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 第69章

作者:克里斯韦伯

  “也说不上成算!”王文佐看着地图,手指无意识的敲击着腰间的皮带,突然抬头问道:“如果我们直逼任存山城,你觉得扶余忠胜会怎么做?”

  在王文佐发问前,黑齿常之早已思考过了,他不假思索的答道:“在山下立营,派出小股轻兵袭扰,然后派信使去周留城,把消息禀告周留城!”

  “在山下立营?为什么?”王文佐问道。

  “任存是山城,若是不在山下立营,守兵则很可能会被封在城中。仁存山城绝不是仓促间可以攻下的,胜负的关键就是粮食,马上就麦收的日子,而山下谷地是大片大片待收的田地!”

  “很好,我也是这么想的!”王文佐满意的笑了起来:“黑齿你总是能抓住关键,这很不错!”说到这里,他突然提高嗓门:“袁飞,桑丘!”

  “小人在!”

  两人齐声应道。

  “如果我给你们十天时间,你们能够招募到多少百济壮丁?”

  袁飞和桑丘交换了一下眼色,小心的答道:“如果是十天时间,恐怕小人恐怕只能招来两百人,但如果二十天后,小人能招来两千人!”

  “哦?为何五天时间差别这么大?”

  “回禀参军,因为这些天农户们都在忙着收割种地,没有几个人愿意出门,这一百人还都是小人的郎党同乡,可若是二十天后,农活就忙的差不多了,两千人也不难招来!”

  “嗯,很好!”王文佐的目光转向桑丘:“你呢?”

  “小人那边也差不多,现在正是农忙时节,若是错过了,农民就要饿死,所以没人愿意出门!”

  “二十天后!”王文佐叹了口气:“也只有这样了,二十天就二十天吧!你们两个各带五十人,去各自领地,把能招募来的乡里豪杰都招来!”

  “是!”

  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王文佐笑了笑:“传令下去,各军扎营!”

  任存山城。

  天刚刚亮,扶余忠胜就醒了,然后他就借着晨曦在院子里练习剑术,待到浑身大汗淋漓,然后才用冷水擦洗,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他在倭国当人质时养成的习惯,无论寒暑,风雨无阻。

  身为叛军接近三分之一兵力的指挥官,扶余忠胜的工作是极为繁重的。其实他并不赞同兄长的部署,在他看来,仁存山城其实用不着那么多守军,有时候险峻的地形比士兵更有效,应该把宝贵的士兵布置在更需要的地方。但扶余丰璋说只能把军队交给值得信任的人,而扶余忠胜是百济人中他唯一信任的人。面对兄长的说辞,扶余忠胜只能俯首听命。

  “紧急军情,唐军出城了,从行军方向看,目标就是这里!”沙吒相如呈上竹筒,扶余忠胜接过书信,却没有看:“有多少兵力?”

  “还不能确定,但总数不会超过三千人!”

  “不足三千?”扶余忠胜吐出一口长气:“兵法曰:倍则攻之!传令出兵,粉碎他们!”

  “国相!”沙吒相如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请直言,无需担心!”

  “唐人素来诡计多端,这次只拍区区三千人来围攻仁存山城,会不会……”

第204章 大矢

  虽然沙吒相如没有说完,但扶余忠胜已经明白了部下的意思,他稍一思忖:“也罢,那就先派轻兵试探一下,另外派遣信使前往周留,将这里的情况禀告大王!”

  “是,国相!”

  两天后。

  虽然已经是夏日,但晨雨落在头上还是有股寒意。身为前部督,王文佐以身作则,第一个拿起铁镐挖掘壕沟,一半的士兵披甲戒备,剩下的一半人如王文佐一般挖掘壕沟、修筑工时,中午吃完干粮后双方替换,到了傍晚时分,一个由壕沟、土垒、栅栏、竹签构成的设防营地已经完工,疲惫的唐军士兵在围坐在篝火旁,热汤在铁锅中沸腾,冒出道道白烟。一个老兵用勺子在铁锅搅了搅,开始给伸过来的一只只碗倒满热汤,而被盛了汤的人则就着热汤吃起干粮来,一时间这兵营竟然有种祥和的气氛来。

  相比起士兵,王文佐面前的铁锅里的内容就丰盛多了,有笋干、肉干、捣碎的坚果、小米,在篝火的烹煮下,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挖了一天的土,能喝口热乎的,就是有福气了!”顾慈航笑嘻嘻的把自己的铜碗递了过去:“来,盛一碗垫吧垫吧,快饿死了!”

