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寸夕日
徐多艺的心思并不在这上面,他还是一心推行着他的工业革命。
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家庭纺织业一时间哀鸿遍野。
徐多艺知道这是工业革命的必要代价,除了颁布保护这些家庭的一些政令之外,引导剩余劳动力进入其他产业之外,他亦无能为力。
树挪死,人挪活,倘若不能在这个滚滚向前的时代中努力寻求变化,那么被前进的车轮所碾压也是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结果。
把整个纺织行业“祸害”完后,徐多艺终于对刺绣行业下手了,他推出了人力缝纫机!
徐多艺小的时候在老辈人家里见过缝纫机这种机器,它的使用看上去似乎并不复杂,脚下踩动踏板,上面的针就会根据踩动的速度落下。
尽管在使用上似乎并不难,但是在研发和制造上着实让徐多艺下了一番功夫。
缝纫机的核心是线圈缝合系统,徐多艺不识其中原理,自然走了不少歪路,还好他身边有一群成熟的工匠,最终才将这种缝纫机制造了出来。
在缝纫机出世以后,徐多艺便开始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让人暗中为其造势。
人大抵都是喜新厌旧的,更何况机器造物在此时便代表了先进。
无论是追求先进,还是为了拍徐多艺的马屁。一时间机器制造的衣服完全碾压了手工制品。
既然用缝纫机做衣服,速度又快,价格又高,谁又会去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手工织品呢?
徐多艺的计划初成!
:
###第324章 送别###
太和殿前,两人并肩而立。
此时距离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约战的那个晚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江湖中和朝堂上近乎全部换了一批人。
老人归去,新人冒头,这本就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陆小凤、西门吹雪等人的事迹固然还在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他们早已不再是江湖的中心。
陆小凤已不再年轻,皱纹爬上了他的脸颊,那标志性的四条眉毛也已染上了几分白霜,只不过他的眼睛依旧明亮。
与之相比,徐多艺的变化倒是不大,他的面容看上去依然年轻,只是双眸之中透着说不出的沧桑与深邃。
“陆兄,今日一别,恐怕此生再难相见了。”徐多艺叹道。
陆小凤当日被吴明所擒之后,便成为了吴明的苦力,对于吴明这些年来的研究出力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在吴明踏过百岁后不久,他终于完成了他的窍穴武道,所以陆小凤便重获自由,徐多艺正是特意前来为他送别的。
“最好不见。”陆小凤无所谓地说道,他对徐多艺的敌意依旧不减,倒不是为了薛冰,而是因为他见识多了徐多艺他们的实验。
陆小凤当然想过反抗,但他压根不是吴明一招之敌,每次妄图试探,都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想要一死了之,却又根本打击不到徐多艺和吴明。
为了减少死亡,陆小凤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他们的实验,争取早日开辟出他们构想中的窍穴武道。
尽管陆小凤已经尽全力在缩短这个进程,却依旧足足用了三十年,况且配合吴明的又岂止他陆小凤一人。
窍穴武道的出现,可以说是整个江湖苦心孤诣三十载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江湖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转修这种武学,一个武学的盛世就在眼前。
徐多艺倒是并没有急着修行,他决定再等十年,等到窍穴武道继续完善。
反正他现在尚且不到六十,即便再等十年,他的年纪也不会比吴明初见他时更大,他等得起。
吴明早已开始修行他的窍穴武道,他本就是最有价值的观测对象。
“陆兄何必如此。”徐多艺豁达一笑,“我华夏百姓没少被异族屠戮,他们多死上一些,百姓便安稳上一些,你看如今这天下,百姓安居乐业,难道不好吗?”
“中原百姓是人,异族百姓也是人啊。”陆小凤感叹道。
在徐多艺和吴明身边待了三十年,他居然还能初心不改,徐多艺也不得不道一个“服”字。
不过若非如此,徐多艺这位权倾天下的首辅也不可能百忙之中来给他践行了。
“只是有一句话,徐兄倒是没有说错。”陆小凤忽然道。
“什么话?”徐多艺好奇道。
“老百姓并不关心皇帝是谁,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吃饱饭。”陆小凤摇头叹息。
见他这幅模样,徐多艺便明白他心中仍想着当年宫九谋朝篡位一事。
“国富民强才是根本,至于统治者是谁确实无关紧要。”徐多艺道。
“也多亏了你徐阁老啊,才能有此般国泰民安之相。”陆小凤深深看了徐多艺一眼。
陆小凤这些年固然被软禁在吴明身边,但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徐多艺在朝堂上的一举一动,他近乎全部了然于胸。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大航海,殖民统治……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中原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也全部是徐多艺的不世功绩。
“能从陆兄口中听到一句赞扬,当真不是一件易事啊。”徐多艺大笑出声。
“一码归一码,我这个人还是很客观的。”陆小凤道。
“就凭你这个客观,我就没白来送你一场。”徐多艺颌首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总听你们说地球是圆的,我倒是很想去见识一下。”陆小凤脸上露出几分憧憬之色,他被软禁了这么多年,最为向往的当然是自由。
海上,便是最自由的所在!
