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95章

作者:张九文

  许敬宗看到桌上一块巴掌大小的银饼,稍稍抬首道:“还想收买老夫?”

  “外臣不敢,外臣只是……”

  “你们新罗就是这等风气吗?”

  “不是的,不是的……”

  金春秋正要解释,许敬宗大袖一挥,吩咐道:“拿入大牢,去查没他的住处。”

  “喏!”

  李治看着金春秋被带下去,这个使者还一路咋咋呼呼的。

  许敬宗疑惑道:“晋王殿下,你怎在这里?”

  “治一直在这里呀。”

  “殿下随意,老夫还有要事去办。”

  临近夜里,长安更冷了,李承乾正在给还未出生的儿子做着摇篮,其实这种事交给工部去做就可以了,但摇篮这东西就是要自己动手造出来更有意义。

  “就当是孤一时兴起,无需多言。”

  宁儿见劝说不得,只好任由殿下忙碌了。

  李丽质带着卷宗而来,道:“皇兄,今夜太冷,中书省的人都回去了。”

  李承乾颔首道:“嗯,休沐了就让他们早点回去吧,反正休沐不一定休息,就算是休息也要做好随时回来加班的准备。”

  难怪朝中都说太子严苛,自从太子殿下年满二十岁之后,朝中越来越忙。

  “稚奴,你怎么一回来就找饭吃!”

  刚回来的李治,被姐姐一喝又停下脚步。

  小福从厨房探出来道:“晋王殿下再等片刻,马上就能用饭了。”

  看弟弟委屈地坐在厨房边,李丽质询问道:“怎么?那许少尹不给你饭吃?”

  李治摇头道:“是弟弟总是容易饿。”

  小福将一碗碗的菜肴放在桌上,而后端上一大盆的黍米饭,还有一些羊肉包子,她大喊道:“用饭了!”

  嗓音在东宫回荡,一群孩子便冲着前殿跑来,纷纷寻了自己的位置坐下,第一时间拿起了碗筷。

  李治往嘴里送着饭食,道:“皇兄,今天许少尹抓了一个人。”

  李承乾微微颔首。

  “抓了新罗的使者。”

  “新罗人?”

  “好似挺有钱的。”李治问道:“皇兄,新罗人很有钱吗?”

  李承乾摇头道:“不清楚。”

  李丽质道:“用了饭食,你们两个去钦天监把明达领来。”

  李治与李慎同时点头。

  这两个弟弟的饭量越来越大,一顿能吃两碗,还能再吃一张饼。

  饭后,苏婉看着殿下刚做好的摇篮,伸手摇了摇,憧憬着出生后的孩子,躺在摇篮中是什么样子的。

  宁儿正在给未出生的孩子织着新衣裳,东宫上下都在为孩子的出生做着准备,等孩子出生之后,这孩子该有的一切也都有了。

  李承乾瞧着地图,强大的大唐帝国要一次次迈向巅峰,这个帝国要从如今的巅峰迈向另一个巅峰。

  西北,东北,西南,岭南,李承乾将这个四个位置圈起来。

  李丽质坐在一旁安静地批复着奏章,等殿外传来了熟悉的话语声,便知道是明达回来了。

  小兕子端着一碗饭走入殿内,打算坐在皇兄与皇姐的身边用饭。

第二百九十一章 贞观十四年

  小兕子吃着面条,目光就看着桌上的奏章,皇姐与皇兄正在批复着,虽说看不懂,不过眼神明亮。

  等小兕子将碗中的面条吃完,李丽质伸了懒腰,站起身稍稍活动了一番筋骨。

  李承乾翻过一页卷宗看着。

  苏婉扶着腰,一手也扶着肚子走到窗边,稍稍将窗户打开一些,也能让外面的风吹入,让殿内多一些新鲜的空气。

  安静的殿内,只有书页偶尔翻过的声音。

  李承乾拿起一旁的茶碗,喝下一口茶水。

  苏婉安静地坐下来继续织着衣裳,道:“今晚的风挺大的。”

  宁儿低声道:“恐怕要下雨了。”

