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422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三个人的手上必然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精锐部队,一旦北元突破哪一到防线,就给自己的精锐出动去打北元。

  北元那时一路纵深打进来,补给线长,攻打那么多,消耗也大,自己的精锐一出,直接收拾掉。

  这是之前的战略部署,显然用不上了,这个夏天,北元必须快速在那边获得更多的根据地。

  等他们腾出手来,那么多的土堡和烽火台也已完善,而且还会继续派兵过去种地、养牲畜。

  “殿下若想黄河畅通,需要清理三门峡的暗礁,等冬季枯水期,派人去炸。”

  里长早想到此事了,正好朱樉提起来,他顺着说。

  黄河下游到壶口瀑布最不好走的地方只有三门峡,暗礁恶心人,船想顺流而下,必须熟练操作,否则就撞礁石和岸上。

  逆流向上,由于水流急,蒸汽机动力的明轮船,到那里都只能挪,一点点挪。

  当然,配合上纤夫就好办了,纤夫稍微给一点劲儿,船就冲上去。

  当下的季节黄河水流大,待到冬天,上游冰封,水位下降,流量减少,流速也没那么快了。

  带着炸药过去,把暗礁一个个拔了,再拓宽一下河道,往后蒸汽机明轮船再过就容易了。

  朱樉点头:“咱能等,不差一个冬天,还有四个多月,咱估计回应天府的时候黄河便没有多少水了。”

  “那个……呃……朱里长,水下凿孔不容易吧?”

  安庆旁边的一个官员表示咱懂水下的事情,他想问朱樉,又觉得不好,问里长比较好。

  朱樉他看一眼:“船过去,上面的人拉纤固定住位置,船上载个蒸汽机,人戴上潜水镜,剩下的就是指挥那个蒸汽机带着连杆等钻孔工具下去,非得用人手工凿?”

  众官员:“……”

第610章 效率疯涨凭机器

  百姓不需要知道太多的事情,他们只看眼前的。

  许多百姓开始为自己家里盘炕,好应对冬天的到来。

  然后努力打煤坯,花钱买的煤泥,一马车十文钱,卸下来之后就开始掺点黄泥和好,用铁皮的坯模子噼里啪啦拍。

  如此打出来的煤坯是大块的,方便储存,晒干了摞到一起,如砌墙一般。

  接着又做蜂窝煤,这个好烧,先把蜂窝煤点燃了,再敲煤坯到炉子里。

  大家不摇煤球,有蜂窝煤就能很好地把火给引燃,如果需要慢火,用煤坯还能压炉子。

  一马车的煤泥,冬天能烧半个月,夏天做饭烧的时间更久。

  舍不得买煤的钱,去煤矿自己背,煤泥免费,百姓估算一下就发现,不行,太累,一次才能背多少?工夫全耽搁在路上了。

  冬天最难熬的日子一般四个月,反正这东西又不会坏,多储备着,做饭也方便。

  帮太子和秦王干活,一天能够拿到二十文,还管三顿饭,一早出去,先吃饭,然后做事情,最后吃一顿饭回家。

  当天干活,当天结算,第二天去不去都行。

  干一天能买到一个月的煤,再辛苦一些打出坯子、做成蜂窝煤。

  “百姓拍煤坯太辛苦了,蜂窝煤不能做成方的?非要圆的?圆的占地方。拍煤坯哪有用筒插蜂窝煤速度快?”

  朱樉帮着别人打了几十块煤坯,手疼,指甲缝隙里都塞满煤泥了。

  然后学着下丘村孩子的样子,把指甲剪很短很短,有用刷子刷,才清理干净。

  朱标同样看着自己的手,指甲贴着肉剪的,比照下自己村子的孩子。

  下丘村的孩子从来不留指甲,几乎两天剪一次,怕做试验的时候影响手感出问题。

  当然,下丘村的孩子没去打煤坯,他们才不要体验生活呢!

  里长同样看着两个殿下在拍呀拍!不参与。

  倒是官员得跟着干,现在‘没’指甲了。

  里长想了想,问:“殿下觉得二十文钱买一车煤泥打出来的煤坯有人买没?煤坯用来压炉子,咱可以做出来方形的蜂窝煤。”

  “人家十文就……诶?好像行,能买。”朱樉刚要反驳,突然反应过来。

  一车十文钱的煤泥需要多少人工能打出来?一个人一天和泥、做蜂窝煤,好像不够,和泥需要很大力气,跟搅拌水泥和沙子一样,那个混凝土……

  想到此,朱樉似乎明白过来:“咱能搅拌煤泥和黄泥,剩下的是用另一套组建连接蒸汽机,代替人工去制作蜂窝煤。”

  “殿下聪慧。”里长夸。

  “划算,他们一人给咱们干一天活儿吃三顿饭,拿二十文工钱。

  他们自己制作煤坯和蜂窝煤,一个人一天就是累死累活的做出来一车,吃自己的饭。

  他给咱干活,再多花十文钱买蜂窝煤,其实是赚了三顿饭加十文钱,何况咱那工作没他处理煤辛苦。”

  朱樉算了比账,认为买更合适。

  官员们接受这个说法,一同点头,都是干活,给自己家干明显吃亏。

  而且孩子无法帮忙,孩子在上学,强制性的,必须学习。家里的老人和妇人,需要去菜地忙碌,种菜不是那么容易的,摘菜难道不耗费体力和时间?

