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4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众人果然放慢速度,一会儿到船上继续喝,不过一艘船载不了太多的人,需要分开,船高了过不去桥。

  小孩子和不喝酒的人要吃饱,汤圆没包太多,一个人平均四五个,年岁大的人都吃一个,毕竟过节。

  然后大家吃饺子,饺子馅的种类的,猪牛羊的全有,加上韭黄的、蒜苗的、竹荪的、香菇的、鱼肉的、油渣酸菜的、大萝卜的,反正有荤有素。

  饺子包的多,一部分放在冰窖里冻上了,等大臣和家人明天回家的时候带着,放冰能坚持两天。

  这就不用做饭了,愿意炒菜就炒一个,不愿意炒那不是有从下丘村拿回去的咸菜和酱菜嘛!

  众人吃到差不多的时候,准备放烟花,来到护城河旁边,乘上一艘艘船,有的孩子已经睡觉。

  主要的大臣自然得跟朱元璋在一条船上,各部的尚书,御史大夫,加上刘伯温和危素,还有几个朱元璋的儿子。

  剩下的就是下丘村的二十四个人,以及护卫,正好一艘船,再多坐不下了。

  除非那种不过桥的画舫,只在一个范围内移动。

  里长不时摸摸胸口,怀里揣了一摞纸,准备迎接询问,他现在学的东西越来越多。

  “咱看着岸边游玩的百姓,心中舒坦,穿着新衣服,店里的棉衣没少卖。”

  朱元璋举着望远镜看,大家人手一个,有人近视眼和花眼,还戴着眼镜。

  大家听到朱元璋的话,纷纷看岸上,棉衣符合朱闻天的审美,不是那种电影里演的棉袄。

  一律平整的外面,里面为了封住棉花,会用线给缝出来小格子,外面看不到。

  然后有四个兜,熨烫完的特别板正,但不是军大衣的颜色,男的一般是蓝色的,女的粉红色,小孩子的淡黄色,没有白的。

  款式相同,就袖子不同,各家都怕袖子蹭脏了、容易坏,在外面自己找布又给裹了一圈,这样拆这个布就行。

  小孩子的衣服兜里揣草纸,草纸不值钱,用来擦鼻涕的,不然他们拿袖子蹭。

  路边有竹子的垃圾桶,给人扔纸和吃油炸串什么的签子用,以前没有,都随手扔地上。

  现在一有垃圾桶,百姓很自觉,需要扔东西的时候会专门扔进去,本地人要维护自己的骄傲,外面来的很怕丢人。

  “陛下,灯好看,五颜六色的,可惜过两天就没有了,太费蜡,不如把蜡卖给百姓。”

  胡惟庸终于找到机会说说话,他现在被边缘化了,无力又无奈,真拼不过没脸见人的那个高人。

  “胡卿说得不错啊!宜长,电灯能用上?”朱元璋也想每天晚上给南京的百姓照明。

  里长深吸口气,伸手入怀:“陛下,村子新出了一种用石棉网做的油灯,可以烧汽油。”

第801章 油料交换工业地

  里长把一张纸摸着抽出来,他都记住位置,第几张是什么全知道。

  他给出来的是汽油灯,比柴油和煤油的亮多了,正适合用在路灯上,不然那汽油也用不完,没有内燃机,就是当清洗剂和稀释剂,当然,喷灯也行。

  “陛下,储备的汽油太多了,虽说蒸馏出来的比例比柴油小,却比煤油多,一直存着也不是回事儿。

  咱可以在路上装玻璃灯,天黑的时候派人爬上去点燃,天亮的时候再给熄灭。

  它比其他油的亮,没有灯泡亮,灯泡看多大瓦数的,照皇城的就大,包括照村子的。

  整个南京全使用电灯,铜线要用许多,同时咱的发电机功率小,大的又不好控制。”

  里长一脸淡然的模样说,好像很随意似的,其实他很激动,准备的东西派上用场了。

  朱元璋瞧瞧纸上的图,满意地点点头,递给旁边的大臣:“咱看不明白,既然能造那边造出来,汽油确实太多了。”

  “陛下,煤油灯咱们应该卖给夷人了,然后卖他们油,让他们拿石油来换,他们能弄到。

  等他们送来的石油多了,咱就可以给百姓用,将来咱的内燃机做出来,需要大量的汽油和柴油。

  那时可以取代耕地的蒸汽机,体积更小,劲更大,一比十换他们也愿意。”

  里长趁机说出之前就提过的事情,目前大明百姓再坚持一下,好东西先卖给夷人。

  让夷人石油换柴油,比直接烧石油亮,关键没有那么大的烟和刺鼻的气味。

  那些国王、酋长、宗教的头领们会喜欢,象征着身份。

  “成啊!今年都做了,努力赚两千万贯,等冬天的时候,正好给百姓用蛤蜊油。

  咱发现了,石油最好的用途就是点灯和护肤,沥青可以防水,用在青贮池的建造上不错。

  现在能做塑料了,村子努力,技术真的能够改变生活,那个渔网,不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朱元璋现在对于工匠方面的东西最感兴趣,技术可以让田地增产,也能叫士兵打胜仗。

  黑糊糊的石油,谁能想过会变出来这么多的好东西?

  胡惟庸:“……”

  他发现自己又没有存在感了,好不容易说一句话,结果叫朱里长露了脸,他怀里究竟放了多少东西?

