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92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海外建厂的优势就很高了。

  海外并购也是一个选项,但全球农化市场的格局基本掌控在六大巨头和仿制药四小龙手中。

  嘉禾目前只能吃些边角料。

  真要去收购先正达,除了被敲诈当冤大头外,也未必能整合成功。

  郭阳和余秦交流了一会海外的发展,全王的三大主营业务中,植提可以在国内加工出口。

  动物营养和生物农药都涉及到出海并购和建厂。

  动物营养上在接触收购普乐维美,生物农药上除了陶氏益农部分业务暂无收获,建厂是必选项。

  美利坚、巴西,这是先前就定下的两个海外生产基地,因为有天禾在前面探路,所以进展也不慢。

  这次,郭阳又新增了巴基斯坦和肯尼亚两大基地,一个辐射南亚,一个辐射东非。

  至于欧洲,郭阳打算再吃点边角料。

  陶氏杜邦一合并,先正达也在物色强援,他就不信拜耳和巴斯夫能坐得住!

  只要给全王一个基点,就能慢慢撬开市场的大门。

  “聊了这么多,差点以为速杀已经畅销全球了呢。”郭阳哈哈笑道。

  余秦一边斟茶,说道:“我算是明白老板为什么这时候搞股权激励了,原来是先给牛吃把嫩草,好卖力干活!”

  郭阳笑道:“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国内市场都还没拿下呢。”

  “老板这才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就当你是真心夸我了。”

  “发自肺腑的。”余秦说道:“就说我,从来没想过让速杀成为全球第一大杀虫剂,这格局就落了下乘。

  不过,当下最重要的事,还是向国内大田作物市场发起进攻,依靠一线市场人员,发起群狼战术,多点开花,分块蚕食。

  但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还需要一个契机。”

  郭阳点了点头,时机确实很重要。

  …

  苏省,一个小镇农贸市场上,人流如织。

  在市场里,一个十字路口的区域,相继分布着六家农资店,嘈杂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市场。

  刘耀是德农农资连锁店的私人加盟商,在他的店门口用木板和桌子支了个小摊,上面放着各种种子。

  而店里则堆满了农药、化肥、种子等各种货物。

  店门口陆续来了赶集的农民。

  “老板,给配点打水稻蠓子虫、钻心虫的药。”

  “虫口多不?”

  “就是多着呢,今年的蠓子虫是去年的两三倍!”那农民咬牙道:“给我拿好点的药,药效差了治不住。”

  “几亩田?”

  “两亩。”

  刘耀拿出了四包速杀,说:“原先卖12元一包,现在厂家规模扩大,卖10元一包,和进口药一个价。”

  “要不还是给我拿进口药吧。”

  “速杀比进口的效果更好。”

  “不可能吧。”

  “信我,你也是我店里的老顾客了,我这店又不是明年不开了。”

  “行,那就拿速杀。”

  “另外,建议每桶水再搭配半包新叶杀菌剂,可预防纹枯和黑条矮缩等多种病害,最近病虫害可能有点严重。”

  “加上新叶,两亩地一共要多少钱?”

  “50元。”刘耀补充道:“只是建议好,根据地里实际情况来,但发病了半包新叶肯定治不住的。”

  “唉,拿吧,种两亩地,除了种子化肥农药,还图个什么哟!”

  与此同时,另外一家店里,也有农民选择了康宽。

  连续几天下来,刘耀感觉今年稻田用的农药好卖了不少,尤其是其主推的速杀,走货速度很快。

  “今年的病虫害很重啊!”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南方各地的农资店里。

  一些常年跑市场的人,敏锐的感觉到了不对劲,部分基层监测站也察觉到了异样。

  …

  “欺人太甚!”