“那正好,朝廷有一支舰队正要前往美洲,陆兄可以搭个顺风船。”徐多艺笑道。
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徐多艺的精力可不止在纺织刺绣方面,造船业也是重中之重。
有了徐多艺的大力扶持,造船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蒸汽机和火炮投入使用之后,大明的舰队便成了无敌的代名词。
舰队所到之处,无不俯首称臣。
短短五年时间,徐多艺便轻松整合了整个东南亚、东瀛、高丽等地,而后便开始分兵两路,东西并进。
东路舰队跨过太平洋,前往广阔的美洲开疆扩土。
西路舰队则沿着印度洋沿岸,挨个打服当地国家。
两路舰队皆大刀阔斧地对当地居民进行着殖民统治,传播华夏之文明,努力将所到之处统统汉化。
东路舰队那边路途虽远,但是幅员辽阔的美洲人口较少,统治起来压力较小,甚至不得不开启轰轰烈烈的大移民行动,从中原地区运送百姓去耕种那大片的肥沃土壤。
西路舰队则遇到了较为猛烈的抵抗,身毒、帖木儿帝国、阿拉伯诸部以及欧罗巴各国皆不是省油的灯。
即便是大明的无敌舰队,一开始也遭受了不少的挫折。
只不过有着科技和武道这两条大腿,西路舰队固然走的较为艰难,却也并没有无功而返。
西路舰队一路西进,达到了不列颠岛上,整个欧亚都臣服在大明的坚船利炮之下。
朝堂上被徐多艺排挤的郁郁不得志的儒家士子们也被迫找到了全新的追求,出海教化番外夷民。
论矮化与束缚思想,被歪曲之后的儒家几乎无敌,程朱理学这些思想就应该歪用在这些异族身上。
基本没怎么上过朝的宫九顺利成为了古往今来文治武功第一帝!
然而宫九已经快不行了,常年的强力电击已经严重透支了他的身体,他的年纪比陆小凤还小上几岁,此时却已是油尽灯枯。
皇帝驾崩对大明的影响近乎于无,因为一切都在徐多艺的掌控之下,他已经对官员体系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朝廷的运转效率。
宫九死后,谁来继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徐多艺早已埋下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种子,此时也该生根发芽了!
:
###第325章 百年悠悠,如愿离去###
改朝换代已是极为不易,更何况是革新制度。
哪怕此事是由执掌朝野三十载的徐多艺来做,所承受的阻力依然不小。
还好他早早就开始打压儒家,暗暗扭转人们的思想,否则为此次变革而流的鲜血估计要多上十倍百倍。
在年轻的官员中,大多还真是只知首辅,不识皇帝。
况且经过三十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大明的有识之人越来越多,其中就不乏一些官员,他们看到了新政体的优势,自然不会持反对意见。
杀了一批顽固派,扶植一批革新派,徐多艺的民主共和算是成功搞起来了。
徐多艺倒也没有对老朱家赶尽杀绝,还扶植了宫九的一个孙子当吉祥物。
让大明改革者们头疼的宗藩问题倒是不难解决,因为他们早就被杀的差不多了。
宫九得位不正,皇族之中难免有摩拳擦掌、不服管教之辈,所以在他登基之初,便对各地藩王、宗室进行了一波大清洗。
徐多艺早就知道这帮吸血蛀虫对于大明的危害,故而也在背后推波助澜,杀的朱家宗藩人头滚滚。
扫平一切障碍之后,徐多艺便成为了首任首相,实打实地成为了大明乃至全球的一把手。
因为最终的目的是民主共和,徐多艺当然不可能长期贪恋首相之位。
十年之后,徐多艺便主动退了下来,并推了一位姓张的年轻人上位。
徐多艺虽然不再担任首相,却依然大权在握,隐隐有种太上皇的感觉。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大明民主共和国刚刚走上正轨,如果他真的卸任,必然要生出乱子。
那位张首相实在还是太年轻了一些,治理大明本土都费劲,更遑论整个世界了。
权力的移交绝非一年半载可以完成,不过徐多艺退下来之后,他的空闲时间倒是更多了。
正如他所估计的一般,十年时光不止初步建起了大明民主共和国,窍穴武道也在逐步完善。
在见识了窍穴武道2.0之后,徐多艺终于转修此道。
将窍穴转为蓄气之所固然能够提升整体的真气容量,增强真气爆发时的威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武者根本难以修出这般海量的真气去将每一个窍穴填满。
徐多艺便想联合吴明创造出一门可以随时随地自动运转凝练真气的功法。
吴明此时已经超过了一百一十岁,但是看上去还是如初见时那般,圆圆的脸,笑起来则更显慈祥。
作为此界武道第一人,窍穴武道开创者,保持容颜对于吴明来说并非难事。
徐多艺之所以能够保持年轻,也多亏了吴明的指导。
若他们愿意,甚至完全可以创出一门可使修炼者永葆青春的《小无相功》。
上一篇:为什么雪之下会在这?
下一篇:海贼:开局成为娜美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