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8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到元朝的时候是元大都,历史上给了朱棣。

  故此,得北京者得天下。

  包括明朝后期,山海关被打开,清兵入关,明朝修的山海关,就是沈阳为盛京,才有了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称呼。

  故此,即便是去老三晋王朱棡的领地安排,也必须带着老四朱棣的北平。

  北平按照地图上来说,上面,即北面是草原,内蒙古,向西北则是山西,有个太行山挺碍事的。

  向下是河北,旁边也是河北与天津,包括东边的唐山。

  北平有小平原,有密云水库,好地方,兵家必争。

  朱棡不晓得这种事情,他就想快点走,因为他是吴王,从这里上岸,按照之前太子朱标的路线,就是他父皇的老家,那个谁……

  哦!李善长还在这呢!

  朱棡就不想要这个地方,什么破封地,一群父皇的老臣家乡,自己过来当孙子?

  “殿下莫急,先吃饭,殿下的护卫炒大锅饭很厉害呢!”

  里长知道这个孩子的情况,憨憨说可以换一个地方当封地,因为凡是帝王出生地的所在,其实最后都不怎么好,尤其是自己打天下的那种地方。

  许多人曾经对生活过的地方的人与物有心理阴影,被欺负等,所以不会让那边的人好过。

  朱元璋要建中都凤阳,其实说白了就是对自己家乡的人一种老子回来了的意思,当初你们……

第878章 加急行军精料养

  包括太子府在内的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五个府护卫都属于全能型护卫,他们都会炒大锅饭,也能颠大勺。

  里长说的,学会炒菜,将来哪怕不当护卫了,年岁大离开,也能开个馆子什么的过着好日子。

  何况这技术不保密,传给儿女,儿女又多一技之长。

  不信去看看在朝天宫街道摆摊的摊子,哪个赚得少?一天下来,手艺好的能赚二百文。

  干力气活儿的,那种不需要太多技巧的,一天累死累活的才赚三十文,还是在南京,换到更偏远的地方,一天十文都是好的。

  护卫们觉得有道理,包括宫女和太监也认为应该学,就怕别人都会,自己不会,然后被淘汰。

  很快队伍的人把饭菜做出来,一部分先吃,其他的继续整理东西,再轮换。

  今天就住在长江的北岸,有人提前往前走,拿着宝钞去购买路上需要的食物和草料。

  “这个方法好,一万五千人只是赶路,用不着太多的粮食,就地在县城购买即可。”

  老二朱樉吃完饭在坐在那里吃水果,再有几天就立夏,水果不会缺。

  他在说着此次队伍采取的策略,边走边买,不额外从应天府调动辎重。

  不过大家身上随时携带着能吃上半个月的食物,避免出现意外。

  老三朱棡跟着说:“主要是上回长兄和二哥跟着下丘村的队伍过来,一路帮着百姓把地里的产量增加,百姓有多余的粮食。

  粮食有,就有给马骡吃的草料,它们很爱吃麸子,麸子是好东西,能塞枕头,也能……吃!

  听说有的地方百姓就吃麸子,不好吃,割嗓子,跟别的面混合也不行,真不容易。”

  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在打仗,小,不可能给他吃糠咽菜。

  等他年岁大一点的时候,朱元璋地盘大,还能苦了他?故此他一直生活得不错。

  大明建国的时候他才十岁,现在十六岁,要不是下丘村专门给他做东西吃,他都不知道麸子是什么口感。

  即便现在许多地方的百姓日子好过了,依旧还有更多的地方百姓需要吃一些麸子。

  现在百姓吃麦麸可不是朱闻天时候那种什么吃粗粮好的时候,人家吃麦麸,搭配一堆东西,牛奶了、鸡蛋了、糖、蜂蜜……

  大明百姓若是有这些东西,为啥还要吃麸子?拿去换成白面不香吗?

  “三弟放心,咱到了太原府就好了。”

  朱樉担心这个弟弟着急,赶紧保证。

  关键弟弟说的没错,从现在开始,一路上的百姓能够提供后勤,别说一万五千人的队伍,即便三万也轻松。

  这两年多,之前的百姓家中有不少余粮,不挨饿了,尤其是养的家禽和猪数量增加。

  肚子里有油水,对粮食的吸收率就高,没有油水,很多吃下去的东西只吸收一小部分就出去了。

  吃肉确实省粮,吃植物油多也省,就这么个原理。

  朱橚这个最小的老五根本不关心路上的补给,他就不想在凤阳多呆,反感。

  “通过凤阳要走几天?”朱橚看向里长。

  “陛下,一天就走出你的封地,封地范围不算太大,直线行走,中途不休息,大牲口卖力,就过去了。”里长没有办法,他还未帮着说,难以跟朱元璋开口。

  按照憨憨说的,从太子到朱橚,五个人都是陛下与马皇后所生。

  太子坐镇京都,努力培养,老二老三老四顶在北元那边的一线,老五要留在身边,万一所有的人都完了,老五算是个最后的交代。

  当然,最开始封王的时候,考虑到太子没有儿子的问题,太子有了儿子,老五就不用承担太多的责任。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朱橚确实不应该继续当吴王,要换个地方,比如杭州府?或者给弄到东北去?