  于是到了翌日,新的机器出现,一边和煤泥,一边出方形的蜂窝煤,有皮带运输,生产出来,送到空地上晾晒。

  试了一天,第二天改进型出现,又试一天,定型,开始大量生产。

  百姓们得到消息,不要买煤泥自己回家做了,买现成的,一车煤泥做好的才二十文。

  面对想不通的百姓,得给他们讲透了这其中的关系。

  “不是我不信你们,你们看,我给你们说,我一天打一点煤坯,离着冬天还远呢!我年岁大,干不了别的,累了我就歇歇,然后再打煤坯。”

  有老妇人有其他的想法,我不能去为你干活赚那个钱,我自己在家打煤坯不行?我慢慢来。

  “大娘你看啊,你一天干一点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煤泥堆在哪里?天要下雨的。

  现成的蜂窝煤,下面垫上石头,架好板子,就能堆在那上面,下雨的水不会冲到。

  你总不能把煤泥堆在板子上面吧?它会往周围滑,它不是成型晒干的。

  而且大娘你觉得你这样累,能活多久?你把自己累死,就为了省几十文钱?

  你看你现在活着,还能做饭,可以去菜地干活,你算算。”

  官员跟老妇人讲,他恨不得帮着掏这个钱了,可是不行。

  “不,我觉得贵。”老妇人摇头,不听歪理,自己办法才是最好的。

  旁边的下丘村孩子出声:“那就把给你家的东西都收回来,包括你现在手上戴的新的铜顶针。”

  “这孩子,咋说话呢?我一琢磨,买现成的行,真行!”老妇人一脸真诚地跟官员说。

  官员:“……”

  他想大哭一场,又想对老妇人咆哮一番,最终都忍住:“大娘,既然这样,我们先走了,你慢慢干针线活,小心别扎了指头。”

  “放心吧!干一辈子了,那个啥啊……蜂窝煤挑整的,掉渣的不要。”

  “我拿过来让你挑。走,去下一家,这回我知道咋说了。”

  官员出了门,使劲喘两下,又去另一个不答应的人家,心累!

  ……

  伴随着蒸汽机的嗡嗡声,蜂窝煤开始批量生产,十二个时辰不停歇。

  做好的蜂窝煤经过晾晒,一车车运到百姓家中,百姓早搭好了棚子,下面垫起来,高兴地把蜂窝煤摆放进去。

  “咱算是发现了,自从有了蒸汽机,感觉什么都能干。给山东与河南送去一些,他们冬天也需要烧煤,还有咱的封地。”

  朱樉一说起这种事情,马上会想起封地,封地的百姓……

  “二弟莫急,蒸汽机和其他的组件,会坏的,需要有懂的人维护,不是生产出来就可以发出去给各地使用。”

  朱标出声劝,跟着队伍的工匠在慢慢学习,有时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问下丘村的人。

  并非单独一个设备扔到哪里,随后不管了,那坏了可就麻烦喽!尤其是在许多人等着它提供帮助的情况下。

第611章 替换维修大暑汤

  “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朱樉说完,露出苦恼的神色。

  他知道不能教会所有的工匠所有零件的制造,工匠一直是分开制造。

  每个人只负责一部分,他们就无法全面了解,保密的环节。

  安庆一众人沉默着,没啥可说,他们对蒸汽机已经到了崇拜的地步,太好用了。

  尤其是小蒸汽机,弄个平板车,推着就能走,连上其他的东西,感觉没有它干不了的活儿。

  要是让北元,或夷人掌握此技术,真不敢想大明将面对什么。

  又要保密,又想大范围用,教会一个人维修,这人会懂得很多,他再拆来拆去,说不定琢磨透了,自己便能打造。

  看那船,去的时候顺流,回来逆流,将近六百里,一天一夜而已。

  最可怕的是逆流的速度,两军交战,谁想面对这样的情况?

  听将领们说,冬天的和林,雪厚厚的,把船改装一番,慢点跑,一天一夜五百里。

  那还打什么仗?眼睁睁看着敌人从前面‘飞’过去,拦不住、追不上。

  两军斥候相遇,一方斥候等死,跑不掉的。

  在大家全认为无解时,里长出声:“那个……可以把设备运到指定的地方修,增加备用设备,成立地方单独部门负责调换。”

  “调换的地方若是有人泄密呢?比如拆开。”朱樉还是觉得不行。

  “不允许拆,调换的部门的保密属于另一个问题,他们不懂技术,只管调换。

  设备拿回来,咱们一拆,就知道有没有被人拆过,螺栓的位置,一次上紧和再次上紧是不同的。

  还有铜垫等东西,回头咱们设计一下简单的放拆措施,拆完装不回去。

  加上外面给个锁,不开锁,关键的螺栓就无法暴露出来,再拆就是锯和砸。

  谁砸的、谁锯的,相信咱有手段拷问,何况让他拆,拆完了他就能做出来?”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