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660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这下完喽!咱一直吃着殿下给送的药,告诉说不能吃辣的,唉~~!”

  谢成哈哧哈哧的吐舌头,跟狗似的,开始后怕,他有痔疮。

  这個事情不是他主动跟未来的女婿说的,他陪着朱元璋打仗,而且还是少年的时候就陪着,有点什么问题,大家都知道。

  朱元璋就告诉给老三朱棡,朱棡给未过门的晋王妃送东西,老丈人和丈母娘自是不会缺了。

  治疗痔疮的药大量给送,还分不同的方子,春夏秋冬季节变换,不同的时候用不同的方子。

  甚至是喝酒应该用什么、吃大米应该用什么、吃馒头……

  反正谢成对这个女婿感觉得帮着玩命才能报答,人家是亲王,自己的女儿进了府,自己得付出更多,没想到得到的更多。

  朱棡同样辣,关键是麻,麻得快失去知觉了,他看里长:“里长,是正常的方子?”

  “殿下安心,保证不辣肚子。”里长点头。

  “谢指挥使,回头再给你们留几大包,你们平时涮着吃,竹荪给你们。

  下丘村给开的方子,怎么吃都不会两头辣,就是成本高,吃一顿牛肉也比不上。

  而且一些情况下,吃辣的对胃更好,就是肚,猪肚、羊肚、牛肚,胃。”

  朱棡保证,有里长的保证,他就敢对别人保证。

  大家点头,心说咱们知道什么是胃。

  知府郭景阑跟着吐舌头哈气后:“殿下,臣有一事,不知……”

  “不当讲,别说了。”朱棡不等对方把后面的话说完,直接摆手。

  “快说,别问来问去的。”里长知道对方有事情,在旁边帮忙。

  郭知府朝里长咧咧嘴、吐吐舌头,又看朱棡。

  “说呀!里长叫你说你就说,你是狗啊?忍一下不行?吐什么舌头?”朱棡瞪眼睛。

  “是,殿下说得是。臣想问,能否把这个用在办事处?

  臣听闻应天府办事处最初成立的时候,立即卖小吃,办事处税钱赚得多,小吃的丝毫不少。

  办事处不收其他费用,全靠小吃、住宿来赚钱给干活的人。

  咱这边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刀削臊子面,别处也有,只能是住宿。”

  郭知府想要方子,冷串串的方子,他只觉得好吃,却吃不出来里面究竟有多少味药材。冷串串拿上来的只有汤汁,药渣没提供,叫太医尝这个汤也尝不全,必须看药渣才行。

  “啊!”朱棡恍然:“郭知府是说以便民处为依托的服务行业?简单,回头都给安排好。

  一个是要符合当地普通民众的习惯,一个是要为其他地方的商人提供便利。

  更关键之处在于就地取材,把当地的食材按照不同地方的做法做出来符合其口味的美食。

  无须咱操心,下丘村有方案,要相信他们在餐饮方面的能力,他们是从卖盒饭开始的。”

  “三弟所言不错,保证叫便民处多赚钱,一文钱一碗的面能叫人吃饱,一贯一碗的面令人觉得物有所值。

  下丘村最厉害的是在南京那个物价之所,五文钱给干力气活的人提供一天三顿盒饭,吃饱还带油水。

  最可怕的是那样还不赔钱,有一点赚头儿,别管利润多微薄,确实有。”

  朱樉跟着保证,在此方面,下丘村最专业。

  “啊!”郭知府等官员同时吃惊地回应,一个‘啊’。

  谢成摸摸自己的肚子,心下怀疑,他忍了忍,终究未忍住:“秦王殿下,一文钱一碗面是说法,还是真的?”

  “这个……”朱樉哪知道啊!他举个例子而已,别人问了,他皱眉盘算。

  过个五六息,他点头:“真的,一文一碗平均下来有赚。”

  接着不等别人再问,他分析着说:“本地产麦子,麦子价钱便宜,一斤麦子不到一文钱。

  把麦子磨了,做成全麦的面,一斤能够出一斤二两的湿面条,没下锅的。

  正常面粉和湿面条是一比一点五,这个是因为外面的麦麸要脱下去。

  下锅的话,如果多煮一会儿,面还能吃进去汤汁,增重,体积也大。

  那么把那个麦麸那来喂家禽,就可以得到蛋,然后用这个蛋做成简单的卤儿。

  一份鸡蛋卤的面就出来了,一个人一顿要是想吃掉一斤多的面,那得是干很重力气活的才行。

  平常的军队打仗的时候也不能这么天天吃,如此一来,就能保持一点点利润。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吃,百姓自己在家中一天难道要吃下去三斤麦子?”

  朱樉计算完,给出数据,他就专门在居必七负责这方面的,特别熟练。

  其他的三个人跟着点头,没错,如果说特殊情况,一个人一顿能吃掉一斤面做成的大馒头,没问题,有的能吃二斤,看憨憨哥敞开了专门就拼一次,他吃三斤面正常。

  但他不能顿顿吃三斤面,那会把人给吃出病的,谁能那么吃东西?

