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我大汉魅魔,开局就造反 第234章

作者:不行摆大锤

  刘鸿在得不到三人支持后,选择最为刚烈的应对。

  儋州用来接收北齐和东夷城消息,秘密联合。

  江北路的梧州,也就是林若甫的老家,大概要被刘鸿改成大都督大本营,接收所有军队控北统南。

  而江南路的苏州,这个赋税重地,将会为刘鸿提供源源不断的银两粮食。

  在刘鸿的规划下,这三个地方定位明确,能够轻松渗透三路军政大权。

  此时的三人终于如同庆帝一般,感受到了刘鸿的变化。

  自从刘鸿成为京都总督之后,计谋之间总是少了连横合纵,阴谋诡计。

  多了几分大气磅礴,正大光明。

  我就是要这么做!你不服,可以阻止我,我不在乎!

  一时间三人只觉得相当棘手,面面相觑,准备寻找解决之道。

  宴会没举办多久便仓促结束。

  一方面这些官员离开执政之地时间久了,容易引起变故。

  一方面儋州百姓颠沛流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刘鸿实在是做不到。

  儋州水匪老兄弟富贵回乡,潇洒一阵后,也要纷纷离开。

  潜龙湾如今只剩下一个韩信,吕胖子得前去看住北齐大公主,免得多生事端。

  即使如今的刘鸿,已经不在意北齐大公主的曝光。

  狗剩也要重回北齐黑风岭中,他是上京杨度和郭宝坤的情报中转地,能抽出这么多时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其他水匪老兄弟也身居要职,不可多留。

  于此同时,刘鸿也必须启程了,他乃安东大都督,老是停留在儋州,影响力总是无法涉及整个安东三路。

  胶州水师的楼船下。

  刘鸿死死抓住萧何手掌,神色诚恳。

  “萧何,我知道你有治国之才,将你留在儋州城是大材小用,但是我求你,一定要将儋州城,儋州港给修好,这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啊!”

  港口上,风浪很大,海啸的呼声更大。

  刘鸿的声音,却清晰传到萧何耳中。

  萧何按耐不住多日的疑惑,忍不住开口。

  “大人,你对庆国不满,甚至想要举兵伐庆,为什么还要做有利于庆国国力的事情,儋州毕竟属于庆国啊。”

  周围亲信纷纷望着刘鸿,眼神带着不解。

  按照道理来说,刘鸿身为安东大都督,心怀反心。

  就应该大肆搜刮钱财,死死把握住军权,镇压不平,搞得安东三路民怨沸腾。

  这才是造反应该做的事情啊!

  而现在不是给庆国续命吗?

  刘鸿扫视了心腹一眼,缓缓开口。

  “你们心中隐藏的很久了吧,我明明造反,却不断为庆国续命!”

  血洗京都侵夺田亩的世家大族,释放悬空庙的五万工匠,现在又建造新儋州城。

  说实话,这一切都不是造反的人,该做出来的事。

  “一直以来,我造反是为了天下百姓活的更好一点,有人的尊严一点。”

  “如今我现在大权在握,要是不用权力做心中想做的事情,反而被世俗污染,鱼肉百姓,那我与庆帝,与那些权贵有什么区别?”

  萧何心中感动的同时,但还是忍不住开口劝诫。

  “但是大人,这些可以等待你以后掌握最大的权力再做啊。”

  刘鸿笑着摇了摇头,轻声开口。

  “自从看到悬空庙工匠后,我一直在做噩梦,梦到有一天我成为了和庆帝一样的人,玩弄权术,罔顾民生。”

  “曾经的初心,忘的一干二净!那时候我才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真正意思。”

  “一切都是保持本心罢了!”

  “要是我真有天命,无论如何也就是艰难一点,我也必定会能夺得天下。”

  “要是我没有天命,最起码我还造福过一方百姓,不是吗?”

