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16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洛玄夜放下茶杯,抱拳认真说道:“陛下,臣的四哥说的是真的。

  您是得到了天启的君王,生来就是不同的,这恢弘的伟业不由您来造就,还能让谁来造就呢?

  如若陛下不放心,可以去问老祖宗,但想必四哥说的,就是老祖宗曾经提起过的。”

  洛玄夜的话让李世民心中彻底泛起了轩然大波。

  这件事洛玄辰可能会忽悠他,但洛玄夜是不会这么做的,那就是说这件事是真的!

  洛氏女能记录下最真实的历史。

  李世民猛然站起身来,疾步走下御座,太极殿中发出他用力踩在地板上的声音。

  “青阳,你说朕能不能将武德朝的历史修出来?”

  李世民的声音传到了殿中众人耳中,殿中再次陷入了寂静中,武德朝,那可是有玄武门之变的啊。

  长孙无忌几乎立刻高声道:“陛下!不可啊!

  这武德朝之事,在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在太上皇的起居注中,哪里是能现在就写出正史的呢?”

  洛玄夜却知道李世民想要说什么,他望着李世民背对着众人的背影,缓缓道:“陛下,玄武门会如实记录,无论是谁记载,都是如此。”

  李世民轻舒一口气,“不要有丝毫的隐瞒,要让后世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

  洛玄夜又道:“臣亦在此事中,只觉没什么可隐瞒的,素王诛管蔡,陛下诛建成元吉,这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右仆射说的有道理,大唐之事,没必要现在就将正史写出,臣倒是有个提议,自古因为史官为男子,所以后宫记录一向不多,乃至于皇室子女多有谬误,不若在宫中设置一个女史,此职倒是可以由洛氏女担任。”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同意。

  他不再说话。

  一直走到大殿的尽头,望着外间亮堂堂的光,直直的照在他的身上,就像是镀上了一层金色的甲胄。

  他的脸上映着大日的辉光。

  眼中则有明流在涌动。

  我李世民,真是得天之幸的君王啊。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李世民对于是否要洛氏女编修历史的答案。

  李世民就这么站着,似乎过了许久,地上的太阳光影,偏转了几分,他终于缓缓转过了身,面向诸宰相,“读史使人明智。

  朕很喜欢一句话,巍峨的高山终会崩塌,川流的大河终将枯竭,石头会腐烂,朕的大唐也会灭亡,这世上又有什么是永存的呢?

  朕不曾听闻过这样的事物!

  或许只有文字,只有记载于文字间的智慧和道理,以及血泪的教训,会让后人谨记。

  现在朕站在这个位置,这或许就是朕的使命吧,去编写那些真实而瑰美的历史。”

  李世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诸宰相齐齐躬身道:“英明无过陛下!”

  李世民向前几步道:“传朕旨意,着楚国夫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礼部尚书、苏州刺史洛玄镜,入弘文馆,编修汉末以来国史,魏征、褚遂良、长孙无忌、房玄龄、洛玄辰等为辅佐,再着洛玄镜可自行抽调人员编修,报予朕即可。”

  入弘文馆编修国史,位列大唐士人之首,这是何等的荣耀!

  洛玄夜躬身抱拳肃穆道:“臣待妹妹谢陛下信重。”

  李世民点点头,他抬脚走出太极殿,刚才从殿中消失的太阳,再次照在他的身上,那股温暖的感觉,回来了。

  皇宫中的建筑壮丽异常,李世民心中有无数的话想要说。

  ————

  玄镜奉旨纂汉末以来信史,及书成,帝乃阅之,玄镜曰:“此书,借天道而立人道,言君道而实民道。”

  太宗赞曰:“汉后第一良史,卿有太史之风”。

  玄镜谓曰:“不过承祖之幸,得上之信,乃有功成而已。”——《唐书·诸洛女列传》

第895章 让圣王光耀万年!

  时光匆匆如同流水,天下的局势同样如同流水。

  自攻灭冬突厥以来,大唐无战事,君臣再次开始专注国内,关注民生百姓,国势再次昂扬向上。

  初升的朝阳照在打开的宫殿门前,给朱红色的大门晕染上了一层宛如佛像金妆般的颜色。

  这层金光波波点点的洒进太极殿中,殿中两侧侍立着宦官和宫娥,李世民正抱着一堆纸张在翻看,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

  “给朕传召。”

  李世民从纸堆中抬起头来,对着宦官吩咐着。

  ……

  编修国史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尤其是现在要挑错,神器青史不可能一直开着,那洛氏的气运点是扛不住的,只能挑关键的时候开。

  洛玄镜奉命来到长安后,第一件事是给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章,详细的阐述了她之后的步骤以及大致目录。

  条理清晰,内容详尽。

  李世民很快就批阅掉,仅仅四个字,“依照卿言。”

