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961章

作者:东鸭西楼

  客官,您要是用惯了这个宝钞,您以后也不稀罕带银子!”

  “怎么说?”

  张异继续引导掌柜的说下去。

  “银子这东西,带多了也是麻烦。

  您想想吧,若是做点大买卖,找不开不说,银钱成色什么的也不一样,大家买卖麻烦得要死。

  这宝钞多好,不用去考虑成色,只要东西拿出来,咱验证宝钞是真的,就可以去换银钱。

  轻便是一回事,主要还是不用去算来算去……”

  一说起以前银钱的难处,掌柜的便是有满肚子的苦水要倒。

  在民间,铜钱和白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吗,甚至可以说,白银百姓手里流通都少,基本上要么就是碎银子,要么就是各种铜钱。

  但是这些钱有一个问题,就是银子和铜钱,成色,磨损都不一样,导致了同样是一两的东西,兑换起来也特别麻烦。

  以前大家习惯了这套做法,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可是一点出现更加方便的宝钞,很多人马上就用起来。

  如今的大明宝钞,大致分为一文钱,十文钱,一百文几种面值,只要你能带着宝钞过去,就能兑换到官方炼制的足额铜币。

  或者,拿着白银宝钞,也可以兑换到足额的白银。

  在初步解决信任问题之后,许多商人选择了更加便捷的大明宝钞,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反正他们以前大宗交易的时候,要么用的也是大钱庄的银票,有朝廷的信用作为背书,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甚至,有些商人嫌自己麻烦,干脆将自己手里的碎银子和成色不好的银子,统一存入宝钞局。

  宝钞局根据银子的成色,还有重量,会给出公道的价格。

  这一来二去,等到张异回到应天府之后,大名宝钞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普及。

  按照张异知道的步骤,接下来大明宝钞还会继续发行,逐步完成基本的普及。

  不过这还是涉及到一个信任成本的问题。

  只有当商人和百姓觉得麻烦,将自己手中的钱银存入宝钞局,姚广孝才能印出更多的钱。

  一开始严格遵守锚定白银或黄金的标准,后边才能有更多的金融操作。

  至于兑换之中的猫腻,宝钞的伪造问题,

  在张异和姚广孝商量这个事的时候,早就有了完整的规划,张异相信,姚广孝能比他做得更好。

  “走吧!”

  了解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事,张异心情大好。

  他走出茶馆,天空飘起细细的雪花。

  时光匆匆,洪武十年的冬天,不知不觉已经到来。

  冬天,并不适合远游,却适合和家人待在一起。

  想起自己的妻子们,张异心头火热。

  他对身边的锦衣卫说了一声,便加快速度,朝着应天府赶去。

  ……

  “张异回来了?”

  张异人还没到应天,他回来的消息,已经传到某些人耳中。

  皇宫,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疏,眉头一挑。

  正在与他汇报工作的姚广孝,嘴角微微上扬。

  “陛下,臣的工作已经汇报完了,臣告退……”

  姚广孝起身,告辞。

  朱元璋深深看了他一眼,也不揭穿这货准备翘班的事实。

  只是随着姚广孝远去,老朱在纸上不知道比划什么,他的眼神变得幽邃起来。

  ……

  “夫君!”

  张异回国师府,倒是扑了个空。

  他转回春秋学院,果然找到了自己的几位妻子。

  相比起国公府相夫教子的生活,显然三女已经习惯了工作的日子。

  见到张异回来,三女喜出望外。

  梦瑶和张异最为亲密,想都不想就扑到张异怀中,旋即想起有人在,马上脸色通红。

  徐家丫头和观音奴虽然没有她那么跳脱,却一直带着微笑看着张异。

  如果此地无人,大概她们也会走过去。

  张异朝着几位妻子一笑,彼此有千言万语,却只能暂时放下。

  “你也是的,回来也不好好收拾自己!”

  徐家丫头见张异风尘仆仆的模样,略微心疼。

  他比起离家的时候,似乎黑了许多。

  “这些日子,你去哪里,怎么晒得这么黑?”

  “在矿上待了几个月,又去找石油了,总算事情还算顺利吗,我找到了合适发展的地方……”

  张异打开话匣子,便滔滔不绝跟徐家丫头说着事。

  他们二人对上频道,马上变得旁若无人。

  张异说,徐家丫头听。

  观音奴和梦瑶看着,眼神中露出些许羡慕的神色。

  张异对她们几个人的感情都算真挚,可若是论合拍,徐家丫头在张异心中,大概谁也顶替不掉。

  她们二人对视一笑,梦瑶去给张异准备吃食,观音奴想了一下,也去给他烧水。

  虽然这些事,奴婢去做就好。

  但夫君远行归来,她们都想用自己的方式,让张异放松下来。

  张异说着自己的见闻,徐家丫头也在给张异说着京城的情况。

  其中最近最火爆的,自然是姚广孝的异军突起。

  “你知道吗,最近传言,朝中除了淮西,浙东之类的派系,如今还崛起了一派人,叫做春秋派……”

  “春秋派?”

  张异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春秋派是什么东西?

  徐家丫头见他呆呆的模样,忍俊不禁:

  “或者叫做,国师党……”

  张异:……

  他就是出个门而已,怎么回来就结党营私了?

  而且他还是所谓的党首是吧?

  春秋派也好,国师党也罢,本质上,是皇帝对于春秋学院的学生越用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

  天地良心,自己开办春秋学院的时候,确实没有想过要给大明培养官员。

  他还记得当年,他对朱元璋说过,科举取士,就是目前最好的人才选择方式。

  可架不住老朱对春秋学院学生的喜欢。

  张异也明白,老朱对春秋学院学生的重用,很大程度上和这几年的舆论有关。

  随着改革的推进,老朱和南方的大地主们,关系是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的政治斗争,已经不是暗流涌动来形容。

  当他出个门,皇帝都要派锦衣卫保护自己的时候,就代表事情逐渐走向离谱。

  在这种环境下,文官这边很喜欢用一种套路,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就如洪武三年的第一次恩科,许多人选择不为朝廷效力。

  因为情绪的问题,选择辞官,或者不参加科举威胁朝廷的人不少,可是这样的情况下,更加剧了皇帝重用春秋学院学生的决心。

  作为事务官培养的学生,就算成为政务官,其实也没有什么压力。

  古人读书,儒家那一套和当官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当朱元璋发现,这些技术官僚做得还不错,甚至更接地气的时候,所谓的春秋派崛起,也是自然而然。

  而让春秋派更上一层楼的的,自然是姚广孝入朝,成为宝钞局的话事人,主导大明货币改革。

  这个权柄,看似没有吏部,户部这些部门的职权大,但钱银的事,隐藏的权柄许多人也许要到多年后才会意识到。

  姚广孝事实上已经主导了这个帝国某个方面的改革,他的权柄,其实远超六部尚书,已经隐约可以和中书省的两位宰相媲美。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都只是低阶官员,在朝中没有个主心骨的春秋学院的学生,自然提振心气。

  而此消彼长之下,所谓的春秋派不壮大才怪。

  但是,张异总感觉,老朱的步子迈得太大了。

  “师父!”

  正和徐家丫头聊着,姚广孝也来到了春秋学院,见过张异。

  张异打量了下这个几个月没见的徒儿,此时的他,和当初分别的时候,没有丝毫不同。

  他微微点头,能坐拥富贵不变而初心,他果然就如史书上说的一般。

  正常人,初得富贵,哪怕再心如止水,多少也有不同。

  也难怪从徐家丫头口中得知,姚广孝最近在朝堂上的风光,从某种程度而言,他就是朱元璋心目中最理想的大臣。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