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行摆大锤
东夷城在高皇帝时期,那便是天下第一城,经济繁荣,人口充沛,交通便利。
靠着地利位置,还能割据一方。
因此高皇帝许诺东夷城有一定自治权,还将庶长子刘肥封为吴王,坐拥百万人口。
杨戬听到刘彻这么说,气得脸色涨红起来,高声呐喊。
“陛下是不信任我杨氏的忠诚吗?”
“既然如此,我书信一封,杨氏众人自裁,以厚谢高皇帝的恩情。”
杨氏一直都是这样,永远忠于皇帝,谁是皇帝忠于谁。
辅佐了高皇帝,惠皇帝两代君主。
刘彻立马换了一副脸色,满脸赔笑。
“这是朕的错误,岂能让忠诚寒心。”
“只是吴王刘交自认为是宗亲之长,对朕总是以竖子称呼,拥兵十万,朕不得不忧虑啊!”
杨戬愤怒的神色,缓缓褪去,脸色有些复杂地看着刘彻。
“陛下,您和高皇帝很像,可您毕竟不是高皇帝。”
刘彻沉默了起来,幽幽开口,
“像高皇帝那样的神人,从不猜忌他人,一眼定忠奸,善于用人的皇帝,毕竟是少数。”
杨戬摇了摇头,异常诚恳。
“陛下,不是的!我们杨氏作为追随高皇帝最早一批的臣子,祖父对高皇帝有着详细记载。”
“高皇帝能坐拥天下,靠着不仅是这样,他也经常辱骂他人,对于麾下动则动手教训,有时候也赏罚不明,犹豫寡断。”
这些话,刘彻倒是第一次听,不由得来了兴趣。
“天下人都传颂高皇帝为神,否则也不可能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
“你说这句话,岂不是庸主所为?”
杨戬用力摇头,神色露出前所未有的狂热。
“陛下,不是的!很多时候高皇帝只要站在那里,便会有无数人效仿追随。”
“功臣不用担心自己功高震主,敌人不必担心子嗣灭绝,士卒不用惧怕克扣银粮。”
“百姓也自发追随高皇帝,因为他们相信高皇帝会让他们吃饱饭,有安宁的日子。”
“他只需要站在那里,我等便愿意为他麾下鹰犬。”
刘彻失神了许多,他想太祖父了。
千人千面,刘鸿教导他的日子时。
刘彻因为刘鸿的博学,心胸宽广所折服,没想到在军功贵族眼中,高皇帝又是这幅样子。
“你走吧!让你的孩子从军,上京侯的爵位没有了,只要你的孩子有军功,也能得到爵位。”
刘彻挥了挥手,神色有些落寞。
杨戬犹豫了一会儿,向着刘彻拜了三拜。
“陛下,保重龙体。”
“臣依然不建议陛下派遣大军攻占海外,军队和军功贵族都去了海外,宗亲势大,您的皇位又有谁人来保证。”
刘彻只是坐在椅子上,目光怔怔出神。
杨戬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刘彻心中的顾忌。
宗亲不可不用!若是让藩王跟猪一样,百年以后,汉室基业难道要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拱卫吗?
但宗亲也不可重用,否则就像吴王刘交,磨刀霍霍。
就等着国内空虚,或者刘彻犯下大错,夺取皇位呢!
“陛下,臣有奏!”
楚王车骑将军二狗子之孙,苟宜拱了拱手,气宇轩昂,神色傲然。
二狗子被文皇帝刘恒赶回封地去后,一直在封地里大骂刘恒刻薄寡恩,不重视功臣。
只是那时候刘恒已经彻底掌握权力。
二狗子也不至于动用封地之兵,起兵造反对高皇帝的孩子下手,只能召集文人骂刘恒。
一来二去,反而让大字不识的楚王家族,成为文学素养最高的军功贵族了。
至于二狗子骂他,刘恒一直都是饶有兴趣批阅奏章,还时不时点评一二。
一来二去,关系反而缓和了起来。
刘彻看到苟宜这么自信的态度,来了兴趣。
“你有什么计划?”
