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123章

作者:今令冷泠

  “左将军有什么军令?”虚城的城墙之上,王翦对带领麾下的骑兵赶来支援的李崛问道。

  “左将军请王将军分兵一万,前往桂陵城,与左将军所部汇合。”李崛道。

  “左将军手中兵马不过五六千,哪怕是我分兵一万前往桂陵,左将军手中的兵马也不超过两万,他是想守桂陵城吗?”王翦沉吟道。

  “左将军想守,但魏军却未必敢攻,左将军要做的是与魏军决战。”李崛道。

  “魏军撤离帝丘城时还有多少兵马?”王翦追问道。

  “正卒在四万左右,加上民夫的,差不多有五万多人。”李崛回答道。

  “所以,左将军是用手中不到两万人的兵马去决战那五万魏军了?”王翦震惊道,秦军现在已经占尽了优势,哪怕是退走,收取的军功也已经足够大了,又何必要以弱势的兵力与魏军决战呢?

  “人若是太多,将魏军吓跑了,岂不麻烦?”相对于王翦的谨慎,李崛想的则要简单的许多,他只需要听令就是了,杨明总归要比他聪明的多,他都知道的事情,杨明只会更清楚,且思虑的更为长远。

  “这?”王翦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年轻人,最好行险,也最是难劝,况且大战在即,若是内部再不能统一声音,就真的是犯了兵家大忌了。

  “还请王将军拖住大梁而来的魏国援军三日,若是三日左将军不能破了魏军,三日后,王将军可退到濮水北岸,左将军会在那里与王将军汇合,一起退兵。”李崛道。

  秦军兵力与魏庸所部的魏军相比,哪怕魏军在帝丘城下减员颇多,但从总体上而言,秦军并不占据优势,在魏军没有明显的错误之下,想要大破一支与秦军兵力相等的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古往今来,凡是留下名气的战争,除了己方的实力强悍与睿智之外,还需要敌军的愚蠢配合,若非如此,很难出现可以名流青史的战役。

  但杨明到底有什么方法破了魏庸麾下的五万魏军?

  在王翦开始调集兵马准备前往桂陵与杨明所部汇合之时,一支秦军轻骑秦军自朝歌而出,但在军中,却有大量的朝歌百姓。

  在过去这段时间中,秦军已经彻底占领了朝歌。

  在占领朝歌的这段时间中,秦军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朝歌城的户籍从头到尾排查了一遍,将随魏军出战的朝歌籍士卒的家人尽数控制在了手中。

  朝歌城已经被秦军占领,那些仍在魏军中士卒就变成了可以利用的因素,有些东西,一旦出现了一个缺口,就会出现崩塌的情况,不仅是水坝,军心同样也是如此。

  桂陵城下,魏军被后发先至的杨明挡住了去路,濮水上下,桂陵依濮水而建,虽然濮水不像大河那般难渡,但在秦军在旁窥伺的情况下,魏军显然没有足够的把握去绕路渡过濮水。

  尤其是听到秦军的兵马列阵于城外的时候,本已经放弃了挣扎,只想着安全将大军带回魏境,再与援军汇合一处,慢慢从秦军手中收复被占领的燕城、虚城等地的魏庸,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哪怕他能够将魏军带回去,哪怕他能够收复被秦军攻占的城池,但这一场战争,终究是他败了,回到大梁,能够保住官位,都是幸运了,至于成为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大将军,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但若是能够在濮水大破秦军呢?

  魏庸已经探明,对面的秦军还不到两万人,而他这边可是足足有着五万人,尤其是秦军主将杨明还是在蕞城城下亲手击杀魏国大将军朱亥的人,他若是能够打败杨明及其麾下的秦军,那他魏庸的名声将会彻底超过朱亥,进而坐上大将军之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到时候,魏国上下,他将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魏庸,这个在战争中已经快要赌输了一切的魏军主将,猛地看到了可以让自己翻盘,甚至是得到比之前输掉的还更多的机会,他的眼睛是赤裸裸的红色的,那是贪婪而疯狂的目光。

  在九月的秋风中,魏军在濮水北岸,直向秦军而来。

  但是很快,魏庸就体验到了年初之时,赵魏奔袭秦国咸阳的那些联军的感觉了。

  两军对阵之时,哪怕魏军的兵力在秦军的数倍以上,但在短时间的交锋之中,魏军根本拿不下秦军,甚至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抗中,仅仅只是因为魏军军阵变化之下的一点点小小的纰漏,就会被秦军抓住战机突破,进而取得局部的优势,然后再利用局部的优势将整体的劣势给拉回来。

  尤其是杨明这样一个足以称之为万人敌,又在军势变化之道上极有天赋,捕捉战机的能力堪称恐怖的人交锋,更是难受的半死,在三天的大战之中,魏军大阵足足被秦军精锐突破了四次,若非是魏军占据着绝对的人数优势,可能早已经崩溃了。

  虚城,正在与魏军对峙的王翦听着来自濮水的军情,神色凝重:“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你到底该如何破了那支魏军?”