  自此洛玄镜身上挂上了弘文馆行走的职务,专职编修国史,她一跃成为大唐最被重视的权贵之一。

  因为修史是一项荣耀而清贵显赫的职务,尤其是李世民看重弘文馆,很多有才华被看好的臣子都会到弘文馆挂职,而修史,就是积攒资历最重要的一件事。

  换句话说,在这里,能看到许多一手资料,这有多大好处,毋庸置疑。

  洛玄镜对修史极其重视,因为在她进入长安后,就被洛苏叫到了灵天阁,之后洛玄镜就给洛玄星写了信,让洛玄星把姐妹都送到长安来,帮助她一起编修史书。

  在贞观六年的时候,洛玄镜完成了汉末列国的一部分史书本纪部分的草稿,呈递给了李世民。

  因为李世民对汉末列国的皇帝,很是关注,待收到这份草稿后,李世民召集群臣,于太极殿商议。

  洛玄镜呈递上来的史书,在这些或者宰相,或者博学多闻的文士手中传阅。

  “用词简洁而精准。”

  “语言不失瑰丽,乃至于有韵律在其中。”

  “只不过,这有些言语,若不是从这里所见,实在是不知道如何知晓啊。”

  众人纷纷评价着,对洛玄镜所编撰的史书,从格式上,没人敢说什么,洛氏是专业做这个的,就算是褚遂良也不敢说什么。

  唯一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安的就是关于内容,其中有不少几乎是推翻了旧有的史书和史料,比史书和史料更加详尽。

  这些就是“通灵”而得来的东西吗?

  殿中众人心中都打着鼓,但没人真的在这方面提出意见,因为这份“通灵”不正是陛下使洛氏女修史的原因吗?

  不出众人所料,李世民见众人都阅罢,就带着感慨说道:“朕让楚国夫人将所编修的史书上,关于本纪的篇章先列出来,于是有了现在这份草稿。

  朕修史的初衷,一是让明君昏君都彰显于世上,二是让后世君主得以警戒。

  现在朕自己看罢,都颇有收获,这其中的不少错误,朕也曾经犯过。

  以此观之,这部史册的编篆,果真是有利无害。”

  对于李世民所言,诸宰相以及文人已经见怪不怪,这就是李世民,时时有一颗谦逊的心,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但很快就会再次回到谦逊状态。

  “诸卿可知道,朕为什么要让楚国夫人,先修本纪吗?”

  啊?

  李世民的问题让众人一懵,虽说一国一国的修更正常一点,但先修本纪,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其中还有什么深意?

  李世民见状,也不再卖关子,便直接说道:“曾经在昭城中,有一座诸子百家的圣殿,供奉着那个辉煌时代的圣贤。

  无数珍贵的言语于是就在世间流传,滋润着汉人的精神世界。

  想必诸卿都是知道的。”

  李世民一提这个,殿中的气氛顿时肉眼可见的热烈起来,就连魏征就直接问道:“陛下,您是要重建诸子圣殿吗?”

  诸子圣殿,即便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不曾见过,但仅仅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就能够让人感受到那种恢宏和壮观。

  天下的文人,无论是学儒,还是学道,亦或是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所尊崇的圣人,都在诸子圣殿中。

  魏征这一问,让众人都颇为振奋,但转而就暗淡下去,哪里能重建呢?

  诸子圣殿中最珍贵的东西,除了那些文字,还有雕像,传说中,那些雕像,完整的记录了圣人们的真实模样。

  现在就算是重建诸子圣殿,又从哪里去雕刻那些圣贤的音容笑容呢?

  “朕复原不了那座曾经的诸子圣殿。”

  李世民说着,叹息道:“那或许是诸子圣殿的命运吧,昭城毁灭在那场千年难遇的天降大雨中。

  草萧疏、水萦纡,断壁残垣中,已经不能见曾经的辉煌和明耀。

  但诸子圣殿的精神永远流传。

  朕在想,诸子的思想源泉从何而来,便是圣王。

  那圣王的精神也要永远流传才是。

  朕以眇眇之身,蒙素王上皇恩典,得诸夏万民之心,以有今日。为了昭示子孙,警示子孙。

  为了使天下万民,能向正道,能知正道,于是决定要立下一座帝王庙。

  在帝王庙,供奉那些有大功大德的圣王。

  朕要立起高高的石碑,用石头来建造这座庙宇,然后用黄金、美玉、白银、珍贵、玛瑙、水晶来装饰它。

  这世间一切和美好所相关联的物件,朕都要列在其中,非壮丽无以重威,这圣王之威,便在其中了。”

  李世民意气风发的说道,这件事同样是他想了许久的,从洛苏第一次和他提起,已经过去了许多年,现在是完成这件事的时候了。

  他建立这座帝王庙,不仅仅是要祭祀古之圣王,日后他自己也要进去。

  他有这个自信!

  “圣王居于主殿,其余帝王分列偏殿,圣王各列功绩,其余帝王往后而列,明正统之序即可。”

  李世民话中的意思很简单,这帝王庙,要列举大多数能代表统序的帝王,也就是一脉相承,或者在中途分支,但是最后又合并在一处的帝王。

  其中最重要的是圣王,这些圣王都要在之后单独设置殿堂。

  其余没有入选圣王的君王,就在一起被列在其余的殿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