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88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有没有因为出身边郡,而不能受到朝廷重用的豪杰呢?

  有没有乡野之间的勇武之材,想要报效朝廷,却不知路在何方呢?

  朕现在决意改变这些,如果有允文允武的大贤之人,边郡豪杰,勇武之材,可以到朝廷之中来任职求官,可以在郡县之中募集乡勇,清剿太平军。

  朕都会按照功劳大小,予以赏赐,绝不使任一明珠遗落沧海之间。”

  放开党锢,允许士人自由参政。

  就地募兵,允许豪族自由发展武装。

  这道旨意如同风一样的顺着洛阳四通八达的道路向天下之间而去。

  洛霄距离洛阳如此近,自然是最先收到消息的。

  这道旨意早在还没有出现时,洛霄就已经知道肯定会如此,朝廷的禁军短时间之内不能重建,那么借助地方武装就是注定的。

  当年邦周就是走的这一条老路,最后诸侯坐大。

  不过大汉朝廷的境遇比邦周王室好得多,双方之间的制度完全不同。

  豪族武装就算是有一定的发展,但朝廷无论从大义名分,还是从实力来说,还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只要皇帝的手腕足够强,这些豪族武装不过是为皇室做嫁衣罢了。

  ……

  大河之边,洛霄负手而立。

  之前与皇甫嵩对阵,都没能让他如此郑重,他知道这一次所面对的,才是真正的天下群雄,整个汉廷的英雄豪杰,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大汉天命戛然而止,洛霄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级别的豪杰出现。

  若是有秦末那些豪杰的水平,那想要平定天下,扫平群雄,那即便是他也要艰难了。

  “咳咳。”

  白布之上几丝鲜血,鲜艳夺目,洛霄的眼神一暗,“可惜了,不知道还能有机会见识到多少豪杰之士。

  太平军会是你们的崛起之本吗?”

  对太平军,洛霄的判断是,人才严重不足,而且弥补不了。

  不要说那些豪门望族,就算是寒门子弟,乃至于最普通的商人、小地主、手工业主等等,都不会加入太平军。

  一旦他死了,失去了精神的支柱的太平军,很快就会不堪大用,甚至很快就会真的化作和官兵一样的贼。

  不过洛霄不在乎这些未来,人生在这世上,不必尽善尽美,只要完成一件大事就足够了。

  太平军同样如此,只要完成一件大事,将腐朽的汉廷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就足以让千万年的历史都记住他们的名字。

  ……

  朝廷下发的诏书,很快就通行到了郡县之中,太平军的起义声势浩大,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郡县还是在汉廷的控制之中。

  只不过随着更多的城池失去秩序,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了太平军中。

  太平军集中爆发的郡中,那些豪强基本上都已经举家破灭,不要说普通的豪强地主,就算是那些顶级的家族,也逃不了。

  除了冀州之外,就属青州和兖豫这两个人口大州爆发最为严重,这两个地区遭重是最严重的。

  吕氏盘踞青州的临淄郡和胶东国三百年,族人不知道多少,目标实在是太大,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这其中不仅仅是青州太平军之事,还三百年的时间,支脉众多,逐渐的开枝散叶,又没有洛氏那种严格的管理,吕氏各支脉之间的关系是相当错综复杂的。尤其是后汉时,有的支脉比主脉还要兴盛,导致诸脉之间的关系实在是说不上融洽。

