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三月份,他又去了埃及。
埃及是非洲粮食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同时还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国,但在玉米、小麦和大豆上,埃及是进口大国。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埃及底层人民也过得很艰难。
早在两年前,嘉禾的玉米贸易就布局到了埃及,但其粮食主要进口来源依然以阿根廷、巴西、北美、大俄、乌克兰等国为主。
这一次,鉴于埃及将长期保持粮食进口,陈燕秋想借机收购埃及亚历山大港两个码头的股权。
这两个码头此前嘉禾一直是以租赁的方式在使用。
如今,埃及政府面临外汇和资金困境,也有意出售码头换取资金,不过一开始谈判不太顺利。
直到四月份,埃及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
示威者冲击当地政府,在大街上燃烧轮胎,砸碎商店橱窗,抢走电脑等。另外,当地至少两所学校被故意纵火,几家银行也遭到损坏。
埃及意识到了‘粮荒’的严重性,出台了禁止大米出口,取消部分粮食进口的关税等等措施。
在大米和小麦原粮上,嘉禾能出口的数额不多,但玉米、小麦面粉和食品则有极其可观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码头的股权出售谈判也火速开启,最终由高德作为代表签下了协议。
这一年,埃及一共进口了超过120亿美元的农产品和食品,嘉禾拿下了其中的3.2亿美元,同时海外粮食中转基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六月份,陈燕秋到了巴西桑托斯。
桑托斯是巴西著名的港口城市,离南半球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市仅70公里,并有铁路通往巴西全国各地。
圣保罗州也是巴西最重要的农牧业产区,是世界第一大柑橘、甘蔗和土豆生产基地。
在圣保罗州周边的马托格罗索州、巴拉那州、南里奥格兰德州、戈亚斯州、南马托格罗索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则是巴西最主要的玉米和大豆产区。
整个巴西玉米产量超过1亿吨,有约4000万吨用于出口,大豆产量约5800万吨,有2500万吨用于出口。
没有任何一个大粮商会放弃这个全球重要的粮食产地。
嘉禾在海外的资源上和国粮集团都有较大的差距,与传统的国际大粮商相比,更是初学者。
但这并不妨碍嘉禾拥有远大志向。
嘉禾从三年前就在南美设立了办事处,随后一步步发展。
在这三年里,四大粮商无处不在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华夏市场不仅让他们怀恨在心,也充满了忌惮。
现在到了四大粮商的大本营之一的南美,就开始处处限制嘉禾的行动。
一旦嘉禾粮油盯上了某些大的标的,准备开展收购,这些粮商就会跳出了层层阻拦,恶意抬价、挑拨股东、煽动农民等手段极其难缠。
嘉禾粮油的目的是盈利,而不是当冤大头。
也是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嘉禾粮油在巴西都没有大成果,只有一些零散的贸易量。
反而岛国的丸红、伊藤忠,丰益国际等大粮商完成了几桩份量不小的收购。
然而,两三年时间,也足够让企业团队完善优化,摸清市场局势。
等嘉禾国际成立,陈燕秋正式上岗后,与桑托斯港务集团达成了投资协议,在港口内投资建设仓储设施和码头,预计要明年才能正式投入运行。
至此,嘉禾国际在桑托斯的中转基地有了雏形,今年累计粮食贸易量也达30万吨,踏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要深入巴西高原的大豆产区,以及巴西西南部的玉米产区,与广大农场主建立合作。
嘉禾国际提供平台,天禾种业和全王生物紧随其后。
巴西过后,则是阿根廷。
嘉禾国际建立的中转基地在潘帕斯草原的中心城市:罗萨里奥。
阿根廷第三大城市,球王梅西和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的故乡。
这是一个河港,位于巴拉那河沿岸,是南美洲重要的散货港口,粮食出口占阿根廷总出口量的70%。
这一年,阿根廷受严重干旱影响,大豆产量大幅下滑,但也有3300万吨,玉米1870万吨,远低于巴西。
同样,在阿根廷嘉禾也遭到了国际粮商的狙击,连续被破坏了两个收购标的。
但嘉禾国际依然在阿根廷取得了突破。
由于金融危机,以及阿根廷政府提高了罗萨里奥港粮食出口的关税,这引发了农民和本土企业的骚动。
部分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
最后陈燕秋抓住机会,七月份的时候在罗萨里奥港口内成功收购了一个可为7万吨以上货轮港口提供装卸服务的专属粮食码头。
罗萨里奥港是深入粮食产区腹地的内河港口,周边就是广阔的农牧场。
相比桑托斯吞吐量虽然小,却适合初来乍到的嘉禾国际开展工作。
这里也成了陈燕秋主抓的重点区域,通过罗萨里奥本土员工团队的工作,于今年八月发出了第一船货。