  “急啥,还没熟呢!”沈法僧推开顾慈航的碗,用木勺在锅里搅了搅:“再等会!”

  “没熟不要紧,给口热汤也成!”

  沈法僧皱起眉头,正想说些什么,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悠长的号角,顾慈航丢下碗,下意识的握紧刀柄,整个营地也随之沸腾。王文佐站起身来,随着号角声退去,风也停止呼啸,士兵们默默的站起身,放下手中的碗筷,拿起长枪,给弓上弦,沉默的等待着下一声号角。

  一匹战马似乎被这肃杀的气氛所感染,发出嘶鸣,马的主人轻轻的抚摸着坐骑的鬃毛,安抚着它的情绪。刹那间,似乎整个兵营都屏住了呼吸。

  “让我去看看”贺拔雍低声道。

  “也好!”王文佐点了点头,旋即大声笑道:“这么长时间没有第二声号角,应该是营外的游哨遇上贼人的斥候了,不必惊慌!大家坐下来吃饭吧!都坐下来吧!”

  篝火旁的人们没有立刻放下武器,又过了一两分钟,还是没有号角声响起,人们终于确认再也没有第二声号角,这才彼此笑笑,似乎是为自己方才的紧张而羞愧。沈法僧在篝火旁的柴堆挑了挑,找出几根已经被完全烤干的丢了进去:“粥已经好了,谁要盛粥!”

  人们围拢在篝火旁,喝着热粥,不时与旁边的袍泽低声交谈,王文佐面带笑容,但熟悉的人都能看出他此时另有心事。又过了一会儿,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贺拔雍俯下身,附耳低声道:“是贼人的斥候!”

  “有活口吗?”王文佐精神一震。

  “有一个,不过被射穿了肺,恐怕是不成了!”贺拔雍低声道:“有点东西,最好参军您亲自来看看!”

  王文佐放下粥碗,起身离开。贺拔雍走在前头,一边走一边说话:“贼人的哨探大概有十余人,沿着东边河边的那片杂木林摸过来,踩中了前营斥候事先设下的伏弓,就被我方的游哨发现了,于是游哨就赶忙吹了号角,两边就对射了起来。等到我方前营的游骑赶到后,那伙哨探就钻进林子逃走了,赶到的游骑看到天色已晚,就没有追击!”

  “我方是客军,不追是对的!”王文佐道:“你方才说有东西要让我看的,是什么?”

  此时两人已经走到距离营地正门不远的一片小空地,一个火长正领着四五个士卒站在那儿,看到王文佐和贺拔雍过来,赶忙躬身行礼。

  “罢了,你把那支箭给我!”贺拔雍道。

  “诺!”那火长赶忙从部下手中拿过一支羽箭,双手呈给贺拔雍,贺拔雍又将羽箭递给王文佐:“参军你看!”

  王文佐接过羽箭看了看,他立刻看出了异样,他从自己胡禄中抽出一支羽箭来,与这一支一比。

  “贼人用的怎么长出这么多来?贼人用的箭矢都这样吗?”

  “都是这样的!”那火长答道:“而且这些贼人射的还特别准,光是我们伙就有四人被射中了!”

  王文佐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便用手掌测量起羽箭的长度来:“一、二、三……十四,一共十四把,而我们常用的羽箭长度只有十二把!”(韦伯解释一下,这里的“把”是指手握拳后从虎口到小拇指尖的长度,这是古代东亚地区很常见的测量羽箭长度的单位)

  “足足长出两把来!”贺拔雍低声道:“这么看来,贼人用的弓应该也会长大不少,只怕寻常的皮甲也挡不住!”

