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固有结界科学化
在莱塔尼亚的补给还没有事实上的崩溃的情况下,大规模的逃跑和投降算是没出现。
而小规模的则被残酷的镇压下去,没有引发更严重的事态,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卡兹戴尔不做抵抗,也没人能让这些往前走一步。
不得不说,和北线战场上和乌萨斯打得有来有回的比起来,确实显得卡兹戴尔方面军费拉不堪,是一群非国民。
就好像将军说的那样,那些贵族议员坐在豪宅里面,用他们核桃仁大小的脑子去幻想千里之外的战争的时候,是闻不到战壕里面的尸臭和血腥的,他们会一厢情愿的认为卡兹戴尔人虽然装备上靠着山寨各国弄出了一只现代化的军队。
但是,那些农夫、奴隶和贱民出生的人组成的军团根本不足为虑。毕竟,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见过的所有下层人都是一个模样。
面黄肌瘦,神色麻木,眼神躲闪,面对老爷的鞭子仿佛一只掉了毛的老狗一样丑陋而猥琐,而这样的人组成的部队他们也见过,贪污腐化,对上欺瞒,对下残暴,是一群不合格的猎狗。
对于不少贵族子弟来说,他们眼里的普通人仿佛生来就该是这般模样,就好像他们生来就应该住在不说华丽。
但是至少庄严的房子里面,吃着不说山珍海味,至少有肉有酒的食物。
他们应该生来就能够在这个国家站到中等以上的位置上去,哪怕是那些落魄贵族的子弟,最起码维持一个基本的体面和温饱也不成问题,他们识字,有相对强壮的身板,大多以莱塔尼亚尚武的风俗也有一定的战斗技巧。
而他们见过的萨卡兹人也都是印象当中一模一样的样子,或许比起那些农奴来说要干净一些,也要有活力一些。
但是大多都是奸诈狡猾的家伙,只要你敢提前支付全部的酬劳,这些雇佣兵就敢让你半路消失。
缺乏信誉,有这相对还不错的战斗力和体格,组织性有那么一些,但是纪律基本为0。
有点钱就花在酒馆和窑子里面,存不下钱,只有破破烂烂的装备勉强值得一看,靠着人多势众战斗——
这就是莱塔尼亚以及世界上大部分的贵族们对于下层人以及萨卡兹的认知。
他们对于卡兹戴尔的萨卡兹军人的认知可能还不如对自己城市红灯区里面的萨卡兹小魅魔的了解多,这样一群人制定的战略计划,然后听着前线的消息,想当然的作出的决策要是和前线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那才是见了鬼的事情。
甚至于这种做法,还把自己人,那些贵族军官也坑了,当他们威风八面的冲进来的时候,首先就在边境遭到迎头痛击。
在击败了敌人的边防精锐的时候,紧随而来的不是势如破竹,而是一片烂泥潭。
那些公民兵们,听着宣传里面仿佛只是一群面黄肌瘦的农奴在少数强壮的职业雇佣兵的带领下的乌合之众说法进入卡兹戴尔,然后就迎头撞在了和宣传里面完全不同的萨卡兹民兵手里。
他们发现自己这边貌似才是少数贵族骑士和职业战士带着的一群面有菜色的废物,而对面……
虽然身高这玩意儿无法短时间改善,但是,肌肉却可以,一个个身板结实,红光满面,营养充足,长期的工业化农业生产锻炼的纪律和组织性,给人一种他们才是正规军,自己这边才是一群民兵的味道。
每一个前线的贵族军官和平民军官都明白这一点。但是,每一个从后面补充过来的贵族子弟都不知道,并且认为这些同僚在夸大其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直到他们一头撞到山地步兵师手里,只是通常,这个倒霉蛋已经没机会活着汲取这个教训和经验。
“他们又试图突围了,这次是哪个小队执行任务?”
