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2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各部的官员凑到一起说话,刚开始说天气,之后说风月,接着聊工作。

  武将们凑在一起谈论战争的各种问题,胡惟庸只好跑六部那里挨个听。

  吃辅食的小宝宝吃饱就睡,过一会儿醒了,才能参与到玩耍的活动当中,他们总是困。

  其他的孩子们则各自找伙伴儿去玩,有室外的,更多的是室内的,积木最多,尤其是榫卯结构的。

  这玩意儿就是朱闻天时候的乐高的那种,不过那个更厉害,当时的国人心思都不知道放到哪了,知道别人的塑料玩具做出来,卖得更贵,再一看,这不就是咱们中华的榫卯嘛!

  下丘村就收集盖皇城宫殿的木头边角料,配合上朱闻天画的图纸,扔给工匠。

  工匠们看一眼,扔给徒弟,这么简单的榫卯结构徒弟做都属于浪费人才。

  徒弟们就拿着木头和图纸在车床上重复地做着无聊的事情,好在他们终究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又单独做出来很多他们觉得能加入进去的榫卯结构组件。

  东西做好,还需要抛光,这个最重要,孩子玩的时候不用手扎了刺,所以才用好木头。

  抛光的工作教给雇来的人,徒弟都不干,没技术含量,纯粹是消磨时间。

  下丘村玩具店里的拼装组合玩具就这么来的,有便宜的,有贵的。

  “呦!大樱桃。反季节水果,外面怎么卖的?”

  朱元璋不去跟群臣说话,找里长喝茶,果盘和干果送上来。

第768章 各行所在皆规则

  樱桃在朱元璋看来确实大,比以前吃的大一圈,里长也这么认为。

  只是这种还是不够大的,至少朱闻天知道有更大的樱桃,就是不怎么好吃,几百一斤买来,吃着不如儿时的那种酸甜的樱桃。

  “陛下,村子那边一共就成功让十九棵樱桃树开花结果,其他的今年估计是不行了。”

  里长没说樱桃在外面卖多少钱,因为没有那个数量卖,自己人吃都不够。

  樱桃陆续成熟,长得大是因为养分好。

  夏天的时候樱桃不值钱,百姓有院子的,自己在院子里会种,种下后不用管,年年有樱桃吃。

  由于地域限制,大量的樱桃只能自己吃,无法卖掉,除非挨着县城近。

  不然家家有樱桃树,为何要在外面买?

  在南京这边卖,一般是一文钱一竹杯,好的可以挑出来给青楼送去。

  “明年还要多种?”朱元璋一听即懂,那么点樱桃,确实无法往外卖,村子里吃,宫里也帮着吃。

  “要种的,种多了,开花结果的多,将来在南京卖,一斤怎么也得卖五贯。”

  里长已经在考虑价钱了,樱桃是树,反季节种很难的,是把樱桃树前年就移栽过来,然后大棚建在树周围。

  去年就没有樱桃,它们春天的时候早一些才结果,今年有一部分在冬天开花结果。

  这东西就不是给寻常百姓吃的,百姓吃黄瓜、生菜、茼蒿、茄子、豇豆什么的就不错了。

  水果有西瓜跟香瓜,一样很贵,四五百文一斤,比最初便宜,种得多,产量高了。

  朱元璋伸手,接吐出来的樱桃核,被他把上面的果肉全咂吧下去了。

  “宜长,咱记得打仗的时候,咱们用竹筒和油纸给他们送过罐头,里面有水果的。”

  “有啊!数量少,给将领们和生病、受伤的将士们吃。

  现在也有,今年夏天做的,陛下样要大规模制作,然后冬天卖给百姓?

  明年村子多少陶罐,用大罐子做,按斤卖,由于里面有冰糖,一斤也得四五十文。”

  “四五十文一斤,干一天到两天活儿,就能买得起,还有桃子的罐头。百姓冬天能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什么的是吧?”

  “陛下有果脯,鲜樱桃没有,樱桃干不缺,还便宜,十几文一斤,能吃很长时间。”

  “老二没说啊!”朱元璋回忆一下,确定。

  “在下丘村糖果店卖,不在居必七,居必七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长强调下居必七卖什么。

  下丘村的店里卖果脯、干货、果干,百姓买回去可以泡水吃,干嚼也成。

  以前百姓果干也买不起,因为百姓流通性差,谁会储备那么多的果干?保存不方便,容易生虫子。

  现在是下丘村在便民处下单,商人们从各地运果干回来,下丘村自己也收鲜果雇人加工。

  有百货商店的地方商人们不去收果干,太贵,商店给扛价。

  他们去别的地方,一文钱一斤收,运回来,四五文一斤卖,剥削别处的百姓。

  那些百姓还很高兴呢!尤其是野果子多的地方,上山采完了回来晾晒,一天也能弄个十几文。

  采回来一百多斤,晒好就是这个数,要求阴干的只能用线串起来挂在屋子里或房檐下。

  不过商人想多赚也赚不到,下丘村压着价,就不缺送货的人。商人刨除运输费和人工费、税,一斤能赚一文就算不错,百分之一百的纯利润。

  下丘村则是赚百分之一百五到二百的毛利润,因为压货多,同时需要人工,收来的果干保存麻烦。

  现在是最好卖的时候,等到了春天后,有野菜出来,再到夏天有水果了。

  果干卖不动了也无所谓,磨成果粉,做点心什么给孩子们吃,图书馆一大群孩子各种居住方式。

  有走读的,有短暂居住的,有爹娘把孩子扔这边不管的,给他们冲水喝、做点心放。

  加上养济院与军队,下丘村只要在卖果干的时候回个本就行。

  里长把事情讲给朱元璋听,朱元璋沉默几息:“商人有一倍的利润,钱都被他们赚去了?”