  朱橚却摇摇头:“还是不要那么赶,会累到牲口,人也受不了,走个三天的就成。”

  “依殿下所言,咱们尽量加快。”里长附和。

  当天晚上,众人在营地睡了个不怎么安稳的觉,早上起来随便吃点东西就继续赶路。

  刚刚出来,大家的体力好,于是像急行军一样,噌噌噌,在立夏这天穿过了凤阳。

  一共四百多里,中间还路过了滁州,走五天,一天八十里,有大牲口在的情况下,确实有一点累。

  队伍中的人需要用脚来走,轮换着骑大牲口,否则一天一个马拉松,不行。

  当然,按照平时的营养供给,以及训练的强度,四个府的护卫可以强行军走出来这个路,甚至更快,打绑腿拼了。

  工匠们也没问题,宫女和太监就难承受了,他们需要乘车、骑马。

  队伍在过了凤阳一点位置的怀远休息,朱橚一脸笑容,亲自给三个哥哥切水果。

  “赶路快,但看到的情况确实好,他们养鱼、养鸭子,刚网上来的梅鲌鱼鲜。”

  朱橚没在凤阳呆多长时间,高兴,这时才提起之前耗费朱标不少时间帮着当地百姓做的事情的成果。

  百姓们沿途送东西,提前知道的,不会停留多长时间,百姓就带着吃食等在路边。

  看见队伍跪在那里拜见,地方官员都没机会多说几句话。

  东西全收了,同时也回礼,就是宝钞,但不是直接送,送的话百姓不要,以订购东西的名义给百姓。

  比如说需要多少鸡,让百姓帮着养,到时候有人过来收,这钱先支付。

  百姓一看是正常的买卖,便高兴起来,收下宝钞,他们愿意要宝钞,宝钞拿出来的数量还是不够多,许多人手上没有多少。

  “可没少花钱。”老三朱棡微微摇头,他其实想仔细感受下当地的发展,结果为了弟弟,不得不走马观花。

  牲口想要如此赶路,必须喂好的,包括炒好的黄豆碾成粉,给生鸡蛋吃,还有膨化粮。

  好在现在草长得茂盛,加上草和麦麸,牲口们体力充沛,就这样冲过来了。

  东西好,全是钱买的。

  “如此也不错,节省时间,到时候就有更多的工夫在太原府看情况。”

  老二朱樉见三弟遗憾,提起叫对方开心的事情,咱们早点去,你的封地才好安排。

第879章 资金倾斜地方建

  实际上队伍还是在凤阳,不过不是狭义上的凤阳县,也就是朱元璋的那个地方。

  广义上的凤阳府很大,只是到现在也没怎么修,停在那里了。

  大部分的力量先修南京的皇城,多余的力量那不是在工业区嘛!

  朱元璋如今对凤阳已经没有什么心思了,等着其他的地方安排妥当,有了闲钱,再回头把凤阳好好修修。

  那时修完的,必然比历史的还要好,用途自然是帮着当地发展。

  这是朱闻天跟里长说的,要发展,那里的怀远旁边的蚌埠,有一段时间特别落后,村子里买个东西,快递都不给送,需要自己乘公交车去县城。

  山多,路不好走,说白了就是曾经的官员没能力,遇到一个好的地方官员,那么发展速度就快。

  朱闻天不觉得哪里难,朝廷重视,资源倾斜,正好是淮河的区域,守着如此一条河,经济上不去,那官……

  直到后来,官换了一批又一批,才开始慢慢变好。

  整个凤阳府的资源丰富,尤其是药材,加上水利便利,蒸汽机小船往来不受限制,正好能够为大明提供更多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官员们听话,不然真杀呀!

  杀得多了,官不够用了,戴枷办公,这样有个好处,干好了,等着接替的官员来了,就不杀头,而改成流放。

  不杀绝对不行,一看捞很多钱,才判几年,而且大家都捞,被逮到是运气不好,站错队了,不是真因为腐败。

  那就完了,地方上不给钱就发展不了,给钱就贪,甚至是不给钱的情况下,出卖后来的财政收入借钱也要贪。

  “咱们下一步去哪?”朱橚年岁还是小,反正他开心了,开始考虑行进的路线问题。

  “殿下,走蒙城,然后到亳州,再到商丘,接着是开封,洛阳。

  这回咱们不去宝丰县,那里产煤的,汝州就是有汝瓷的,殿下的府中有许多。

  殿下喜欢看蓝天的颜色,专门烧了送去的,殿下不要往外卖,影响市场就行。”

  里长介绍一下路线,跟上回不同,上次必须得去看产七水硫酸镁的地方。

  那是平顶山,有大煤矿的,顺便就把汝瓷又烧出来了,目前卖得很好,控制产量,大明内部也卖,更出口。

  东西值钱与否在于珍惜程度,加上宣传,说这个汝瓷的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美怎样怎样,别人就接受了。

  “没卖,咱又不缺钱,咱也有合伙的买卖呢!以前觉得赚钱难,指望父皇给钱养府里的人。

  母后也会补贴一些,主要是没钱,大家都没钱,给也不给了太多,咱赏赐给别人的也就少了。

  自从村子过来,咱不愁钱的事情,洛阳那里的洛水,听大家说,跟商人合作纺织,能看到吧?”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