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440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运载舰体的主结构是四根长长的金属骨架,一直向后延伸到引擎和燃料舱的安装点上,而在四根骨架中间的六根,现在是八根的短骨架就是运载舰体的装载区。

之后,一个个舱室就会卡在这些骨架上,最终形成一个长长的呈现六棱柱型的粗壮运载舰体,这里会装载泰拉移民为主,通过和主体链接的区域进行水氧循环和供电。

而新增的两个骨架会在六棱柱外侧,之后安装姿态引擎和折叠太阳能电池板还有抵御小型陨石的旋转护盾,让它可以脱离方舟后做简单的机动和运行。

最后,最外层的六主构架上会安装方舟的大型姿态引擎,通信感应设备,雷达设备和导航设备,以及穿过星系外侧陨石区域的护盾系统。

如果方舟不能稳定停泊的话,那么最终的方案就是进入目标行星附近之后,爆炸脱离前后,运载舰体进入轨道环绕,方舟主体会发射所有的逃生舱,让值班和监控人员逃离。

并且尽可能的携带一些方舟上的必要设备和物资,加上运载舰体仓库里面分解开打包好的零件和资源,就能让绝大部分的方舟乘客顺利进入目标行星。

但是,如果走到这一步的话,那么对于泰拉人来说,就是一个一锤子买卖,不管最后的目标行星能不能生存下去,他们都没得第二次选择了,甚至于别说反悔的机会,如果方舟失控得太早,无法再次调整航向的话,那么选择都没有,一开始选择加速的目标就是最终目标。

不管那边是什么鬼样子,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哪怕那是一个比泰拉还要糟糕的行星,都只能接受,这意味着整个计划的容错率变得无比之低,因此,如果有任何选择,博士都不希望用到这个备选方案。

“所以,我将这个最终方案命名为‘终末地计划’”博士双手撑着讲台的边缘,“意味着一旦动用它,对于泰拉人来说,那个星球就是我们的终末之地,至少在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之内,我们都不可能有第二艘方舟前往别的家园”

“所以,为了当我们用到这个计划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在目标行星生存下来,我们要做的前期工作有很多”博士开始给罗德岛的各位干员布置任务。

“星极,你整理一下你们家族的星图和观测记录,虽然那里面很大一部分是假的,而且那些星象学也没什么用,但是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片星空”

“亚叶,你们和医疗部的干员一起配合霜星那边做人体冷冻实验,我需要一个确切的结果。”

“令,你和工程部需要拿出一个备选方案,如果我们不得不启动这个计划,让运载结构永久停泊在目标轨道上,炸开方舟逃跑的话,那么如何快速在目的地构件一座殖民地。”

“和之前的要求不同,这次要求是小型的无人化的殖民地,我们可以选择长时间的冬眠,分批唤醒人员。”【你看,我帮角你都想好了抽卡的理由了~笑】

“其他的暂时交给夏氏集团和夏老板那边补充,但是,相关的人员培训就得靠你了,凯尔希,挑选适合的冬眠人员和未来的领导者或者说开拓者。”

“还有,我们需要拿出一套新的控制协议和到时候的应急协议,澄闪,你配合其他人,开发新的环境监控设备和侦查设备。”

“还有载具问题,这个只能交给夏老板,我们对于外星地表的了解……基本为零,不过,如果他那边给出结论,我们这边就需要做好制造和测试这些工程载具的准备,然后尽可能的小型化和便捷化。”

“那么投送手段呢?”

