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第119章

作者:都市考拉

食堂、办公室、宿舍,还有就是医务室,

医务室应该是他跑的最勤的,血脉关系就是这么奇妙,一对子女还没出生,沈卓就已经开始心心念念了,

甚至他把后世胎教那一套搬了过来,每天晚上对着丁秋楠的肚子讲故事、唱儿歌,熊大熊二、狼外婆、小兔子乖乖、萤火虫..

弄得丁秋楠好奇不已,这些好听的故事和儿歌全是她没听说过的,问沈卓从哪来的,沈卓大言不惭说自己创造的,

结果是又狠狠收获了一波丁秋楠的崇拜,然后沈卓又多了一个项目,睡前给丁秋楠讲故事。

京城的四季春秋短冬夏长,春秋这两个季节特别没有存在感,好像只是用来过度的,

闷热得让人心生烦躁的夏天刚刚过去,刚享受了几天秋高气爽,一场秋雨袭来,许多体格不好的人纷纷把棉衣捂在了身上。

春秋季是感冒易发季节,最近医务室特别忙,全是头疼脑热的,把沈卓紧张的不行不行的,生怕丁秋楠被传染。

但是请假又不现实,只能在防护上下功夫,

现在没有后世的医用口罩,全是白色的棉布口罩,这玩意就是形同虚设,除了防口水喷溅外,对病毒细菌没有任何阻挡作用。

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没法生产抗病毒用的熔喷布,口罩是没法做了,只能在提高身体免疫力上下功夫。

作为顶级大厨,哪能不会做滋补汤。

于是丁秋楠鸡汤鱼汤成了家常便饭,直到她发现自己体重开始噌赠长才停下来,打死也不喝了。

见丁秋楠这段时间确实显胖了,沈卓也没敢勉强,

过犹不及,孕妇如果太胖对自身或胎儿都不好,这点常识他还是有的。

好在,丁秋楠把这波流感抗了过去,没有中招。

不是沈卓小题大作,在这个没有头孢、只能打青霉素、吃阿斯匹林和安乃近的年代,如果感冒了,治或不治都是问题。

因为现在这些药,毒副作用太大了,基本上都是被后世淘汰的。

更何况丁秋楠是孕妇,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药物风险,沈卓都不敢去冒。

秋雨连绵,从国庆后开始,连着下了半个月都没有放晴的意思,被子没法晾晒,屋子里阴冷不说,还一股子潮霉气。

这种情况一般人还能克服一下,问题是丁秋楠是孕妇,于是沈卓直接把连在外间的炉子给打开了,暖气一上来,寒湿之气被驱除,屋子里顿时舒服了很多。

上午,沈卓和刘峰等一帮厂领导刚开完会回到办公室,电话响了,是陈清水打来的,让沈卓去他家一趟,语气很凝重。

挂完电话,沈卓不由有些纳闷,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陈清水以前不是没有给他打过电话,但每次都是笑呵呵的,这次,语气不对啊!

在这瞎琢磨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去一趟吧。

··········求鲜花0·········

沈卓到医务室跟丁秋楠打了声招呼,然后开车直奔市区。

四十分钟后,沈卓在府右路陈清水家门口停下,刚敲几下门,门便被人从里面打开,是赵燕。

“赵姨好。”沈卓笑着打招呼。

赵燕笑道:“快进来吧,你陈叔在家等你呢。”

陈叔竟然专程等自己,看来真出大事了。

沈卓到书房的时候,陈清水正在伏案在宣纸上写毛笔字,

沈卓站在旁边,没有吱声,静静的看。

陈清水写的是一首唐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田园诗里,这首评价极高,整首诗里虽然没有高雅的格句,但画面感十足,后世有知名古文学者曾评论,这首诗已经达到了反璞归真的境界

最后一句写完,陈清水盯着看了一会儿,这才放下笔,转头对沈卓笑道:“说说看,看出了什么?”

“看出了您向往这种生活。”沈卓认真的说道。

“确实向往啊,”陈清水感慨道:“和老朋友喝喝酒,说说庄稼收成,聊聊家长里短,不用操太多心,其实这才是生活,很简单却很真实的生活!”

从陈清水的话里,沈卓听出了一股失落和灰心,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陈叔,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沈卓凝声问道。

“坐。”陈清水指了指旁边的沙发,示意沈卓坐下说。

“沈卓,你家庭情况怎么样?”

