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464章

作者:日日生

这一场死刑,活生生被办成了汴梁盛事,全民参与的狂欢。

延庆观的大钟敲响,算是拉开了这场狂欢,无数的石子被丢向完颜希尹。如此憋屈出奇的死法,差点让这个女真悍将吐血,他想要自尽可是嘴里绑着布条,手脚全都无法活动。

要害部位尽在甲胄里,一颗颗石子伴随着欢呼声,砸在他的身上。

甚至有小孩子,骑在爹爹的头上,也来投石。

慢慢地,砸到第二天的时候,地上的大坑已经满了。

紧接着就是一个锥形的小丘,被砸的青一块紫一块的完颜希尹,慢慢被埋在了石子当中。

百姓们仍然是意犹未尽,围着这个小石山展开了十几天的庆祝活动,延庆观的道士才出手,把这个石子山周围砌了起来。

封存的时候,据说还能听到里面胡将的声音,后人在此立了一块石碑,上书着“砸金山”三个大字。

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困马乏

杨霖顶着巨大的风险,从河北回师时候,没有带走易州的主力兵马。

这直接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女真人无法打破幽燕的三叉戟防线,他们在幽燕已经失去了胜利的可能性。二是直接锻炼了独自领兵,镇守易州的小将吴玠。

临危受命,抗住了完颜宗望的几次突围,对吴玠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知道多少的天纵奇才,就是缺少这么一个机会。他也没有让杨霖失望,易州一带的防线始终稳如磐石。

再加上有天津港这个中转站,无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大宋军中,让女真越来越难以为继。

上京的形势越来越不利,完颜阿骨打终于选择了妥协,集中所有兵力放弃了进攻,准备从幽燕撤兵。

女真上下,全都憋着一股气,恨不得生吞了防守幽燕的大军。

檀州,韩世忠的大帐内,诸将齐聚。

杨霖离开幽燕之后,韩世忠每次召集诸将,连坐姿都变得有些邋遢,总是斜躺在椅子上。今天他的腰背却挺得笔直,虎视帐内,冷声道:“女真鞑子来幽燕一遭,犯我疆界,杀我百姓,俺的麾下儿郎不知道折损多少。

现在他们大闹一场,反倒想要抽身就走,世间岂有这般道理。若是叫他轻松走脱了,日后岂不是想来就来,这一回必须给俺死死地咬住。就算不能咬死他们,也要撕下几块肉来。”

帐中诸将,面面相觑,打了这么久,不光是女真鞑子不想打了,幽燕将士也没有几个还想继续打的。

这场仗不同于以往,几乎是日日搏命,激烈程度已经到了早野外遭遇,不管是多少人的遭遇战,都是不死不休。

双方将士的心底,都在忍受着煎熬,等着这场仗快些打完。

现在鞑子终于要撤,自己这群人已经守住了幽燕,这对大宋来说是天大的功劳。

强如契丹,也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在幽燕他们一点便宜也没讨到。

韩世忠一看诸将的模样,心里暗暗思量,少宰再汴梁做出那等大事来,正是俺老韩翻身的绝好机会。

若是能在女真撤退时候,再立功绩,就是晋升之资,谁知道这些鸟军汉一个个都打累了。幽燕鏖战这么久,确实没几个人想继续打,这仗打得太残酷了。

少宰的意志是寸土不让,底下的军士就要在每一寸的土地上和女真鞑子死战,女真人又惯会驱使生口奴隶,很多的大宋将士都对屠杀那些麻木呆滞的生口生出了些阴影,夜里的大营中时常有崩溃的士卒失声痛哭。

这些鸟人不愿意继续厮杀,那俺韩五的枢密院副使,什么时候能到手。

以前韩世忠只想进枢密院留在汴梁享福,如今他的大靠山发动政变,成功推翻头顶的两座大山,独掌朝中大权,韩世忠对自己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已经开始觊觎西府副使的位置了。

手下如此态度,韩世忠毕竟是有经验的大将,只得作罢。若是强要去追,只怕弄巧成拙,被女真反打一阵就不好了。毕竟女真主力兵马,也没有折耗很多,野战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韩世忠心中恨恨地骂了一圈手下的小将,脸上却笑了起来,准备说几句场面话,让大家好好歇息一番。

这时候,外面进来一个小兵,抱拳道:“韩帅,少宰派人传来军令。”

“哦?”韩世忠大喜,若是杨少宰下令,这群鸟军汉,谁还敢不听。

“少宰如何说?”

来人拱手道:“少宰有令,幽燕兵马,累日征战,人困马乏。女真鞑子若是撤兵,不得盲目追击,只是派些轻骑袭扰,在要隘处埋伏,勿因贪功前功尽弃。”

众将脸上都有喜色,少宰果然是肯心疼俺们这些武人,打了这么久谁不是枕戈而眠,和衣而睡,终于可以歇息一下了。

韩世忠在心底叹了口气,难怪这些厮杀汉愿意为杨少宰效死,他确实和大宋的文官很不一样,至少把这些武夫当人看。

幽燕一战,历时近两年的时间,金辽宋三个大国,大辽燕王耶律淳、耶律大石、女真大将完颜宗翰、大宋少宰杨霖、女真皇帝完颜阿骨打一个个枭雄你方唱罢我登场,打的天昏地暗,遍地狼烟,终于在这个深秋迎来了尾声。

但是双方经此一战,都看到彼此的实力,宋金之间梁子结的太深,各自保存下实力的两方,迟早还会有一场更加惨烈的大战。

女狠人有一摊子烂事要处理,有契丹人的不断作乱要去平息,同样的宰执大宋的杨霖,刚刚掌握这个帝国的京都,还没有完全控制住大宋,也有数不清的弊端等着他革除。

大宋新皇登基不到年底,就已经迫不及待要定年号,抹除掉赵佶的一切残留。

杨霖对此不置可否,让礼部议定新的年号,赵偲登基时候,是出奇的寒酸,当时连龙袍都是穿的赵佶的,披在身上大出一圈,十分滑稽。

幸亏有杨戬,不知道从哪还寻来了寥寥几名乐手,一路行来,一路鼓吹。

后来隐隐听说杨戬是从自家的歌姬中选了几个,扮作朝廷钧容直的乐手,当然杨戬矢口否认,谁问跟谁急。

这种皇帝,自然希望早日步入正轨,从那场宫变的阴影中走出来。

昭德坊内,杨霖舒展了下筋骨,重新带着一众已经长大的道童打拳。他的几个弟子,吴敏和宇文虚中还有蔡绦也都跟在后面,强健的身体也属于能力的一部分,杨霖对这些开山弟子寄予厚望,一向不让他们钻书袋,很注重这一方面。

打完之后,在院内的树下坐着,有一群侍女端来瓷盆和皂角给他洗漱,杨霖擦了擦脸,看向身边站着的徐知常,问道:“这么早来找我,有什么事首发

徐知常刚刚看到,贴身伺候杨霖的丫鬟中,领头的是自己的妹妹和侄女,赶紧低下头装着没看到,让徐赛月和徐金娘好不伤心。两个小妮子挽着手,同仇敌忾地快步离开。

徐知常在梁师成倒杨的时候,被赶出汴梁,如今回来就升任礼部尚书,可谓是因获得福,平步青云。

听到杨霖询问,赶紧说道:“少宰,礼部议定了几个年号,还请少宰来定夺。”

杨霖皱了皱眉,这等事就是个取名的小事,还让自己定夺个什么劲。他自己不甚在乎,但是官员们其实还都挺拿着当回事的,徐知常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宣纸,铺开之后上面写着十几个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