  言语至此,至真至诚至善。

  萧何已经泣不成声,若是他的家乡的郡守,能和刘鸿一样,该有多好啊。

  跪倒在地上,行三叩九拜之礼,声音响在海浪之中。

  “我萧何誓死追随大人,哪怕千刀万剐,在所不惜!”

  “大人放心,哪怕付出我这条命,新儋州城一定会建好。”

  宽厚有力的手掌,一把将萧何拉了起来。

  “你得活着!你能造福天下万民,仅仅一个儋州城,根本体现不出你的才华。”

  萧何擦了擦眼泪,连忙点头。

  带着儋州官员,目送着刘鸿上了楼船。

  几十年前,依靠上层社会的理想主义者叶轻眉来到世界,想要通过皇权,实现人人平等的可笑想法。

  她失败了!

  几十年后,又有一位穿越者来到这个世界,扎根于布衣寒门之中,生活在依靠商业补充的儋州港口之中。

  与叶轻眉这个纯粹理想主义者不同。

  刘鸿吸取了教训,更加善于隐藏自己。

  紧贴在现实之中,只是在心腹之中,偶尔释放出名为理想的光芒。

  刘鸿怅然若失地望着越来越远的儋州。

  此次一别,他恐怕很少再回儋州了。

  儋州港口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站满了衣衫褴褛的百姓。

  望着刘鸿离去的身影,发自内心,感恩肺腑地跪下开口。

  “大都督一路顺风!”

  刘鸿鼻子莫名一酸,连忙将脑袋扭在一边,忍不住开口。

  “怎么这海风也有沙子啊?”

第241章 ,江北灾民而成的盗匪问题,再见宰相林若甫

  胶州水师提督常昆,此时在船上点头哈腰,在刘鸿面前如同卑微得跟个奴仆似的。

  即使他是庆国三大水师之一的二品提督,秦家的得意门生之一。

  当初在兵部侍郎时,没有刘鸿点头,常昆连副提督都做不了。

  更不用说尚书提督时,提名将常昆作为胶州水师提督。

  “大都督,在船上还待的习惯吗?”

  五六十岁的常昆,亲自端着果盘侍奉在刘鸿左右。

  态度谄媚,连范思哲都忍不住侧目而视。

  “还好!多久到达梧州。”

  刘鸿倒是没有对常昆的态度,有什么表示。

  范闲带了三十万两,负责安抚江北灾民,以监察院提司的身份,责令各大州县安置流民。

  看样子事情处理的不错。

  不过刘鸿得要插上一手。

  范闲忙着收复内库三大坊,对于这些州县长官,不过是用监察院威胁,至于处理措施更是按照以往安抚流民的做法。

  历代官员安抚流民,向来都是薄粥赈济,有能力一点的,提出以工代赈。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朝廷拨下来的银两所剩无几,官员吃得盆满钵满,还刷了一把政绩和声望。

  等上报的公文里,流民不再是流民时。

  趁着流民迷茫惶恐之际,世家大族便会假惺惺站出来,收他们为佃户,从此庆国户籍上再也没有这群流民。

  多好!

  朝廷没有流民压力,官员赚钱拿政绩,世家大族获得廉价劳动力。

  没有人在意凭空少了的流民去了哪里,只要地方稳定,每年的赋税按时交上来就行。

  刘鸿眼神幽幽转悠,似笑非笑。

  常昆听到刘鸿话后,不敢怠慢,连忙开口。

  “大都督,还有两个时辰!”

  梧州,庆国最后一任宰相林若甫的故乡。

  曾经也和刘鸿暗中联手,联合京都各大官员,搏得中立派同情,一场大礼钟事件,差点让庆帝下不了台。

  梧州城外,林若甫脸色有些恍惚,他没想到才短短几年。

  刘鸿已经爬到了封疆大吏的地步。

  林大宝拿着拨浪鼓玩的不亦乐乎,乖乖站在林若甫身后。

  胶州水师的楼船,如同遮天蔽日一般,靠近梧州城外的港口。

  梧州知州带着下属官员,看到楼船停下,连忙拜了下去。

  “下官携梧州官员,参见大将军,安东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