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54章

作者:日日生

哄的一声,人群又乱了起来,杨霖捂住耳朵踹了杨三一脚,又是一声锣响。

人群再次安静下来,有杨通、吕泰玄、雷栋三个杀神站在一旁,所有人都敢怒不敢言,只能听杨霖继续说。

“但是我丑话说在前面,我只选精英,宁缺毋滥绝不挑选馕货。”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将接受到最严苛的训练,你们要做的只有三条,服从,服从,还是他娘的服从。”

“有不听话的,或者中途想退出的,我就派人把他打死丢到汴河里,相信没有人会为你们鸣冤收尸。老子后台硬的很,黑白通吃你们不是不知道,现在你们就是烂命一条,通过了老子的挑选,才是金贵的万岁营特勤队。我觉得你们肯定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我至少得打死几个刺头立威,想要出头挑事的我劝你快一些,好让我早早立威。”

这些盐贩子都是死人堆里打滚,血海里爬出来的,手上不知道染了多少人命,都是桀骜不驯的主,先前知道杨通威名的还好,新人早就忍不了这个自大的官儿了。

杨通就是威名再盛,也是十几年前的老黄历了,这些亡命之徒被招来,有的是纯属躲避仇家或者官府。

“老子先弄死你!”

一个脸上挂着刀疤的精瘦汉子,被杨霖的态度惹焦了毛,一出手就直奔杨霖的喉咙,却发现打在了一个拳头上。

吕泰玄握住他的手掌,聚力一扭,一阵骨肉分离的声音传来,紧接着就是惨烈的嚎叫。

杨霖面无表情地说道:“很好,这是第一个,拉出去打死丢到汴河,还有么?”

从那一天开始,万岁营中每天天还没亮就是一群汉子扛着木头奔跑,泥巴地里打滚,翻墙钻洞好似一群疯子。

杨霖从自家的庄客中,选出了几个佼佼者作为教练,每天监督他们训练。

只要有不服从的,拖下去就是一顿毒打,然后绑到一旁吊着看剩下的人训练。

杨霖时常带着一群狗腿子,在周围巡视,刘清水看得惊心动魄,问道:“大郎,这么搞确定不会出人命么?”

“我心中有数。”

这群盐贩子几尽崩溃,每天都有人对着天破口大骂,不过他们受伤之后就有最好的郎中用最好的药材来医治。每天吃的不是牛肉就是羊肉,绝对不会出现缺衣少食的情况。

饶是如此,也让他们从心底恨透了杨霖,当然也有几个是乐在其中的疯子。

慢慢地,骂声越来越少,逐渐被淘汰的,也是留在万岁营中当了普通的番子,不过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看着被刷下去的人,在一旁打杂干活,一种荣誉感逐渐在剩下的人中蔓延开来。

从刚开始都想被淘汰,到现在人人自危努力,想要享受最好的,就得留下来。

这些人自有一股子狠劲,不光是对别人,对自己也一样。都是咬钉嚼铁的汉,狠狠心便放开胸怀,接受这样的死亡训练。

日头一天比一天毒,苦日子还在后面

-----

受到皇帝注目的艮岳,终于开始动工了,首批被运送前来的奇石都是杨家自费,车马行和漕运船只正在招募,杨霖决定自掏腰包先给赵佶一点甜头。

看着一块块的花石纲,精巧别致,被堆放到艮岳之中。

赵佶乐不思蜀,简直要挪不动脚步,不短催促杨霖加快工期。

杨霖借机又上谗言,要把艮岳的目标扩大,不光是太湖,灵璧、慈溪、武康的奇石;两浙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登莱淄沂海错、文石;两广、四川异花奇果都可以运抵汴梁。

赵佶乐得龙颜大悦,将杨霖提拔兼任左司谏、校书郎,特许他代天子巡视江南,好就近搜刮。

杨霖正好也想去把沿海各州的市舶司建起来,这是个大好的机会,便着手准备巡视的事宜。

第五十九章 我要这虚名有何用

绯色罗袍束大带,系蔽膝、方曲领、佩明鸾、挂玉剑、执笏板。去到庙堂上指点江山,匡扶君王,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

杨霖此刻站在大殿上,也不免心激昂,这还是他第一次参与朝会。

新科状元打破成规,被官家破例拔擢,而且马上就要代天出巡的消息,已经在百官之间传开。

朝中清流无不气的牙根痒痒,别说梁师成一派,就是素来亲近的蔡京一脉的官员,看向他都有些酸溜溜的。

终于告别了绿袍的杨霖,似乎毫不自知,正在抬着胳膊欣赏自己的绯色朝服。

不得不说,这身衣服真是好看,大气舒适还有一点点帅气。跟后世电视剧里的廉价货完全不一样,不过这一套造价不低,电视剧组不肯花这个冤枉钱也在情理之中。

不一会,时辰到了,杨戬带着赵佶来到御座之上。百官拜见之后,开始了今日早朝。

赵佶一向精力充沛,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有活力,除了在朝堂上

杨霖暗暗给他数着,坐在御座上已经打了三个哈欠,无奈地摇了摇头,冷笑一声。

杨戬看到皇帝兴致乏乏,便唱喏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蔡京当先一步,出列道:“臣有本要奏。”

赵佶见是近臣蔡京,笑道:“蔡卿家有何事?”

“本朝行科举取士,乡间县试府试多藏污秽,常有奸邪,是地方不靖之故,竟致贤人不得录用。臣奏请圣上,罢州郡解试,而由太学岁贡,以供陛下选琢。”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爆发出一阵惊疑声,蔡京这老小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竟然要废黜科举,改用学校推荐名额。

要知道科举参加人数最多的,覆盖面最广的,就是州县试和礼部的省试。

要是废除了这两个,太学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可是太学生的门槛,最低是七品官的子弟才能读。

韩忠彦冷笑一声,出班道:“如此岂非断了寒门入仕之路?”

蔡京呵呵一笑,继续道:“谁说学校取士就是断了寒门之路,韩相稍安勿躁,听我把话说完。如今州县之中,是谁在读书?寒门子弟,有几个能上书院,又有多少农夫愚妇舍得出钱让子弟就读私塾。”

“臣之本意,是要在我大宋各州县,兴建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进的学制;臣要罢科举,实则是要改由学校取士,为寒门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