「8小队」「嗯,让他们上」山地兵团没有携带重型装备,因为根本带不上来,这也是为什么对方没有把两侧的山地也纳入防线的原因,因为敌人或许可以穿过这些地带。但是,却很难携带重装备。
那不过是给陆行舰和机动要塞的火炮制造活靶子,而且要突围对方也拦不住。
只是,那是对于正常的军团来说,对于现在面对的敌人来说,这些就不成立了。
很快,试图突围的高速陆行舰就看见一小队人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骑着战马,端着长枪,仿佛一群向着堡垒冲锋的骑士。
陆行舰上的速射武器放倒了其中一半的人,然而还是让这些骑兵冲到了陆行舰边上,他们手里的长枪重重刺入到了陆行舰的行走机构当中。
内置叠氮装药将药罩变成一束可怖的金属射流贯穿了厚实的轮毂,而手持长枪的骑士被重重向后吹飞,而那些失误的同伴则与他们的长矛一起冲进了机械之中,被钢铁变成一堆混杂火光的肉泥。
“咣……咣咣咣……”随着沉重的机械咬合破碎的声音,陆行舰缓缓减速,“第二批次准备!这次是哪个小队?”
「11小队」拿着抽好的签,又一批人冲下山坡,用采矿工具改造的反装甲矛枪成功将这艘陆行舰停下,躲在里面的人只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待在荒野上。
他们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更加不敢离开这个铁壳子的保护,用两个20人小队,总计40条生命,成功粉碎了敌人分批突围的企图。
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这非常的划算和简单,但是从战术的层面上,执行起来却是非常的困难,40人换一艘陆行舰,是个人都能作出的取舍,对于执行任务的人来说,却是一次为数40的自杀。
如果40人不行,那么剩下的抽到签的突击小队会挨个的执行,直到摧毁并停下目标为止。
至于说那些试图趁着夜色逃离的人则没有人在意,在外围的巡游骑兵会把他们处理掉,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冬季的卡兹戴尔原野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何况说,对于这些莱塔尼亚人来说,每一个卡兹戴尔村镇都是敌对据点,遇到的每一个萨卡兹人和乌萨斯,甚至伊比利亚移民都是他们的敌人。
伊比利亚剑术、乌萨斯的重锤、萨卡兹人的毒箭都会成为其噩梦,更别说,他们现在都还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那些工矿工具改造一下,也是不错的军械,比如说山民们用的爆破长矛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周,7天,现在已经是第五天,再有两天就撤退。”两天后,就交给野战机场的航空术士团来完成吧。
第三十一章 Y12炸弹
第三十一章
整整一周,舰队没一个能够突围出去,这处山谷是一个很好的防御据点,敌人很难打得进来,作为舰队的修整补给港湾十分合适,泰拉的陆行舰虽然不用考虑海况,还是需要考虑天灾因素的。
舰队在野外停泊的风险非常大,不是所有人都是台风战神哈尔西。
最关键的是,这座山谷里面有一座以前莱塔尼亚企业留下的精炼设施,可以为舰队提供就地的燃料补给。
正常情况下,要把舰队堵在里面,需要正面击破谷地前方的多重防线。但是,没想到卡兹戴尔山地步兵直接从两侧的山地绕了过来。
而这种山地,是很难携带重型武器。换句话说,莱塔尼亚军官考虑到缺乏重武器的部队是不可能阻挡舰队突击,最后反而会变成被前后夹击的饼干这一点,并未注重两侧山地的防御。
结果,万万没想到,居然被对方以人命拖在里面,无法突围,无法驰援前方正在遭受猛攻的友军,更麻烦的是,舰队官兵上下都出现了动摇的情绪。
平心而论,山地步兵们付出的牺牲对于攻坚战,还是以缺乏重武器的步兵对付舰队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正常情况下,攻打这样一个有舰队驻扎的要塞,在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三个师的兵力,还不保证付出番号全部被打没的代价还能拿得下来。
即便是阻挡对方突围和攻击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