  南京的百姓不知道以后晚上会有路灯,他们挑着灯笼看热闹,秦淮河两岸有各种表演。

  唯一的缺点是冷,今天晚上的温度是零上四度,等半夜的话,估计能到零度。

  这个温度跳到现在的秦淮河里,人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体温流失速度太快。

  岸上不时传来叫好声,一看那位置,猜灯谜的,显然有高手拿到了奖励,一般是给灯,也有给钱的和东西的。

  “咱的队伍过去猜灯谜,是不是能把所有的灯谜全解开?”

  朱元璋心中向往着,却只能眼巴巴看别人玩,十分遗憾。

  里长附和:“定然如此。”

  他知道憨憨要是出手的话,别人就甭玩了。

  “让给他们吧!离着子时还有段时候,不忙着去下游,要放水灯,还有烟花,去上游,看看工厂区。”

  朱元璋决定往上游走,那边河面宽,可以走大船,工厂区在南北流向的秦淮河东岸。于是船队开始调头转向,在蒸汽机的嗡嗡声中逆流而行。

  岸边的百姓和河中的画舫、花船、其他船早看到这支队伍,不敢靠近,有大量蒸汽机的必然是皇家。

  何况眼神好的能够看到旗帜与灯笼上的标志,船上还有特殊的电灯。

  队伍一路航行,这路上也有画舫,蒸汽机船跑过去叫它们让开,别乱动。

  没用多久,大家看到了那里的璀璨灯光,工厂区的灯更多,而且有电灯,他们需要好的照明环境。

  电灯有的露在外面,很亮很亮,白光。

  有的装进不同颜色的灯笼里,房子周围,甚至岸边,比起之前的东西流向的秦淮河位置,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胡惟庸看着,突然想到了成本:“一下来得用不少钱吧?”

  “烧个煤而已,如此才叫人放心,工业区怎么能比其他地方差?全是好工匠。”

  里长不考虑钱的问题,他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最好的工匠集中在此,房子盖不好能行吗?明渠暗沟出问题可以吗?看灯,各种样子的,不少走马灯,而且还是几层的走马灯。

  工匠们做这玩意儿太轻松了,给自己做的保证用心,关键拿公家的材料做,不花自己钱。

  朱元璋一边等着船只靠岸一边用望远镜看:“这时候才吃饭?也是饺子和汤圆,还有大锅炒的菜,工匠的手就是灵巧,哎呀那个小娃娃摔倒了,灯还不松开,哈哈哈哈……”

  他看到一个小宝宝挑着灯笼摔倒,开心地笑起来。

  那孩子太小了,两岁左右,根本不怕摔,但趴在那里起不来,因为小手抓着灯笼棍,不会使劲。

  旁边又过来两个差不多的小宝宝,帮她把灯笼先拿着,她才爬起来,两个小手还互相拍拍灰,接过灯笼,继续迈着小腿跑。

  船上其他人看到后同样大笑不已,同时也知道工业区的工匠家里生活水平提高很多。

  小孩子们干净,尤其是小脸和头发,头上扎的犄角揪揪,耳朵上有耳套,小手的指甲还是红的,显然刻意染的,眉心一点红。

  “匠人们没了后顾之忧,才更能好好做事情,他们的孩子要好好教。”

  刘伯温看出来表象之下的东西,将来这里要办学,教其他人技术,而孩子则要学更多知识。

  朱元璋抬手腕看看表:“还有一个半小时,咱上去瞧瞧。”

  其他人自然支持,大家上岸,工业区的人去喊人,喊‘领导’,比如王艺千。

  一群人过来,不等到近前,有人先告诉不要跪,地上脏,这边是水泥地面,方便清洗和打扫,硬度高,可以运送重的东西。

  大家鞠躬问候,王艺千站在最前面,他目前是总负责人,因为放心他。

  “都没吃呢?”朱元璋背个手,边走边问。

  “今天吃两顿饭,最近吃肉吃得太多了,孩子们和老人吃三顿,咱们正常干活的人下午四点吃的,现在吃正合适。

  其实食堂都是咱们的家眷管着,随时能吃饭,有面条,还有蒸好的米饭,吃个面,或者炒个饭不错呢!

  现在天凉,炖的大锅菜能够多放一段时间,用盖子盖上,又不凉,舀出来正好吃。”

  王艺千回答,讲工地的伙食,都吃得吃不下去了。

第802章 经济组织社会间

  朱元璋听着王艺千说话,来到厨房的位置,这可不是一般工地的简易厨房,工匠们怕灰尘大,专门盖的房子。

  而且整个工业区不是一个食堂,按照就近原则修了好十二个食堂,节省吃饭走路的时间。

  “如此多的挂面?”朱元璋看到了开放式食堂的一些东西,最显眼的是挂面。

  现在就叫挂面,以前叫须面,很细,后来按照制作方法来命名。

  挂面就是把面擀成细条,然后挂起来,下面用一个木头或者竹子的竿子往下坠,挂面都是连着的。

  挂起来坠着,就越来越细,最后晒干了就可以吃的时候煮,挂面的名字就是挂起来的面。

  空心面也好做,用根筷子,就是圆的棍子,放到面中间,然后抽出来,把这个面挂到竿子上,下坠后中间便是空的。

  不过眼前的挂面不一样,它不是圆的,是像竹篾那种条扁的。

  御史大夫陈宁又有话要说:“扁的面是如何做的?”

  工地的代表们看他一眼,没人回答,谁呀?作甚滴?不认识。

  朱元璋满意,对,认识咱就行:“艺千,你给说说。”

  “陛下,咱们这里工业区,没有地方挂面,咱们自己做的设备,村子就有压面机,咱们做大的,连上蒸汽机的动力,直接压成片,再切成现在的样子,之后放入烘干机中。”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