“这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只能依赖别人。”这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什么都要自己做,固然是底气足且不求人,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可是现在是他妈的逃命,逃难的难民就别太顾忌什么脸面尊严了,你都是离家逃难的,最难的一关都下定决心了,这种虚荣就省省吧。

别说只是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和交易,就算是真的抱着大腿求也是应有之理,这个宇宙又不是白左宇宙,难民要是把自己当大爷的话,挂在泰拉上面的那个明晃晃的恒星可不惯着这种人,甚至于这个宇宙本身就足够冷漠和残酷,更加不惯着这种人。

用老夏的话说就是,仅仅是人类目前可以观测的星空内,有超过五十万亿个星系可能诞生生命,这里面大约有2亿分之一诞生高等生命,这里的高等生命是指类似灵长类动物之类的较为聪明具有智慧潜质东西,而不是简单的细菌和昆虫,或者爬行动物甚至早期哺乳动物。

而高等生命当中,大约只有4000万分之一的天选者能走到开启智慧的程度,而发展出文明种族的只有不到10万分之一的可能有能力往太空丢点什么。

这里面最终能够走到完全自由殖民星河,脱离行星和大部分的宇宙自然环境拘束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文明……并不多,甚至银河系这么大除掉星盟也只有那么两三个,而隔壁仙女座星云因为是更大的河系,所以可能乐观一点,但是也属于两只手就能数完的。

而且这里面还得包括倒退毁灭过几轮的,一颗星球诞生几代生命,在层层叠叠的尸骨上终于堆出一座通天之塔的那种。

存在反复在早期单细胞生命和拥有原始大脑的原始生物之间徘徊七八轮,才终于在一个较为温暖平稳的时期发展到爬上海岸或者钻出土层,仰望星空,终于开始思考一点本能之外的东西程度的。

“换而言之,在这个宇宙当中,可能就在我们说话的时间里面,就有一个文明一个种族在绝望当中走向终末,所以,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这是博士关于方舟计划的总结,失败?失败那是正常的。

在这个宇宙当中可能每分每秒都有那么一两个倒霉蛋种族在为了自己的生死存亡做出最后的努力,甚至于每时每刻就有一个失败的从宇宙当中消失,只留下他们绝望的造物和毫无意义的记录,等待或许永远不会来的阅读者。

“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根本不存在万无一失的计划,也根本不缺在犹豫不决当中灭亡的存在,所以,即便希望渺茫我们也必须竭尽全力,因为如果不这样,我们连希望都不会有!”

这也是当初先民们建造方舟和保护环带的原因,这两个工程,当时也没人抱有太大的希望,尤其是方舟。

大量的技术是新开发的,大量的技术还在实验室里面,甚至没人能够知道帆船座能不能坚持两千年的航程时间又或者他们抵达的目的地在他们花费了20个世纪抵达的时候,还是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

。或许只是一片生命的荒漠,连有机质都不会有,先民不过是从一个绝望的地狱跳进另外一个,但是,他们依然这么做了——正如同博士和老夏说的一样,在这个宇宙当中,每时每刻都有灭亡的。

难道他们都是毫无斗志的乌合之众吗?这里面当然也有论证过万无一失计划的,也有竭尽全力奋战的,还有穷极人财物的——最终依然灭亡的也多的是。

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因为老夏转手就能从公共网络上给博士和任何心存疑虑的人找出几百个例子,都是星盟开拓者们发现过的。

当然,这里面的“文明”绝大多数都是原始农耕文明的程度,他们做出的最大程度的挽救大概是修建了壮丽的神殿,向神灵祈祷——别觉得他们幼稚和不知所谓,那不过站在发达文明的立场上的“何不食肉糜”罢了。

对于自然和世界还处于懵懂初生状态的文明和智慧,根本无法做出超出他们理解的决策,也无法理解这些灾难的深层含义,他们能够做出的唯一的努力就是向不可知的存在祈祷,因为这就是他们理解当中的东西。

而他们灭亡的灾难可能是对于任何一个发展到中后期的农耕文明都能解决的。例如一场毁灭性的山火爆发,荒漠上一个湖泊干涸,甚至一场感染某种主要作物的病毒流传,又或者是一种感染力惊人的瘟疫。

在发达文明眼中,甚至不需要动用什么高科技的技术,只需要凭借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都能用他们的工具和能力处理掉的灾难,都足以彻底摧毁一个文明。

