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895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洛苏的视线扫过大唐群臣,他的眼睛仿佛能够洞悉人心,几乎每一个和他对视的人都忍不住偏过头去,或者低下头去。

  洛苏突然有种自己当初担任邦周摄政时的感觉,那个时候也是这样。

  他清了清喉咙,众人都抬起头再次望向他,他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已经给众人造成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印象。

  现在他要出言,他说的话,能不能维持他的神秘和强大,他能不能留给这些重臣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人中将威望拉到顶级,让人不敢轻视?

  洛苏没想这么多,他缓缓开口说道:“如今天下是什么样子呢?

  率土之众,五六俱没;干戈不宁,桑农颇废;凋敝之后,饥寒重切。

  这自然是隋朝所造成的罪孽,但又不仅仅是隋朝。

  大唐所面临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想必很多人都不曾思考过。

  从汉末以来,天下有几百年的乱世,在这其间没有天子在位,诸国不断地征伐,整个诸夏都在板荡和断裂中,人心就在这其中撕裂着。

  隋文帝一统四海,他本来应该承担起重新混一诸夏的重担,但苍天所选择的这个君王,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诸夏表面上统一,但内在的隐痛却依旧在撕裂。

  直到隋炀帝这个古往今来的第一暴君出现,他将天下人对盛世的幻想打破。

  在短暂的和平后,天下再次陷入了汹涌而来的血与火中,这是前所未有的黑暗深渊!

  那副场景,想必诸位亲历者都不会忘记。

  我可以毫不讳言的说,因为隋炀帝的行为,诸夏正处于从汉朝开始,六百年来最低谷的时期之一,仅次于灭胡前的情况。

  稍有不慎,诸夏就有倾覆之危。

  苍天不为,皇天为之。

  大唐出现在诸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统天下,天子更是受到素王上皇天的天启,避免了那种最极端的糟糕情况出现。

  值此之时,在隋王朝的惨重教训下,在分裂了数百年的事实面前。

  大唐该要如何建立一个高效、低成本、简洁的中央朝廷,让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就是重中之重。

  大唐该要如何去将那些分裂数百年间所产生的差异消除,进而再次实行真正的大一统,就是重中之重。

  大唐是建立一个媲美先汉那样的繁荣鼎盛的帝国,还是如同秦朝和隋朝那样昙花一现、就迅速在骄奢淫逸中走向灭亡,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之前对天子所讲的那些,还远远不够,大唐一系列的稳定的政策,对外的政策,对内的政策,对待商业的政策,对待农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个共同的执政思想所延伸出来。

  汉朝从汉高帝到汉文帝,两代摄政加三代帝王,执政思想就只有一个——“休养生息”。

  能不打仗就不打,能不开战就不开战,对外不开战,对内促进生产,就算是匈奴挑衅,没有绝对的把握不动手。

  到了汉武帝时期,执政思想就变成了——“打废匈奴”,一切都围绕着这个来行动。

  大唐同样如此!

  现在大唐需要一个指导接下来数年的思想,进而向所有官员宣贯这个思想。

  这样官员们都知道朝廷到底是要做什么,他们在执政过程中,就不会不明白政策的目的。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

  洛苏说罢,房杜沉默,群臣恍然,满殿寂静!

  ————

  国师洛苏的初亮相毋庸置疑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史书在不同亲历者的传记都用了“默然”、“深撼之”、“只觉其智如渊”这些形容词,可想而知洛苏带给这些重臣的震撼,在《贞观政要》上,详细的记录了唐初群臣的政治言论,我们可以看出,洛苏的思维是迥异于其余群臣的,他如同站在高山上,俯视着一切。——《唐帝国兴衰史》

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

  为何安静至此?

  为何一言不发?

  自然是震惊、震撼,既而不知该如何插进话中。

  便如同不学无术之人面对引经据典辩论的大儒,只能茫然无措一样。

  从未有人用这么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历史上那些盛世君臣的作为,摆在所有人面前。

  为什么那些历史上的明君贤臣在面对一件事时,会选择那么做,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这便是存在于政治中的一种“理论”!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彼此影响的。

  洛苏从现实的政治事件中所提炼出来的理论,会反过来让以后的人,按照理论去执政。

  这就是洛氏子弟为什么能用治政书治理天下的道理!

  这就是洛氏站在无数先祖前辈肩膀上所能够省下的力气!

  以诸位学士的智慧,又怎么会不明白,当洛苏提出了这条理论,在往后的岁月中,就会有无数的士人,用“执政思想”来分析当朝君臣的政策,进而察觉到风向的改变。

  如果天子的政策在思想上相矛盾,这就说明天子的思想是混乱的,甚至会有人上书言明。

  从洛苏提出这个理论开始,朝廷上的一件件事务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就像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这些聪明人是越想越吃惊,越想越震撼,故而殿中是越来越安静。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王珪、褚遂良等人,都紧紧皱起了眉头。

  洛玄夜悠哉望着众人,政务上他一向是不插嘴的,毕竟术业有助攻,但看到这些以智谋而闻名的大才,如今这幅模样,还是很有趣的。

  李世民见到众人不说话,于是主动问道:“众爱卿为何一言不发,国师所言,朕颇觉有理,诸卿以为呢?”

