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916章

作者:东鸭西楼

  胡惟庸咬咬牙,最终还是将浙江给卖了。

  可是,他的这个动作,可就招惹了浙东派。

  虽然随着刘基离去,浙东派已经有了群龙无首的趋势,可依然是朝中的一大力量。

  合着你就逮着浙江坑是吧?

  马上有一位浙江官员走出来,大声说:

  “陛下,臣觉得不妥,此法明显有民变的风险,浙江太远,管控太难!

  臣建议陛下就近划下试点,也好方便管理!

  不若,将地方划在濠州如何?”

  这话一出,胡惟庸首先受不住,他想将这烫手的山芋丢给浙江,浙江又将问题丢给淮西^

  大家主打的就是一个甩锅,然后,满朝文武因为在哪做试点给吵起来。

  朱元璋朝着朱标笑了一笑,满脸讽刺的意味。

  朱标自然从皇帝那里知道,他压根没有准备在南方选择任何地方。

  南方乃是龙气所在之地,也是天下粮仓。

  朱元璋也担心天下不稳,肯定不会轻易将此事推广。

  而且他的那套方案,如果真推广了,地方上的反对声也大。

  那还不如先在北方试点,等北方这边稳定下来之后,再顺势推广南方。

  左右也就是几年时间,老朱还是等得起的。

  不过老朱并不打算提前公布这件事,先让他们打着再说。

  “诸位年后,给朕一个说法……”

  老朱是打定了主意,不让这些人过个好年。

  皇帝宣布退朝,百官赶紧恭送皇帝。

  老朱离了奉天殿,忍不住先笑起来。

  朱标莞尔,父皇恶作剧的样子,真的就跟孩子一般。

  他丢出那个问题,恐怕要让许多人过年都不得安生。

  在文官们的思想中,天然认为朱元璋必然会将试点安排在南方。

  毕竟以前老朱都是这么做的。

  他们跳不出这个思维怪圈,自然要被折磨一阵子。

  “张异在龙虎山,不知道怎么样了?”

  临近年关,朱元璋想起张异。

  “前阵子我问过毛骧,他挺好的,就是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似乎在研究什么?

  遇见这种事,大概他心里也不好受……”

  “由此可见,有仙缘,也未必能断生死!

  长生之事,果然不可靠!”

  朱元璋回头对朱标说:

  “传承,比求长生更有意义,至少张正常留下的孩儿,都很不错……

  张宇初如果不继承天师的衣钵,他应该也是个人才!

  据说他的文章,就连当地的文坛名宿,都赞不绝口!

  标儿,身为君王,求长生是最为愚蠢的一件事,‘

  可对于后代的教导,你也要放在心上!

  雄英你可要教导好,别成了朱允炆那种废物……”

  朱标头大了,皇帝对于张异口中的那位他没出世的儿子,可是怨念很深呀。

  那个叫做吕氏的姑娘,据他打听都嫁为人妇了。

  简而言之,他们之间的缘分,因为张异的的预言没了结局。

  那自然也不会有朱允炆让老朱觉得是污点的孙儿。

  “儿臣知道了,父皇,儿臣还琢磨着,以后等雄英长大一些,让雄英拜张家弟弟为师!

  他脑子灵活,心里的主意也多!

  跟他学点东西,总归吃不了亏……”

  “跟那小子学东西可不行,他滑着呢,万一教坏朕的孙子怎么办?”

  老朱急忙反对,他气急败坏的模样,倒是惹得朱标忍不住笑起来。

  ……

  这边在聊张异,另一边,张异也被人挂在嘴边。

  “胡相,你怎么看这件事?”

  汪广洋拉住胡惟庸,将他带到一边,准备问问他的看法。

  胡惟庸似笑非笑,却是说道:

  “这件事的影响很大,本相已经准备去信李先生……

  如今这情况,恐怕需要他入京劝说皇帝!”

  李善长?

  汪广洋脸色微变,他和李善长的关系其实也谈不上多好。

  这位因为生病回家养老,但是病情很快就控制住了。

  他人不在朝廷,但朱元璋也记挂着他。

  今年,他才帮皇帝完成了一次大移民的工作,十几万人的移民,李善长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位大人要是回到京城,对于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过汪广洋很快平复情绪,说:

  “也是,李先生虽然退了,但陛下经常念着他的好,只是……”

  “只是,李先生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未必有张异重要!”

  “胡相,你是觉得,张异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汪广洋盯着胡惟庸,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胡惟庸点头道:

  “还能是谁,这些政策是一脉相承的,陛下这些年做下来的事,无非就是一件,那就是削权。

  从南北分榜到算学入科举,整整十年,难道汪相还看不透?

  所谓的改革深水区,无非就是图穷匕见罢了!

  等到陛下彻底掌控了地方,咱们这些人虽然不至于说是末日,但至少已经没有了跟陛下较劲的资本……”

  汪广洋一想,好像还真是如此。

  朱元璋因为出身的关系,他身上充满了一种毫无根据的不安全感。,

  他们这些跟着朱元璋的老臣,其实是知道的。

  可是老朱一刀刀削下来,他们这些人在不知不觉之间,权柄已经被削得七七八八。

  但就算如此,朱元璋似乎还不打算停手?

  他想做什么?

  汪广洋的心头,无名火起。

  他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但皇帝动的并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而是一个叫做读书人的群体的权柄。

  君权和相权,在历朝历代不是没有过斗争。

  因为彼此之间的争斗,死去的皇帝和文官,也绝对不少。

  论惨烈,至少目前的大明还算不上。

  可是论狠厉,老朱的刀法却冠绝古今。

  “咱们的陛下之狠,不在意他杀了多少官员,而是在将咱们这些人的不可替代性,逐渐移除……”

  胡惟庸一句话,让汪广洋如遭雷击。

  这句话,正说出了他隐约感觉不对,却说不上来的怪异之处。

  朱元璋这些年的改革,其实说白了,并不是真的将文官集团彻底灭了。

  而是张异给了他多一个选择。

  以前,士大夫挟民心对抗皇帝,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将皇帝变成聋子,瞎子,哑巴……

  但是随着一个个的改革开启。

  很多东西一开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其实已经不声不响的影响世界。

  譬如简体字的推广,已经将近十年了。

  这期间,产生了大量读书识字,却不是士大夫的百姓。

  而他们的人口基数,又为报纸这个新事物提供了群众基础。

  报纸,又绕过了他们成为皇帝和百姓沟通的渠道……

  汪广洋回想起这十年的种种,登时热血上头。

  “图穷匕见……”

  汪广洋重复着胡惟庸的话,咬牙切齿:

  “当初就应该,将那个小道士杀了!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