第九十一章 风吹鸡蛋壳

第九十一章

方舟内部,爆炸是肯定的,实际上,就算是在合闸之前,所有人都知道肯定有东西会炸,只是没人知道这个爆炸会不会局限在“牺牲”区域。

和正常的修建一艘飞船或者在“有能力修理”的条件下修理一艘飞船完全不同,在方舟上,根本不可能有所谓的“合理”的配置和安排。

无法无负载送电,因为很多设备关了就没人知道怎么再把它打开,无法对很多深埋在数十米的方舟船壳里面的一体化不可拆卸元器件进行检测,即便是检测出它是有问题,你也只能就这么开工。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根本没有任何“达标”的零部件去更换这个有问题的部分,更别说这些当初设计来就是一次性不可拆卸的设备和电力元件根本没想过几千年后,后人继续修这烂尾楼的时候,这个东西该怎么处理。

这和星源遇到的任何一种电网和电气结构都完全不同,因为从一开始,泰拉先民就没考虑过一个问题:方舟如何使用第二次。

既然它不需要使用第二次,那么设备老化和报废更换就完全不用考虑,设计的标准就是在路上的这两千年内没有爆炸,那么就是合格的,更换?检修?一船的冬眠脑子,他们设计的时候考虑过这个问题才是怪事。

甚至于连那些可更换和可检修的部分,也存在整整五个完全不兼容的标准,达哪个“标”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而要在合理且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修理,或者让风险可控的话,以现在泰拉的工程能力和技术能力,至少需要再花费接近30~40年。

这还是建立在整个方舟基本上拆干净,完全使用星盟科技,然后和拼乐高一样的拼法的基础上的话,如果要完全符合泰拉自己的标准和生产方式,那么没有一个世纪以上纯粹是做梦。

这个问题就好像一个得了绝症的人要不要动一个成功率其实很渺茫的手术一样的选择,即便他请了国外的专家,用了最好的药,成功率都不会太高,可是要等到治疗技术出来的话,估计那会儿骨头都化干净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星盟的外包公司拿到手之后,选择退钱一半的原因,因为不退钱不行啊,这个修法事故率太高了,根本不背这个锅。

而现在的方案说白了,就是只要没有把核心的,不可修复的或者不可替代的,甚至于是只要不是必须的设备炸了,那么剩下的部分,真的就是炸就炸了吧,区别只是到底要炸掉多少部分,还是干脆整个全炸了。

炸掉一部分和全炸了的几率大概是在一半对一半的样子,而现在的情况大概是两边都站一点,因为一部分的必要的东西也炸了。

“两组备用的方舟源石燃料罐炸了,把减速引擎整个崩了出去,连带2号扇区整个扇区都出现了严重的漏气现象。”可露希尔宛如一个已经熬过了死刑宣判的人一样浑身轻松,“好消息是,这个损伤对于核心区域不大,坏消息是我们根本没法修。”

泰拉根本不具有再次制造这种超大型的减速引擎的能力,如果换星盟的引擎,就意味着1/3个方舟结构需要拆了重做。

以现在的发射能力和太空工程能力,下个世纪再讨论这个问题比较合理,而更合理的是,只需要20年,太阳的亮度和辐射强度就会升高到把地表上70%的物种做掉的强度,泰拉90%以上区域会在短时间内沙漠化。

沿海地区会笼罩在高浓度的盐雾当中,云雾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太阳辐射的强度,但是也会让他们手头上的所有精密设备都以惊人的速度锈蚀损坏。

换句话说,实际上,只需要20年,泰拉就会失去了8成以上的精密工业和九成九的航天能力,根本不可能再进行方舟工程。

如果考虑人员迁移和物资筹备的话,他们现在剩下的时间可能连10年都不到,要知道这艘补丁叠补丁的方舟可不敢在到时候的太阳风暴当中启航,那简直宛如在台风天气出港一样夸张,就算是新船都没这胆子,何况这除了喇叭不响全身都响的玩意。

它必须在太阳活动加剧到一定程度之前就踏上加速航程,在风暴爆发之前,加速到开启跃迁引擎的最低航速,然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只要没在跃迁当中当场解体,就好办了。

大约4年后,它就可以抵达37.8光年外的第一个备选行星,当然,介于现在减速引擎炸了的情况,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备选行星。

“还有没有更坏的消息?”

