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缕烟丝
最令人意外的是,霍去病再次来到华夏帝国,把汉武帝刘彻带来了,同时还有一个汉武帝刘彻的亲卫。
除了少数几人外,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差不多都来了,给足了群主王宇面子。
…………
第217章:封赏令
华夏帝国的京城,也就是大明时的京城,从内到外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部分。
紫禁城也就是皇宫,皇帝一家子住的地方,位置上处于京城最中央的中轴线上。
而在紫禁城的外面一圈是皇城,其正门是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在紫禁城与皇城之间的地方,除了八局中的浣衣局,二十四衙门中的二十三个衙门的内廷服务机构外,居住着大多数的太监和宫女。
华夏帝国的宫女和太监大部分已经遣散,在之前的大明,太监和宫女人数上万,其中只有少部分在皇宫中值班,其余都居住在皇城中,在这其中的大部分住在万岁山以北的区域。
皇城围着紫禁城,像个“回”字,而内城又围着皇城,也是个“回”字形状。
内城,也就是京城的市中心,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面积有五万多亩。这里居住着皇亲国戚和朝中大员,还有着各种商业作坊。内城和皇城是“回”字型,内城在外,皇城在内。
在大明嘉靖皇帝之前,京城只有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后来嘉靖皇帝为了安置更多的京城人口,开始修建外城。
也就是现在华夏帝国的在城。
只不过当时由于资金不足,只建造了南边的一部分,面积有三万六千多亩。外城在内城下方,比内城大许多,两者是“吕”字形状,上面是内城,下面是外城。
京城外城的街道格局和后世差不多,基本都是以水平竖直为主,全城主干道是通往各个城门的街道,街巷密集,显得方方正正的。
外城的主街道极为宽阔,可并排可行五六辆马车。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商铺,酒楼,叫卖的声、丝竹管乐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大明,京城的治安主要是由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负责,有时锦衣卫也会管一管。
华夏帝国的京城,大部分沿用大明的那一套,只不过现在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还在,锦衣卫却没了。
五城兵马司,即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为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
……
前大明经过清兵南下掠夺,后来又有李自成破城,原本一百多万人口的繁华都城,在两年前就萧条了一半。
好在大明王王宇出现,打败李自成,建立华夏帝国。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京城人口得到恢复,繁华更胜以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李自成破城,利用酷刑从京城的富商和贪官们身上得到了七千万两银子,加上其他地方掠夺的银子,近一亿两。
这些银子,大部分都被大明王王宇截胡了。
只不过,华夏帝国初建,千疮百孔,还要打仗,还要应对严峻的小冰河时期灾害,这些银子早就花完了。
……
今日,华夏帝国的京城,迎来了建国以来最热闹的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华夏帝国第一次大阅兵的特殊日子。
京城,皇城正门,即承乾门。
今日,承乾门前方,人山人海。承乾门的楼门以及两旁还有正下方,都是人。
唯有,那宽敞的承天门广场,空空荡荡,没有一人。因为,承天门广场将是军队的舞台,他们会在这里展现华夏帝国的军人风姿,接受大明王王宇的检阅。
在这里,有大量禁卫军守卫,无人敢来此生事。
……
在承天门前方,广场外的人山人海中,周显与他的七个舍友们都在。
今日礼部教育司下了文书,顺天书院放假一天。
“尼玛,大明王这是要效仿未来国家的阅兵模式啊!”
站在人群中,同样作为穿越者的周显心里吐槽:“就算这是华夏帝国,那也是古代,与明末差不多。就那些动不动就炸膛的枪炮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老子就不信,他大明王还能把现代世界的飞机大炮搬来!”
在两天前,周显去工部招募临时工的地方报名,当了一天的临时工。
工部的人带着周显等人去修路,华夏帝国准备从京城修一条水泥大道通往应天府的南京!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时间。
更重要的是,华夏帝国的水泥制作刚刚起步,产量有限,需要的地方更多,不可能全部用来修路。
所以正式的水泥路修成需要时间,而第一阶段需要平整拓宽道路,修沿路的水渠等等,也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都是不要什么手艺和技术含量的劳动力。
此浩大的工程还是大明王提出来的,在之前的华夏报有大量报道。路是有必要修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以工代赈”的效果。
想想看,未来的基础建设解决了多少的就业问题!
王宇就是照葫画瓢而已。
扯远了,回报大阅兵战场。
“大明王就是非同凡响,竟然召集文武百官与百姓一同检阅兵马,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杨成明对大明王很是崇拜。
周显苦笑,道:“成明,有大明王在,未来在华夏帝国经商大有可为啊,商人的地位会得到提升。要不,以后我们合伙做生意?我的好点子可不少,将来富甲一方指日可待啊!”
同样是穿越者,周显敢肯定大明王会重视商人。大明王是华夏帝国之主,周显觉得自己已经无法与之比较,但凭借未来的见识,想要在这个世界活得滋润,他认为不难。
杨成明是“富二代”,周显想着可以拉拢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