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四四五五
我有心借兵,却不知道谁家能能立即决断,动员起兵,只能找武协的名单,多发书信,寻觅义兵。”
义银这话,半真半假。
大评议召开,统战众未必都去了,有些人只是派遣能够代表自己的重臣,即便自己去了,领地内一样有留守重臣可以定夺突发事件。
武家制度不是天朝,无皇令不敢妄动。真有大事发生,家臣团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很强的。
但义银这一次,就是不想借那些大藩强兵。
他真想借,下野国的佐野领就有上杉的关八州驻军,西武藏的河越领也是北条家重镇,常年驻军。
再加上北条家与上杉家的外围势力,十几天集聚一批人马,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义银真要依靠上杉北条的人马,第一战击溃了里见家,只会让上杉北条两家的家臣团居功自傲。
她们会认为圣人对关东的统治离不开她们的协助,在之后战胜东方之众的领地分配,她们肯定会提出更贪婪的政治要求。
义银冒着风险,不肯离开下总国,一定要与叛军周旋不退,是为了夺回御馆那边大评议的主动权。
如果借了上杉北条的强兵,就会制造出新的不平衡,那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义银要借兵,就只能向中下层的小武家借,向村落的地头地侍借。
这样的话,即便战后恩赏丰厚,也不会动摇关东侍所内部的政治平衡。
还会让中下层姬武士感恩戴德,觉得圣人是按照奉公恩赏原则办事,慷慨仁慈,以后更积极向斯波家靠拢,踏实斯波神权的根基。
所以,义银要武协的名单,要蒲生氏乡准备大量人手写信,向中下层数量众多的小武家讨要兵马。
武协是简称,全名为武家协调机制,是武家义理促进会用于慈善事务沟通的平台。
武协一开始是三方协调,也就是上层的统战众,中下层的地方众,以及男性的兄弟会。
后来,留学斯波领的关东少女姬武士自发组织武家复兴会,在近畿参与三好之战,得到义银的正式承认,加入武协。
因为义银授意武家义理促进会给每位留学生赠送一套蓝衣和服,所以武家复兴会又被称为蓝衣众。
现在的武协,就是由统战众,地方众,兄弟会,蓝衣众,组成的联合协调机构。
一边负责监督武家义理促进会在关八州进行的慈善事业,一边帮助武家义理促进会渗透地方村落,更大范围协助关八州水利,助学。
武协人员普遍受过义银恩惠,是关八州之地最亲近斯波家的地方势力,也是义银现阶段能找到最好的外援。
等蒲生氏乡准备妥当,带着人回到室内,义银说道。
“把利根川中下游的地方众,兄弟会,蓝衣众名单找出来。”
“嗨!”
利根川中下游是武家义理促进会最早做慈善,修水利,助留学的地方,三年功夫,地方武家男女子嗣皆受过义银大恩惠,感激不尽。
而且,下总国就在利根川东岸,中下游武家沿河南下国府台城附近,就近可最快速度集结兵力。
义银闭目养神,前方十几张临时摆放的案牍上,同心众正在用心整理名单。
半晌,蒲生氏乡送上一张纸,义银摆摆手说道。
“我口述,你带人照着名单写信,我来画押压印。”
“嗨!”
一众姬武士准备就绪,一起看向义银。
义银思索半晌,缓缓说道。
“威胁和平的敌人出现了,她们就在我的前方。来吧,到国府台城一带,我在这里等你们。
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丈夫孩子的平静生活不被打破,带上你们的兜胴刀枪弓箭,来为我而战,我在国府台城一带等你们。
斯波义银入道谦信津多殿。”
义银说完,蒲生氏乡首先放下笔,吹干墨,双手奉到义银案前。
义银提笔画押,压印,交还给蒲生氏乡,说道。
“按照名单写,你们只有两个时辰,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两个时辰之后,我们天黑出城,你分出二十名同心众,带上信件,分发利根川中下游的各村落。
协调古河领,讨要十天随身粮草,其余人等,随我前往国府台城一带,固守待援。”
蒲生氏乡低声道。
“圣人,这样的话,就只剩下不到三十护卫了,您圣体尊贵,是否太过冒险了?”
义银傲然一笑。
“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怕什么。
小田姬,你愿不愿意随我一同前往国府台?杀贼!”
小田氏治伏地叩首。
“外臣愿追随圣人!奋勇杀贼,死不旋踵!”
