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266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再专门找人陪太子妃聊天,帮忙照看宝宝。

  然后孩子的名起好了,朱雄英。

  朱闻天得到消息,已经不吃惊了,他估计朱元璋始终就想让自己的大孙子叫这个名,早已确定,不是刚起的。

  朱雄英就朱雄英吧!眼下宫中没谁死,包括孙贵妃的女儿。

  大家都喝开水,然后勤洗手,吃的饭菜按照营养搭配,方子与药材充足。

  朱闻天就不信朱雄英还是八岁死,自己正在尝试提取大蒜素呢!暂时不能注射,可以口服。

  村子之前种的大蒜,已经收获完毕,等今年秋天再多种。

  今年的姜早已种下,去年收获不少,要加大种植面积。

  朱元璋给了那么大一片地,得利用起来。

  ……

  许多人高兴的时候,应天府劳务市场用工价格下降了。

  之前最高涨到一天七十文,现在最高五十文。

  朱元璋按照下丘村给出来的三个办法操作,一起用。

  许多百姓参与进来,他们提供麻袋,也会到河边装几袋沙子放在那里。

  正好用空闲时间,一回能赚个三五文,对于百姓来说属于额外收入。

  秦淮河一处处位置进行包干,并允许家人参与进去干一些辅助的活儿。

  包干不仅仅在夏天,冬天降水少的时候负责清淤,如此工作稳定,旱涝保收。

  用工荒一下子解决了,商人们成本降低,物价没有突然涨起来。

  满朝大臣则是目瞪口呆,问题就这么被解决了?感觉很轻松,无非自己没往那方面想而已。

  当距离超过一百里,但相差距离又不多的扬州府与镇江府地少人多的人家抽出人手,跟着官府一同过来后,用工市场价格再次下降。

  基本上维持在了之前的水准,每天二十文到四十文之间,有技术的,却依旧可以拿到超过五十文的工钱。

  这天中午,朱标上完早课,直接来到下丘村,下丘村的饭菜目前不用他来取,由村子安排人手送。主要是有孩子的妇人,过去与太子妃聊天,讲讲外面的事情,河里有人网出来多大的鱼了,村子的某只羊一次下了三个崽儿……

  太子妃出不去,就愿意听这样的事情,关键还都是真的。

  比如那条鱼,今天中午就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变成了菜。

  那一份是滑熘鱼片,有黄瓜、木耳、竹荪、胡萝卜,口感好,营养丰富。

  顺便把鱼的骨头拿来给太子妃看,果然很大,有四尺长。

  “太子妃,他们一有好东西,先跑到盒饭店问咱们要不要,咱们要,他们就卖给咱们。”

  村子里的妇人给太子妃看完鱼骨头,说怎么买来的。

  旁边的妇人陪太子妃一起吃,分餐制,人多吃饭有食欲。

  到下丘村吃饭的朱标也吃到了这条鱼,暂时没看到鱼骨头,回府才行。

  他过来吃烤肉串儿,喝啤酒,天热,他也吃不下去饭,顺便问问里长一点事情。

  大家坐在村子水榭里面,朱樉同样在。

  他早早就听说兄长中午到这边吃好的,忙完店里的事情便跑到此。

  朱标喝口加了冰块的酒:“朱里长,有人说干活的人价钱低了,百姓生活便不易,此事确实如此?”

  里长明白了,有大臣找事儿,他沉吟下:“收入同样与物价有关系,在用工荒的时候,工钱高,是单一收入群体的问题。

  应天府作为大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然会变成高收入、高物价的地方。

  然,那应该是个缓慢的过程,不可以在突发情况的时候,短期扰乱市场经济。

  一个地方的物价上升,应该在多个经济群体一同提升后再提升,如此方能稳定。

  若不立即解决用工荒,整个南京的百姓生活便被扰乱。

  咱的居必七就会有人琢磨到外面赚大钱,咱们为了留住人,只能提高工钱。

  成本上升,为了保证利润,最简单的办法是涨价,其实不涨价也行。

  咱们不涨,不代表别人受到冲击后不涨,当都涨价时,务工人员高的工钱被扯平,他们再要更高的工钱。”

  里长用最直白的话来解释通货膨胀的问题,会恶性循环。

  朱标想一想,说道:“这个我知道,朱里长刚刚说不涨价也行?”

  “对,不涨价的方法是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咱们必须拿出来更好的技术,让原来五个人干的活,一个人就能干好。

  那么咱们给这个人涨工钱,并不会使咱们赔钱,技术越好,利润越高。

  寻常的人用不了,他们不会专门琢磨更好的技术,只能承受市场冲击。”

  里长提到技术研发的问题,之前就有人提出来好技术,朱樉一次奖励不少钱。

  居必七和啤酒店的雇工,无时无刻不在琢磨怎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只要想出来一个,看能提高多少效率和降几许成本,多的话,一次获奖能抵好几年的收入。

  朱标听过店铺的激励模式,与战场上重赏一样,非常管用。

  他点点头:“当前的工钱属于合适?”

