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男穿越记 第546章

作者:半只青蛙

在拉塔尼游击的艰苦的游击战争中,中苏两国甚至美国。都各施手段暗中予支援,三家所不知道的是,拉塔尼还从英国人这儿得到支援。

依英国人的意见,拉塔尼游击队所到之处,第一件事皆是大杀当地的高种姓和土邦领主、大地主。将当地的阶级矛盾升级成阶级仇恨,最后借助阶级屠杀帮英国人“清空土地”。

这种把戏玩了这么多年,就连中苏两国都看出拉塔尼游击队的本质似乎有些不对味,逐渐地减缓了对他的支援,到最后,这种双簧戏连英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演下去了,最后以和拉塔尼游击队结束战争“和谈”的方式落幕。

而这样的把戏,英国人在印度玩了不止拉塔尼一次,在印度半岛最南端的喀拉邦,泰米尔纳德邦。英国人也弄了几支所谓的印共游击队在这此发展,同样借着他们之后,清洗着当地“不听话”的高种姓势力。

而在这过程中,在英国人默许下,中苏美三国都得以“顺利”地给予这些印共游击队一些资金、药品甚至是武器上的支援。

大英帝国毕竟是百年搅屎棍,当他们目标明确时,玩起这种把戏也是得心应手。当初的拉塔尼游击队只是“试验品”。为防万一,放在东北方靠近孟加拉国的“非要害之地”,这样就算是玩砸了弄巧成拙也影响不大。

而印度关岛最南端的“喀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这里紧挨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保克海峡。才是英国人努力想保住的重点。

有过拉塔尼成功的经验后,在1948年后,这两个城邦同样诞生了多个“社会主义民主游击队”在乡村和城市间活动,做着和拉塔尼类似的事。面这些不断长大的游击队。很自然地也得到了美国人和苏联人的支持。

而这个时期,由于新中国领导换届,新任领导在印度问题上的关注程度下降,倒是没有趟进这淌浑水。倒是和阿尔托利娅暗中勾结的林汉,出于更彻底地肢解印度的目标,一直打着新中国的旗号在英国人的“放行”下支持着他们。

但英国人这种培养“自己的”印共游击队。帮助他们清洗印度上层的作法,玩了这么多年后,引发的负面反应也越来越大。印度上层也渐渐地识破了英国人“借刀杀人”的险恶用心,他们对英国的离心力也越来强——没有人会一直是傻瓜,被英国人用这种把戏坑了近十年,印度上层再蠢,到1954年后,也开始回过味来了。

1953年甘地死去前,留下的遗言就是:“英国人在利用印度的种姓制度产生的矛盾,延长他们对这里殖民统治的力度。”

接他班的尼赫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也反复地在印度上层中游说,揭露英国人的险恶用心。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慢慢地整合了印度上层的意见。

大家基本达成的一致的看法就是:先不管废不废除种姓制度,也不管被那些贱民和低种姓抢饭碗的问题,先把英国人赶出去,结束他们利用印共游击队要我们命的游戏再说!

1955年后,在这事上插了一手的美国人,开始在国际上大肆宣传,在印度南部各邦活跃的所谓“印度游击队”,其首脑全是英国人第五处卧底的“真相”。

其实这事这时候中苏两国都闻出了异味,但由于这些印共游击队实在是“太革命”了,和印度封建旧势力的“决不妥协”的战争,实在是“红得无法挑剔”,弄中苏两国相指责都不好指责——即使是李润石主席,也只能批评他说说他们的做法“过左”,不懂得建立统一战线。

中苏两国虽然闻出异样,却不好直接揭破,而美国人来做这事就很适合了。借着美国人的大势宣传,中苏两国的暗中支持,印度国内的分离主义势力再次抬头,搞得英国人焦头烂额。

而且不光是印度,英属殖民地,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地区,到1955年后,也开始“冒火”。中苏的红色阵营和美国的白色联手,频繁地接见这些地区的“独立势力”的领导人,要钱给钱,要武器给武器,要培训给培训。

此时的大英帝国,毕竟已经不再是一战前那称霸全球的王者,而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牌帝国”。从中东的埃及到印度再到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再到马亚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如此广大的一个区域,在三家联手下四处“纵火”的时候,此时的英国人就好象登上了东京地铁站上的“狼车”,哪怕阿尔托利娅这个“神使”再大能,她也护不住四面八方明里暗里伸过来的“咸猪手”。

首先出问题的,就是被林汉盯上的加里曼丹岛,英国人控制下的东马来西亚地区。

这个位面,新中国在林汉的唆使下,利用一年战争毫不客气地吞下了整个越北地区和老挝全境,对南海的控制更加地“深入”。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更被中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建国起,中方就一直在布局,绞尽脑汁地想把英国人从这里挤出去。

十几年的准备下来,到了1955年时,随着艾森豪威尔“访华成功”,中美关系改善,中苏美三国在殖民地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意见,这时中方认为,一切已准备就序,是时候向往东南亚大规模“输出革命”了。

1955年七月,艾森豪威尔总统返美后的第三个月,中苏美三国,在旧金山就东南亚问题发表联合讲话,谴责英国人近十年来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的“种族屠杀行为”。

崩溃的英国殖民体系

过去十几年里,为了实现将英国的核心从欧洲转移到大洋洲来的计划,英国人和日本人勾结,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疯狂地清洗当地的土著,由此造成了上百万名土著直接死亡,和几倍于这个数字的“间接死亡”。中苏美三国就此事早就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当三家联手发出声音,将证据一气公布时,英国人在国际上立刻就遭受极大的压力。

