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42章

作者:牛奶糖糖糖

  ……

  关羽的大军走水路,江上两百余艘船舶,绵延数里……

  待得行进到江夏郡伏虎山附近时。

  有斥候禀报,前面的江流因为枯水期,已经无法行船。

  关羽这下令改走陆路。

  而顺着官道。

  前面左侧路上,出现一亭,亭中树立一块儿石碑,上面有三个篆字——“伏虎山”!

  关羽停马立住,感慨道。

  “原来孔明立的石碑藏在这里。”

  关银屏也跟着父亲一起出征,听父亲说这石碑,一脸疑惑。

  连忙问:“这碑有何渊源么?”

  关羽抬手止住队伍,翻身下马,关银屏、周仓也跟着下马,关羽从碑的正面走到背面,然后比划了一番,下令让周仓沿着这碑往山上行三百步。

  不多时,周仓下山归来,禀报道:“关公,在此碑之上三百步,尤有一处石碑,其上刻着‘卓刀泉’三字。”

  关羽一捋长髯,询问关银屏。“你可知道,孔明设这两处石碑,有何深意?”

  关银屏摇了摇头。

  这时,关平、关兴、关索趁着卸运军辎的间隙,也凑了过来,饶有兴致的看着这石碑。

  揣摩了半天……也不知何意。

  关羽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正打算向儿子们娓娓解释一番……

  却不曾想,关索突然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主意。

  “若是四哥在,他一定知道。”

  唔……

  正是关索的这句话,一下子让关羽来了兴致。

  关羽心中暗道:

  ——『几次三番在云旗这小子身上吃了暗亏,我就不信,他能解开……孔明立此石碑之深意?』

  心念于此,关羽笑道:“维之说的有道理,不妨,维之寄信于云旗,问问他,这‘伏虎山’、‘卓刀泉’两处石碑,有何深意?他若答对了,为父权且就当是你答对了。”

  这……

  关索微微一愣,旋即再度开口,“若是四哥替我答对了!那有何嘉奖?”

  关羽不假思索。“为父就加一千兵给你!”

  这……关兴与关银屏也跃跃欲试起来。

  关银屏道:“爹,这不公平……不能只给五弟加!”

  其实关羽是一直想奖赏关平、关兴、关索的。

  还是上次那“落日谷”设伏重创虎豹骑。

  可偏偏战报中,功勋一栏,这三个儿子如添的都是关麟和黄老邪,这倒是让关羽难办了。

  就是想奖赏这三个儿子,给这三个儿子加兵,也出师无名。

  正好趁着这‘伏虎山’、‘卓刀泉’两处石碑,一来考考云旗,二来,若是云旗能答对,就顺理成章为这些儿子加兵,权做此前落日谷大捷的奖赏。

  倒是关银屏提出“不公平”,出乎关羽的意料。

  他回望关银屏。“那银屏觉得,如何公平?”

  关银屏早就想好了,“我们以此‘伏虎山’、‘卓刀泉’的石碑破译为题,考的是四弟能否答对,女儿与大哥、二哥、五弟均猜四弟能否答对,若答对者加兵,打错着减兵,如此岂不更公平?”

  别说……

  关银屏提出的倒是个好方法。

  “好……”关羽当即应允,“此‘伏虎山’、‘卓刀泉’两处石碑乃孔明设立于此,历时已经三年之久,就以此为题,你们且猜猜看,云旗可否答对?”

  “这不用猜,四哥一定能答对。”关索语气笃定。

  关银屏也附和道:“女儿也觉得,不过是两处石碑,岂能难倒四弟?女儿也猜,他能答对。”

  “不尽然吧。”关兴一如既往的唱反调,“四弟何曾来过江夏?诸葛军师的设计又何等奥妙?四弟连石碑都没见过,如何能答对呢?”

  “这样吧,我与安国就猜云旗答不对。”关平也适时的开口。“这样,两个对两个,无论如何,父亲也不会太过为难。”

  “如此最好。”关兴的话脱口,算是同意了大哥关平的提议。

  二对二!

  关羽看着一众儿女议论,他昂着头,只是捋着胡须。

  就在这时,有副将拱手,“关将军,船舶上的将士已悉数下船,那这百余艘船舶是停靠在这里,还是驶回江陵?”

  这个……

  关羽眼眸微眯,略微思索了下,方才回道,“枯水期船舶无用,权且停留在这江夏吧?待得三军凯旋,渡过这枯水期,那时再回江陵也更迅捷一些。”

  “诺!”

  当即副将答应一声,就去安排。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关羽则是招呼周仓过来,眼眸则再度望向了那写着“伏虎山”的石碑,他饶有兴致说道:“方才他们议论的,周将军可都听到了。”

  “回禀关公,悉数听到了。”

  “周将军不是外人,且做个见证,这‘伏虎山’、‘卓刀泉’的石碑的寓意,且看云旗能否答对!坦之、安国、银屏、维之中,谁若是猜对了,关某为其加兵一千!谁若是猜错了,减兵一千……”

  说到这儿,关羽意识到,关兴、关银屏、关索现有的兵马哪有一千?

  当即,关羽道:“若是手下不足一千兵者,就去后勤军中锻炼一年。”

  说到这儿,关羽环望向诸儿女,“如此?可有异议!”

  “没有……”关索与关银屏异口同声。

  俨然,对关麟颇有信心。

  关平与关兴则是拱手,用军礼回道。

  “诺!”

  如此……关羽与诸子女间的一次小小的赌局,算是定下了。

  “那……孩儿派人去询问四哥。”关索主动请缨。

  “不用五公子。”周仓则道:“云旗公子赴长沙,关公专程派遣将军沿途暗中保护,无需派人,只需飞鸽传去告知一声即可。”

  此言一出……

  周仓惊觉失言,他担心……暗中保护四公子的行为,关公未必想让其余诸子知晓。

  关羽倒是并不介意,只是捋着胡须。

  此刻,他的心头也在思虑。

  ——『云旗这小子,能答得出来么?』

  ——『话说回来,这小子去长沙?又救得了那张仲景么?』

  其实,关麟此行长沙,关羽一直担心着……

  这也是为何,他派遣大将沿途保护。

  张仲景能不能救活,关羽没有那么在乎。

  可……云旗,却不能有事啊!

  潜移默化的,关麟在关羽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提高了整整一大截!

  关羽变得更在乎这个儿子了,无时无刻!

  ……

  ……

  灵雎都要哭了。

  她发现,在这沔水山庄,她根本就无法证明,她就是她自己,不……准确的说,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姑。

  好不容易排队,排了半天。

  才轮到了灵雎……

  而她接下来面对的,是十余年成长从未遇到过的难道。

  那一道道连珠炮似的问询。

  “——户籍可在江陵城的官府中入册?”

  “——没有?那你的户籍在何地入册?谁人能给你证明?”

  “——也就是说,你是黑户咯?”

  “——那……可有持‘铜符’者,能证明你身份的清白?能证明你的家世?若是还没有,则需要五个三代人都生活在江陵者为你证明……且一经发现你为奸细,此五人将受到连坐!”

  一道道问题……

  每一道都是“回答不出”的问题。

  灵雎不由得发出心灵上的疑问。

  ——这是……在选女工么?

  怎么感觉……这比做官,比去皇宫任职时,上查三代还要严格。

  而其中提到的第一个是官府入册。

  因为在汉代,没有秦朝时期的“照身贴”。

  汉代辨别身份的方法,太过复杂,往往百姓是要登记于官府的,相当于一经登记,就证明是这个城的常住人口。

  有专门的曹掾官署可以查询。

上一篇:我的1991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