第1668章扯淡不止的大评议
越后国,御馆。
政厅之内,主位空悬,下半座是六位常务理事会的座位,左三位常任理事,右三位非常任理事。
其余统战众根据身份地位,依次坐席下首。
像这种大评议,一般时候如上杉谦信,北条氏政,武田信玄这样的大佬,是不会来的。
原因嘛,无它,太掉档次。
斯波义银虽然一直在淡化自己的存在,想要把关东侍所大评议搞得像关东武家众议的自治平台。
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关东侍所缺不得斯波义银。
没有这位圣人的权威坐镇,关东大小名主身份悬殊,根本没有第二个人能让大家坐在一起,群力群策。
所以,即便义银自己想要躲在幕后,但大评议最上面的这个位置,总归是他的。
而关东侍所以大评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授权常务理事会来处理大评议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所以六位理事的地位,仅次于斯波义银。
那么问题就来了。
常务理事会有三名常任理事,三名非常任理事。
她们的实力远远不如上杉,北条,武田这样的大藩,甚至还不如由良,长尾这样的地方有力武家。
六位理事坐在上首,上杉谦信这位关东管领坐在下首,合适吗?
武家重实力,也重礼仪。
为了避免尴尬,之前的大评议都是由上杉家臣出席,上杉谦信不会参与正式会议。
但这次的新春大评议,却是非同小可。
首先,随着北条氏政,武田信玄先后加入关东侍所,并且决定出席这次大评议,上杉家臣已经压不住这些咄咄逼人的后来大佬。
上杉谦信不出面,上杉家就有可能在决议中吃亏。
若是平时,武田北条也不喜欢来大评议,平白坐在下首,上杉谦信要面子,她们难道不要面子吗?
可这次大评议是决议征伐东方之众的具体事务,例如各家动员多少兵力,拿出多少军粮,战后获得哪块地盘。
家督的面子再重要,能比实打实的新领地重要吗?各家恨不得一亩地一亩地的争论,自然需要自家大佬压阵,臣下才有底气去吵架。
于是,大小各藩的家督名主,只要是有统战众身份的,这次几乎全都来了,上杉武田北条三强藩也不例外。
特别是上杉谦信的出席,更是意义非凡。
旧关东体系的关东管领,与各家统战众一起,坐在关东侍所常务理事会下首。
这并非是上杉家的实力不够,而是意味着上杉家已经不在意旧关东体系的尊卑,开始真心融入新的关东侍所体系。
上杉谦信的身份实力高于六位理事,但依然愿意坐在下首,这是遵从新关东侍所体系的游戏规则。
当然,上杉武田北条三家家督坐在下首,周遭一群统战众都是其附属,看起来声势浩大,坐在上首的六位理事,反倒有些如坐针毡。
如果义银坐在这里,也许会为这一幕感到欣慰。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精髓在于制衡。贵族共治为基础的古典皿煮制度,是最适宜镇压庶民的政权。
理事位卑权重,强藩位高权轻,两者相互制衡,这样大评议才有利于协调大小武家的利益矛盾。
不管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本质上都是一家独大,破坏平衡,摧毁协商的基石。
双方各有弱点,才是坐下来谈判的基础。但这样的制度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
就像现在,新春大评议开了好几天,除了早就暗箱操作好的三位新非常任理事上位,被全票赞成通过,大评议再没有谈成功一件事。
今天,大家又是白白坐了半天,武田信玄直了直腰肢,看向不远处的上杉谦信。
这几天,大家看似白天在大评议争执,其实大多矛盾已经在晚上的走访私交中解决了不少。
但核心的矛盾不解决,就没办法推进,重点还是在武田上杉北条三家,特别是武田上杉两家之间。
简单来说,就是上杉谦信不肯松口,要给武田信玄一点颜色看看,别以为武田家有斯波长女在手,就可以为所欲为。
武田领地在甲斐,信浓,即将彻底退出骏河国。
这一退让,再加上武田信玄用柔情软化斯波义银,换来了武田家征伐常陆国,将取代佐竹家常陆守护的大好处。
可斯波义银心软松口,不代表武田信玄就达到了目的。
武田领地与常陆国不接壤,甚至是相隔甚远,想要出兵征伐,必须搞定沿途后勤补给。
征途越远,对后勤的压力就越大,为了能顺利出阵,武田信玄希望得到关东侍所的支持,最起码能在沿途建立兵站,补充军粮军需。
但这件事硬是被上杉谦信卡住了,上杉谦信自然不会当众打斯波义银的脸面。
斯波义银答应武田家去征伐佐竹家,上杉谦信不拦着,但是,武田信玄你自己想办法飞过去吧!
别说是沿途建立兵站补给线,上杉谦信甚至不允许武田家借道通过自己的领地。
要知道上杉家控制着上野国厩桥领,武藏国岩付城太田资正也是上杉家附属势力,想利用利根川中游水道运输补给,绕不开上杉家。
水运消耗远远低于陆运,如果不能使用水路,军需耗损能翻十倍,武田家根本没法攻略常陆国。
而另一边,北条氏政的脸色也不好看。
北条家想攻略房总半岛之心,众人皆知,上杉谦信却反对北条家途径下总国前往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