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天气缓缓转暖,关中又开始勃发生机了。
看完几页内容,柴绍道:“太子是要练兵?”
李承乾道:“不知这个练兵之法,姑丈以为如何?”
“如殿下所言的拉练,负重跑,还要团队协作这些,以往倒是少见。”
言罢,柴绍有些疑虑,只是缓缓道:“这么练也练不出坏处。”
姑丈给了一个十分中肯的回答,如此练兵没有坏处,但好处好在哪儿也没说。
“若殿下还不放心,末将可以代为帮助殿下练兵。”
“姑丈继续养病就好,东宫右率由河间皇叔代为练兵。”
“是吗?”柴绍为自己的多虑感到无奈,太子身边不缺少能够练兵的人,他点头道:“也好也好,李孝恭这人别看他平日里散漫,在关键之处也绝不会散漫,宗室中人能够帮助殿下最好。”
李承乾望着姑丈的神色,姑丈不比舅舅。
舅舅依旧身处朝堂权力的中心,许多事也知晓得更为清楚,比之姑丈还要清楚。
尤其是看到他两鬓的白发,李承乾想到了满城白发兵,怎敢忘大唐。
大唐需要强大,希望白发之人都能够颐养天年。
见姑丈将文章递了回来,李承乾颔首道:“有姑丈指点,侄儿就放心了。”
柴绍问询道:“听说因河西的事朝中对殿下又有议论。”
“早就习惯了。”
柴绍笑着点头。
看了眼天色,李承乾起声道:“侄儿就先告辞了。”
“末将送殿下。”
“不用,姑丈且好好养病。”
尽管这么说了,柴绍还是送着到了家门外,直到看着他走入闹市中,身影也淹没在了行人中。
李承乾正走着,就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此人正在镇军大将军府沿街的一处酒肆外。
从这里一眼就能够看到姑丈的府邸大门。
更能够知晓有什么人进出。
李承乾快步走上前。
杜正伦收回目光,继续端坐着专心喝着羊肉汤饼。
“杜侍郎好雅兴。”
闻言,杜正伦转身看去,见到说话之人,连忙又了然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看了看四下,询问道:“这四周有多少是你的眼线。”
杜正伦笑得勉强又无辜,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
“你难道不是来盯梢的吗?”
“殿下误会臣了。”
李承乾看向他的那碗汤面,又用手试了试碗面的温度,道:“你的汤饼不是刚出锅的,有些凉了。”
“这……”
杜正伦的笑容又勉强了几分。
“如果你是来吃汤饼的,应该趁热吃,你看看泡的碎饼都已经泡得胀成糊糊,是这个汤饼不合胃口,还是用饭不专心?”
杜正伦低着头不语,被揭穿之后,只能硬撑着脸面继续站着。
李承乾拍了拍他的肩膀,作势就要离开,低声道:“关中建设正是用人之际,你若是能闲暇之余帮助京兆府做事,那该有多好。”
留下这句话,太子就离开了。
杜正伦呆站在原地,吞咽下一口唾沫,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细汗。
被人看穿的感觉很不好,尤其是盯梢太子,反被太子点破,心中想着该如何向陛下解释。
等太子走远了,一个民壮打扮的人上前询问到:“杜侍郎,我们还要跟着吗?”
杜正伦板着脸道:“还跟?等着被太子拿下,送到陛下面前吗,你让陛下如何自处?”
“这……”
“以后每天都换一批人手。”
“喏。”
事情还是要继续办的,杜正伦又看了看桌上的那碗汤饼,至于其他能够解释过去,唯独这碗汤饼成了被太子看穿的破绽。
杜正伦一口气将汤饼喝下,再将几片羊肉放入口中嚼着,给店家付了钱之后就离开。
一支兵马是最容易被一个人的意志改变,如果这支兵马的主人想要让他成为飞虎队,那它就很容易脱离军中寻常卫府的样子。
李承乾到了曲江时,就看到了程处默带着人正在收拾着曲江里的破败屋子。
“皇叔,把街道收拾干净,这些没人住的老旧屋子都拆了重建。”
李孝恭迟疑道:“有工部文书吗?”