  又一次会议过后,任建新沉憋着一口气回到了办公室,怒火霎时喷涌而出。

  同样参会的农业经济学教授,化工集团高级顾问林松忧心道:

  “任总,现在可如何是好,孟山都绕开了先正达董事会,直接向股东会提出了收购方案。

  收购价比股票价格还有约30%的溢价,如果没有董事会没有更合理的解释,先正达股权易手几乎顺理成章、势在必行了。”

  任建新等人已经接触过先正达董事会,对方对化工集团的收购邀约很感兴趣。

  但迟迟拿不出更优的收购方案,董事会也说服不了股东会。

  “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还有时间,主要先正达没和孟山都签协议就还有机会。”

  任建新在发泄了一阵后,又冷静下来开始分析安排。

  “小王,联系在瑞士的袁总,让他想尽再拖一段时间,至少拖半个月以上。”

  “是。”助理小王打电话去了。

  任建新又看向林松,道:“林教授,有件事要你去做。”

  “你说,任总。”林松一副马首是瞻听令的样子。

  “生物农药热度太过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需要的是能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任建新说道:“作为三农领域的权威专家,林教授,你有必要向民众解释清楚利弊。”

  “但听任总安排。”

  “央视农业频道有个节目,需要林教授参加,同时我也会联系农民日报、化工日报,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配合,林教授想好怎么说了吗?”

  林松沉吟道:“拿事实和数据说话,生物农药的市场占比还不到5%,这是有原因的。

  药效弱、见效迟缓…各种弊端不少,相关案例也不难找,民众不应该只看到优点,也要看到失败后的惨状。”

  “很好,但还不够。”任建新沉声道:“还要往全王生物身上泼脏水。”

  “这……可能不太好搞。”

  林松这一刻迟疑了,不是他不想,从支持并购先正达开始,他就和任建新高度绑定在了一起。

  而且生物农药目前也确实上不得台面,所以他没有压力。

  但全王的速杀、青刈等品牌商品早已打出了市场名气,得动了诸多一线用户认证。

  他又不傻,有理有据的分析,自有人大力支持,但胡乱污蔑,可能适得其反。

  任建新重重冷哼了一声,“不好搞也得搞,刘德树次次都能速杀出来恶心人,这股嚣张气焰必须得打下去。”

  林松沉吟道:“拿最好再找一个化工领域权威和我配合。”

  “没问题。”

  “那我现在就去准备。”

  等林松走后,任建新又相继联系不少传统化学农药界的人士。

  区区两三款生物农药,就想着颠覆传统行业格局,早就让很多人不爽。

  他这也算是一呼百应。

  …

  在和林可青一起吃了顿饭后,郭阳和罗修就驱车从兰市出发回酒泉。

  现在沿路随处都分布有嘉禾的基地,文冠果、制种玉米、苜蓿、沙产业、中草药……

  想休息时,就找个基地搞搞突击,打打秋风。

  用了三四天,才回到酒泉。

  一别几个月,公司管理还是老样子,小问题有,但大方向还是按他的想法在发展。

  几大出海的主力天禾、苜禾、丰凯、河西也已相继完成了股权激励改革。

  至于其它公司,有些还在深度亏损中,有些也还没到这一步,暂时还不适合搞这一套。

  郭阳这些天也主要在忙出海的事,对先正达、陶氏杜邦都没怎么关注。

  嘉禾目前的出海很粗糙,粮食贸易不谈。

  其它的农机、苜蓿停留在贸易的层面,换句话说依靠代理,没有下沉渠道。

  河西乳业在消费品层面进入了商超,直面消费者。

  种子也仅在非洲等管制不严的地区有销售,且也是渠道上游的销售,没有直面农田的市场队伍。

  在欧美等农业大国也仅依靠收购陶氏部分业务,在巴西有了支点。

  其它地区在美利坚有育种公司,但市场上还是空白。

  农药比种子还稚嫩,在国内尚且可以说是新秀,但在国外就仅有从陶氏收购了南亚除印度以外的业务。

  另外,还将面对传统势力的围堵。

  所以,跨国是一道坎。

  但又必须得走一步,老在窝里横,顶了天也就只有那么大的市场。

  祁子文进来时,郭阳刚结束后瞿阳的通话。

上一篇:我的99次完美狩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