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第325章

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修复工厂用的构建,上面说就当是练手了。”老人看了一圈,确实没有多少复杂的东西,大多都是横平竖直的钢梁和架子,确实像是修复船坞结构的材料。

“那你们学这个多久了?”

“大概有三四年了吧,之前都是在卡兹戴尔的装备厂干活。”工头给对方递了一支烟,“老实说,这里的设备都挺大的,反而好办得多……”

湿件设备最不怕的就是大型装备制造,因为越大,湿件的优势就越明显。

相反,体积太小的话,不管是保温、散热、维生等等设备的体积都小不到哪里去。

当然,同样的制造设备,湿件版本是普通机械的三到五倍的体积,性能却只有20%不到的提升幅度,只有少数的提升幅度足够大。

“哦?怎么说?”大型机械制造和小型是两回事,小型机械虽然对于精密度的要求很高,但是因为工件移动起来容易,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太夸张。

而大型机械就不同了,它不仅要求更高的精密度,移动起来还困难,以吨位单位的庞然大物移动起来一个不留神撞到什么,就是两个零件一起报废。

「哎,一言难尽」工头满脸的唏嘘,客师傅设计的那玩意儿,修起来十分锻炼手艺,不仅够大,还特么是一大堆的高精密小玩意儿堆起来的,比修表还麻烦。

“不过,你们确定要使用焊接工艺?这可不适合第一次造船使用。”

分段建造简单,最后总段的时候,你分了多少段,难度就翻多少倍——特别是还要保证船体强度的时候。

最简单的还是使用铆接的方式,按照传统的造船工艺,顺着整体成型的龙骨铆接起来,而不是整个截开,最后总段焊成一个整体。

“我们有特别的焊接技术和工艺……”老夏提供的星盟焊接设备技术,工业版本的,用来对付这种程度的合金材料还是没问题的,伊比利亚人把海岸和海底搜了一圈,就找到一个抛离货柜舱,里面就一台,而且为它供电的玩意儿……说起来都是泪。

开机一小时,全厂大停电,最近又增设了几个太阳能发电站和一个大型源石发电站才勉强解决问题。然而,还是它一开工,几乎全厂大部分的工序都得停工等它完成。

“反物质堆供能的设备,所以,你们不要再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减少能耗,这已经是最低功率运作了……”

与其说是「焊接」不如说是「压接」,其原理在形成一个大约几个微米大小的近似于黑洞的引力奇点顺着焊缝从上拉到下,接头位置直接被引力捏成一个整体。

号称是你把两边拉断了,接头都不会断,更近似于在焊缝附近形成了一条接近于强相互作用物质带。当然,只是近似,并不是真的强相互作用物质。

而这个等级的设备一全功率开工,反物质反应堆的燃料都烧得飞快,更别说泰拉这点电力。

所以,最终只能以最低效率运行,老夏手头上的超导线缆全用在这上面了,不然以泰拉的线缆材料,怕不是开机整个电网就得烧没。

一道蓝光顺着缝隙流过,没有焊缝,只留下一条平整的仿佛原本就是一个整体的金属。

甚至于敲了敲之后,发现这个金属带强度比周围的明显高出去一截。

用于试验的,厚度在30厘米,宽宽幅合金板就被变成了一个整体合金板,之后的小型板材的受力测验也证明,就算把龙钢合金拉断,接头都不会断裂,这意味着用这种技术生产的陆行舰构件会像是一体化整体铸造成型的强度,极大的减少了对于材料本身的要求和施工难度。

当然,那个速度也是让人惊叹,全过程可以浓缩为牵引设备把铸造车间能制造的最大的金属块拖进去,开机,下班。

第二天来看,已经自动搞定了,若干金属条变成了一面宽幅在20米看上去好像是一次性铸造出来的金属板。

唯一的问题就是试验完之后,工程师花了大半个下午的时间去伺候它已经烧糊了的叶冷设备,更换冷却设备加检查机器,再检查电网,重新合闸,加起来又花了半个星期的时间。

“一次燃料费用在接近70万龙门币,如果不是必须的部分,最好别用。”

“知道了,这个价格很划算……”老人点点头,真的很划算,你在后面再加两个零也找不到能把一堆散碎金属条给你合成为一块强度巨高的金属板的设备或者焊接大师来。

第五十三章 不想很累很麻烦的想标题

第五十三章

经过两个多月的了解和调查,基本上对于造船厂的技术能力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可以开始进行设计研讨会了,也就是听一下甲方的要求,然后召集设计师们进行研究讨论如何去实现,如果不能实现,那么需要加强哪些相关子系统的问题。