苟宜目光闪烁了一会儿,从怀中掏出两份奏章。
“广建诸侯壮其志。”
“广弱诸侯削其力。”
一正一反,一方面推恩诸侯,允许他们的子嗣也为侯,一代又一代削弱,直到食邑五百户以下后,侯爵之位削除。
一方面皇室要和各大诸侯联姻,并且皇帝亲近的宗室,要立为王爵,看守不安分的诸侯。
刘彻原本漫不经心的神色,肃穆了起来,看到最后,猛然一拍大腿。
“卿有首辅之资!”
有这句话保证,等范仲淹退下来后,他楚王之孙苟宜,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首辅了。
苟宜也是心情激荡,声音哽咽了起来。
几十年了,他楚王家族终于可以不在朝堂担任清贵的闲职,迈入执政中心了。
当然苟宜也有自己的私心。
他虽说是嫡子,但不是嫡长子,等到父亲死后,他无法继承爵位,最多分担一部分家产。
几代之后,他这一支脉,恐怕就会成为小地主,根本无法保证富贵。
以己心代其他诸侯之子。
苟宜并不觉得其他人不会有这种想法。
至于七八代之后,连最基本的五百户亭侯爵位都无法保证。
管他的,等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第421章 ,东夷城吴王戏剧化造反,汉军进入海外
刘彻激动的不是这一点。
而是终于可以兵不血刃,削弱大诸侯和宗室了。
高皇帝没有对功臣,子嗣下手。
皇后桑文,文皇帝,景皇帝,还有执政王刘禅,这些人都没有。
若是他这个皇帝对诸侯用兵,岂不是告诉世人,他连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但是不削不行啊!当初高皇帝手笔太大了,动辄两三千户食邑的分封。
还以县,乡,郡之名称呼。
光说上京侯杨戬,名义上食邑是五六千户,私兵一千五。
可实际上食邑怕是有上万户了,私兵不知道有多少。
天下修养生息这么多年,当初的食邑百姓繁衍下来,人口只会上升。
更何况……刘彻目光闪烁了起来。
军功贵族议会,这无异是几代皇帝的心头大患。
军功贵族联合起来,投票数量超过三分之二,就能罢免皇帝。
还是高皇帝亲自定下来的祖制。
虽说是针对暴君,昏君的!可要是军功贵族在几个大诸侯指使下,联合起来,哪怕明君也能罢免啊!
刘彻没办法更改祖制,那就将水搅混。
军功贵族是吧!等征伐海外,推恩政策下放。
大汉恐怕会冒出几千个军功贵族,这么多人,哪怕皇帝也不能尽数掌握,更何况是稍微强一点的诸侯王。
刘彻收回心中思绪,抬起脚步。
“走吧,重回京都。”
“沙州城,京都百姓免除一年赋税,赠予酒肉。”
苟宜露出笑容,大声遵命。
从高皇帝开始,汉朝皇帝出宫就有一个传统。
出宫可以,但是必须要从皇室私库掏钱,沿途百姓也必须要感受到皇室恩德。
怎么感受,那就是真金白银,还免除赋税。
长期以往,天下百姓倒是巴不得皇帝出行,什么都不用负担,还能喝酒吃肉,白拿银子,一年不用交税。
这种好事从哪里找。
但皇帝不愿意出门了,每次出行,皇室私库都以肉眼可见缩水。
增收赋税还不行,汉家历代执政君王都轻徭薄赋,赋税只降不增。
刘彻要是这么做了,第二天怕是就有军功贵族,士族上书,斥责刘彻是要当庆帝一样的暴君吗?
朝中反对海外出兵的大臣被踢出去了。
无数军功贵族,带着军队,向着东夷城赶去。
上一篇:综漫:在下神明,眷族来自万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