  “合适,至少要等过完年,才能再涨。”里长肯定道。

第380章 桩桩国事有所待

  说话的时候,孩子们用箅子把鱼肉给烤好,烤得很干,可以磨牙用,正适合喝酒。

  喝啤酒使劲吃菜,很快就吃饱了,喝不下去,再喝就吐。

  吃一点菜,然后慢慢喝酒,主要在于聊天。

  真为了吃饱,来碗面,吸溜几下吃到肚子里,好了。

  朱标撕下来一丝鱼肉,继续问:“为何要明年,今年与明年有何区别?”

  “太子殿下,可记得山东干旱未怎么减产,又在麦茬上种的豆子?

  太平府与宁国府两茬轮种,又是试行的关键时刻,要看今年秋收。

  若一切都好,应天府就可以稍微涨点价钱,推高粮食与蔬菜价格。

  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到此,也吸引粮食流转,否则各地粮食产量高,伤农啊!”

  里长说完也撕鱼肉,扔嘴里慢慢嚼,确实好吃。

  朱标看着里长:“现在就开始考虑山东大豆收获和另外两个府的粮食增产了?那么籴米不行?”

  里长把鱼肉丝咽下去:“籴米是籴米,属于朝廷储备粮问题,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用才好。

  以籴米的方式收粮,其他地方的百姓会担心自己跟着学习轮种,付出很多,朝廷突然不收粮了,积极性不高。

  真实的粮价上涨,方可促使他们愿意去做。

  等到周围各州府的百姓皆如此时,即便粮价掉了,他们也已经习惯了两茬耕作模式。

  再通过商人的运输,把江南多出来的米运到北边去卖,北边的百姓便能吃饱饭。

  大明天下是一盘棋,以一地之势,盘活整个棋局,乃上位者应为之法。

  洞庭湖所在,本是不错的种田之地,可惜连年战争,人口少了。

  另有广州那边,同样适合种田,让地少人多的地方的人口过去,免他们二十年田赋又如何?

  他们种出的粮食,终归要流往大明各地,咱们收运输的船税,贩卖粮食的商税,粮油店的店铺税。

  最终钱财还是要进到朝廷的手里,百姓越有余粮和卖粮的钱,越会购买生活物品。

  商品每一次流转都是带税的,像琉璃灯,多收奢侈品税。

  能花十贯买一个琉璃灯的人家,就不会在意增加三成税,变成十三贯。”

  “二十年有些多,十年还行,否则别的地方百姓该不愿意了,其实……”朱标说着停下来。

  里长知道太子要说啥,其实两湖地方因为陛下打仗,让陛下损失很多,所以故意抬高那里的田赋。

  很多人就因此往别处跑,结果那么好的地方许多田荒废了。

  不算什么问题,再减免,自然有人过去。

  不止两湖,还有福建,同样收很多田赋,并迁徙走当地的一些人。

  怕他们继续在那里搞事情,万一组织人手起兵,又因为海的缘故,四处跑,不好抓。

  都是憨憨说的,憨憨好像什么都知道。

  “太子殿下,陛下在建国的时候就已大赦天下了,其他的事情很好调整。

  雄英会慢慢长大,过些日子等太子妃坐完月子,他就满月了。

  想来大明百姓知道后都会十分高兴,像过年一样喜庆。”

  里长突然说了一番关于小宝宝的话,那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朱标眼睛一亮:“甚好!回去我与父皇说,借此机会免了之前多地多征的田赋。不过更南边,他们一年两茬种起来非常容易,倒是还要多交一份。

  即便冬天,虽说那边也种不出来黄瓜,却有其他的蔬菜能生长,如四川一些地方。”

  朱标悟了,用自己的儿子满月为借口,帮别的地方把之前增加的田赋降下。

  因为父皇的目的就是通过高田赋,逼当地的百姓走,怕!父皇水战不怎么好。

  眼下北元的和林估计快打完了,大明兵力回调,百姓再没有心思想别的。

  “月,满,礼,玉,红。嗯!嘿嘿嘿嘿!”

  朱闻天听了一会儿,反应过来自己应该出声刷存在感,正好提醒一下。

  “对,上次的鸡血石,那里全被宫中占了,百姓新盖了房子,很高兴。

  现在考虑怎么把鸡血石的价钱拉上来,让别人认同,咱好卖石头赚钱。

  先卖最不好的,等着价钱升上来,再一点点扑卖好的。”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