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69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稻田的各个方格子开始挖缺口,旧水往下流,新水补充。

  之前蹬水车的男孩子们,大的穿裤子跳到灌溉渠中在出水口扑腾,小的什么都不穿,居然能游起来。

  “徐将军想赚钱吗?”里长瞧着娃娃们欢快的样子,扭头问徐达。

  “咱不会做买卖。”徐达摇头。

  “收稻子,收之前的稻子,马上要涨价了,南京那里都吃,当地的米口感比不上北方。

  晋祠镇有一片水稻田,远远不够,北平府的水稻最方便运输,同时好管理。

  定辽都卫咱大明真正控制的区域也种了,成本高过北平府。

  把定辽都卫稻谷运走,必须补充给他们其他的粮食,北平府没了水稻,还有小麦与杂粮。”

  里长对比一下,东北的大米属于交换,用其他的粮食去换,北平府不用,粮食够吃。

  实在缺粮,能够从就近的其他府调粮过去,运输成本很低。

  徐达听完一愣,随即笑着问:“下丘村为何不收北平府的水稻去卖?”

  “下丘村怎能干那等事情?”里长理直气壮回应。

  “你的意思是我徐达就能干?”徐达更理直气壮。

  “不干就不干呗!喊个甚?”里长一副你不识好人心的样子。

  官员们再次:“……”

  老五朱橚嘿嘿嘿嘿笑几声:“听到没?教你们如何从中捞钱呢!之前给你们的册子上没写。”

  官员们又一次:“……”

  他们不知道之前太原府的官员们经历过什么,但他们此刻正在经历。

  吃完饭的百姓站在地头上看着设备进入后的情况,顺便等燕王殿下测完酸碱后在田里加草木灰水和石灰水。

  他们同样看到水稻有一点点烂根的情况,很轻微,不仔细瞅根本发现不了。

  只要看到,农户就知道如何应对,学过,不过此刻有殿下在,自己省心喽!

  这才是朱闻天的目的,当一个群体对某一个人产生依赖的时候,必然就是拥护的时候。

  北平府是针对东北地区计划的重要后勤基地,生产力与民心缺一不可。

  设备介入,队伍又走一走回去,准备吃晚饭,昨天休息好了,今天可以吃喝到晚一些时候。

  晚饭有红烧鸡块,比农户吃的那种好。

  朱闻天开始烤鸡架,多留肉的那种,盐也备上,有盐焗鸡胗。

  鸡肝卤了,不酱,卤水是为十一个城门有偿加工食物服务所留,酱的会收汁。

  “今日本王与诸位出去看看,感触颇深,先喝一杯啤酒,然后本王简单地说两句。”

  朱棣端起酒杯,脸上是温和的笑容。

第1059章 栗晒干存何无菇

  “诸位,快用冷水打湿手巾擦擦额头和脖子,天热,人容易晕。”

  从朱棣开讲到此时已过去一个小时,官员们晕乎乎的,听多了头疼,眼睛里面也疼。

  里长安排人给送冷水浸的湿手巾,朱棣意犹未尽地停下话,看看月亮,升起来了,也是圆的。

  朱闻天见他不讲课了,这才把盐焗鸡胗咣咣咣给砸了,并拿过之前稍微过一遍火的鸡架继续烤。

  大家全没吃东西,就听朱棣在那哇啦哇啦……

  用冷水擦拭一番,官员们感觉好受多了,更庆幸是在吃饭前听的,这都有想吐的感觉,晕船、晕车一样。

  “先喝口冰镇啤酒,红烧鸡块不错,放了蘑菇,还是早春采的一些冻蘑,百姓们舍不得吃,拿出来卖。

  又不懂得先留在家中,冻蘑一多,收的价钱低,百姓卖得更急。

  收蘑菇的人在山下的路上等着,低价收了再拿到城里卖,百姓有城中的一宣扬,一群群的又都跑到城里。

  最后卖给了百货商店,价钱也没高,百货商店不做慈善,物价随行就市,除非厂子那里出产的东西。

  像雪花膏、蛤蜊油,卖价固定,笔墨纸也不调价,砚台基本上没人买,随便找块质地细密的石头就做了。”

  朱樉作为年岁最大的亲王,先开口,聊聊家常,叫官员们缓缓。

  “可惜没有栗子,不然做栗子鸡。”

  朱棣看一眼那边的徐仪华,徐仪华见到铃儿要吃栗子鸡罐头。

  铃儿见朱棣看过来:“想起来啦!再有两个来月一些地方的栗子开始成熟,实在吃不完倒不是非做成栗子鸡罐头。

  煮熟晒干,惠民药局和生药库里一直有,需要的时候开方子吃。

  干的栗子泡发好,或者直接炖菜,当成主食来吃……百姓舍不得。”

  她一直没想到大量储备栗子干,一到了秋天,新栗子下来,一部分做成药,剩下的弄糖炒栗子。

  军队中的栗子鸡罐头属于吃一个罐头连菜带主食都有了,有大罐子装的,几个人吃一個,也有小罐子装的,单人一顿吃一个。

  北平府就有很多栗子,燕山山脉范围特别适合栗子生长,西安府也有,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两湖……

  似乎只要种栗子,就能吃到栗子,栗子适应性很强。

  山上种果树,水果不好卖的话,换成栗子树,栗子保存起来饿了吃真管用啊!

