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41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军队在割草、挖排水沟,今天需要在此安营扎寨,倒是不用修栅栏和拒马。

  不过为了不被淹没,需要堆高搭帐篷的位置。

  工匠们在下丘村人的指点下,快速搭配零件,组装到小蒸汽机上,加了宽的轱辘,推着走。

  蒸汽机连的东西伸到车的两边和前面,刀片旋转,唰唰唰贴地面割草。

  大的蒸汽机全留下了,带不走,中型的带上二十个应急用,小的一堆。

  小的能够制造膨化食品,留下的牲畜让人跟着牧民走养着,带着的一路走一路喂草。

  缺少精料的情况下,只能提供膨化饲料。

  现在牲口要出力,一部分割草机人推着走,一部分蒸汽机马和牛拉着前行。

  蒸汽机连接翻耕机,挖沟速度快,尤其是不好铲的草根,机器力量大,直接刨出来。

  朱樉看着众人干活他着急,怕有人淋病了,用草编的简易蓑衣与斗笠,雨水能透进去。

  “行军打仗比这更难,无怪乎北元的军队面对燧发枪的时候吃亏。”

  朱标跟弟弟一样紧蹙眉头,他难受,太潮湿了。

  将士们割草的时候,腿的位置全是湿的,还不敢把裤腿挽起来,刮到草叶便是一道道红印子,角度适合的话,直接一道口子。

  他发现大家走路都费劲,双方军队遇到一起,弓箭与火铳立即失去作用,骑马在草里趟容易绊倒。

  双方的队伍冲锋,燧发枪射程远,穿透力强,北元一个照面就得趴下一片。

  “二位殿下,那边的第一个帐篷搭好,咱们进去与将军们商议事情?”

  里长始终观察搭的帐篷,太子的大帐篷,最先弄出来。

  一片草被清理掉,挖的土堆上去拍平,上面铺油毡纸,油毡纸上再铺地毯,如此便不那么潮了。

  油毡纸的数量不够,只能为少数帐篷提供,其他人只能将就一番。

  “好,过去说事情。”朱标拿起伞,先把胳膊伸出车门一按,伞张开,他举着跑向帐篷,朱樉紧随其后。

  两个人进帐篷的时候,宫女已经把炉子点燃,炉子下面垫了木板,木板上面则是大铁盆,铁盆中加一点水,如此避免烫到地毯。

  同时透炉子的时候掉下来的灰就进到水里,减少扬尘。

  其他的人在摆放桌子和椅子,一个水壶坐在炉子上,等着水开了好为大家泡茶。

  别的地方用锅炉烧水,一次能烧很多,比炉子效率高。

  徐达等人进来,一个个身上和头上全湿了,有人跑去给他们取衣服,在帐篷的角落地方拉个帘子,相继进去换。

  “徐将军,你们打仗的时候也是这样?”朱樉喝口热茶水,终于好受了一些,询问起事情。“回秦王殿下,打仗的时候想不了太多,只能拼,敌人与咱一样,谁坚持住,谁获胜。”

  徐达摇头,打仗哪有时间先割草、挖沟?趟进去就对了,反正自己一边的武器比敌人好。

  下如此大的雨,双方应该暂时休战,自己一方就往前推。

  “那时咱要有现在的东西,能把北元吓死。”蓝玉在旁边笑着说。

  他发现蒸汽机干什么都行,能割草,能挖沟,还能拿来做饭,比如和面压面条。

  锅炉烧水同样重要,大家喝口热糖水,感觉就不那么潮了,至少暖和,淋了大雨冷,哦,叫失温。

  “诸位先歇一歇,新搭好的帐篷正在安排其他人休息,今天吃热汤面,有卤儿。”

  里长看到将领们刚才去指挥,进来的状态不怎么好,让他们先坐下。

  他们主要负责安排营地的位置,十多万人的队伍,需要分开建营,否则上厕所都是个问题。

  帐篷搭起来先让难受的人进去,里面暖和。

  做饭的人在棚子下面做,不需要帐篷,憨憨已经在做卤儿了。

  “不急,要吃一起吃。”朱标不想先吃,到午时了,坚持一下。

  一个时辰过去,所有的营地建好,面条也压好了。

  朱闻天等人进到太子的帐篷中,推个车,里面装有饭菜。

  别人只有汤的打卤儿面,太子和秦王要吃好的,面没下到锅里,有菜先喝酒。

  黄酒烫上,下丘村的大人去旁边朱樉的帐篷里吃饭,那里还有太子府和秦王府的宫女太监们。

  宫女和太监的帐篷挨着太子与秦王的帐篷搭,包括护卫。

  现在那里还没布置完,先吃饱了再去布置。

  下丘村的孩子们拿出来二十块玻璃,二尺见方的,在帐篷上找到能够拆下窗户帘子的位置,把玻璃装上,如此透亮,能够看到外面的大雨。

  冯胜喝口黄酒,夹起片孜然羊肉,停住,望向外面:“看这样子,雨能下到半夜,等休息一下,还得继续深挖排水沟。”

  说完他才把肉吃进嘴里,慢慢咀嚼着。

  朱樉则吃一口酱油泡的葱叶,鼻子舒服了:“赶路反而吃不到新鲜的蔬菜了,不能带着地一起走,等咱们到大同府的时候,那里的菜应该长起来了吧?”