  安静的殿内,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外面果然下起了雨,冻雨不停拍打在窗户上。

  小兕子坐在椅子上,双脚悬空着正在晃着。

  东宫窗户都是把手的,而且很严实,只要关上了窗,就不会有风漏进来。

  李丽质将几卷奏章整理好,道:“今年出征回来的人口该有七万左右。”

  李承乾颔首道:“孤也统计好了,此番大战几乎要把关中的储备掏空了。”

  “要恢复过来至少还需要三年。”

  “大军最快也要来年夏季才能回来。”

  “夜色深了,你领着明达去休息吧。”

  李丽质牵着小兕子回去了,李承乾坐在书桌边看着如今各县的情况。

  出征的府兵回来之后,按照兵归府,将归朝的规矩,除却一部分需驻防的兵马,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回来生产。

  来年才能加入生产中,而后还要再等一年才能看到效益。

  宁儿帮着整理着卷宗。

  苏婉已将寝殿重新整理好。

  其实丽质的预估还是过于积极了,从现实来看关中想要恢复元气,恢复到大战之前,岂止需要三年,大概是在五年,六年?

  其实郑公是希望将各县的人都安排入作坊,参与生产的。

  因如今的父皇越来越信重郑公,依照郑公所言不能让国家太过安逸,将那些习惯了闲散的闲汉全部放入作坊,就算是绑也要绑进作坊内。

  在如今的形势来看,郑公的意见是不错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各县的生产力都在提高。

  宁儿拿起一旁的茶碗道:“殿下,夜深了。”

  李承乾道:“嗯,夜深了,确实不该喝茶。”

  翌日,李承乾在东宫外晨练,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水,早晨雨水停歇的时候,地面上又结起了薄薄的一层冰。

  今天休沐,李承乾可以不紧不慢地在东宫用早饭,这是一年之中难得的清闲时候。

  李渊喝着黍米粥,配着腌萝卜吃着。

  爷孙俩坐在一起,时而听到筷子碰到陶碗的动静。

  “近来,你父皇睡觉都要笑醒了?”

  “爷爷何出此言?”

  “天山都打下来了,你父皇难道不高兴?”

  李承乾吃完了碗中的黍米粥,将碗筷搁下,道:“孙儿倒是没见到父皇有多么高兴,可能眼下还有更担忧的事吧。”

  李渊用筷子夹起一块腌萝卜,在嘴里嚼着,隐有思量。

  太监快步来报,躬身道:“太子殿下,中书省打起来了。”

  李承乾神色淡定地饮下一口茶水,道:“嗯,现在还打着吗?”

  “被拦住了。”

  “今天还在中书省批复文书的有几人?”

  “八人。”

  李承乾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前方,没有再问。

  见太子稍有蹙眉的神色,太监低声道:“是郑公与赵国公起了争执,双方先是吵着,中书省的官吏就动手了。”

  “没事,现在打完了,让他们继续做该做的事。”

  “喏。”太监点着头去又去吩咐。

  李渊又狐疑地看向镇定的孙子。

  李承乾解释道:“郑公一直要求各县将能劳作的人都安排到作坊里,因现在是农闲,正是大力生产的好时候。”

  李渊道:“好事呀。”

  “但舅舅不这么认为。”李承乾放下茶碗,在冷空气中呼出一口气,又道;“舅舅觉得郑公在竭泽而渔,可郑公认为不让人们劳动起来,太过安逸了,对国家是有害的。”

  李渊思量道:“朕也当过几年皇帝,当初二郎登基之后就说过要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这话其实没错,对一个皇帝来说作出这样的许诺,可以给臣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你觉得是郑公不对了?”

  “也不见得是郑公不对。”

  李渊抚须还有思量。

  李承乾道:“爷爷今天与孙儿一起去钓鱼如何?”

  李渊摆手道:“不去了,朕去钓鱼就想睡。”

  东宫内,今天的文章题目是梦想,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来称述个人的理想。

  见小兕子也端坐着,李丽质道:“明达,你就不用写了,你连字都写不好。”

  小兕子点着头还端坐着。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