  朱棣举杯,敬铃儿一下:“对,徐将军,今年整个北平行省都种栗子,不,明年,今年收了明年开春播种。

  先在各地育苗,等苗长起来,来年春天或者秋天栽种。

  要么之前有老栗子树产量低了,用新苗嫁接,这样产栗子时间短,两三年。

  育苗是关键,要保证养分,如此苗好,有利于缩短产栗时间。”

  “臣知晓!”徐达领命,其实朱棣就能管北平府,北平行省不归朱棣管。

  老五朱橚一听,眼珠子转转:“咱是吴王,咱那里是不是有人在管?咱下令,给咱种栗子,至少咱现在还是吴王,应该给百姓留下些什么。”

  “殿下所言极。”里长跟着说:“去发个电报,写:濠州栗,可收而种。”两个下丘村的少年起身去发报,给下丘村发,然后皇宫也能接到,细节不需要解释。

  距离收栗子还有一段时间,得写信,传过去把这边的事情说一说,每隔一旬就要送走一封信。

  电报发过去,明天便有人安排,到凤阳那里选地,看当地现有的栗子树情况,有苗的该等着嫁接就等着嫁接。

  “吃,鸡架,熟,香,醋多,唱,跳啊!嗯!嘿嘿嘿嘿……”

  朱闻天烤好一排鸡架,用喷壶喷的醋,鸡架不是先卤后烤,是生烤的,不喷醋就腥。

  分鸡架,一人半个,没分到的等着,他听朱棣讲了一个小时课,把很多鸡架都给先处理了。

  “对对,唱歌跳舞,今天夜色好!月亮圆,昨天也不错,只是太累了。”

  朱棡招呼宫女跳舞,太监去演奏乐器,不然一会儿又该上课了。

  官员们松口气,慢慢吃,有歌舞说明不会说重要的事情了,呃……应该不会!

  晚饭以红烧鸡块为主,里面有春天的采的冻蘑,去年百姓留下的松蘑和榛蘑没刻意收,百货商店中有。

  王府护卫、官员、工匠、宫女、太监、本地官员的家眷,吃红烧鸡块和酱茄条,凉菜是黄瓜、干豆腐丝、绿豆做的粉皮、绿豆芽拌的,放麻酱。

  朱棣吃口小冻蘑,眉头挑挑:“眼下有什么蘑菇?”

  “干旱!”铃儿回两个字。

  “哦!忘了!怪不得百姓不采蘑菇。”朱棣眉头又舒展开。

  “栗子林中有栗蘑,野生的,可以人工种,留下方子?”铃儿这次不怼了。

  “留吧!适合哪里就传给哪里,叫百姓多一种蘑菇种植的选择,就它一个?”

  朱棣知道百姓可以种香菇,比较好种,还有平菇,三哥那里的窑洞就要拿来种,以香菇为主。

  香菇弄干了方便运输,平菇干了容易碎,香菇一个个的团,平菇则是撕成一条条的。

  “还有牛杆菌、鸡腿菇、金针菇,药用菌马粪包,反正一干旱就啥都没有了,等秋天吧!”

  铃儿想了想,给出四种菌,雨后才有蘑菇,干了一个月了,野生木耳全消失。

  “百姓没种吗?”朱棣看向二哥,又瞅里长,想知道上次队伍过来时教没教北平府的百姓种蘑菇。

  徐仪华这时开口:“殿下,百姓帮着弄水去了,自愿的,百姓害怕种地的人地里缺水打不出粮食,粮价高。”

  徐达跟着说:“正是,算他们出了劳役,北平府的劳役未免,一直到下雨,百姓分时间干活,就算劳役了。

  以前百姓服役,一次服满一个月,自己带吃食和东西。

  现在百姓可以分开,在家附近安排,提供一顿饭,晚上干活的加晚饭和早饭。

  就是修路和修桥,等水位继续降,正好把之前不方便修的桥给修上,明年不是不旱了么?”

  徐达看里长,意思是你给个保证,明年旱不旱?

  里长摇头:“没有,未来几年天下太平,若有的话咱会提前说。”

第1060章 各有利弊抉择出

  北平府的官员们听着,放下心,他们同样怕折腾,从去年开始便为今年夏季的干旱做准备。

  做准备的时候又期待着真干旱,否则准备工作白做了。

  尤为关键之处在于,百姓如今特别信任大明朝廷。

  两次干旱了,第一次准备仓促,好在挺过来了,上次朝廷那里不收田赋。

  此番又旱,百姓非常熟练,上回有疏漏的地方全补上。

  等到发现确实旱了,百姓反而喜气洋洋的,旱啦!旱喽!哈哈……

  证明朝廷有本事提前预知灾害,非常准,满满的安全感。

  从应天府传的消息不是说当初刘基没有算出来当时的干旱,陛下生气,踩完七星步还是旱,钦天监也不行。

  结果人家下丘村准备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挖出足够用的井。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