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837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与郭阳的低调相比,嘉禾集团再怎么低调,也已经涉及到了民生的方方面面。

  有人深入研究了嘉禾,

  竟发现其在盐碱地、粮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种子、能源等领域创下了‘丰功伟绩’。

  人们如今能吃到营养丰富、安全健康的食物,有许多地方要归功于嘉禾在牧草、生物农药、天敌生物上取得的成就。

  比如牛奶,

  比如有机食品,

  比如文冠果油,

  比如红麻蜜,

  比如棘小白……

  一系列产品不仅丰富了餐桌,还不用担心食品安全。

  但这些只是嘉禾为人称道的一部份,其在生态领域的成就更是震撼人心。

  沙海农牧的沙产业影响深远,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正在削减,并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开心农场的规模还在扩大,成了公益林的标杆,亿万群众参与其中。

  治理的甘、蒙、青、疆、藏等地区的退化草地、高寒草甸更是数不胜数,拯救和保护了无数的水源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的水源涵养林茁壮成长。

  河西走廊的三大水系波涛滚滚,流域降水量竟出现了逆向增长。

  黄土高原的苹果、文冠果林、马铃薯、玉米摇曳生姿。

  阿魏戈壁上的有机农场。

  酒泉戈壁上的沙棘红麻林。

  西南地区的石漠化。

  每一个项目都足以为世人津津乐道,但,这些项目都来自于同一家企业。

  还有诸多建设中的生态项目……嘉禾有多赚钱,就有多能花钱。

  不知不觉间,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都出现了大变样。

  大西北变绿了,

  生态防护林前所未有的茂盛。

  而来自法新社的记者艾拉却还拿着多年前的报道说事。

  有多少人和艾拉一样,对国内生态变化知之甚少?

  无疑,

  嘉禾是值得让人尊敬的企业。

  “把嘉禾比作孟山都,简直就是亵渎!”在网络上,这样一句评论得到了诸多的点赞和转发。

  国内的环保人士也变得割裂。

  这还要怎么指责嘉禾?

  有人这样写道: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和组织能比得上嘉禾十分之一的成就。”

  “只因红旗河,就完全否认嘉禾所取得的成就,是完全不公正的。”

  这样简单两句话,就差点让国内的环保组织分崩离析。

  虽然仍有指责的,但声音已经小了很多。

  就在这时,

  新成立不久的红旗河集团公布了一份出资比例名单,以及到账进度。

  在众多国字号机构和企业中,嘉禾集团的身影甚是耀眼,任何人也不能忽视。

  嘉禾集团出资25%,总计约五千亿,第一期一千亿全部到账。

  不仅出资金额让人震惊,也是所有投资主体中唯一一个全额拨款的。

  相比其他出资方几亿、几十亿的到账,嘉禾的一千亿放在那里,就如同萤火与日月争辉!

  “嘉禾它不仅嘴上喊要修红旗河,它是真做事啊!”

  “这一千亿全额到账,简直把我看懵了,嘉禾就是这么做事吗,太豪横了!”

  “嘉禾的现金流也太恐怖了吧。”

  “你们还在看热闹,聪明的人已经加班加点在做标书了。”

  “尼玛,有嘉禾这一千亿兜底,工程进度款完全有保障了啊!”

  红旗河这一份公告,直接就让国内工程界沸腾了起来。

  突出一个不差钱。

  业内的人蜂拥而至,都想分一杯羹。

  红旗河就在这种备受关注的情况下,启动了开工仪式,各种前期辅助工程直接动了起来。

  国际上的声音依然聒噪,但已不足为惧。

  尤其南亚的核心阿三已经半废了,施工区域都在国内实质性控制之下,美利坚也急于解决自家的麻烦。

  大多数小国还指望从华夏进口粮食,仅余下些许声音。

  但也都不敢动。

  某处实验室。

  一群军事、科技、武器、材料学等领域的专家聚在一起开会。

  材料学领域的权威闾宁川院士从包里摸出一叠打印好的文件,然后将其分发在场的人。

  其余人等不明所以的看了起来。

  片刻后,

  就有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发出了惊呼声,“闾院士,这上面的材料和数据是真的?”

  接二连三地,一名名专家注意到了文件上各种材料和数据的异样。

  一共有12种,几乎都是全新的材料,而且性能都各有特色。

  要么是强度变态,要么是塑性、韧度、硬度、耐磨等各种指标超乎想象。

  几乎都远超出了现有材料。

  “闾院士,如果上面的这些材料是真的,我们的航母还能再提升一个大台阶啊!”

  “不止航母,战斗机性能也还可以再挑战更高的极限。”

  “火箭也可以再突破。”

  “老张,看来你是想去外太空溜一圈呢。”

  “是啊,所以我才每天健身养生,文冠茶几乎杯不离手,就想着有生之年能去月球上看看。”

  “额……你想得还真长远。”

  闾宁川院士五十多岁,头发微白,不苟言笑,此时还在盯着另一位半导体专家。

  而这位专家眉头紧锁,文件中有两三样材料的性能和指标引起了他的注意。

  闾宁川等不急了,问道:“小刘,这材料对你们有帮助吗,尤其是芯片上?”

  被称作小刘的年轻专家沉吟了一会儿,“我不敢确定,主要是闻所未闻,但值得一试。”

  “好。”

  闾宁川拍了拍桌子,提声道:“各位,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文件上的材料和性能指标都是真的,甚至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挖掘。”

  “太好了!”

  “天助我也!”

  小小的会议室顿时热闹非凡。

  一份份新型材料被运往各大实验室。

  少部分人知道这些材料来自于植物身上,但几乎没人知道这些材料的根源在种子上。

  …

  “我们伟大的具有极高爱国情怀的民族企业家,请问今天你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

  “可青,别闹。”

  “面圪塔汤行不行?”

  “……”

  “看来民族企业家是嫌弃我手艺不行了,那你去给我做吧。”

  郭阳诧异的看着林可青,说道:“我从来没做过圪塔汤啊。”

  林可青笑道:“你要相信自己的天赋,网上教程一搜,你不就会做了吗,上次那钵钵鸡就做得挺好吃的。”

  “那是,我也发现了,我身上多少带点做饭的天赋,不过今天本民族企业家还有工作要忙,就不下厨了。”

  说完,郭阳就拿了外套,准备去公司。

  林可青喊道:“你还没吃早饭呢?”

  郭阳哈哈笑道:“好久没吃食堂了,今天去公司吃。”

  我堂堂一个大老板,岂能每天沉迷于做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没几分功夫,郭阳就和常峰到了公司,在食堂吃了一碗糊锅,直呼过瘾。

  现在林可青安心在家里带娃,工作上的事都放下了,就连屋顶农场,以及菁菁园艺那边也都完全放下了。

  相夫教子,同时也折腾上了做饭。

  厨艺和郭阳有得一拼。

上一篇:我的99次完美狩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