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45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广州若成立市舶司,夷人方便了,咱大明运输难度却增加了,不划算。

  不过那边入海口的岛子众多,可让人在岛子修建码头,接待夷人暂时休息,并维修船只。

  等他们休息好了,再沿着岸到咱们现在的市舶司贸易,以此减少宫中运输支出。

  同时又能为广州所在增加收入,当地各族人多,生产工具却不足,主要是朝廷管理有所缺失。

  那里天高皇帝远,所派官员易生土皇帝的心思,从而盘剥百姓。

  在起个市舶司,官员必定上下其手,陛下想让谁死,可以把谁派过去当市舶使。”

  里长反对在广州设立市舶司,但可以给夷人提供其他服务,收钱。

  “咱想让谁死,咱直接杀了他,何必如此?提供有偿帮助可以,百姓能够赚到钱。”朱元璋认可。

  “陛下,不能叫百姓直接参与。”里长摇头:“当地百姓以寨子生活为主,到时他们因参与的问题会起矛盾。

  若咱想削弱当地百姓,自可用这等办法,他们会自相残杀。

  大明如今军队正盛,当怀柔为主,汪参政想做些事情,好能够回来。

  不怕他在其中贪墨,否则他永远回不来,不如命他组织官方人员。

  到时夷人商船到广州,各寨子的人拿出来吃食和酒水,与夷人交换。咱收夷人的税,十税一便不错,夷人不会与当地百姓进行大量交换,税贵。

  同时限制当地百姓交换其他物品,如他们的手工织品和银子。”

  “淡水要不要收夷人的钱?”朱元璋颔首,再此认可,却钻进了钱眼,要收淡水费。

  朱闻天在那里一脸憨笑点头,对,补给淡水凭什么不给钱?

  当然正常情况下,不缺水,又不需要淡水船和淡水车去补给的,一般不收淡水费。

  只不过后来有的国家见钱眼开,非要收钱。

  现在朱元璋要收,那么……

  “陛下不可,以后咱们大明的船队去别的地方,咱今天收人家的淡水费,人家就要收咱的。”

  里长反对,这个是相互的,淡水属于救命的东西,人家那么远过来贸易,你收人家的水钱?

  “对对对,是不成,咱要大度,咱是大明。嘿嘿嘿嘿!”朱元璋说着笑起来。

  “陛下,咱们其实可以让当地的百姓增加收入,不仅仅是交换东西,交换东西的时候记得不要从百姓手上赚钱,只赚夷人的税钱。

  叫百姓参与进去,由衙门组织,百姓会知道咱们如何对待他们的。

  同时收了夷人的税,那个钱无须送到南京,在当地直接用上,雇佣百姓干活。

  百姓不考虑大局,他们只要满足眼前的利益即可,而且如果不是欺压太厉害的话,他们也不会起义。”

  里长接着说,那点钱用不着往回拿,就地消化,同时告诉百姓,衙门是帮你们赚钱,不从中捞好处。

  换一个时候里长不会这样说,当地的官员保证要捞一点。

  眼下是汪广洋坐镇,他需要回来,广东那里贫穷、落后、夏天热、冬天又冷又潮湿,主要是潮湿。

  憨憨说的,别说广州,那边的琼州府,靠北面的地方都如此。

  只有唐朝张九龄写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的天涯海角所在冬天才暖和,而且一点都不潮,最适合北方人到那里呆着,尤其是东北。

  汪广洋呆时间长了保证闹心,不,现在他就闹心,权利没了,跑到个破地方当参政。

  给他个事情做,他哪里敢从中弄好处?一旦被查出来,估计下一个地方就是琼州府。

  朱元璋露出满意的笑容,眼睛笑眯了:“不错,正该如此,那一点点的钱,咱看不上眼的。那个……你看看这个题本。”

  朱元璋说着让太监过来拿题本送过去,这个题本之前他都批完了,不同意。

  里长接到手上看,是河南府送来的,说那个棉花已经用完了,想要明年找地多多种植棉花,洛水上有水力纺织机。

  大明要求种棉花和桑树,就是有衣服穿,如果不种就多收东西。

  眼下那里赚钱了,缺少原材料,希望扩大棉花种植。

  “陛下,此事要分两个方面来看。”里长看一遍,让太监把题本送回去。

  这东西本来不应该给他看的,周围的人却觉得十分正常。

第656章 突发事情难提前

  “陛下,之前去的时候就提过,正常的耕地不允许动用,只能在山上找地。

  同时也给出了几个方案,他们如果可以找到更多的荒山,而不是生长树木比较好的山。

  那么就让他们种,前提是粮食不准减产,否则处理。”

