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气化三清
“朕给了你们三天。”
“迄今为止,仍然半点应对之策都想不出来。”
“朕养你们是吃白饭的吗?”
朱棣龙颜大怒。
元朝开疆拓土,从中原一路杀到西方蛮夷之地。
所过之处无不烧杀抢掠。
虽不足百年,但积累的财富绝对是天文数字。
若这笔宝藏被江湖门派夺了去。
大明江山必然狼烟四起。
“臣等有罪!”
内阁众臣羞愧难当,纷纷跪拜。
不是他们无能。
而是江湖门派实在太多,太杂。
且大宗门,大门派强者众多。
纵然朝廷也有不少大内高手。
但与江湖相比,却远远不如。
以朝廷手段,制衡杂乱无章的江湖门派,无异于痴人说梦。
更何况,元朝就曾试图以朝廷手段断绝江湖。
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陛下,臣有话要说!”
一个细声细语的声音响起。
朱棣侧目望去。
那人面白无须,斯斯文文的,与满朝大胡子放在一起极为惹眼。
“内官监。”
“你有计策?”
朱棣眉头舒展,继而问道。
内官监,官至四品,仅次于司礼监。
说白了,此人就是个太监。
而且是深受朱棣信任的太监。
不过,这位太监可是大有来头。
他虽为太监,却从小伴随朱棣长大。
乃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
原名马和,后被朱棣赐“郑”姓,因而改名郑和。
“臣不才。”
“与江湖不少年轻才俊结交过。”
“故而对江湖门派多少有所涉猎。”
郑和不卑不亢,娓娓道来。
“臣以为,江湖门派多而杂,但忠心朝廷之士众多。”
“朝廷所要担心的,并非中原武林,而是西域魔教。”
“若以剿灭魔教为由,促使中原武林协助朝廷。”
“定能事半功倍!”
此话一出,众臣哗然。
挑起正邪争端,令鹬蚌相争。
郑和的计策无疑是上策。
待到江湖门派相互残杀,彼此削弱实力之后。
朝廷在派遣大军进入西域,一举拿下前朝宝藏。
妙啊!
“不过。”
郑和不等旁人开口,主动说道:
“此事不能着急。”
“需循序渐进,否则一旦武林正派生疑,必然会与朝廷作对。”
“故而,臣请命,此事由臣亲自操办。”
此话一出,众臣再次议论纷纷。
诚然,这条计策是郑和提出来的。
但他摆出这么大的一座棋盘,必定需要耗费不少时日。
若全凭郑和一人实施,还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
即便事成,这么大的功劳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吞下的。
“臣以为,内官监太过托大。”
“单凭他一人,根本不足以完成陛下所托。”
“臣请命,协助内官监!”
……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众臣纷纷应和。
生怕抢不到功劳。
朝廷内勾心斗角的事多不胜数。
见不得别人好的官员也大有人在。
郑和想独吞这么大一块功劳,已经是得罪了满朝文武。
即便他是朱棣的心腹,将来在朝中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行了。”
朱棣摆了摆手,笑道:
“朕知晓诸位爱卿想要替朕分忧的心情。”
“朕也觉得内官监一人独自扛起江湖之事太过繁重。”
“这样吧,若今后内官监有任何需要,都无需挣得朕同意,直接与各位大臣商议。”
“如何?”
此话一出,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看似朱棣是在给众臣机会。
实则却是在敲打他们。
言外之意就是:
“郑和是朕的人,他想找谁帮忙就找谁。”
“谁敢多哔哔一句,无需朕说话,郑和就能办了他!”
能进入皇宫,成为百官一员的哪个不是人精。
若这点圣意都揣摩不出来,脑袋早就搬家了。
因此,朱棣说完之后,大臣们都低下脑袋,不敢吭声了。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郑和淡淡一笑,拱手作揖道。
……
朝廷与江湖原本是两个世界。
却因前朝宝藏也逐渐牵连到了一起。
但在朝廷有所动作之情,中原武林的关注点仍然在西域当中。
不出意外。
前朝宝藏埋藏在西域的消息流入了武当山。
当主持和各宫长老知晓消息之后,都不禁露出凝重的神色。
“三十年前的正邪之战,便是由前朝宝藏引发的。”
“最终知晓宝藏秘密的夜无邪被少林寺所擒。”
“至今下落不明。”
“如今消息再次传开,江湖随之动荡。”
“难不成,正邪之战又要来临了吗?”
林霄皱着眉头,满脸担忧。
这份担心也是整个中原武林的想法。
上一篇:这个纣王不昏庸
下一篇:秦时:我,鬼谷大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