  王文佐没有说话,脸色却不太好看。通常来说,弓箭的威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拉距——弓上弦后搭箭点到引满弓后搭箭点的距离,拉距越长威力越大;弓的强度;弓臂的长度和形状。而箭矢的长度一般和拉锯和弓臂长度是呈一定比例关系的。对方使用更长的箭矢,一般来说箭矢的威力也大不少。

  在现代社会,射箭已经是一种娱乐和体育运动,但在古代,射箭被视为国家之根基,士人的必修之道,哪怕是儒士,很多时候也会考核弓箭。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只要一心苦读六经,考取功名,就能立刻改变家人的命运。但却不知道只要你能开一石以上强弓,左右开弓,策马驰射,哪怕是太平年头,也能很容易被边军将领招揽至麾下当家丁,过上小地主水平的生活。这种氛围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弓手,尤其是能够使用射穿盔甲的战弓射手数量,与军事力量强弱息息相关。

  “那个贼人已经断气了,尸体就在旁边,您要不要看看?”火长大着胆子问道。

  王文佐吐出一口长气,点了点头。地上的尸体穿着一件鹿皮短衣,脚上只有草鞋,粗厚的胡须下是一张轮廓深刻的脸,头发蓬乱,右胸有一处伤口,王文佐将其上衣扯开,发现其浅黑色的皮肤上长满了胸毛。

第205章 虾夷

  “不像是百济人!也不像是倭人!”王文佐皱起了眉头,心中暗想倒有些像是后世的欧洲人。

  “应该是倭岛上的蛮子!”贺拔雍道:“我平日里听那些倭人俘虏说过,在他们居住的大岛上有许多蛮子,时常来抢掠他们的村庄。他们的大王也时常出兵征讨那些蛮子,有些蛮子首领被打败后就向他们大王称臣!”

  “有可能!”王文佐一拍脑袋:“那个定惠和尚不是也在军中吗?快把他叫过来看看不就都清楚了!”

“不错,此人便是虾夷人,居住在东方之地,他所使用的弓矢便是贵国古书中的貂弓楛矢,最是厉害不过!”定惠查看了尸体和箭矢后,用十分肯定的语气答道。

  “虾夷人怎么会跑到百济来了?”贺拔雍的脸色有些不善:“他们不是你们倭人的仇敌吗?”

  定惠似乎没有感觉到贺拔雍隐藏的恶意:“贺拔校尉有所不知!虾夷人分为百余部,互不统属,以强者为尊,其中有些已经臣服于我大和国的,也有是我国仇敌的。安培比罗夫将军对虾夷人屡战屡胜,在虾夷人中威望深重,这次出兵他是主将,想必麾下有不少虾夷人!”

  “被打败了就跟着出来卖命,这些虾夷人也不像你说的那么坚忍不屈嘛!”贺拔雍冷笑道。

  “贺拔校尉有所不知,安培比罗夫将军与其他人不同,其母亲本就是一位虾夷贵酋之女,本就有虾夷人的血脉,所以虾夷人视其为自家人,所以才愿意跟随其征战,若是换了其他人,即便是臣服于我国的虾夷人,也不会随之出征的!”

  “原来如此,这倒也难怪!这么说来,那位安培比罗夫在贵国也是名将了?”王文佐点了点头,(韦伯这里多说一句,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中华文明的早期是很常见的,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其母狐姬便是来自戎族,他自己逃亡途中也曾经娶了母国翟国(即狄国)的女儿。晋文公回国继位之后,就很好的处理了晋国与戎狄的关系,许多戎狄成为了晋军的盟军,为晋国的称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究其原因,当时去母系社会还不远,舅家的关系远比后世紧密,比如汉代外戚和天子本人的后代是宗室,列入宗庙之中,但天子的亲兄弟各自在封地建宗,从法理来说另立一枝,对于天子来说反倒是外人。)

  “不错!”定惠见王文佐如此和气,胆子倒也大了起来:“东土的虾夷人凶悍善战,驻扎那边的将军少有能呆上三年的,要么战死,要么因败获罪。只有安培比罗夫在东土屯扎十余年,不但未曾战败,还能不断出兵远征,获取远方蛮夷的臣服!”

  贺拔雍在旁边听得不耐烦,冷笑道:“还说别人蛮夷,也不看看自己是啥,真是乌鸦落猪背上,笑话别人黑!”

