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62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其他的石头三处位置皆有,楼烦镇的露天铁矿不错,用不好的矿石直接混合石灰石烧水泥特别方便。

  百姓劳累,需要先磨粉,再烧,烧好了磨,加上水抹到地上,地面应该是先铺的石头和灌沙,大工程啊!”

  里长把地图从旁边村民拖着的箱子里取出,上面标记着大概煤矿与非煤矿的位置。

  其中宁武关的露天矿最明显,还有楼烦镇的露天铁矿,用红圈给圈起来。

  “里长,趁雨后风小,放热气球,咱们上去拍照,洗好了画地图,需要等高线,必须咱们带着设备上山。”

  朱闻天的一个小伙伴想要拍照,这边山太多了,需要知道各个位置的情况,尤其是河流的源头与中间过渡。

  “明日,晚上飞天上看星星?河边的土地种的是大豆、绿豆、蔬菜,还种了些高粱,倒是不怕发水,冲了损失小。”

  里长瞪少年一眼,急什么?你就是想玩热气球,明天早上就有风了。

  队伍中一部分人去山上找野果子,一部分人割野草,再寻本地人要麦麸。

  牲口过一会儿才能到,得给它们准备好,热水烧上,开了后放温,马能多喝一些,尤其是往水里撒麦麸,马最喜欢了。

  果子含糖,能够补充一下马与骡子的身体糖分。再加上盐,补充电解质。

  蒸汽机发电,灯支起来,山上的人在下山,最后一点弄完,该休息了。

  这边村子的百姓拖着疲惫的身体看着过来的队伍,一个个鞠躬,有人提前说过,不要跪了,怕跪下爬不起来。

  “此地哪个负责?近前答话!”

  晋王府的管事大声喊,来个军士,或者里长。

第946章 尽心只因家乡事

  有一群人过来,一共十六个人,其中一个人走在前面,其他人随着他,他穿一身军服,文职的军服。

  到地方看到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四人,他先跪下:“臣王笏守拜见秦王殿下、晋王殿下、燕王殿下、吴王殿下。”

  其他十五个人跟着学,不过他们里面四个是四个村子的里长,现在楼烦镇就剩四个村子了。

  一个村子派来三个军士,十二个人,那十一个为武职,正经的军士,自称王笏守的属于文吏。

  “如此晚了,为何未做饭?”里长开口,没叫对方起来。

  “回朱里长问,咱们的队伍先跑来说殿下等人欲至,咱叫人去喊其他村子的管事,顺便带了面到来,把面和好了,等着队伍抵达后再做。”

  王笏守道明原因,不知道要吃什么菜,面是必须的,先和面,菜都在地里种着,看啥能吃就吃啥吧!

  想吃肉,那不是养着鸡、鸭、鹅和猪、羊嘛!牛也有,吃不吃?

  “殿下?”里长看向四个亲王。

  “起来吧!水泥地跪着硬,谁修的?从宁武关取的煤?”朱樉吩咐,他最大。

  “回殿下,宁武关有露天煤矿,臣等确实想从那里取煤,结果臣想起小时候玩过的山,那里也有一点露天煤。

  如此臣又去看看,果然有,在山腰处,从那里打的炮眼,轰隆一声煤就够了。

  其他的事情便好办了,上游支流臣找四个村子的人做了些水车,用来磨石头。

  又建了土窑,烧好水泥再扔进去磨成粉,四个村子分配一下,找平缓的地方抹出来晒谷场。

  继续烧些土坯子,外面抹上混了草籽的泥,叫四个村的百姓放弃容易滑坡的窑洞,搬到山下有缓冲带的位置盖房子。

  召集铁匠,炼一点铁,为大家打造农具,顺便烧烧陶器。

  臣打算下半年烧青砖与红砖,按照不同的情况使用,盖房子青砖,砖混结构,楼烦镇不缺铁。

  今年烧,把预制板做出来,明年攒够了,大家一起盖新房子,规划建筑用地。

  红砖拿来砌一些青贮池、沟渠、固定窖、猪圈、羊圈、牛棚。

  家禽不需要砖与水泥,只需用木头、荆条,进行林下养殖,今年其他村子的地比较好,专门开了水田。

  秋收后,稻草拿来放在林中给鸡搭窝,鸡就住在那边,派人看守、喂麦麸。”

  王笏守哇啦哇啦说了一大堆,包括了各种现在进行的和将要来做的规划。

  “你是本地人?”朱棡想了想,最后发现重点,顺便懂了为何百姓那样支持和拥护。

  新来个军士说让百姓放弃窑洞,开玩笑呢?放弃了你给我盖房子?我自己盖我不累?

  “家父讳名希曾,本地人,曾求学于寿阳县师祖讳名克己门下,师祖乃前元名士。”

  王笏守回答,自己父亲是本地人,自己自然也是,从小在这长大的,熟悉周围环境。

  “令尊乃太原府东西南北四才子的西才子王希曾?”里长问出一句话。

  “朱里长果然博闻强识!不孝子笏守替家父谢过。”

  王笏守没有办法,谦虚不行,不谦虚还是不行,只能贬自己。

  “不要谢来谢去的,今年你回去不?要轮换。”

  朱棡想了解情况觉得回头找里长即可,先问问对方的打算。

  “殿下,臣请再呆一年,若那边有新的书,还望给臣寄来,这边……都指着臣呢!”