“有,那就是穹顶扇区有两个失能了,所以原计划当中允许我们在生态环境下保持的应急团队数量必须减半。”这意味着一半的空间失去了温控和大气调控能力,为了不给剩下的设备增加负荷,最佳的办法就是关闭这两个扇区,然后依靠剩下还能动弹的东西坚持。

不过,也因为当初先民设计的方舟是为了长距离的两千年航程而设计的,所以相当一部分的核心设备和关键结构还是挺完整的。

而且在太空环境下,不管是线路还是设备老化的速度都要慢得多——当然,暴露在方舟表面吃粒子风的那些就是全完了——但是,在粒子屏障内的这些处于真空无重力环境下的元器件几乎没有什么氧化和老化的迹象。

至少是以现在泰拉的检测设备是检测不出来,实际上上路之后能够坚持几年就不好说了,尤其是现在主体空间失能一半,意味着在这四年内,能够使用的维生系统和各级子系统的冗余也减少了一半甚至更多,因为本来够用的部分,现在不得不用备用冗余强行顶上。

“不过,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先民最大的一个反应堆炸了,对,就是给那个建造矩阵提供充沛源石粒子流的那台,它炸得非常的彻底,更准确说是,本来还能捞回来修一修的……”

但是捕捞飞船没追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模块带着上面的反应堆整个撞到了一块源石陨石,双双粉身碎骨。

“总的来说,如果不是我们没有发现这个隐藏的备用燃料舱的话,整体破坏程度还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一半以上的线路烧焦了,只要多萝西这边的流体线路技术及时搞出来,那么还是有补救的余地。

“能拆除的就拆除,不过,现在动力系统恢复,我们也就可以更有余裕的制定该舍弃什么的计划”之前是不敢乱拆,害怕到时候拆了的没坏,没拆的被烧烂就滑稽了。

而现在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所有能拆除的不重要的部分全拆,然后汇报方舟运载力和自持力减少了多少,再想想办法把这个部分补上去,或者压缩开支和资源。

“那么我来说点大家开心的事情,方舟运载船舱分段工程已经完成了,现在只需要完成最后的外部保护壳和安装辅助设备,这个舱段就能投入使用。”

“内部设备呢?”

“还没有安装,内部我们以修建大型太空廉价旅店为理由安装了大量的胶囊舱和冬眠舱,接下来就是维生生态区的事情了。”

“引擎和动力组呢?”

“引擎检修的结果是还没什么问题,缺失的推力部分,可以用夏老板的引擎暂时顶上,因为我们只需要加速一次就可以了。”所以,老夏用了最不会和先民的引擎起任何冲突的引擎——一次性超大型核爆推进器——没有任何控制系统,只有一个起爆点火键。

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根串联了快200多米长的多级核弹,独立捆绑,用完直接丢就完成了,只用于方舟起步加速用,用完就丢,至于说到时候第一个备选行星情况不佳,要如何再起步去第二个,那就不是老夏的问题了。

再说了,现在刹车都在外面飞着,你还想什么再起步的问题啊,能够顺利跳船就不错了。

“先民引擎的状态很不错”这些超大型的方舟引擎来自于幽灵鲨四号和六号的发现,他们找到了之前的方舟一号和二号的残骸,花了几年的时间把这两个上的还能用的引擎一点点拖过来。

先民的长途加速引擎依然是使用源石系统,但是却是粒子推进器,利用空间环境内的源能粒子交互形成的微弱力场效果推进目标,可以理解为,这是个超大型的杰哥。

推力对于方舟这样庞然大物来说其实很弱,所以需要花费整整4个世纪还要多的时间来加速,相比之下,减速反而要粗暴地多,泰拉先民认为其他恒星也会放射源能粒子,所以,越靠近目标,空间源能粒子越丰富,产生的减速阻力也就越大。