  濮水的魏军大营之中,魏庸此时彻底成了已经红眼的赌徒,看着对面的秦军大阵,脸上的疯狂之色更重了。

  明日,明日我一定要击溃秦军。魏庸在心中嘶吼道。

  只是,他和他手下的魏军能够撑到明日吗?

  夜色下,秋月如水。

  魏军大营之中,一片死寂,帝丘城下的大战,已经耗费了魏军上下太多的精力而体力,而因为秦军攻略魏国北境的原因,又让魏军上下的心神遭到了更大的冲击。

  要知道,在魏庸麾下的这支大军中,全部的民夫以及超过一半的士卒都来自魏国北境诸县,而他们还在前线作战,但自己的家却正在遭受着秦军的进攻,在这个乡土宗族观念极重的时代,魏军上下,怎么可能不惊慌。

  他们迫切的想要渡过濮水,救援魏国北境,从秦军的手中夺回自己的家乡。

  但在濮水北岸的桂陵,这个当年庞涓大败于齐军之中的地方,他们遇到了比之当年的齐军还要强悍的齐军。

  两军对阵之中,哪怕他们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在三天中,依旧一次次的被秦军挫败了攻势,这让魏军上下,更是多出了几分沉闷的气氛。

  魏军中军大帐之中,魏庸看着手中的舆图,三天前还想吃下面前这支秦军的他,已经多出了几分怀疑。

  “秦军虽然依靠战力,暂时能够与我军相互攻防,但想要打败我们,却也做不到,那他们为什么又要如此拼命的将我们拦在此处呢?”魏庸对龙阳君问道。

  他虽然是在问龙阳君,但也是在问自己。

  “杨明,此人不俗,不是只要收恃勇斗狠,他将我们拦在此处,必有所谋。”龙阳君沉吟道。

  “那他到底在谋算什么?凭他麾下的这点秦军,还吃不下我们。”魏庸迟疑道。

  “难道他是在秦国的援军不成?”龙阳君猛然间想到了一种可能道。

  “秦军会有援军吗?”魏庸问道。

  在濮水的流淌声中,深夜愈发的宁静了,伴随着秋风声,一缕缕歌声从四面八方传入魏军大营之中。

  在长夜中,本就难以入睡的魏军士卒猛地提起了精神。

  歌声并不动听,但却如同重锤一半击打在许多魏军士卒的心中,因为那是他们生活中竟然听到了歌声,那样的声音,更是他们熟悉的乡音。

  到底发生了什么?家乡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士卒还只是茫然,但魏庸此时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秦军的援军来了?另外一支秦军应该被大梁的援军拖住了才是,那这支秦军是来自秦国了?但为什么秦军之中会出现魏人?难道是魏国北境已经被这支秦军占领了不成?”一时间,魏庸想到了无数的可能。

  之前对濮水岸边的秦军为什么明明吃下魏军的实力,却反常的一定要拖住魏军的举动而怀疑的魏庸,此时好像看到了其中的答案。

  突然间,从军营外围传来喊杀声,进而是更大的混乱。

  四面八方的魏歌声后,竟然会是秦军的进攻,一时间,恐慌在魏军大营中迅速蔓延开来,在黑暗中,只能看到无数的黑影在晃动,根本看不出有多少敌人。

  本就心神不宁的魏军,心中最后的一根弦也绷断了,在秦军的进攻之下,先是户籍在魏国北境的魏军军心崩溃了,变成了乱糟糟的溃军,在溃军的冲击之下,本还能组织抵抗的其他魏军,还未曾被秦军攻击,自身就被己方的乱军给冲散了。

  一时间,偌大的魏军军营混乱一片,战马的嘶鸣声,魏军士卒恐惧的哀嚎声,秦军的喊杀声,让整个濮水北岸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

  魏庸被乱军裹挟着逃出军营,苍老的眼睛看着身后已经陷入一片火海的魏军大营,心中冰凉一片,他败了,而且是惨败,失去了所有的机会,他的雄心壮志,他的野望,随着今夜的这场大火,彻底消失了。

  甚至还有他的这条命。

  营,炸了!

第210章 卫国事终

  秦王政六年九月,秦军与魏军大战于濮水北岸桂陵,秦军以四面魏歌之计,于夜色中突袭魏军大营,大破之,五万魏军四散溃逃,被杀者,被俘者,溺毙于濮水者不计其数,仅有数千残军运气不错,茫茫夜色中,找到了一处濮水中的浅水之地,渡过濮水,逃脱了性命。

  正在虚城的王翦正因为三日之期,想着是否要退兵与杨明汇合之时,却发现一直与己方对峙的魏军竟然在撤退。

  心中不解的王翦连忙登上城楼,看着退去的魏军,王翦猛地想到了一种可能,难道是桂陵那边赢了?

