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729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季林川不解,明明冠农近几年在股市的表现不错。

  “也是。”

  冠农转手倒卖罗钾的股份,当时可是从嘉禾手中拿走了不少资金。

  虽然农业资源开发不太行,但在其它矿产和水电上的投资也表现不错。

  应该不是来找茬的…

  有关罗钾的分红祁子文也已经发了过来,连续三年分别是1171万、4410万、4195万。

  想来冠农的分红也不少。

  也难怪冠农会参与这次的私募,手里有钱啊。

  那这会儿找上门应该是因为番茄和制糖业务而来。

  然而,郭阳完全想岔了。

  在番茄和甜菜上,冠农股份和天禾种业早已建立起了合作。

  崔建文这次纯粹就是来拜访的,原因是他这次没去参与JCIA的聚会。

  让郭阳直呼大可不必。

  不过还好的是冠农对曾把10%罗钾股份卖给嘉禾一点也不后悔,毕竟当初那笔钱加速了冠农在矿产和水电上的发展。

  算下来,好吧,还是有点亏。

  和崔建文见了一面后,郭阳这才出发前往哈密。

  随后沙海农牧的车队接上郭阳开车前往罗钾,沙海农牧进军国家荒漠公园的具体支点还没定。

  但从敦煌到哈密,从哈密到罗钾,从罗钾到敦煌这一个三角的基本情况,沙海农牧已经在熟悉当中。

  石子路、沙窝路、钾盐壳路,路况越来越复杂,前后的车子上都沾满了泥土。

  在路边,还偶尔能看到失事废弃的车辆,不过人已经救出去了。

  在这条路上,一天也碰不到几辆车子。

  但却时常能看到沙漠里有人和建筑物。

  “在罗布泊里,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走到脚下,远处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到处都是海市蜃楼,感觉到处都有人和动物,其实什么都不是。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穿越罗布泊没有走出来的原因之一。”

  在这边呆了几年,这次同样前来接机的卢泽川向郭阳介绍着罗布泊的情况。

  倒在罗布泊的探险家不计其数,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矿工作者。

  从彭加木,到余纯顺,再到当代徐霞客赵子允,都永远的留在了这片荒漠里。

  尤其是赵子允,享有‘沙漠王’、‘罗布泊活地图’、‘生命罗盘’、‘疯教授’等等称号。

  总能在队伍陷入危难之际凭借丰富的经验化险为夷。

  但却在探矿归来的途中死于车祸。

  这是一片让人敬畏之地。

  但在这生命禁区里却藏着一家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

  “郭总大驾光临,让罗钾蓬荜生辉啊!”

  郭阳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心想这鬼地方草都不长,这客套话也太客套了。

  面前的这人正是国投罗钾二把手副总李守江,技术出身,在05年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德隆系掌控罗钾时,李守江就是罗钾项目的带头人和创始人之一,带领罗钾叩开了罗布泊的宝藏之门。

  在未来,也被授予了‘时代楷模’称号。

  “我对李总也是久仰大名,苗兰春苗总可是对李总赞不绝口,在米兰河枢纽项目上可多亏了李总。”

  “哈哈,那是苗总有魄力,也是嘉禾支持罗钾的表现。”

  李守江穿着一件灰色工装,面相平和,两人客套了一番,便进入了罗钾内部参观。

  除了办公楼和生活区,最重要的就是盐湖。

  荒芜的盐碱地上开掘出一条条采卤渠,卤水奔腾不息地汇聚成湖泊大小,乳白色表层下泛着翠绿色的光芒。

  一眼望去,盐湖一望无际,湖面平静的像一大块翡翠。

  湖面上停着一台巨大的水陆两栖式水采机,一台台巨大的生产设备展现在郭阳面前。

  让他既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折服于罗钾人的开荒辟地。

  这里没有淡水,寸草不生平均年降水量仅39毫米,蒸发量却高达4800毫米,每年7级以上大风200多天。

  “刚来的时候都是住帐篷,住地窝子……”

