠山高政恨她入骨,必然从中作梗,守护代一事难以成真。
义银扫了她一眼,不悦道。
“你不信我?”
“铃木重秀惶恐,我信。谢御前大恩,铃木家愿为御前驱使,甘为斯波家门下走狗。”
铃木重秀激动万岁,伏地叩首。
对她来说的天大难事,对于义银,却是不难。
铃木家是国人,地位低下,本没有机会成为守护代。
可照着守护代的规矩,是守护提名,幕府将军恩准,其实并不涉及血统门第。
当初义银就是以斯波宗家世袭尾张守护的名分,为织田信长求取尾张守护代。
所以,只要畠山高政松口。
以她的纪伊守护之职,向足利义辉为铃木重秀求取守护代,这事就能成。
问题在二。
一,畠山高政恨铃木重秀入骨,如何肯出面?
二,足利义辉会不会首肯?
这就要谢谢游佐信教了。
要不是她把畠山家在河内的统治权掀翻,畠山高政绝不会如此好说话。
如今的畠山家没了地盘,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畠山高政再高傲,也硬气不起来。
虽然这些年畠山家式微,游佐家得了南河内实权。
但畠山家依旧有几万直领在河内,也有着一群直臣要养活。
再硬气的人,也硬不过肚子要吃饭。
如今她的直领一部分在北河内义银掌握中,一部分在南河内游佐家手上。
战后这些直领会不会被其他武家吞掉,就看她识相不识相了。
将军对于游佐信教弑母独立一事,其实心知肚明,但迫于形式不得不妥协。
足利义辉刚烈如火,怎么可能容忍游佐信教耍弄她,只是暂时顾不上罢了。
只要畠山高政松口答应铃木重秀出任纪伊守护代。
义银就会以军势压迫,让游佐信教不敢吞并了她的南河内直领。
北河内直领,也会让给畠山高政,至少给这个三管领之一的贵胄一份体面。
此事,将军必然认可。
幕府三管领是足利家以下最高阶的贵族,又都是足利一门亲族。
足利义辉没理由打自己的脸,让亲族被游佐家这样的叛臣欺负。
如此,只要畠山高政肯面对现实,那就一定会服软。
即便她不肯,她家的直臣也会逼着她服软。
说到底,人都要吃饭呀。没了直领,大家吃什么。
至于铃木家的国人血统太过低劣,出任守护代为众武家鄙夷。
反正被笑话的是畠山家,义银才不在乎。
畠山高政已经背了一个败家女的名头,就别在乎再背一个尊卑不分的骂名。
保住畠山家的直领才是要务,饿着肚子还要什么面子。
第二百一十七章耳光
河内,将军幕府。
一场评议正在进行,只因为粮草物资出现了紧张。
足利义辉为表示对三渊家的亲善,此次军需补给是由三渊晴员囤积看守。
老好人虽然做事不利落,但一向与人为善。
联军在外,军需分配最重要就是一碗水端平,不然立马要出乱子。
足利义辉此举也算知人善用,虽然三渊晴员能力不强,但兢兢业业,好歹没出纰漏。
只是此时,她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将军进言。
足利义辉皱起眉头。
“军需只够十日支用?后续补给还在送来吗?”
三渊晴员转头望了眼伊势贞教,伊势家世袭政所执事,后续的粮草,应该问她才是。
可将军问起,也不敢推卸她人,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很难。
京都早有使番来报,后勤吃紧,后续怕是。。”
足利义辉面上不悦,也知道怪不得三渊晴员。
幕府军是临时组建,匆忙之间后勤本就不宽裕。畠山河内家内乱,更是雪上加霜。
本以为能支持四十五天的后勤,如今不到三十天,就开始出现问题。
虽然营內还有十日之数,但后续无力的话,很难支撑过三天。
幕府幕臣还好,回头就是山城国,回领就能解决军需。
南北近江的援军,六角家与浅井家,却需要至少四五天的军需才够回程。
如果军中存粮少于七日,怕是要出大麻烦。
浅井长政与六角义治相视一眼,皆撇开目光。
此次出兵,两家支援的辎重都是先到京都,由幕府指使山城国农兵统一运送。
如今粮草不济,两家面上不说,心里不免埋怨。幕府做事糊涂,粮草都供给不上,还打什么仗。
座上的足利义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幕府军度过分崩离析的危险才几天,这粮草危机怕是过不去了。
三渊晴员见将军面色难看,提议道。
“如若吃食减半,还能坚持二十日。。”
“不可。”
她刚说到一半,就被一旁的伊势贞教瞪了一眼,打断了话头。
“大军在外,向来是吃食加倍,不然如何有力气作战。
如果苛俭军中口粮,怕要军心不稳,有动乱之危。”
不论伊势贞教说这话是站在什么立场,至少话没有错。
日本贫瘠,平日里吃饭都是能省就省。
但出兵作战,吃食需要加倍。不然巨大的体力消耗无从补充,兵卒有猝死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