而事实上,山民们付出的人命加起来也不到一千,占全师大约不到1/8的伤亡,在现代战争当中不说是酣畅大胜,至少也是非常能让人接受的伤亡代价。
只是,那种每一艘突围的战舰都会遭到一模一样的20人骑兵队拿着自杀性武器打断腿的遭遇,给舰队官兵的观感就是另外一回事,而对于山民前线部队的压力也是一样的。
在统计学上,就好像是辛普森悖论一样,总体的趋势和细节的趋势是呈现一种反直觉的相反状态,而前线的大头兵们是无法从全局去看待战场的,他们只能看见一只又一只的小队出去就再也没回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不是被陆行舰碾碎就是被手里的武器炸碎。
而对于舰队官兵来说,就是仿佛对方的人力无穷无尽,是一群仿佛地狱里面爬出来的鬼怪,不管杀多少,都会在下一分钟,一模一样,甚至连长相都似曾相识的20个人提着武器飞奔而来。
被打断腿的陆行舰堵塞了道路,也变成了突击骑兵们的掩体,这使得每一次出击付出的代价实际上还在不断的降低,等到一周之后,整个基地和舰队的人都麻了。
当时选择了这里作为基地的时候,是考虑了地形易守难攻的需求,结果现在反而被人堵在了里面,出入通道并不能支持整个舰队一拥而上——那样的话,就算山地步兵们全部当做炸弹冲上去都挡不住。
结果,现在这条通道就变成了鬼门关,如果是这样还好,只是单纯的偷袭,前面的防线部队一个回头掏就能就把敌人全部堵死在门上,可问题是,前面的防线正在遭到同步猛攻,急需舰队支援的时候,舰队被堵死在这条路上。
对于一开始就把卡兹戴尔当做是少数乌萨斯移民组成的精锐带着一大群的雇佣兵和成堆的农民兵这样的费拉敌人的莱塔尼亚将军们来说,根本没考虑过,这样的部署方式,遭到敌人的山地突袭、绕后袭扰、前线猛攻的三合一立体打击的时候该怎么办。
开什么玩笑,一群一天军校都没上过的泥腿子能打出这种精密配合来?
他们魔王都死了,根本不可能打出这样的精妙配合,也没有这个执行力的部队。
结果,将军们反正是不用到战壕里面来填线的,而前线的部队真的就遭到了这样的三合一打击,前线的防御阵地在被空地一体狂轰滥炸,舰队被堵死在家门口出不去,后勤线被另外一只连马都没有的民兵团袭击——他们发挥了萨卡兹的传统艺能——没有马?敌人后勤站里面不是有很多嘛?
于是一周后,前线阵地被突破了,航空术士团的野战机场修到了家门口,由于泰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要命的源石环境,航空飞行器有诸多弱点:
因为公里航程烧的不是油是术士所以作战半径有限;
因为会吸入源石粒子导致发动机完蛋,无法用活塞发动机;
因为需要搭载太多的地球上不必要的设备导致实际载荷低下;
需要多人操作,所以配合度一直是个问题,无法执行俯冲攻击等精确打击。
唯独有一个优点:不怕死飞行员以及集群轰炸时有弹药威力加成,在载荷上不去的情况下,使用叠氮装药也没有太大的改善。
于是……经过年师傅和客师傅的联手攻关,对付这种要塞和固定阵地的新型湿件炸弹就被开发出来。
其单独的特色就是威力低的仿佛在刮痧,重量大得仿佛重磅航弹,而其独特的优势就是——集群轰炸的威力和单独精确攻击的威力是两个次元。
随着轰炸的持续,大气当中的源石粒子数量会增加,然后快速抵达峰值,然后被后续的轰炸引发放电效应。
最终,目标区域会形成一团贴地雷暴,附带强力EMP干扰和随机打击任何身上有金属物的电弧。
第一发下去,可能就是冒出点电弧出来,然后扩散出大量的源石粒子,第二发,电弧会变得细密绵长,第三发,落点的电弧会练成一片,源石粒子饱和.。
如果进行地毯式轰炸那么就会出现炸弹炸开的时候,几乎看不见火焰和电光,然后飞行器返航的时候,背后会是一条地毯般的电弧风暴带。
如果是多机联合轰炸,那么场面会形成一个立体的雷暴带,电弧会顺着战舰的表面和金属传导设备迅速传递或者干脆击穿绝缘保护层,对战舰的外部设备,电力设施以及人员造成巨大的破坏。
既然砸不开装甲龟壳,那干脆就不砸了,把电断了,人杀了,观瞄和武器设备全烧毁,那和摧毁战舰也没有区别。
但是,这种轰炸因为需要相当长的反应时间,所以对于移动高速目标的杀伤力很低,而且轰炸的机群规模一变小,威力是指数倍下降。
对此,老夏给取了一个非常又臭又长的名字「异客氏大型电荷激波立体炸弹」,而飞行员和投弹手根本不会叫全名,他们会这么称呼轰炸的过程:
“一中队进入空域,开始高空水平初期轰炸……”五架昂贵的高空飞行器掠过天空,“投放「异客先生」。”
“「异客先生」已经装填进发射管……3……2……1,投送!”