  只是,昨日白天明明还在鏖战,仅仅只是一夜的时间,魏军就崩溃了,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王翦的疑惑着,一骑自北而来。

  随着一道军令出现在王翦手中,哪怕是以王翦的稳重,也是陷入到了巨大的震惊之中。

  五万魏军,在一夜之间,竟然被不到两万人的秦军给打崩了?这样的事情?

  王翦顾不得心中的震惊,连忙下令整军出击,如今五万魏军大败于濮水,大梁的魏国援军又在惊慌之中主动退走,正是趁机攻占魏军在附近城池的机会。

  随即,秦军齐动,围绕着朝歌、桂陵、虚城三地,对周围的魏国城池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当时间来到十月初的时候,一场提前降临的大雪终断了秦军的进一步进攻,在不到半个月时间中,秦军已经攻陷了魏国的三座大城,小邑十七座,再加上之前占领的朝歌、桂陵等地,在不到三十天的时间中,魏国在秦军的兵锋下,损兵数万,丢城池二十余座,直接失去了四十万的人口。

  魏国之虚弱,更甚一步。

  不过,这些与杨明并没有什么关系,他正在忙着在占领的魏国国土中,组建秦国的统治秩序。

  只是,秦国内部显然有人不想杨明的手伸的太长,于是,来自咸阳的诏令出现在帝丘城中。

  杨明此战所占领的城池,帝丘、桂陵等城归入东郡管辖,而朝歌等地,则并入河内郡。

  不过,杨明也并不是毫无收获,虽然失去了大部分城池的直接影响力,但杨明也将自己人安排进了几处重要的位置。

  李崛被杨明任命为帝丘县令,兼领白马尉,而卫兆则被任命为朝歌县令,除此之外,各地的底层小吏也被杨明安插了大量属于自己的力量。

  相对于明面上的高位,杨明更在意底层力量的培养,毕竟,高位,每一方势力都能够看到,竞争也更为激烈,而此时的杨明还不具备与那些人扳手腕的力量,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将自己的力量深入到他人看不上的底层,在底层经营自己的势力,慢慢将其发展壮大。

  但时间来到十月中旬之时,撤军的问题就不得不行了。

  帝丘城中,先对于之前大战时的紧张,此时的帝丘重新恢复了繁华,甚至因为杨明之前对这座城池的清零,让这座城池有了更多的活力。

  偌大的帝丘城中,一处府邸的后门每一天都会开启,里面会走出一个少女,驻足眺望着远处的街道一段时间,随即又关闭上后门,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是在眺望什么。

  这一天,公孙丽再次打开了后院的院门,一双依旧纯净,但却多出了只有少女才能拥有的忧愁。

  看着偶尔经过的行人,公孙丽的眼睛中逐渐浮现出失望的神色,随即就归于平静,这样的失望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已经习惯了,今天的失望只不过是昨天的重复而已。

  “你在看什么?”就在公孙丽准备回去之时,一道她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你?”公孙丽连忙转过身子,出现在她面前正是杨明。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之前的战争……”公孙丽看着面前的杨明,哪怕知道少女的矜持,此时也是忍不住流露出激动之色。

  每一个少女都会心存想象,公孙丽同样也是如此。

  当她一次又一次的走出公孙府的后门时,在心中想的是杨明在上一次与他分别时的话语:因为我想到,也许有一个正在这里等着我,若是我不来的话,她会不会失望呢。

  那时的公孙丽无疑是感动的,因为这种两人在不约而同间的默契,这点默契或许不算什么,但在一个初识相思滋味的少女来说,这种交往之中的小默契,却能够让她在闲暇时,无数次回忆起来,在每一次的回忆中都会带上由衷的满足感。

  而这一次,公孙丽再次感觉到了这种只有她与杨明之间,只有她与杨明才懂得的默契,这是只有两人才知道的默契。

  “运气还算不错,立了不小的军功,大概能够当一个不小的官职了。”杨明道。

  “那要恭喜你了,不用再当强盗了。”公孙丽也为杨明感到高兴道。

  “确实值得恭喜,不过,我要去咸阳了。”

  “去咸阳?”公孙丽脸上的笑意不由一僵,咸阳距离帝丘实在是太远太远了。

  “是啊,去咸阳,在那里搏一个更好的前程。”杨明道。

  “所以,你今天是来和我告别的吗?”公孙丽问道,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

  “是。”

  “那就祝你在咸阳能够得到一个好的前程了。”公孙丽勉强笑道。

  “会的,我会在那里有一个好前程,三年后,我会回到这里。”杨明道。

  迎上杨明的视线,公孙丽下意识地挪开了脑袋,她没有问杨明为什么还要回到帝丘,因为在她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