这是一艘发往国内津门港的满载7万吨大麦,价值约1500万美元的散货船。
一艘七万吨的船,码头大约需要3~5天的时间完成装卸,一个月大约能发出6艘散货船,约40万吨粮食。
而从收购以来,这个码头每个月保持在60%的工作量。
从一开始的大麦、玉米、大豆,到当下的小麦,嘉禾国际罗萨里奥公司谷物调运量已达140万吨。
甚至借机打开了墨西哥的市场,在墨西哥湾的维拉克鲁斯港、太平洋沿岸的曼萨尼约港找到了合作伙伴。
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当南美的工作进入正轨,陈燕秋又回到了东亚,这里才是粮食贸易的主战场。
去年国内玉米产量爆发达2.5亿吨,超出国内需求八千万吨,有四千多万吨是通过出口解决的。
其中有2000万吨出口到了岛国、南韩、宝岛省。
这2000万吨除了国储粮在东北出口了几百万吨的玉米到南韩,其余约有一千余万吨是从嘉禾手中流出的。
不过直接出口到终端的饲料加工厂的数量不多,大多是由岛国的丸红、伊藤忠等商社从嘉禾手中转手。
今年,不仅四大粮商和丰益国际加大了在国内粮食产区的投资布局,岛国的丸红、伊藤忠、全民,南韩的希杰等粮商都在抢滩华夏这个新的粮仓。
相比去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再度下降,大豆再度提升,但国内粮食产量依然没让人失望。
从八月下旬以来,黄淮海玉米和大豆就率先进入了丰收,硕果累累,高产层出不穷,平均单产再度提升。
九月初,东北的玉米和黄大豆也开镰,报喜的农民和地区又多了一批。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也发布了最新的产量预计。
玉米播种面积再度减少3000万亩,为3.2亿亩,预估产量2.24亿吨。
大豆播种面积增加为2.35亿亩,预估产量5052万吨,相比去年再度增产600万吨,但预估消费量却增加到了6085万吨,自给率反而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小麦和大米单位产量增长速度也提了上来,总产量大幅增加。
且先不说这个预估准不准,只单这个数据一出,国内粮食安全的信心就提起来了。
人民群众一看报纸,再拿国内这将近一年都在低位的米面粮油价格佐证,然后再看看新闻上国外因为一张大饼引发的骚乱游行和暴动,这国民幸福感就对比出来了。
国际粮商们面对这个新的粮食产区,也加大了投资筹码。
一些投资早的,如丰益国际,在东北产区已有工厂投产。
有背景优势的,如国粮集团,也初步形成了收购仓储能力。
一些投资晚的,如四大粮商,产能还在建设路上。
而丸红、伊藤忠、希杰这些消费国的粮商,也迫切希望直接从华夏农民手中收购粮食,或是直接进口饲料,比如丸红就和新希望在鲁省成立了合资饲料公司。
国内粮食市场精彩纷呈,但陈燕秋知道这一切都有国内的团队去应付。
嘉禾粮油在国内已打通了种子、农资、种植基地、收购、仓储加工、物流的粮食物流通道,在产区收购粮食的竞争力最强。
丸红、伊藤忠、希杰再怎么折腾,都收购不到足够便宜的粮食,也就没有成本优势。
四大粮商再怎么高高在上和全方位的强大,但在国内也得从头开始。
他需要做的就是稳定和开拓外部市场。
所以,陈燕秋先后到了岛国的东京、名古屋、横滨三个主要的粮食装卸港口,又去拜访了饲料和养殖企业。
达成口头协议后,又去了南韩,同样的套路再来了一遍。
这两个国家的居民金融危机以来同样不好过,物价飞涨,粮油米面、蔬菜水果每一样都让人不敢消费。
陈燕秋在釜山与人交谈时发现,即使最普通的泡菜,在南韩都成了稀缺的日常物品。
华夏能养活13亿人已经不容置疑,反而岛国和南韩更像是在经历一场粮食危机。
噢,这也是托了他们美爹的福。
在粮荒压力下,陈燕秋在东亚的工作虽遇到了挫折,但大多数企业和养殖场都不会拒绝优质价廉的产品。
唯一担心的就是官方的监管,以及丸红等粮商的干扰。
陈燕秋认为这不难解决。
嘉禾也可以干扰丸红和伊藤忠在国内的粮食收购,让你收不到粮,或者只能从我手中收粮。
一年时间,嘉禾国际稳定了在东南亚、北非、东亚、中东、墨西哥等玉米进口区的市场,同时中转站的建立,为下一步更深入加工销售等市场环节打下了基础。
按陈燕秋的想法,老美不可能永远陷在杂草和红火蚁的泥潭里。
等其恢复产能,世界粮食贸易格局会更加的激烈,那时在消费国的竞争力就尤为重要。
现目前,嘉禾粮油在全球的粮食贸易量才刚过两千万吨,离真正的国际大粮商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但今年也在巴西和阿根廷两个粮食产区打下了锚点,在全球化贸易上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
听完陈燕秋的述职,已过了小半天的功夫,郭阳也喝完了一壶茶。
对这个成绩,他是极为满意的,但陈燕秋却有点意犹未尽。
“想当初,老板在地图上可是一共圈出了八大区域、21国的80个海港、河港及铁路站点,现如今完成的这些还只是九牛一毛。”
“知足了。”郭阳笑了笑,他也记得那次物流体系战略会议。
“我当初也是随意画了画。”
陈燕秋喝了口茶,道:“非洲有马塔迪港,余洪海在那边打下了基础,中东也有余小川在活动,唯一完全空白的就是东欧的粮食产区,以及西欧的消费区。”
“北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