1955年的前三年,林汉向新中国要求“进口”大量的毕业学生,也正是为即将开始的加里曼丹岛“独立”运动作战作“人口”准备。在此期间,新中国向兰芳除了大规模地输送人口外,还向南芳提供了大批武器。从新式的四一式半自动步枪、43式火箭炮,刚刚开始生产的50式轻型坦克皆有。

不过推倒英国殖民地统治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地点,并不是在东南亚,而是在埃及。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虽然以惨败告终,但是阿拉伯独立运动的烽火,却在这场惨败后被点燃了。

以以色列为反派BOSS“吸仇恨点”,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皆意识到,要彻底的消灭这个危险的对手,需要做到一件事:要让埃及“真正”地独立解放,完全脱离英国的掌控。

1955年前,埃及名义上虽然是个独立的国家,便仍然被英国人控制着内政外交,控制着苏伊士运河,因此是形式上独立,不是真正独立。第一次中东战争时,埃及政府就想对以色列宣战,却在英国人的压力下不敢动惮。而后随着西奈半岛地区基督徒势力的不断扩张,其和英国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埃及国内的反英力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国际势力支持。有来自大金主沙特暗中的资金支持,也有来自美国甚至是苏联的暗中相助,美元、卢布都拿了个够。更有大量的“阿拉伯复兴主义战士”,不远千里的跑到埃及来。

他们学以色列人从前做过的,不断地制造各类型的恐布活动,给英国人找麻烦。

历史上,是在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

而这个位面,“师”从父亲林汉的阿尔托利娅,从生下来起就从林汉身上学会到了“将一切危机杀灭于萌芽”之中。早在1945年,纳赛尔这个被阿尔托利娅视为“极度危险的人物”,就被英国情报五处的特工悄悄干掉。而后的几年里,英国人也使用各种手段,秘密地暗杀自由军官团的骨干,并借助这种手段一度让埃及国内的反英势力陷入混乱。

但是光靠暗杀,是不可能真正地解决埃及人想反抗英国控制的问题的。到1956年时,当地人对英国在这里的统治已经极度反感,当年三月,埃及军队的一些年青军官发动政变,轻易地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掌握政权,同时还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在这场革命中,苏联和美国联起手来,皆派出特工暗中参予。埃及事变后,英国人匆匆地调动军队前往埃及镇压,更勾结以色列向埃及进军。与此同时,阿尔托利娅准备的“备用”方案也在这时启动。西奈半岛的“基督徒”聚集点也“发动起义”,声称不承认埃及现政府,要求“自治”。

第二次中东战争就此爆发。

一如历史上一般,在早有准备的英国人面前,埃及军队在战场上被打得大败。英以联军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两岸全部的土地。

但是,这个时候美苏两国,甚至包括中国,哪里可能让英国人轻易地摆平埃及的乱局?

当英以联军在埃及的土地上肆虐时,苏联驻巴基斯坦的军队立刻在印度边境发动代号为“红色铁锤”的军事演习。

不光是苏联,和印度、缅甸有接壤的印北共和国和新中国这边,也在边境上出动军队频繁调动,向英国人进行武力示威。而中苏印(北)三方也统一口径,一起向英国政府发出严厉无比的警告。

不仅仅是红色阵营,就连还在经济危机苦苦挣扎着的美国,这时也出动海军在太平洋上频频露面,显示存在,美国政府也宣布反对英以两国对埃及的“侵略”行为。

除了和英国关系暧昧的德国发表不软不硬的声明,嘴炮谴责英国的侵略行为,行动上却没有过激举动外,此时的英国在国际唯一的盟友,就是不太靠谱的日本了。为了给英国更大的压力,几家势力甚至还准备对英国进行经济制裁。

埃及的大火未灭,印度危机又起,而这个时候,缅甸地区的独立运动,在中苏两国暗中支持下,也趁着这个时期开始冒头。

很快,缅甸地区的几个军阀势力,包括活动在缅甸的缅共在内,全部发表声明,宣布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要求独立自治。而印度国内,以国大党为首诸多势力,见机会又起,也趁机在这个时候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号召当地的印度人拒绝为英国入埃及侵略军服务,举行全国大规模罢工运动——尼赫鲁的此次运动,事前得到了沙特这位大金主大笔资金的支持,又有美国中情局的人提供资金,所以发动声势浩大,持续时间更久。

而这个时间,就连从前看似很安静的东南亚地区,马亚半岛,印尼群岛地区,独立运动在各方势力的暗示鼓动支持下,也纷纷冒头响应。

“墙倒众人推”已不足以形容英国人此时的狼狈,“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来评价他们或许更贴切些。再加上被旧事重提,反复炒作的“东南亚种族屠杀”事件,英国人此时面临的困境,让他们想起了1940那一幕的重现。

当时,当新任英国女王(就是后世现在那位让查尔斯当了六十年皇太子的那位)联当时的首相向阿尔托利娅问计时,阿尔托利娅也叹着气摇头道:

“女王陛下,首相大人,我们该承诺现实了。旧的殖民体系的崩溃,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了!”

此时的英国皇室,已不在伦敦,而是澳大利亚的悉尼,甚至英国政府的许多关键部门和工厂,也已经搬到了澳大利亚。

但是,一个国家要搬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阿尔托利亚努力了十几年,也只是将英国迁了一部分过来。此时的英国,半搬不搬,好象悬在空中一般,其实正是处于国内最弱的时候。如果能给再给她三四十年,兴许能完成这一伟业,但早就看英国不顺眼的各国,都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