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26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朱闻天见到这种,看自己能否治疗,不能治的不要,除非瞧着大概率有牛黄的,那个多少都不嫌多。

  另有小牲口长大,耕作时跟着大的学会了如何下地,大的卖掉。

  至于没钱吃饭卖牲口的很少,人饿肚子,宁肯想办法借钱或借贷,也不想卖劳动力。

  每一头被卖的牲口背后都有属于其自己的故事,哼哼唧唧的猪,它们的故事相对比较少。

  “村子往后肉是不缺了,只是买这许多硝石,只为了吃口凉的,唉!”

  里长看着身边包裹东西的棉被,摇摇头。

  那里面有一小木桶的冰,在城里买,花了六百文。

  市场上有卖雪泥的,一小份十到二十文。

  憨憨不买雪泥,跟人家买冰,接着又买很多硝石。

  里长知道硝石干什么用的,制冰。

  先买点冰回去给小孩子们尝尝,再自己制作冰。

  用很多的硝石能做一些冰,之后还要晒或煮硝石水,重新获得硝石。

  朱闻天嘿嘿笑两声,不解释,谁规定硝石只能制冰?工业上亦有用。

  小七想到很快能吃到雪泥,在旁边出声:“听说北面,冬天大河里都是冰,他们刨出来用木桶装,外面包一层层的棉被,夏天时候再打开用。”

  朱闻天:“……”

  他很想给对方讲讲冰窖,又嫌费劲。

  算了,今年冬天晚上若有零下四五度时,冻了冰保存。

  一次用许多器皿,每个器皿水不能多,多了不等结冰,天亮气温又回到零上。

  未正三刻,外出赚钱的人回村,村民们纷纷跑出来迎接。

  除了牲口,最主要的在于钱,二十五万文,朱闻天花掉十七万文。

  剩下八万文与之前的公使钱放一起,村民们开心不已。

  最开始的时候,整个村子把东西典当了,才凑五万多文。

  如今几十万文的没啥,想想便有种哭的心思,那时太难了。

  朱闻天看着大家的表情,理解。

  跟曾经的某个村子一般,别人不允许私自买卖东西时,他们就偷摸制造,再卖出去。

  等别的村子一个月工资几十元时,那村子家家盖别墅。

  此时的下丘村和全大明的村子比,是一样一样滴。

  “里长,每次剩钱,全是铜钱,怎不换成银子?”

  村民帮着放好钱,认为银子方便携带。

  “憨憨不让。”里长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反正守村人说啥就是啥。

  “哦!听憨憨的。”对方理解了。

  朱闻天在旁不出声,他有考虑。

  大明宝钞按照历史轨迹,在五年后开始发行。

  发行后不允许白银流通,同时宝钞单项兑换白银和铜钱。

  需要用宝钞来交田赋和税时,一部分可以用宝钞,一部分用铜钱。

  若一切不改变,留白银是留祸端。

  当下大明对洋人在市舶司贸易,属于贸易逆差。

  随着自己给出的冰糖,和应该也得给出去的石碱技术,加上以后更多的工艺。

  那么大明生产成本降低,技术性提高,会在贸易上出现顺差。

  这是改变了的结果,改变后,贸易顺差过程中,外面白银多。自己留白银,大量白银进入大明,岂不是贬值了?

  铜能够用来做东西,白银做什么?电闸上的触点?又没有电。

  说不定历史改变后,大明会像清朝时期,银子当成主流货币。

  他考虑得多,他的小伙伴们想法简单,找人制作雪泥,刨冰。

  ……

  当麦子抽穗一半的时候,李知县一帮人再次到来,观摩学习,哦,叫指导工作。

  下丘村从周围的村子雇人来帮忙把黄麻移植到水田中,干一天给二斤稻子,中午管顿饭。

  正是农闲的季节,别村听到居然有这等好事,踊跃报名参加。

  莫说还给二斤粮,哪怕只凭借一顿饭,他们也愿意。

  属于青黄不接的日子,一些人家里基本上没粮了。

  “宜长,我看下丘村不少村民闲下来,何不少雇人?”