  王笏守要留下,他自己的家乡,父亲有名望,他说话管用。他抽签抽到别处,找人换过来的,谁还能有他更熟悉家乡?谁又会比他更尽心?

  “好!本王允了!看样子你这里不需要……”

  “殿下,需要,臣需要下丘村亲自指点。”

  王笏守不得不打断晋王殿下的话,使劲摇头。

  他自家人知自家事,所有的本事俱从下丘村给的书里学来,下丘村本身并不按照书上写的做。

  旁边的十一个军士跟着点头,对,咱不行的,下丘村的人来了,听他们的。

  “知道不足便好,准备吃饭,来的路不停地捕鱼,一边捕一边收拾,鱼内脏装在麻袋里,把后面的船都弄脏了。”

  被打断话的朱棡不生气,说说晚上吃啥,鱼。

  “臣找人去煮内脏和猪草喂猪?再拌些麸子、野菜给鸡鸭吃,正好到喂食物的时候了。”

  王笏守先处理鱼的内脏,包括抠出来的鱼鳃,这下猪和鸡鸭保证高兴。

  等吃完了鱼剩的刺儿,晒干磨一磨,变成鱼骨粉喂鸡鸭鹅。

  朱棡摆下手:“安排人去做了,你们干一天活了累,不折腾你们,洗洗手脸,准备吃饭。”

  那边做上菜,鱼头和鱼尾巴不要,只要中间的鱼段,小的酱焖上,大的红烧,再有的煎,看什么鱼。

  小的那种毛刺多的,必然酱焖,把刺给煮酥了,没有毛刺的红烧鱼段。

  黑鱼取鱼肉直接煎,先用多点的盐腌制,煎完口感稍微硬一点,也咸一点。

  和好的面拿来烙饼,不适合压面条,菜不符合,吃面条一般都是吃点小咸菜,吃的速度快。

  除非吃大盘鸡,最后有汤汁,把皮带面煮好了放进去拌着吃。

  要么下火锅,打边炉的那种,也是最后下。

  当地村子的百姓干一天活儿,确实累,无精打采的,于是队伍用猪油、葱花、盐、花椒面,拿开水一人冲一碗水喝。

  热乎乎的猪油高汤下肚,缓一缓,胃蠕动,百姓舒服了,饿了。

  又等片刻,陆上的队伍才抵达,马和骡子跟之前的村民一样,蔫了。

  队伍的人卸下东西开始给它们浇水刷身子,简单刷一刷,它们便迫不及待得到饮水槽子先喝水。

  猛喝一阵子,转头去吃草料,再回头喝水,感觉一天的劳累都值了,有果子吃呢!就是少了点。

  饭菜都做好了,当地的百姓头一次见到亮亮的大灯,把本村各家的桌子搬过来后,坐在凳子上看菜发呆。

  尤其是闻着鱼里的姜的味道,觉得好吃,本地不能种姜,哪怕阳曲县硬要种姜,楼烦镇也种不了。

  本地的无霜期太短了,姜生长的环境达不到,除非专门盖大棚种姜,显然不划算。

  蒜怕热,姜怕冻,其实姜一热了倒不是非得烂,能缩成一小点,需要用水泡开。

  蒜热了就烂,眼看不好,赶紧水发蒜苗,吃几茬,那蒜就烂了,扔掉。

第947章 提议被拒向北看

  “朱里长,咱楼烦镇确实不能种姜?”

  吃鱼的时候,王笏守看到鱼里面有很多姜,他想种,姜运过来贵。

  “气候不合适,倒不是非说冷的问题,定辽都卫所在,纬度比现在咱们的位置还高,人家日照时间够,夏天暖和,就能种姜,而且姜特别好。

  剩下的就是山东、河南、咱们村子那个位置周围,四川也行,广州同样没问题。

  加上两湖地区,再往西是云南,最特殊的就是定辽都卫,当地的酱还好呢!

  咱这里应该努力发展水运优势,比如清淤、防洪水、运输工具制造、过路经济等!

  河南的姜运过来的卖的价钱,比本地自己种的成本还低,又何必自己种?”

  里长劝说,告诉对方别钻牛角尖,成本高了没意义。

  至于定辽都卫为何就有地方产的姜好,憨憨说的,憨憨说自己村子那里的姜并不比山东的差。

  尤其是现在,好好种,各种手段来完善姜的生长环境,到时候拿到山东去做种子。

  山东那里的姜挑好的也拿过来,对比一下,看看不同的地方是否适合其他地方的品种生长。

  “买吧!本地适合发展工业,农业实在是赚不到钱。”

  王笏守放弃种姜的心思,他懂,但凡有一丝可能,下丘村便不会劝阻。

  随后肉串儿上来,牛肉串儿和羊肉串儿,羊从阳曲县买的,路过,顺便买了活的,牛也是从那买的,死的。

  有一头牛太老了,耕着地突然倒下,再没起来,主人家不可能挖个坑把牛给埋了,只能找人来先放血,再运到集市上卖。

  加上这头牛,今天一共有六头牛,有一头提前卖掉,剩五头被后面的船买了带到此。

  一部分肉做菜,肉串也算是菜,一部分绞馅,明天早上包烧卖,队伍过来的人少,村民也少,够大家吃两顿。

  要不就是早上包馄饨,有汤,吃着不那么干,中午再蒸烧卖,牛肉不够就杀羊。

  要么去山上找野猪,为民除害,反正百姓有肉吃便可,野猪肉好好处理一番,不腥臊。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