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63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经济作物卖钱,增加副食,配合规模化养殖及分散式养殖。想发展,必须开展煤炭与钢铁的加工工业,化工工业得等咱村技术上来。

  铝矾土也不错,将来会大量制造铝,与其他金属再制成合金,用途广泛,村子里就少量用上了。”

  里长根本没提难度的问题,他自己也觉得一句话的事情,前提必须叫陛下理解,否则发展不好,下丘村丢人。

  跟着过来的官员们再次确定,下丘村里长说话比四个殿下管用,所以……别对四个殿下露出任何不敬的意思,否则……

  “好好好,里长想得周全,人口上来了,自然就可以变成县,房子怎么卖?

  应天府关键地方的房子都是只租不卖,方便控制房价,只有原来有房子的可以卖。

  这里他们盖房子给他们工钱,总不能免费让他们住吧?资源咱可以不要钱,人工费属于额外付出。”

  朱棡高兴了,转头拿南京和应天府外来务工者聚居区比,那边的房子好,新盖的更好,做下水系统、上水系统。

  一律租,定价权在父皇手上,以此控制应天府房价。

  换到楼烦镇,将来的楼烦县,该如何操作?不懂!

  里长摆下手:“殿下,本地的房子不能租,有恒产者有恒心,南京那边的房子没想过让人有恒产,外来的只能跟应天府其他百姓买。

  楼烦镇哪里比得了南京?要卖给百姓,分期付款,不要利息,理论上咱们是赔了。

  实际上人来了,给他们安排工作,再分地,整体的经济上来,殿下能利用的资源则更多。

  他们若是有咱们队伍工匠的本事,直接送他们房子又如何?”

  四个亲王一起点头,好,忽悠,不,真诚对待百姓,允许分期付款,比如五十年?

  反正你有了房子,人住在这里,你就得找事情做。

  房子收钱只在于告诉人不能不劳而获,没有多少成本,石头和煤是现成的,雇人挖和烧,再盖成房子,便宜!

  一般情况下叫人迁徙,需要给地,但不给盖房子,百姓自己盖。

  然后个被迁徙的百姓一个收获季节的粮食,还有种子和农具,百姓就拿着粮食过去种地。

  前面一些年免收田赋,百姓其实就是看着土地才过去的。

  还有一种是没办法,不走就杀,要么提高田赋,让交好几倍,百姓只得背井离乡。

  “不能送,本事太差,要拿钱,月月交买房的钱,逼着他们努力做事,否则就把他们的地和房子给卖了还钱。”

  朱棡想到好的办法,月月还,之所以不是天天还,实在是太麻烦了,过来收钱的人能累死。

  “月行,按年收,有人会懈怠,必须让他们每个月都要拿出来一些收入还房钱。

  其实……房子的定价若是定高一点,可以有利润。

  毕竟几十年的话,货币必然会通涨,不可能始终控制在现在的购买力上。”

  里长又出主意,价钱喊高,然后说不收利息,实际上利息已经通过房价赚回来了。

  “先看看百姓能承受多少,房子太贵,每个月赚的钱不够还,百姓又如何愿意过来?”

  朱棡摇头,他知道里长是告诉他怎么能捞钱,他偏偏不想,他要稳定。

第951章 温泉另用旱相对

  “朱里长,确实不易多要钱,现在百姓没什么钱,我们带来的宝钞还有许多未换走。眼下所在……”

  王笏守支持晋王殿下,别太贵了,让人手里有钱,才能花,带动地方经济。

  所有的钱全还房子了,盖房子的人赚钱,百姓没有闲钱买其他商品,不利于百货商店经营。

  冬天百姓总得买护肤品吧!无霜期短,一冷就冷到第二年春天,总倒春寒。

  让百姓把好不容易赚的钱都用在房子上面,百姓怎么活呀?

  不是说发展经济嘛!房子算什么经济?靠卖房子赚钱只有很少的人捞钱。

  里长笑了:“只是那么一说而已,前面河流的水汽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那里有温汤,冬天去那洗衣服,也在那里洗澡,男人和女人隔开,上面烫,到下面的时候温的,此刻热。”

  王笏守指前面往一条小河汇聚的小溪后面的山说,山上有温泉。

  百姓不会住在离温泉很近的地方,潮气重,房子里面发霉。

  一听有温泉,太原王仕童知县想到个事情:“冬季用温泉浇灌,可长蔬菜,百姓不晓得?”

  “太原县也有温泉,为何不种水稻?只有晋祠镇的正常泉水拿来种水田。

  咱们的土地含碱高,温泉更高,已经用试纸测过。

  其实小时候就知道温泉周围的草不好,长不起来,只适合洗衣服和洗早,还得用其他水漂一漂、浣一浣。”

  王笏守说话直接,他不需要在乎太原县知县的情绪,双方互不统属,他是军队中的文职。

  太原县有温泉,跟这边差不多,拿来浇灌,一个是温度高,另一个是矿物质不适合。

  能种的话,许多年前大家就种了,冬天别处没有草,这里有草,有草自然就能长蔬菜。

  可惜不行,真那么简单就好了,还盖什么大棚?