  百姓真如此,种地的粮食,最多吃半年,然后就等着饿死吧!不存在其他的情况。

  正常来说,配合上野菜,一个成年人一天吃掉一斤面才正常,一天两顿饭的那种。

  三顿饭的反而还吃得更少呢,能吃三顿饭的人都有油水。

  “本王等会儿给你列个数据出来。”朱棡这时也想通了,简单,给你写。

第997章 自由难寻皆政治

  “巧儿你没听懂是吧?莫急,回头我给你书,很好学的。

  人啊,只有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努力学习,不学不行,养猪的得会看猪方面的书。

  治理国家可不是四书五经就够的,差太多,现在朝堂上一群年岁大的人也得玩命学。

  晋王殿下会得多,你必须要跟上,否则夫妻没有共同语言了,我为什么使劲学,因为……嗯……有用。”

  另一边小丫头铃儿挪位置了,其实就是回原来自己的地方,刚才她向前挪。

  谢巧儿被她拉着坐在身边,她回来才正常。

  “看书不会的呢?”谢巧儿确实有紧迫感,未来的夫君会得越多,自己越没存在感。

  她与铃儿接触这短短的时间中,已经想要做同样的人,下丘村与她一样年岁范围的少男少女全厉害。

  “写信,你给我写信,我再给你回信,走特殊通道,百货商店的,这个最快,发电报耽误时间,能发的字少。

  六百里加急咱们不可以使唤,那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万不可以出现在寻常事情上。”

  铃儿提议双方交笔友,她相信朱棡保证高兴,就藩后,还能与下丘村联系上,通过夫人。

  谢巧儿眼睛一亮:“好哦!铃儿姐姐,当时唐玄宗给杨贵妃用八百里加急从岭南送荔枝,就因此亡国了吗?”

  “不,首先咱要说,亡国与女人无关,杨贵妃又不是武则天,周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是假的。

  史书总是把君王的错误往女人身上推,找女人麻烦有什么用?连个名都不给留的女人,她们有资格左右国家?

  反正我得留个名,文人就是倾向文人,李清照怎么就不是李氏?因为她会写诗词。

  还有严蕊,同为女人,她会写诗词,尤其是写了卜算子的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铃儿纠正谢巧儿话中的问题,唐朝灭亡,杨贵妃担不起,她的小肩膀太瘦弱了。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果然好词呢!原来能不能在史书上留名字是这样啊!”

  谢巧儿自然也背过这首词,只是如今才明白为什么有的女人能留下姓名,全的那种。

  “对呀!还有陆游的表妹唐琬。不过我的意思不是说我要在文学方面多厉害,我要改变历史记录的规矩。

  我要努力找人把前面朝代的女子的名给补上,等到了我的时候也有名,我管他是断代史还是编年史呢!

  另外我要说的是,杨贵妃吃的荔枝不是岭南来的,也不是福建那里,来不及,八百里加急也不行。

  她吃的荔枝是从蜀地运到长安的,没多远,是从四川的涪州运输到西安府长安县,三天时间够了。

  你要想吃的话,两天保证给你送来,甚至风大一点,吹得快一点,一天到地方。

  涪州荔枝成熟的时候,正好赶上一片区域刮西南季风,风从涪州往咱们这里吹。

  热气球装上荔枝升空,风一吹,那才快呢!说不定早上采摘的荔枝,傍晚的时候已经到了你手里。

  至于岭南的荔枝,你知道从浙江府送粮食到南京需要多长时间吗?咱们为了加快速度,炸出来一条胭脂河。

  让唐朝八百里急报带上一些大蒜蒙上湿布从岭南往长安跑,到地方吃的已经不是蒜苗了,而是青蒜,比水发蒜苗老,炒回锅肉可香了。回锅肉是……”铃儿哇啦哇啦跟谢巧儿说着乱七八糟的事情,从一个事情说到另一個,最后是回锅肉……

  她故意的,她看那鹰被打下来后,谢巧儿露出担忧的神色,为了缓和对方的情绪。

  她懂,谢巧儿一个是担忧有人要害晋王朱棡,另一个是让人怀疑谢成出问题了。

  她自己这样,表明不在乎,下丘村的人是以里长为首,通常却是她管事儿。

  没人知道整个队伍的主心骨是那个一脸憨笑的、能够认识铁木真时代文字的守村人。

  果然,谢巧儿放松下来,她感受到了这份善意,铃儿姐姐说话,连四个亲王都不敢反驳,好厉害哦!

  然,她还是有一丝担忧:“铃儿姐姐,你给我写信,走百货商店的渠道,宫中会不会知道?”

  谢巧儿的意思是,下丘村是太子村,你单独联系我,我到时候是晋王妃,百货商店归谁管?

  “哦!是走百货商店的物流渠道,尤其是信息渠道,信息快于物资。

  百货商店现在属于秦王殿下、下丘村、宫中三个股东,之后秦王殿下必须撤出去。

  实际上大的管理方面由下丘村负责,小的秦王殿下受累,他也要帮着增加一些商品什么的。

  晋王殿下、燕王殿下、吴王殿下都加入进来,主要为了学习。

  之后别人退出,下丘村代表太子和宫里管,一成的利润,会转给太子府。

  所以呢!我给你写信,先让太子妃看,你过来的信,也让太子妃看。

  你是太子妃的妯娌,我呢是让太子妃帮忙润色一下再给你,咱们不绕开他们。

  你一次要多写几封信,给马皇后、太子妃、我,孙贵妃不要给,跟她没关系。

  但如果你送东西到南京,要多送,后宫所有的人要送全。

  官员别送,尤其是各部重臣,送了才是问题。而给下丘村则送无所谓。”

  铃儿剖析给谢巧儿听,属于政治问题,谁能接触、如何接触,有规矩的。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