在进行讨论之后,总设计师就差不多可以拿出第一版草案出来,大致上在不考虑如何具体实现的基础上,给一个大致上的概念图和总图。

如果对方满意,才能开始谈下一步的事情,如果不满意就得回到第一步,直到双方都对这个草案基本上达成共识之后。

才会就每一个子系统和整体架构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当这些完成之后,再细化到下一步,任何一个部分出现了比如说施工能力完全无法达标或者无法修改细节方案的情况,就得回到第一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不管是军事装备还是民用设备,一开始的概念草图和最后的成品之间,不能说是毫无关联,但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如果用冷兵器举个例子就是,你打算做一把精致的宝剑,结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问题,在几次循环下来,最终设计师给你的图纸是一把斧头,而落实到制造厂,由于技术问题,很可能真的到了你手里的时候是一根狼牙棒。

“你们的要求和大炎的传统战船需求不同。”大炎的战船是以防守反击为主,迟钝缓慢。

但是船坚炮利,依托于长垣和各级防军城的火力进行作战,并且要求有一定的模块化组装能力。

当初在没有修起来这长城之前,前往北方抵御邪魔的军队必须要依托于战舰构成「舰城」来在寒风凛冽,土地荒芜的北方邪魔冰原生存。否则,都不需要接敌,恶劣的环境就先能杀掉一半人。

而卡兹戴尔显然是不需要战船可以组成舰队城的能力的,而且他们也没有长垣,不需要和固定防御阵地搭配,和大炎的防御系统也有很大的区别。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原因就是,李老头并不想叛国,不想把当初为大炎设计的战船拿出来抄,那等同于泄露国家军事机密。

虽然大炎的上层士绅们不在乎,可作为为这个国家服务了一辈子的人,他不能不在乎。

不过,这也算是最后一点坚持了,至于说为卡兹戴尔设计的战船未来会不会用到大炎头上,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不仅仅是生活所迫,还因为如果连一个小邦靠着几艘先进战船就能摁住大炎打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显然是在大炎自己身上。

“所以,我的大概想法是……”

“先别说那么多,您看这个行吗?”老夏拖出纸卷图纸铺开,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图。

不过,比起单纯的概念图,多了三视和透视,还标注了各个舱室的功能和大致的子系统区域。

“这……这是你们去哪里找到的?”和泰拉技术完全不同,但是纯粹凭借干了一辈子的经验直觉,本能的觉得结构方面应该没什么问题,有一种验证过多次的感觉。

“只有这点的话,老头子不能打包票。不过,初步来看应该没有问题。只是,你这比例尺是不是有问题?”

“太大了?”

“不,是跨度太大了,你看中间这块,哪怕是用龙钢合金也是没法支撑的。”

“那您觉得多少合适?”“至少宽度要砍10米,支撑结构6组太少了,至少要加到10组,并且这里,还有这里的舱室得改成支撑龙骨。

如果不是你们有那神乎其技的焊接设备,我还真不敢说这东西开出去不会一颠簸就自己解体垮了。”

“行走机构……我问一下,这个行走机构是不是外行设计的?驱动电机的马力应该没这么大吧?就算有这么大的电机马力,主轴不断的吗?”

初步一看没什么问题,细细一看,满纸错误,只能说是思路没问题,真的要造,光是这个概念图就得大改,具体到造的时候,要改的地方还多的是。

“呃……”老夏一脸蒙蔽,很想说一句:“那我以前在家里天天看的东西是什么?”

星盟行星开发指挥舰,地面单位,真要说大小的话,可能比罗德岛还小,只有正常水面航母的体积,长度334米,宽度59米,高40米的地面上移动的板砖,航速也不算快,单纯只看这些表面的话,还不一定有泰拉的陆行舰威武霸气。

但问题李老头已经说了,泰拉如果要造这种陆行舰,别说开出去,在船厂自己就能把自己压垮,星盟版本的指挥舰只有六个支撑结构和行走机制,动力舱体积只有罗德岛的一半,更别说细细一看,每个地方都能找到几个不上奇奇怪怪的黑科技和材料就没法处理的技术难题。

真要说起来,这种设计在性能上也没什么太大的提升,只是减少了生产时间和成本,前提是,你真的能实现只需要用6个驱动电机就把13.4万吨的怪物在地面上飚到二十公里时速还不散架。

这是一座小型的殖民工业哨站,也是移动的工厂,不仅仅是农业用,建筑业和地面矿业也用这种,建设居住行星和地面轻工业区的时候也用这种东西。

“长度也得拉长,陆行舰的结构是能长不能宽……”长度拉长也就是多增加几对行走结构和支撑结构,甚至可能结构上还要更加结实一点。

但是,宽度就不一样了,宽度变成要么在中间增加第三组行走和支撑结构,这整个动力系统和底仓都得改得妈都不认识。

而且遇到要转弯的时候,中间那条腿的受力简直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值,而如果中间不加第三条腿,想象一下,几千吨的东西压在一根宽度超过30米的钢梁上,这玩意儿大概几天就弯下去碰地,这还得是韧性好的,韧性差的,直接船厂里就给你压垮。