  里长表示没问题的,种行,但不能占用粮田。

  “哦!对,这个咱想起来了。另一方面呢!”朱元璋回忆起来,之前那里送的消息,提到过关于如何种植、养殖的事情。

  这个水力纺车正是要让当地的商人承包荒山才给出来的,现在那里居然又要在正常的田里种,显然不行。

  “另一个则是其他地方种棉花,荒山不止洛阳一地有,别的位置都存在。

  可告诉那些个商人,允许他们出洛阳,到其他的地方找人手帮忙。

  用他们来带动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他们赚他们的钱,咱收咱的税,还有分红。

  各地的女子耕田是没有多少力气的,她们通常在家里纺线、织布,然后卖布赚一些钱。

  多种了棉花,需要收获的时候,她们可以去采,如此多一份收入。

  而百姓自己家可以用棉花和麻跟河南府的商人们换成品的布,他们做衣服。

  或者不卖织的布了,卖棉花与麻,他们家的地不能多种棉花,这个属于分散式助民经济,是这样滴……”

  里长接着说,并为朱元璋和朱标讲另一种经济模式。

  像下丘村的厂子,是集中作业模式,招人手去干活,给计件工资或计时工资。

  这是手工业的模式,其实手工业也能分散到各家,比如那些个年岁大的,他们接一点活儿,然后慢慢干。

  这个是之前弄大市场时候给出来的,每一个百姓都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利用一番。

  现在属于种植,百姓在不耽误正常种粮的情况下,找些个地方开垦几分地,种上棉花,等收了直接换钱,不用自己忙。

  而且这个钱会越来越多,即收棉花的价格提高,否则商人收不上来的,朝廷告诉百姓商人那个水力纺织的多赚钱。

  “如此一来,百姓获得好处,咱们……”

  “咱们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咱在里面有份子的。”朱元璋在里长总结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话。

  朱元璋知道纺织出来的布,不可能以高过市场的价格去卖,百姓自己宁肯慢慢织,也不愿意卖。

  只有价格低于百姓自己织布的成本后,百姓才会把棉花卖给商人,然后换到布来用,这个过程中,百姓节省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赚钱,就是有利的。

  按照里长的办法,收棉花的价钱高了,百姓找一些个小地方额外种棉花,获得收入。

  商人与宫里的收购价钱提升,销售价钱不变,利润自然减少。

  “陛下,想要更多的利润,咱上蒸汽机,用蒸汽机带动设备来生产棉布,比水力的好,水力的流量和流速有限,蒸汽机只要数量多,就可以多增加纺纱机与织布机。”

  里长提到了新的技术,并不是只有水力的设备好用,蒸汽机更厉害。

  他说这个不是说技术的问题,是告诉朱元璋一件事情。

  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一拍脑门:“咱忘了,赚钱的法子从来都不缺,缺得是让百姓赚钱的招。

  既然百姓能够从中拿到更多的钱财,他们就可以更安心地过日子。

  咱想赚钱,有得是办法,宜长莫要笑话咱钻前眼里去了,实在是穷怕了。”朱元璋悟了,里长是告诉自己钱好赚,民不好安。

  有下丘村的高人在,何时需要为钱发愁?要矿产的地方就给矿产的地方,要技术便给技术。

  如此一来,还跟百姓计较那点收入作甚?百姓太苦了。

  “陛下说笑了,咱只觉得陛下爱民如子,咱说了个方法,陛下竟然想到了百姓的身上。”

  里长立即捧一下,反正多捧捧没错,哪怕陛下知道自己捧他,他也高兴,这是憨憨说的。

  “嗯嗯嗯!”朱元璋果然受用,看向桌子上的题本:“那个……宜长啊!你瞧一眼这个。”

  他话音刚落,旁边的太监立即站过来,有经验了,伸出双手,正好接到陛下递来的题本,他在送给里长。

  里长:“……”

  他有点慌,啥意思?让自己当丞相?不是说好了的吗?自己只需要管着下丘村。

  题本给我看,我给出主意?适合吗?

  “看看。”朱元璋催促。

  里长翻看,随即愣了,这个不是什么地方发展的,也不是要修河堤、清理淤泥的提钱的。

  题本里写的事情涉及到了下丘村,有人提议让下丘村继续占地,就是之前给的地北面的位置。

  然后下丘村再修路,把路修过去,尤其是铁轨,之前说的把铁轨铺到那边。

  既然能够铺一段,就可以铺更长一段。

  再利用上下丘村河边的码头,其他的船只空船跑过来,本来应该在当涂县装船,然后逆流而上的货物,先走一段铁路到下丘村,再装上船。

  若是需要走黄池河进石臼湖送到南边的货物,那更方便了。

  里长看完,再看是谁提的,工部尚书李敏,并不是户部尚书。

  “如何?”朱元璋问里长。

  里长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了,他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陛下,可否容草民回去想想?”

  “哦哦哦!对,此事重大,你不晓得了?回吧!憨憨,再给咱几个桔子吃,你不会把篮子留下?”

  朱元璋明白,朱宜长需要回去问高人。

  他管憨憨要桔子,这个桔子甜,歙县的金桔出了名的好吃,别看个头不大,却非常甜。

  朱闻天点点头:“哎!给,留、全,嗯!嘿嘿嘿嘿!”

  他说着把篮子放下,想一想,把手上吃的半个也放里面,意思是全给你。

  “多谢憨憨!”朱元璋跟着无奈,偏偏他还不能说别的。

  等里长拉着憨憨离去,朱元璋剥开个桔子:“一些正常的事情,他都能答上了,除非遇到涉及到下丘村的事情,这个超出一般人想的情况了。”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