  李守江在这里呆了快12年,也说了下刚来时这里的条件。

  就像是来到了月球,连地平线都是弧形的。

  至于罗布泊镇,更是没有踪影。

  郭阳来时,季林川还介绍说,在进入小镇时的一家商店也提供住宿,不过是地窝子,很有些历史了。

  地窝子就是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再简单修缮下,就可以住人,是兵团建设时期最常见的居住方式。

  但已经废弃了二三十年。

  然而,在罗布泊,地窝子宾馆一直到现在还在运行,而且应该还有好几年寿命。

  整个镇子上的淡水也都是来自罗钾从米兰河调过来的水。

  嘉禾投资2.2亿控股修建的米兰河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但二期输水工程依旧没动工。

  李守江说:“现在加快推动罗钾二期,时机并不好。”

  “只是输水工程呢?”

  郭阳清楚钾肥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高价格后,目前价格已经降了下来。

  这也有可能是四大钾肥公司刻意为之。

  “郭总是惦记着在钾盐矿区建立植物引种试验示范基地?”

  “是,听说罗钾的员工经常跑食堂,就为了看一眼绿色的蔬菜。”

  “……”

  “这里生活单调,大风、沙尘天气不断,时间久了心情就不由得烦躁,就想看点绿,有绿色,才有生机。”

  李守江无奈道:“其实一期输水预留了生态用水,水不是问题,只是种不出来东西,遇点状况就死了。”

  “所以嘉禾来了,拿了分红,也该给罗钾做点贡献。”

  郭阳笑道:“以后罗钾不仅能看到绿色,嘉禾还要在办公楼、食堂和生活区,陆续建立各种绿色景观区。”

  “能种活就很不错了。”

  说这话的是罗钾办公室主任伏慧芳,一名中年女性。

  “以前为了营造绿色,员工们想了不少办法,先是从家里带盆花,后来公司给发盆花。

  有一段时间,每个宿舍几乎都有绿萝、吊兰、爬山虎,但没过多久,就陆续枯死了。”

  郭阳说:“嘉禾的植物不同。”

  伏慧芳揶揄道:“抗盐碱植物嘛,我们也尝试在塑料桶和木桶里种植红柳、梭梭,但过一段时间也死了。”

  郭阳摇了摇头,“梭梭、红柳根系发达,种在桶里施展不开,当然要死。”

  “在盐碱地上也种不活啊!”

  “嘉禾能。”

  郭阳一把把卢泽川推了出来,“你们要相信卢总,他有两把刷子的。”

  卢泽川大多时间都在米兰河流域,只偶尔来罗钾,但对在极端环境下搞种植,太熟了。

  “李总,给我一片地,还罗钾一片绿。”

  李守江笑了笑,“不是绿色景观吗?”

  卢泽川说:“也没问题。”

  种活植物已经不易,种出绿色景观,难度更大,付慧芳明显有点不信。

  但李守江却点头同意了下来。

  “先约法三章啊,李总,如果嘉禾真能把罗钾的绿化翻天覆地的改造一番,二期输水工程可就得动了哦。”

  “哈哈,罗钾会重视股东提的意见。”

  郭阳也笑道:“如果二期输水能通,罗布泊镇周边嘉禾都能给你绿化喽。”

  李守江说:“我等着那一天。”

第447章 疆棉来了

  “听说了吗,公司的二股东要来罗钾种树?”

  “不是要在办公区搞绿化吗?”

  活动室里,一男一女两名罗钾化验员正在闲聊着,聊的自然是有关植绿的话题。

  “咱们试了一年又一年,没一次成功了,成活时间最长的居然是黄花菜,比梭梭、怪柳还长得好,但也只能种在盆子里,想在盐碱地上搞绿化,难于登天啊!”

  “你知道我们二股东做什么的吗?”

  “躺着分红的呗,这些年似乎都对公司不闻不问。”

  这时,门外又闯进来一位风风火火、咋咋呼呼的男子。

  “刘哥,张姐,大新闻,公司要把罗布泊镇都给种上绿化景观。”

  被称为张姐的中年女子张琴诧异道:“哈?刚才和你刘哥还在聊在罗钾搞绿化这事,怎么现在又变成全镇了?”

  “安,原来你们都知道了啊?”

  “小王,又去骑车了?”

上一篇:我的99次完美狩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