  “种了,那里不像和林,即便有个倒春寒,菜也能种一个月了,等在们到地方正好吃,除了大白菜。”

  李文忠了解那里的情况,他是东路军,必须熟悉路上及附近的作物等事情,否则队伍里的马就遭罪了。

  “咱过去的话,他们应该在收麦子了?也不晓得扛没扛住倒春寒?”

  朱樉又担心起别人的冬小麦,说话的时候看向里长,意思是若没成功,还有啥补救的措施。

  “到地方看看再说,实在不行,观察下河流的状况,咱们帮他们加种一茬晚稻。”

  里长想来研究过,跟憨憨研究,大同的小麦废了后怎么办,利用大量人工和机械,抓紧时间种一茬稻子。

第593章 预案有备夜市华

  朱标看看里长,点点头:“也好,大家辛苦一些,若真如此,帮他们抢一季粮食,麦田改水田。再给他们留下好镰刀和一批牲口。”

  将领们没听明白,互相看看,冯胜出声:“殿下,稻麦可轮种?”

  里长接过话:“种一次,明年他们收了小麦种大豆,养养地。”

  “对,咱们人和牲口多,到那边停留的话,可以攒下许多农家肥,他们不缺肥了。”

  朱樉跟着说,连自己人的那啥都利用上,这一路可损失喽!没办法带着。

  “希望没有事情,否则咱们队伍人的粮食会有麻烦。”傅友德考虑人吃马嚼的问题。

  牲畜还好一些,有草,现在的季节最适合,人不能把草当饭吃,除非是大旱饥荒,那草根树皮全没。

  关键无法在大同补充太多的粮食,人家本地的百姓种点粮为了生存,花钱买都不行。

  不然的话,为什么大队人马要离开和林?去年没种粮食,今天再种,等不及了。

  要不是有很多熏鱼干,节省下来粮食,只能写信回应天府求援,让那边调集物资送过来,一路上会消耗非常多。

  大家依靠吃鱼、吃奶制品攒下的粮食,冬捕真好。

  “不怕,咱们一路走一路打猎,咱们行军速度快,天气好,一天轻松六七十里,一个月就过去。”

  朱樉关于这个底气足,队伍里没有盾牌和长矛、大刀、盔甲,留在和林,让工匠帮忙打造些防御性武器,分到各个堡。

  除了部分的车,其他的一律用牲口托着走,队伍里的宫女走得慢,还有老工匠体力不好,就骑牲口,旁人打绑腿。

  行军的速度取决于马匹的情况,马不能走太远,耐力比不上人,优点在于负重大。

  最难办的是蒸汽机和零件,这个得用车拉着,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大不了人还能抬杠子轮换着赶路,没有敌人,不用保留牲口的体力。

  弓带了一部分,为了打猎方便,不能总拿枪打,箭可以重复使用,子弹打了就没了。

  ……

  第二天早上,休息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收拾完东西后重新上路。

  骑兵出发,到周围打猎,如今草出来了,猎物便多起来,无人去管生态平衡的问题,反正看到就打。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小满的节气到来。

  最近的行军速度快,降水减少,尤其是北方的小满,降水更少。

  按照正常情况,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小麦开镰收割。

  大家估算着时日,考虑怎么办。

  “再走上十二三天就到大同路,他们小麦还没收,咱是等着他们收小麦帮忙,还是直接离开?”

  又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朱樉再次问里长。

  “殿下可是往了提前告诉他们倒春寒让他们催苗的事情?催苗耗费人力,若他们照着做了,咱到地方的时候,差不多就该收获了。”

  里长提醒朱樉,大同和北平那里之前派人告诉,太子下的令。

  接着他又叹口气:“这么做的后果,就是缩短了生长周期,产量降低,咱们过去帮忙收割,再翻耕土地,指导他们一下,快点把大豆种下去。

  而且跟高粱一起套种,教他们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咱的一部分队伍先去北平,同样是帮北平那里的百姓收割、翻地、套种。若他们的小麦废了,自然是种水稻,让朝廷免去田赋和劳役,甚至从其他地方调运粮食补贴。”

  朱标颔首:“只得如此,至少还有预案,总比到时候发现情况,手忙脚乱要强。”

  其他将领跟着点头,反正他们对这方面了解的不多,头一次听到大豆和高粱一起种的。

  他们以前只了解下丘村最先进行水稻黄麻套种和油菜籽苎麻套种,必须有大牲口帮忙,肥追得上才行。

  后来山东大旱,让山东的百姓在麦茬上种大豆,产量低,但节省人力,有收获就好。

  眼下是看队伍的劳动力多,不要小麦茬,直接掘掉,立即套种大豆、高粱。

  果然神奇,队伍里有下丘村的人在,确实叫人安心。

  ……

  同样的晚上,朱元璋又到外面吃串儿,这回他叫上危素与刘伯温,顺便喊了曾鲁。

  曾鲁与危素熟悉,两个人一同修元史,当然,大家都熟悉。

  朱元璋没让孙贵妃来,只带着马皇后,孙贵妃去太子府陪太子妃说话,按照进度,太子短时间内回不来,雄英再有一个月便两岁了。

  应天府的五月下旬更暖和,天气又好,如果下雨,可麻烦喽!

  今天朱元璋点了烤肉串儿,喝啤酒,要冰镇的。

  “半月不见,大家气色都不错啊!”朱元璋笑着与刘伯温和危素打招呼。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