  “其他付出劳力的人也赚钱,提供果干的百姓并不赔,至少那些果子不会烂掉。”里长纠正陛下的想法。

  要不就容易增加税收,三十税一,与百姓最基础的田赋一样的比例。

  税收增加,只是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买果干的百姓并不会便宜,反而更贵。

  只要在民间买卖,所有的税和其他费用,最后都是转嫁给了百姓。

  当然,非生存必需品的商品不会,比如果干,百姓可以不吃,那样伤害的是果干产地的百姓。

  他们少赚钱了,反正这个钱必须有人出,下丘村来承担,必然要降价,如此才能销售更多的货。

  图书馆的孩子、养济院的人、军队的人就少吃免费的。

  “商人自己把果干运回来卖不成?”朱元璋还有问题。

  “现在许多商人不单独做一种买卖,他们属于看到什么赚钱就去买卖什么,让他们单独开个店就不行了。

  专门卖果脯、果干的商人才不会降价,那是自己坑自己,他们敢降价,下丘村就敢以低于他们成本的价钱倾销。

  下丘村比应天府的干果店卖的东西贵一些,但品相好,不好的下丘村磨粉或泡水给别人吃了。

  他们知道这些情况,故此大家一起维护市场。包括给人干力气活儿的,大家有个价格底线。”

  “做买卖居然跟朝堂一样。”朱元璋悟了,大家一起维持一个平衡。

  “放牛难道不是?”里长开句玩笑。

  朱元璋嘴一撇:“真挨欺负啊!狗娘养的刘德,还有总跟咱偷摸使坏的老汤,嘿嘿嘿嘿……”

  朱元璋从来不以自己放过牛为耻辱,反而总愿意跟人交流养牛的经验。

  每当提起曾经的事情,他非常骄傲,咱就是个放牛娃,看看现在?

  他口中的老汤指汤和,两个人放牛的时候总在一块地方,就那地方好。

  ……

  中午的时候,睡了一小觉的朱元璋起来,精神饱满,大臣们除了危素、曾鲁、刘伯温之外,其他人全跑回家了。

  一天的饭菜已经拿到,他们又带回去水果,正好跟家人吃午餐。

  刘伯温的刘琏也不在,他别看是休沐,过来凑个热闹又得去工作,怕出问题。

第769章 组团忽悠温泉泡

  睡醒的朱元璋去泡澡,村子里有温泉的池子,不过没有温泉泉眼,玄武湖有。

  秦淮河有一条支流,九乡河,它流经九个乡,最后进长江,路过汤山,汤山有温泉。

  下丘村就派船去那里装上温泉水送回来,无须到那里泡。

  关键那里现在不是皇家禁地,不像附近的地方,包括玄武湖和半山寺。

  汤山所在有军队,船通过那条河可以从长江进到护城河。

  现在有人在那里泡温泉,一般是附近的百姓,或者有人身体不好了,也过去泡一泡,人数不多。

  在不同地方泡温泉的还有宫里的人,一律包间,一人一个,不在一起泡。

  朱元璋这里是个大的池子,没有宫女伺候,因为里长等人也在,皆是男的。

  “这汤好,不比玄武湖的差,那边的几个泉眼要不要占下来?”朱元璋打唐山温泉的主意。

  刘伯温、曾鲁和危素看向里长,他们都是人精,玄武湖明明有温泉,下丘村非要从汤山装温泉回来。

  按照下丘村的一贯行为,如果耗费大量钱财会浪费的话,就绝对不会这么干。

  显然陛下知道,意思是不是村子要占那里?那边的地方可就大了,尤其是从村子连过去。

  里长见朱元璋说,赶忙回应:“陛下,第一产业是农业,牧业也算,还有渔业。

  第二产业乃工业,小手工业也算工业,但自己家里干那点活儿,不属于。

  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包括游山玩水、酒店客栈、钱财借贷、东西典当、量身制衣等。

  其中第三产业的游山玩水一般人家可支撑不起,像李白那种,到哪都写诗赚钱,毕竟是少数。

  汤山所在,咱们开发一番,就可以弄出来很多赚钱的场所,陛下包下个泉眼,说是皇家泉眼,那么其他的泉眼必然被人重视。

  然后咱们不是有组织地喊外地的人到应天府干活么,咱再组织人到应天府游玩……”

  里长说起来第三产业服务,排除队伍到一个个地方找有钱的人出来玩耍,比如给优惠了、赠品了、折扣了等等。

  而且南京还有官办的青楼,合法的。

  受路引政策影响,许多地方的有钱人出不来,包括文人墨客,除了考科举的,还有考不上又热爱交文学方面朋友的。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