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禾或者说天禾就背上了一层包袱,国内粮食增产的包袱。
以前这的确很重要,关系到十几亿人的生计。
但现在都在出口了,知道出口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接轨,玉米价格不增反降!
这不能说是一件好事。
过去为了粮食增产,透支了太多的土地地力。
东北的黑土层在一年年变薄,有的甚至变成了盐碱地、低产田。
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河套平原等等传统粮食产区也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威胁。
还有很多因工业生产、城市建设而污染的土地在生产粮食,这样的粮有必要生产吗?
大众不理解可以接受,但身为嘉禾的一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治理项目,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灾难。
起码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只是被一时的荣耀迷了眼,背上了包袱。
很多人都想到了老板刚开始时发出的叹息:“不该啊!”
确实不该!
“今天的瞿阳有些正啊,正得发邪。”郭阳的调侃声让众人回过神来,“正的有些不像瞿阳。”
“哈哈哈……”
现场响起了一阵阵哄笑,众人都想到了集团关于瞿阳的传闻。
什么八个老婆、混过黑社会、金牌打手、心狠手辣等等一系列的传言,结合此时的‘正’。
确实正得发邪。
这时,郭阳才说道:“但瞿总说的也很对,有些包袱该丢就得丢!”
“好。”
“瞿总威武!”
“老板帅气!”
屏幕里响起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郭阳感觉到众人的士气已被调动。又朝屏幕前伸出右手,示意安静,说:
“但谁说的粮食一定会减产?
结果没出之前,就一切都还有悬念,因为休耕,今年的统计难度变大了而已!
增产,依然有希望!”
接下来,他才说了一些细节上的部署,而这些需要全体嘉禾人去完成。
所以,在干正事之前,他需要卸掉所有人身上的包袱。
会后,祁子文跟在郭阳身旁,嘀咕道:“就怕上面有人也放不下包袱。”
郭阳挑了挑眉,“你怀疑过以前国内的粮食增产数据有假吗?”
“怀疑过,但后来就没了。”
“因为来了总部?”郭阳以为他是看了天禾内部的数据后增强了信心。
“不是。”祁子文笑了笑,“对比两个邻居的物价,就知道国内的物产有多丰富。”
郭阳莞尔,但不得不说这确实很有道理。
日韩两个邻国,经济发达,然而,居民生活成本却高得惊人,物价更是随时可能会剧烈波动。
甚至南韩军队的伙食看起来都像是猪草。
在后世,南韩的运动员在华夏冬奥打包带走全部西瓜,结果惨遭日本运动员举报。
不得不说很有趣。
但也能对比出华夏物质生产的丰富,农村路边的西瓜三五毛一斤,产区烂市时更是几分钱一斤。
郭阳理解祁子文的这种心态变化,想了想,说:“放心吧,上层看得清利弊,现在就是休耕的最好时机。”
祁子文说:“一直悬而未决,难免让人担忧。”
郭阳笑道:“时间还早呢。”
正常来说,每年的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是在12月初或者1月初公布。
所以,现在时间确实还早。
只是有些人故意贩卖焦虑,让很多人和群体都在盼着出数据。
…
金九银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农业。
十月一过,天气渐冷,寒风开始席卷各地,但国内的跳梁小丑依旧活跃,贩卖焦虑总能获得不少流量。
不过,这次有点不一样。
嘉禾也开始了全力反击。
比媒体渠道,嘉禾有流量日益走强的蔚来微博,还有农业和长视频领域的扛把子惠农网。
丢掉包袱的嘉禾中层骨干们,开始活跃在各个平台上。
拿出这几年的数据、成绩、现实案例来一一说明。
粮食危机?
不存在的。
看看这个:“国产大豆的六年,从几近崩溃到全面逆袭!”
“从每年进口数千万吨大豆和玉米,但今年粮食进口降到了历史冰点!
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大豆,截至日前,国内没有进口一粒大豆,反而出口了上百万吨大豆和豆制品!
转基因大豆彻底从国内消失!”
第443章 这一年休养生息的土地
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未出,并不代表着束手无策。
嘉禾手里不缺武器。
大豆逆袭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仅进口大豆消失无影踪,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六年前,国产大豆加工行业遭受重创,出现全行业亏损,民营企业资不抵债。
还有众多企业在生死存亡边缘痛苦煎熬。
大豆危机也蔓延向产业上游,农户纷纷弃豆种粮。
初步形成了‘南美种大豆、华夏用大豆、美利坚卖大豆并决定价格’的扭曲格局。
我国大豆转向依赖从国际粮商进口。
但在危机之下,国产大豆却从种子上开始脱胎换骨。
从滨海盐碱地,到东北主产区,再到西北的全新产区,国产大豆在短短几年内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大力发展大豆种业,改善大豆种植区土壤环境,随之大豆产量大幅提高。
国产大豆的竞争力足以与进口大豆抗衡,农户大豆种植热情提高,让国产大豆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循环。
并在今年,彻底的将转基因大豆赶出了国门。
甚至犹有余力出口。
这是让人惊叹的逆袭史。
有关大豆的逆袭史开始在各大平台和传统媒体上迅速传播。
没人能否认这件事。
国产大豆去年的年产量就达到了5000万吨。
今年大豆消费量继续增长,但玉米改种大豆的面积,不仅覆盖了需求增长,还有余力出口。
国内许多被采访的粮油人士一度很尴尬,因为他们不少人在国产大豆逆袭前期选择了拥抱进口大豆。
最终导致两头挨打。
只有九三粮油的薛礼强,在记者面前大谈特谈。
“一直以来,九三粮油都是国产大豆最坚定的守护者!
在最艰难的时候,只有高寒地区的农户因为没得选,只能种大豆,靠着国储收购价勉强支撑。
但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而言这就是灾难,当时,九三粮油加工一吨亏数百元。
好在,天禾在大豆育种上实现了技术突破,结合土地改良,让国产大豆单产追上并大幅反超进口大豆!
如今,东北的黑土地上,大豆的种植面积连年增长,单产记录不断提升,国产大豆产业已经振兴!”
过去几年国内的食用油价格一直偏低,但最近一年也上涨了不少啊!
是不是即将减产的缘故啊?
但大豆的逆袭让人们看清了事实,大豆产业已不是吴下阿蒙,食用油涨价和粮食危机扯不上关系。
纯粹就是前几年国产大豆向洋大豆发起了反攻,同样以价格战的方式将洋大豆赶出了国门。
现在食用油涨价,只是国产大豆已取得了全面胜利,恢复正常价格罢了!
许多人一想,前两年的食用油价格确实很低。
除了大豆,在小麦、水稻、玉米上,嘉禾也拿出了诸多案例,增产丰产的案例。
而且是以一个县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省一个地区为视角进行分析。
滨海盐碱地的开发,不知不觉间又取得了不为人知的成绩。
在鲁省、苏省等地,经过两三年围垦、种植苜蓿等绿肥降盐碱等等工序,耕地面积再次出现了上涨。
同时,原本很多板结的盐碱地、低产田,也在一年年的被苜蓿、大豆、狼尾草所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