这种高空飞行器只能投放一枚这种炸弹,作为初期创造集群轰炸环境边界使用。
接下来的正常的轰炸集群就会携带2枚炸弹进行第一轮地毯式轰炸,其电弧风暴会把任何暴露在室外的身上带着金属物的士兵击倒,前线阵地只坚持了7天就是这个原因。
当士兵们发现拿着武器和穿着盔甲死得更快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的脱掉护具,丢下武器,而当地人冲上来的时候……阵地上的人根本来不及捡起装备了。
而且就算是因为法拉第笼效应,重装士兵没有被电死,也会因为大电流持续的通过外部的高阻金属而迅速发热,被活活烧死在盔甲里面,精密的武器会因此融化损坏,并且按照电学的基本原理,其中最为精细脆弱的部分反而会第一时间遭到破坏。
三轮轰炸之后,阵地上或许伤亡不大,但是所有的法杖、源石装置、法术火炮等精密设备,甚至通信设备,灯光设备都需要返厂维修或者干脆报废。
即便是普通的刀剑弩弓如果真的被电弧连续击中一样会被烧到变形,虽然变形的刀依然可以砍人。可……你准备用砍刀打赢对面普及步枪的部队吗?
连续的几声爆炸,炸点附近开始出现明显的源石粒子干扰现象,直白说就是出现了大量在日光下都在发光的颗粒,“源石污染武器,戴上防护设备!”
作为补给基地和舰队驻扎点,这些设备是不缺的。泰拉人对于源石污染是有不少办法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呼吸过滤系统,只是防护设备并不便宜,导致大部分的工矿企业并不舍得给工人配备,这终究不是便宜的活性炭物质就能解决的问题。
所有人都紧张的冲进最近的庇护所,拿出之前就分发的防御天灾和敌方可能丢出的源石污染武器的防护装备穿戴好。
“就这么几下,这些萨卡兹人也太小看我们了吧?”他们该不会是觉得这些污染武器真的可以在战场上起效吧?
“还在后面!”防空炮位在竭尽全力的拦截那些平飞的轰炸集群,在这个高度,携带了沉重的异客炸弹的轰炸机们很难进行规避,不断有飞机被命中拖着黑烟滚落。但是,每一个操作者都在失控之前把炸弹丢了出去。
异客炸弹的最大优势就是根本不用考虑轰炸精度,只要区域爆炸量达标,靠的是环境源石能量被释放出来的威力,而不是炸弹本身的当量。
所谓因地制宜嘛,泰拉到处都是高能物质云,这样的情况下不想办法利用起来那就太奇怪了不是?本质上大部分的大型法术装置也是用的这种能量。
蔓延在大气层当中的源石粒子云就好像是一个超巨型的行星级的太阳能蓄电模组,阳光是其主要能量来源,而它们以特定方式刺激就能迅速被激发出来,变成人类能够观察到的法术效应。
只是相比湿件起爆器来说,人工引导的方式,效率各种意义上来说就太低了。
很快,更多的炸弹到处炸开,阵地和基地上笼罩着一层灰云,腾起的烟尘和源石粒子一起交织在一起,不时闪过一点点电弧,这说明区域部分高密集点的能级饱和了。
接着是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轰炸,不断的飞机运载着炸弹过来丢下。最终,整个基地都笼罩在一层轰鸣的雷云之中。
那密集的防空炮火也在第三轮轰炸开始就停了下来,这场人工小范围天灾雷暴会持续数个小时之久,如果继续投掷异客炸弹还会进一步延长其时间。
但是,其饱和之后,威力就不会再有提高了,也就是说对于永固掩体和城市级区块的破坏力不高。
反过来说,也就意味着这玩意儿可以尽情的往城市里面丢,破坏电力、供水、封锁道路和通信。
雷鸣轰隆,电弧乱窜,就好像是一场雷暴天灾过境,一开始莱塔尼亚人并未联想到那些炸弹上去,只以为自己实在时运不济,遇到天灾袭击。
但是,随着连续在几天内挨了几次这种小型天灾肆虐,几乎破坏掉了整个基地和采掘模块外围的全部设施,战舰也有严重的损毁现象,才意思到这是某种战术武器达成的效果,而当他们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后,士气就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