  “唉~~”王仕童叹口气,他不知道那么复杂的事情,他晓得温泉不能浇灌作物就行了。

  朱棣快走几步,过去把手放在水里感受一下:“烧陶管子,然后找腐殖质的土放在陶管子上面种菜。

  要这个温泉的温度,不需要它能浇灌,蔬菜大棚里也有火道升温。

  二哥所在西安府,那个温泉好,唐朝的时候就有反季节蔬菜,数量少。

  地下通过陶管走温泉,区域升温,支一些架子,准备好草席,若下雪,挡一挡。

  种黄瓜、茄子、生菜、茼蒿卖,也不少钱呢!顺着……冰就滑下去了。

  里长你说能不能种西瓜和香瓜?阳曲县终归是有富裕的人家,吃一口西瓜,多花钱他们愿意。”

  朱棣说话的时候,旁边朱闻天的小伙伴们开始取水样了,回头分析温泉里面都是啥。

  里长站在那里等:“殿下,无霜期短,不适合在冬季种植瓜果,适合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果子。

  通常这样的果子含糖量少,吃着不甜也不酸,酸本身能够转化成糖,未成熟时不酸的果子不可能甜。

  根茎类作物,一年收一茬的话,淀粉含量会高,作物需要养分,就得使劲储存糖,以淀粉的形式来储存。”

  里长讲清楚,别种西瓜和香瓜,冬天光合作用不够,吃着水囊囊的。

  多年生木本的,根系发达,野生的一些果子吃着酸,没关系,可以让其变甜,最简单的就是低温。

  朱棡找到重点,与王笏守说:“记下来,烧管子埋地下,让温汤水从里面走,上面覆盖土种东西。再打架子,预防大雪造成的冻伤,你们带着简单的医书,知道新鲜的蔬菜其实也是药。

  等人口多了,稳定一下,本地可以烧琉璃,咱建大棚,农业保障基本生活,工业致富。

  交通确实需要结冰下雪后拉爬犁,人多了后,方便修路,你们会用雷管与炸药,给你们送来。”

  过来的军士们差不多一起点头,记住了,原来温泉还能这么用?

  队伍继续溜达,下丘村的孩子们不停地收集土壤、水、带根一起挖的植物。

  每个地方的土壤与气候,影响作物的生长,整理一下,给出最优解。

  下午两点的时候,大家才抵达另一个村子,到这边吃饭,百姓们知道几个殿下要来,早上使劲干活。

  现在累得、饿得都迷糊了,要不是吃几个爆米花棒,估计有人能低血糖晕倒。

  大家还是吃鱼,就鱼最方便获得,本地百姓拿不出太多的食物。

  主食仍旧选择烙饼,烫面的,昨天没人提前过来给发面。

  而亲王与官员、下丘村人继续吃烤串儿、喝啤酒。

  “照此跑下去,咱们缺油,带的素油一次用很多,宁武关那里可否补充?”

  朱樉发现情况了,鱼为了好吃,淡水的最好先拿油煎一下,然后再熏,配合着小咸菜和饼子,喝野菜汤,满满的幸福感。

  前提是油够用,烙饼用油了,不烙干巴饼了,煎鱼用油,做汤也得放一点油,只有咸菜不用。

  带的咸菜里面有虾油,口味重的还有虾酱腌制的,加上黄豆豆瓣酱一起腌出来的东北酱菜。

  其他现做的,最多放点香油,大明的人都爱吃,毕竟它是油。

  比如煎个豆腐,要么放荤油的猪油、牛油,要么放豆油、菜籽油、苎麻油等。

  结果用芝麻的香油来煎,朱闻天是承受不了的,太腻了,关键吃多了不怕拉肚子?

  百姓今天也有酒,黄酒加茴香豆,蚕豆的茴香豆,煮出来的,不是油炸那种酥脆的,那个不好。

  用来补钾,先吃这个,蚕豆跟绿豆一样能够补钾,这样就不会因为之后吃太多的东西而缺钾性昏迷。

  吃多了东西,如果缺钾,心脏跳动就不行了。

  故此一些低血糖症状不能使劲吃东西和注射葡萄糖,钾要配合上。

  最好的便是夏天喝冰糖绿豆水,又补糖、又补水、又补钾,放点盐,调整下电解质,完美!

  里长撸一口串儿:“主要问题理清了,本地干旱是因为一年当中低温天数多的缘故,同时周围的山啊,只能提供夏季的高降水。

  旱并非缺饮用水,而是作物需要的水,梯田太多了,引水上山难。

  换成盆地,同样的河流,直接泡起来变成大湖了。

  水利工程迫在眉睫,修水库拦坝绝对不行,影响水运。

  当采用机械式与半机械式模式,加上水储存与高地打井。”

第952章 野兽清理话蓄水

  “鱼好吃啊!”一个孩子的声音传来。

  朱樉露出笑容:“熏鱼硬,老和孩子吃着不方便,单独做了红烧鱼,里面有糖和醋,确实受孩子喜欢。”

  “我也爱吃红烧的,村子的红烧肉最香,这边有人养猪吗?挑一头肥瘦差不多的。”

  朱棡手上拿着烤肉串,嘴上说着要吃红烧肉,不管是加酱油的,还是不加酱油的,都爱吃。

  在这个村子里的军士一脸为难的样子:“殿下,肥瘦比较好的就六头母猪,用来……”

  “知道啦知道啦!不吃,咱就那么一说,现在缺油。”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