选择拉长长度,将重量分摊在长轴上,减少中间,特别是中轴线上的受力,这和海船的受力结构完全不同。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罗德岛这种,四条腿,两条主腿,两条副腿,对称分布,转弯除了迟钝一点外,影响不大——

只是,那个动力复杂度真的就得让AI来负责日常控制和维护了,正常人类维护团队看见这东西当场就得厥过去。

而如果变成这样,就意味着龙骨肋材料是三根合为一根,横截面上支撑梁的结构就是一个罗马数字II的形状,焊接技术不过关,别说开上战场,哪怕是出门颠簸一下,就能听见咣当一声,你船就往地上一坐。

“那么大炎的设计是怎么实现这么大的陆行舰,还没有自己把自己坐垮的。”

“这……”李老头有点纠结,最终还是稍微解释了一下,“你们看过雪橇吗?”

“你的意思是说?”

“就是那个意思,船底是加强的,有一个类似雪橇的结构,这样船底直接受力,就和在水上有一定的近似性……”

“船底不给磨烂了?”十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玩意儿特么在地上干磨,船底不烂的飞快?就算船底不烂,你路也得被磨烂啊。

“船底的外挂的一个结构,可以快速更换维护,每过一段时间就得更换,不然哪花的了那么多钱啊?”

“那维多利亚又是怎么实现的这种大跨度载具的?”

“那老头子就不知道,得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所以,你也建议我们使用这个结构吗?”

“本来是的……”这种结构减少了陆行舰在材料和受力的难度,但是也增加了通过某些路段的难度。

因为船底直接触地,很容易被反舰地雷直接崩了,而且一道够坚固的矮墙就能给你挡住。

因为你的船是绝对不能倾斜开上去,那一瞬间就会听见龙骨咔嚓一下折断。

解决办法就是在舰首的位置增加大型的碎石器,把一切挡路的东西全碎了,避免船只倾斜受力,挤压龙骨折断。

当然,陆行舰龙骨折断并不影响战斗力,所以在战斗当中,倒是无所谓,龙骨折断也就是损失掉全部的机动力,变成一座坐地的要塞。

而星盟的那个指挥舰就是兼具机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结构。只是,对于材料和技术的要求高得一批。

“你的焊接技术可以使用这种四条腿的结构,只是需要在体积等方面改一改。”

老头算是比较放心的,因为这个体积的战舰应该不会对大炎造成威胁,这个等级介于斗舰和楼船之间,在泰拉,吨位压制是真的是压制——

十几万吨的东西直接创上去的威力是真的大,就算龙骨会因此受力咔嚓一下折断,但是这玩意儿也特么的压你身上了啊!

而且地面上还不存在沉没的问题,就和打架骑在别人身上打人一样,压制力极高。

而且吨位体积够大,就意味着可以在平台上堆更多的火炮,在地面上对轰比海面上靠谱多了,因为不会因为海浪而摇晃,那真的是炮多就是大晒啦——

“武器结构没标吗?”

“这里和这里用来装无人机,这里用来布雷,这里用来安装飞弹,还有这几个位置,用于安装炮塔和炮塔附属结构……”

这些老夏都给标了,当然,他也只能标到这个程度了,出一个概念草图。

毕竟这玩意儿看得多了,舱室和结构是怎么分布的基本上都记得住。

但是,你要问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行走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和构造的,他就两眼一抹黑了,这就好像现代某些舰船爱好者可以画出列克星敦的大致结构草图。但是,你问他,详细一点,这个升降机的机械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他就一脸蒙蔽了,他只知道那里是升降机,占用大概多少空间。

老夏画的这个图,就是这个概念。不过,现在也就是一个初步的研讨会,有个概念图就够了,根本还没上升到具体怎么做,做什么,用什么做的地步。

“就四座炮塔?少了点吧?”按照泰拉此时的流行是舰炮越多越好,可这几个炮塔的座圈和深度来看,应该只是中型舰炮的程度,你这么费力就做四个中型舰炮出来?这么大的体积和吨位都在浪费的吗?

“主要是要安装飞弹,前面有40个发射单元,后面有30个,再加上侧面的无人机挂仓,差不多了。”

“而且装再多的武器,动力也更不上……”这下老头更迷惑了,“我大致上看过你们提供的子系统的方案和参数,你用的掉这么大的动力冗余?”

“源石轨道炮要那么大的功率,还有叶冷机等设备。总之,动力的负载率很大,只能安装四门武器。不过,各种飞弹倒是足够的。”

“那种飞弹?”老头只是看过飞弹,但是没看过它试射。

“算了,反正是你们的船,老头子只负责给你们做出来,能不能用那就是你们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