  李知县站在田边,他日子过得滋润。

  下丘村又卖了一次香皂,跟上回的香味不同。

  带到城里,继续让衙门中的人帮忙试用。

  又说没有香味的肥皂工艺改进,看看跟之前的在洗衣服方面有何区别。

  第二回可是各给二百块,听说那一百块,衙门中有关键岗位的人没机会试用,那怎么可以?

  “李知县,咱们知道人够,这不是青黄不接嘛!

  与其让人来借粮,不如叫他们面子上好过。

  明年他们愿意套种,帮忙的过程中又学会方法,避免出错。”

  里长道明原因,同样都是帮人,这种方式脸面上不一样。

  李知县看着里长叹口气:“果然啊!都说娶妻当娶下丘村,嫁女应嫁下丘民,仁义!”

  夸完他看自己的助手关县丞,关县丞赶忙开口:“知县,县中的县学名额虽是不多,却应该给下丘村一个吧?”

  “一个哪够,得两个。”郑主簿插一句。

  来时商量好的,县里面有二十个名额,正常来说已分配好。

  分配得再好,比得上试用香皂时候的心情好?

  “哦?对!”李知县露出恍然的神色:“宜长,你看如何?”

  里长:“……”

  他想说不如何,县学的名额是宝贵,不过对自己村子来说没用。

  憨憨在教,村子里的大人偶尔背一背口诀,认识几个字,不指望能写。

  孩子跑那么远到县城,村子提心吊胆,教得有憨憨好吗?

  憨憨教孩子用讲故事的方法,千字文已学完,正在学三字经,之后是背诵的百家姓。

  村子里的人在大量制作算盘,要上珠算课了。

  “多谢李知县和诸位,只是……村子实是舍不得孩子远去求学。

  这不琢磨着请位先生来教,一个先生能多教几个。

  但凡有哪个孩子学得不错,到时年岁大了,还得麻烦诸位。”

  里长想了想,委婉地拒绝,不去,怕你们找的教喻等人耽误咱村的孩子。

  李知县微微一愣,再一思忖,发现里长说得没错。

  下丘村有钱,专门盖个学堂,请来夫子教授,一次教一批。

  “如此,定要让娃娃们好生学,待有聪慧的,可不能耽搁了。”他同样未把话说死。

第31章 无忧无虑待明年

  干活的人在努力地移栽,下丘村的人在旁指点,受雇的人认真听,心下感激。

  他们知道下丘村不缺人手,人家稻子能插秧,麻怎么就不行?

  无非是给自己一口饭吃的时候再给个体面,仁义呀!

  故此,干活的时候分外卖力气,宁肯干不了两天就得回去,也不能拖延。

  人多,移栽而已,很快便结束。

  朱闻天在田边溜达,观察稻秧,看是否缺什么肥,缺啥补啥。

  同时回去后记下详细情况,大明时的作物与自己那时必然有差别。

  等整理完,交上去,给大明百姓用。

  农业为国家根基,不可动摇,还得大力促进、发展。

  自己的本事真的就用在一个村子里,实在是太过浪费。

  写《齐民要术》的、《天工开物》的、《本草纲目》的,等等,总有人在为这个国家努力着。

  目前自己先解决周围村子水稻收割之前不挨饿的问题,移栽完黄麻,还有活计做。

  ‘呱’一声蛙叫后,一只青蛙跳到朱闻天的脚面上,把他吓一跳。

  低头一看,是青蛙,不是蟾蜍。

  很好!没有癞蛤蟆趴脚面,不咬人、膈应人的感受。

  “青蛙能吃啊!用两股叉子叉最方便。呃……留你们一命吧!村子有肉吃。”

  朱闻天想到了吃,青蛙红焖最好了,要是有辣椒就辣炒、干锅。

  他瞧瞧水田,里面有蝌蚪,背面比较光滑的,反而是蟾蜍蝌蚪,带着斑点的却是青蛙蝌蚪。

  除了蝌蚪,另有指甲盖大小的带着尾巴和甲壳的虫子,叫鲎。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