建设坊市需要文书,看来东宫右率的建设还需要章程。
李承乾揣手叹道:“让徐孝德拟一份就好,不是什么难事。”
眼看着程处默带着人忙碌,三百人的队伍说多也不多,钱粮的事倒不用多在意,身为东宫太子可以摆平的。
在之前演武的驻扎地,也就是现在东宫右率的临时驻扎地,这里放着不少麦子,还有满满一袋的铜钱,甚至有一箱子的香皂与羊肉,甚至还在炙烤着一头小猪。
杜荷出手永远都是这么夸张,夸张得令人不敢再找他第二次。
李孝恭解释道:“杜荷得知是给太子的东宫右率送钱粮,很是高兴,他就差将自家的家底全部送过来,好在老夫拦着他了。”
李承乾从怀中拿出一本册子递给皇叔道:“这是在东宫想出来的练兵之策,考虑与军中建制会不会有冲突的细节,先让姑丈看过了,他说这么练也练不出什么大问题的。”
李孝恭笑道:“其实也不用让他人看,交给老夫就好。”
他一边说着一边看了起来,太子很少接触兵书,而且是第一次写练兵之法,自然是要看的。
只是入眼的第一条,就有愕然,“队伍保持洁净,住处除却生活必要用具,不得有它物。”
再看第二条,“右率当值期间,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带外人入军。”
“不得言语粗鄙,每人每天都要看一个时辰的书。”
“不得中途退出,除却身体原因,一旦中途退出军中永不录用,兵部登册造案。”
……
第一眼没有看到练兵之法,而是一条条的规矩。
太子是喜欢规矩的人,这一点倒也没有什么,李孝恭心中了然,这也是应该的。
是东宫右率,自然凡事要按照太子的要求,而且这些也不是多么严格的规矩。
再一看,本以为接下来总该是练兵之法了,没想到又是守则。
“军纪军容的整顿放在每天的必要当值事务。”
“吃饭要节约粮食,践行朝中的勤俭之风,不得带外物或吃食入军中。”
李孝恭深吸一口气,瞪着铜铃大眼看着一页页的内容,终于在最后几页看到了练兵之法。
练兵之法很简单,除却军中必要的练法,还要每隔三天拉练,天不亮要绕长安城跑步一圈,每半月负重跑十里地,负重按成效逐步提高。
还有一些用言语也能想出来的练兵之法。
他又仔细翻看了片刻,一本册子有三十余页,其中二十五页都是规矩,都是军纪,只有最后五页讲着的是练兵之法。
李承乾道:“要是觉得不够完善,回去之后再完善一番。”
李孝恭缓缓抬眼,看着远处还在说笑的半大小子们,他们还不知,往后要面对何等严酷的军纪。
“不用了,老夫以为很完善了。”
李承乾赞同点头,道:“皇叔说的是,这只是一次尝试,如果往后发现什么问题再补上。”
李孝恭欲言又止,又只好颔首不语。
“景恒!”李承乾唤了一声。
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儿子,李景恒快步跑来,抱拳道:“末将在。”
李承乾指着杜荷送来的那几车东西,道:“以后飞虎队的伙食再安排吧。”
“喏。”
李景恒继续安排着人手,将太子的吩咐都安排下去,这才感觉踏实一些。
李承乾叮嘱道:“皇叔,孤知道这些人中有不少长安的勋贵子弟,可这东宫右率不是他们嬉笑的地方,皇叔以为呢?”
闻言,李孝恭正色走上前,上前踹了一脚一个正在偷懒的少年人,又是喝骂几个把玩着棍子的子弟。
直到原本松散的场面恢复成了紧张的建设,李承乾满意地点头,又叫来了处默。
程处默行礼道:“殿下,末将在。”
李承乾对他道:“这些勋贵子弟有很多可能吃不了苦,往后但凡有人无法适应右率的规矩……”
程处默点头道:“末将,一定军法处置。”
第二百零九章 长安大雨
李承乾颔首又道:“只要不出人命,军法处置也好,如果他们还不打算改变,你就将其送回他们的家中,让他们的家人用家法再处置一顿,就说是孤安排的,但凡有什么后果,让他们来寻东宫。”
“喏。”
东宫右率不是这些勋贵子弟玩闹的地方,也不是他们的镀金地。
三百人?李承乾离开曲江时还想着这三百人训练半个月一定会走一部分人,能够留下来的有一半都算不错了。
长安城外,杜荷与不良人魏昶走在一处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