所以,他们预计的航法是直面对方的太阳轨道,以切线进入,利用靠近恒星的高能源能粒子产生的强力场效应让飞船减速,绕恒星一圈之后,再飞向目标行星。

加上本来先民准备安装的等离子刹车引擎和超大型变向引擎,完全可以快速找到目标行星,如果不合适,那么进行短暂的补给之后,利用太阳做环绕加速之后飞向第二个目标,这一次因为不用急着跑路,所以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利用恒星的能量加速,速度会更快一些。

但是,先民也只有一次容错的机会,因为方舟根本不可能起步第三次,到第二个备选星系如果依然不理想,那也没办法了,包括引擎在内的所有设备寿命都彻底到头。

而现在博士的情况更糟糕,他连一次容错率都没有,甚至可能不仅不存在容错率,可能一起步这玩意儿就寄了,到时候只能分离运载舱,能跑几个是几个。

如果是那样的话,运载舱段能够携带的人员就非常的少,而且抵达目标星球之后,如果目的地不是那种天然就能让生命生存的星球,那么这些人依然是死路一条。

“博士,现在建造矩阵没了,我们就必须开发一种用于目的地殖民地建设的便携式的装备和系统。”重新回复了整个帆船座工作能力的年开口道,她现在可以查阅几乎所有的数据和资料,能力比起过去强了很多。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需要开发一种集成工业设备和必要的标准制造流程是吗?”

“是的,博士,不必过于惊慌,实际上,这个部分……”这个部分真的可以全部外包出去,只要不用源石科技就行了,至于说源石相关的处理系统和发电系统,这个部分就留给开拓者们手搓好了,所以说,先民为什么改造泰拉人拥有源石技艺,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拿出来用的。

“而且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只是,能够完成STC建造的设施设计和蓝图不多,这个部分夏博士不建议我们外包。”因为收费很贵,而且泰拉人根本用不上,这还是其次,更惨的是,他还可能因此收到工会的约谈要求。

为什么?你看看老夏自己的空投货仓,还有理论上他有网和设备的情况下的标准殖民舱的配置,对于泰拉人来说简直是豪华设计,可是他们根本用不到这么豪华的设计。

星盟一个开拓殖民地的前进基地可以只有五六个人,数万平方公里的资源养活他们几个人,就算再设计得豪华一点也无所谓,可是泰拉必须在初步部署区域一次性投入大量的人口以减少本来就不具有长时间自持能力的运载船体的压力。

“而如果要我们自己设计的话……”那就得公开标准接口和开发工具,并且从现在开始就培训相关的人员,熟悉星盟集成工业系统的标准和用法,而这种东西,不仅是在异星开拓上是一把好手——他妈用在现在泰拉用来批量建立前线基地打仗也是他妈的一把好手。

“公开吧,现在不是玩这套的时候,如果他们觉得这是个威胁……”博士沉思了一会儿,“那就提前让他们知道真相好了。”

几天后,研究所,终于不用去面对那见鬼的图纸的小蓝鸟,总算是开始了正式的工作内容,开发一款利用源石的远程输电系统,相关的标准协议和接口协议已经下发,也包括她十分陌生的开发和模拟测试工具。

除了星源外,哥伦比亚其他研究人员也陆续到位,地面上的研究所就没有那么的冷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还要抽时间出来和其他人讨论交流,过得十分的充实甚至可以说是忙的晕头转向。

“一种集成的,可以空投部署的工业制造核心……”外包公司对接人员一脸迷惑,“不是我要找茬,你能申请到专业的工业智能核心编制?”

“啊,不需要,不需要,就是一种区域性的小型的集成工业核心,不是你想的那种”老夏赶忙打断这家伙的话,将博士那边制定出来的要求发过去,“超小型矿站和勘探营地的那种”

“那种没必要用工业核心,我推荐我们公司的一体化空投勘探站……”

“没钱,用不起!”那玩意儿确实可以通过科考队那边的通道,由他们的飞船代发,可这玩意儿贵的伤心,还只能给几个人用,而且里面的绝大部分的配置对于泰拉和博士来说,都是“哗众取宠”级的花里胡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