  “国师之言,振聋发聩,臣敬服!”

  “臣等敬服!”

  众人心悦诚服的说道,从周郡王等人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不一般,从天子的态度上,同样能看出来不是常人,果然不该质疑的,这打脸啪啪的。

  李世民闻言很是高兴,甚至在长孙氏看起来,有些眉飞色舞的味道,“既然如此,那诸卿以为,我大唐往后应当如何执政,才能让天下大治呢?”

  魏征心中有些想法,但他估计殿中群臣不会同意,他向洛苏行礼而后问道:“不知国师有何良言,能为我等计。”

  洛苏看了他一眼,却不曾说话,他是做决定的人之一,负责的是掌控。

  魏征见状讪笑道:“陛下,臣以为这世上不曾有一蹴而就之事。

  如今天下有六百万户,诸夏底气尚存,只是如同饥饿的人,没有力气而已。

  恢复生产,是第一要务,教化百姓,行以王道,当为首务。

  以王道煌煌,正和国师拨乱反正之意。”

  魏征率先提出自己的意见,他的话并不中规中矩,因为从汉朝崩毁后,已经有数百年不曾行过王道了。

  李世民一听,有些犹豫,他有些不太认同,他是打天下的人,见到的人太多,经历了这么长久的乱世,人心早就乱了,他认为难以教化。

  殿中群臣更是嗤笑,一向和魏征关系不好的褚遂良,直接出言嘲讽道:“魏征,王道早就在春秋时被废弃了,强汉也没有用王道来治国,而是夹杂着霸道。

  教化?

  可笑!

  这天下人的人心险恶,岂是你一个书生能够教化的?

  抱着你的书本去故纸堆中研究吧,这朝堂之上,不是你这种只知道务虚之人,所能够站立的。

  陛下,不必采信他的书生之言,如今天下纷乱,当以重典以制,严刑苛法,使天下人,以农、以商、以工、以术、以学,方能成就。”

  大多数宰执听到褚遂良尖酸刻薄的讽刺,顿时叫好起来,纷纷对魏征反驳,赞同褚遂良的言论。

  洛玄辰则一言不发,他望了李世民一眼,又望了洛苏一眼,若有所思,默默盘算着什么。

  李世民见到了洛玄辰的异状,于是出声问道:“玄辰何以一言不发?”

  洛玄辰见到李世民点自己名字,于是拱手道:“臣刚才在思索。

  轩辕黄帝平定蚩尤,而后教化;颛顼诛除九黎,教化万民;商汤放逐夏桀,创造大业;周武诛杀商纣,既而振作;伐无道暴秦,遂有强汉;诛除汉戾,以建汉宣;先汉流离,光武承继。

  隋朝建立,若不是隋炀帝这古往今来第一暴君,纵然有隋文严苛的刑罚和苛政,但百姓却依旧不曾有乱象。

  这大乱之后有大治,似乎是注定的。

  这大乱后的百姓,似乎并不如何难以教化,臣一家之言,陛下且听之。”

  魏征闻言眼睛顿时亮起,好搭档啊,我魏征就需要你洛玄辰这样的政治盟友,其他人,哼,竖子不足与谋!

  呃!

  洛玄辰的话让一众人哑口无言,但他们依旧坚持认为,魏征和洛玄辰所言,不足为信,“我等辅佐陛下开国,所行所为,陛下皆知,我等都经历诸多,不是魏征等,不曾见过事务所能相比的。”

  双方顿时争执不下,甚至直接吵起来,魏征真不愧是未来大喷子的指定人选,独占群臣,不落下风。

  把封德彝气的直接就要挽袖子上前揍他。

  李世民本来是赞同封德彝、褚遂良等人的看法,但听到魏征和洛玄辰所言后,他认为二人很有道理。

  从内心深处,他认为打天下和坐天下是不同的,所以打天下时的经验,不一定对,所以他并不迷信房杜等智囊。

  他又望向洛苏,问道:“不知国师有何看法?若有,烦请说与朕听。”

  来了!

  殿中群臣都坐正了身边,刚才争吵的众人,纷纷坐好,现在谁都能看出来,陛下对国师的意见很是重视。

  洛苏对着李世民显出温煦的笑容道:“王道还是霸道,要看人,要看君王,要看臣子,要看天下百姓。

  所谓霸道,君王凭借玩弄权术来掌握朝廷,用暴力来控制臣下和百姓,用严刑峻法来让天下按照自己的思维行动,讲究的是一个以暴力压服。

  所谓王道,用仁义来统治天下,相信道德能够改变天下,要求君王以身作则,克制自己,如同太阳一样,照亮带动周围人,扫除黑暗,最后遍及天下人。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见其幸不忍见其残,用君王自身的道德感化群臣,最终让天下宾服。

  天子你要哪个呢?”

  李世民听罢,毫不犹豫的说道:“王道!”

  洛苏微微笑起来,洛玄夜依旧事不关己的在饮茶,但对李世民的选择却毫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