  王文佐撇了贺拔雍一眼,吓得贺拔雍赶忙低下头去。喝止住了部下,王文佐这才重新询问定惠和尚关于虾夷人和安培比罗夫的情况来,他问的十分细致,便是许多琐碎之事也不厌其烦,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王文佐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禅师,此番本官收获甚多,当真是多亏你了!”

  “不敢!”定惠赶忙笑道:“这都是贫僧的本分!”

  “贺拔校尉!”王文佐抬高了嗓门:“你送定惠禅师去歇息!”

  “是!”贺拔雍应了一声,向禅师拱了拱手:“禅师,请!”

  当两人离去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王文佐转过身,向营门方向望去,远处的任存山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山野四处都是黑乎乎的,呼啸的夜风中夹杂着鸟兽的鸣叫,仿佛旷野之中只有自己一人便无他物。此时一股巨大的虚无感抓住了王文佐,自己在这海东之地,领着这数千健儿爬冰卧雪,饮血茹毛,冒矢石,临白刃,九死一生的苦战,千百年后落在竹帛之上恐怕能留下短短一行字就不错了。不,如果依照原有历史的轨迹,自己的这番辛苦到头来多半都是白费,说不定还会沦为一个韩剧中的被魔改的面目全非的反角。

  “这可不行,绝对不行!”似乎是在反驳某个虚空中的提问者,王文佐大声喊道。

  “参军,什么不行?”

  王文佐转过身,只见贺拔雍站在那儿,脸上满是好奇之色,显然他已经把定惠送回去了。

  “没什么,几句胡话罢了!”王文佐迅速转换话题:“人送回去了?”

  “送到了,我亲自送他回帐篷的,还安排了两个哨兵!”

  “嗯!”王文佐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等待着贺拔雍的发问,但对方却没有说话,只是站在那儿,眼睛闪闪发亮。

  “怎么了,你为何不问我刚刚为何问那么多?”

  “我想参军会告诉我的,所以我就没有问!”

  “好,好,贺拔你长进了!”王文佐笑了起来:“很好,能够学会忍耐是成长的第一步。好,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倭人是我们现在的首要敌人,所以我想尽可能多知道一点!”

  “倭人是首要敌人?”贺拔雍皱起了眉头:“难道不是百济人吗?”

  “不,也许过去是,但现在已经不是了!”

  “我不是太明白,据我所知,任存这边的敌军中大部分还是百济人,倭人至多不过四千人!”

  “呵呵呵!”王文佐笑了起来:“我们先回火堆那边,时间已经不早了,再晚点回去,锅里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王文佐将最后一口粥倒入口中,满意的吐出一口长气,还有什么能比折腾了一天之后喝上一碗热粥更舒服的事情呢?

  “参军,你可以回答问题了吧?”贺拔雍坐在火堆对面,跳跃的火光映照在他脸上,有种滑稽的感觉。

  “问题?对,对!”王文佐习惯性的摸了摸胡须:“原因很简单,倭人是一支客军!”

  “客军?”

第206章 前哨战

  “嗯!倭人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渡海而来,如果打输了是没有任何退路的!你还记得两次与他们交锋的情况吗?虽然两次都是我们赢了,但那些倭兵即便形势对其不利依旧苦战,直到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才投降!”

  “确实如此!”贺拔雍稍一回忆便赞同道:“我记得海上那一仗,有几个倭兵水都淹到甲板上了,还在向我们射箭,真是顽冥不化!那为何说百济人呢?”

  “贺拔,自从扶余丰璋杀了鬼室福信之后,叛军中已经人心动摇,之所以并没有太多投诚之人,无非有两件事情未明:倭人已经拿出倾国之兵支援扶余丰璋,我大唐和倭国谁是赢家;其二、若是他们投诚,我大唐会如何处置他们。而只要我能击败倭人,第一个答案自然明了。”

  “参军说的是,至于第二桩事情,为何不昭告百济人,大唐将赦免其前罪,打消他们的疑虑!”

  “现在还太早!”王文佐摇了摇头:“只有我们先击败倭人,赦免前罪才有效果,胜负未明,百济人只会耻笑我们的善意!”

  “不错!”贺拔雍深以为然,磨拳擦掌:“那就等打赢之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