怕沈卓没听明白,陈清水补充道:“我说的是成分。”

“轰!”沈卓脑子嗡的一声,他瞬间明白什么事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虽然离公示还有半年时间,但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看来现在已经暗潮涌动了,

沈卓猜测陈清水肯定已经知道了什么,不然他不会突然问起自己这种话九

第212章儿女双全

陈清水和沈卓在办公室里聊了整整两个小时,

这一次,陈清水没有留沈卓吃饭,从书房出来,沈卓向正收拾院子的赵燕告别,然后开车回厂。

事情很严重,严重到有点出乎沈卓的预料,所以,沈卓有点懵。

回到厂里,沈卓没有回家,而是直接来到办公室,把门一关,往椅子上一坐,想起了心事。

自己家世清白,应该没事,但是自己老丈人家呢,留学的经历可是死穴。

在陈清水家的时候,陈清水让他回去拟出一个三人名单,他想办法给予关照,但是超过三个人他就力有不逮了。

这三个人自己老丈人丁玉海肯定要占一个,另外两个给谁好?

想到这,沈卓从桌子上拿出纸,把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拉了个单子出来。

盛海手表厂厂长林跃明、市百货商店主任马国华、冶金局局长王金柱、粮食局局长孙建民、机修厂厂工刘峰、南易。

这两个名额就在这些人中产生,应该给谁?

首先沈卓把林跃明划掉,他和陈清水是朋友,陈清水肯定会关照他,

然后沈卓把刘峰和南易划掉,这两个人职位不高,受到的波击有限,再说他们又在自己身边,自己也能给予一定保护。

剩下马国华、王金柱和孙建民。

沈卓仔细想了一会儿,又把孙建民给划掉了,沈卓这么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从感情方面考虑,自己和马国华以及王金柱的关系相比较孙建民要好一些,

第二从利益方面考虑,马国华和王金柱肯定比孙建民给带给自己更多的利益。

二十年后,国家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外贸创汇以及钢材矿产的开发将会进入井喷期,凭着两人的人脉,自己如果从事这两项生意,将会少很多麻烦和阻碍。

再三权衡后,沈卓在马国华和王金柱名字下面重重划了一笔,下定了决心,就他们两人了。

也许他们身后还有别的保护绳,但风大浪急,多一道绳子将会多一道安全保证。

这都是自己好不容易铺成的人脉网,沈卓绝对不会坐视其毁于一旦,他相信,只要帮他们挺过风雨,回报之丰厚肯定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第二天上午,沈卓又去了陈清水家,一起带去的还有几瓶自己连夜研磨出来的增味剂,

这种增味剂陈清水吃惯了嘴,昨天沈卓离开陈家的时候,送沈卓出门的赵燕特意叮嘱沈卓再做两瓶过来。

赵燕的不客气让沈卓心里很暖,陈家这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自家人。

和陈清水赵燕结识缘于在火车上识了他们孙子陈俊的命,刚开始陈家只是把沈卓当成恩人,那种骨子里的距离感沈卓能感觉出来,

但是后来随着几次接触,陈清水两口子对沈卓的态度明显变得更亲切,说话也更随和,到家里后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客气,

对待沈卓就像是对待自己家晚辈一样,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很舒服。

沈卓把名单给了陈清水,随后陈清水又交待了沈卓一些事,他在确认了沈卓和两人的关系后,要沈卓找到马国华和王金柱,让他们按自己说的去做。

未雨绸缪,现在就开始织网,一张能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网。

中午,沈卓是在陈清水家吃的饭。

吃完饭,沈卓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安定门,他要去找关海山。

关家是清代大户,这个烙印使得关海山受到不少传统人物的尊崇,但是某些时候也会给他家带来大害。

沈卓对关家父子的印象不错,想提前给他们提个醒,让他们也有个准备。

“沈先生,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去港岛?”

听完沈卓隐晦的话,精明如关海山,经历过大风大雨的他仔细一琢磨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事情很严重,应该比自己以前遭的罪还要苦。

“话我也不能说的太明,其实我也说不太明白,”沈卓说道:“但情况你们可以往最严重了去想,有什么打算就得早做准备了,老爷子,您容智,我想有些事您比我通透。”

“老爷子,”沈卓望着关海山,笑道:“我敬重您,话不传二耳,这话您找个理由给明辉说一声,其他人,就算了。”

见关海山领悟了自己的意思,沈卓也没有久留,起身朝关海山告别。

沈卓从交道口拐弯,直奔百货商店。

当沈卓从冶金局局长王金柱办公室里走出来时,已经是晚上七点钟。

足足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沈卓连续拜访了马国华和王金柱,按照陈清水的交待,把事情告诉了马国华和王金柱。

马国华和王金柱的职务并不低,他们也从自己的渠道收到了一些信息,但是远没有沈卓给出的这么清晰。

当沈卓按照陈清水的交待把事情细细说了一遍后,两人几乎没有怀疑,答应马上着手准备,

至于对沈卓的感激,已不能用言语表明,毫不夸张,这绝对是救命之恩。

转眼间又是两个多月过去,撕掉日历最后一页,进入了新的一年,六六年元旦到了。

元旦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新的气象,

就在元旦这一天下午两点钟,在冶金总医院产科的产房里,传了来嘹亮的啼哭声,沈卓的一双儿女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