  还有随着郡望渐渐兴起,除了洛氏这种天下独一份的姓氏之外。

  谁才是姓氏第一的争论时有发生。

  尤其是临淄吕和即墨吕,淮阴韩和安阳韩,这两姓四家之间的高低时不时就被拿出来讲一番。

  有些话说得多了,就会伤和气,这是很正常的行为。

  面对洛氏就算了,面对其他家族,谁也不愿意做老二,正因为是同宗,那才更要争个高低上下,这是人之常情。

  就像是现实历史上的群雄逐鹿前期,所有的战争都围绕着二袁之争进行,时常有人说若是合力,袁氏早就问鼎了,但事实就是不可能合力。

  无论是手下的势力,还是两人之间的个人意愿,都注定了二袁之争是停不下来的。

  除了洛氏之外,没有任何的家族能改变这种态势。

  现在朝廷放开限制,青州豪杰纷起,吕氏自然不能落后,一旦落后,不仅仅是要遭遇其他人的围剿,还要防备自家人的打击。

  诸州的刺史以及太守接到来自洛阳的诏令之后,终于算是长出一口气。

  之前除了少数几家金令列侯外,这些太守根本就没有资格去征召更多的百姓,只能以一种保安队之类的名义去收拢豪杰之士。

  现在朝廷给了旨意后,就可以直接正大光明的去征召这些豪杰之士了。

  随着朝廷禁令的放开,前往朝廷之中任职的士人却并不多,主要是世道比较乱,出行遇到的危险增大。

  不如直接留在州郡之间,前往太守的幕府之中任职。

  平日里被六百石刺史所监管的两千石太守们,如今算是翻身做主人了。

  作为一郡的最高长官,太守的权力极大,后汉又没有先汉那么多的金令列侯,手中军权一多,刺史不过是监察官而已,这些太守立刻就不将其放在眼中了。

  这些太守有一些人本身就是列侯家族的继承人,家族世宦两千石,虽然因为三互法的原因,不能在本郡做太守,但是在本州之中的其他郡做太守,效果是差不多的。

  还能和邻郡之间的两千石家族交换政治资源,甚至达成家族之间的联姻。

  从这之中就能看出先汉和后汉列侯家族的不同了。

  先汉的列侯家族,是特殊的,就算是五姓七家这种豪门,通常会选择和诸侯王联姻,或者和长安的经学家族联姻。

  但是后汉的列侯家族却不同,除了拥立光武皇帝的少数家族之外,金令一百年都没有赐下过。

  这与先汉末年的形势有关。

  当初先汉末年,诸侯王叛乱的缘故,后汉一朝对近支宗亲是相当防备的,不过远支宗亲却因此而得益,近支宗亲的封国甚至不如县侯,那种面积达到一郡的王国更是基本上消失了。

  在后汉一朝,列侯同样基本上成为荣誉头衔,朝廷几乎没有封县侯,能封乡侯都算是天恩隆重,不要说千户侯,甚至还有百户侯。

  官职的重要性超过了爵位,不过拥有爵位的好处是,可以稳定的拿到两千石职位。

  ————

  在古代王朝中,为地方施加权力总被视作混乱的开始,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倒果为因,为地方施加权力是混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只有在中央朝廷不能再通过自身解决局面时,才会为地方赋予权力。

  为地方不是毁灭的开始,在西汉王朝时期,几位皇帝都出色的解决了地方诸侯权力过大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将汉王朝衰亡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加强地方的权力是不正确的。

  笔者将在后续的篇章中通过太平起义的经历,对汉王朝衰亡的诸多因素一一讲解。——《汉王朝兴衰史》

第584章 大汉诸豪门

  随着诏令的下达,天下所有的豪强大族都有了动作。

  在后汉一朝,或者说,在任何一个时期,阶层总是存在的。

  家族之间的权势高低总是存在的,不同的时期各有家族显贵。

  后汉一朝,除了昭城洛氏外。

  在中原大地上,提起最顶尖的豪门贵族,自然是以传承三百年的五姓七家为首。

  这五姓七家二开帝业,拿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风风光光的度过了三百年。

  但纵然是这七家,其间的强弱也是有分别的。

  其中以即墨吕氏和安阳韩氏最强,在后汉一朝也屡任三公九卿级别的高官。

  张氏从始祖张良起,就是黄老道传人,在儒家占据主流的时代,自然影响力稍弱。

  不过张氏创立道教,和其他家族的赛道又有所不同了。

  英侯洛氏在后汉前两代皇帝时还是很显赫的,但是从外戚和宦官开始互相把持朝政,看不惯朝中的混乱,就渐渐没有那么显赫了。

  但洛川的横空出世证明,英侯洛氏威名依旧在。

  兰陵萧氏则是典型的思想出了问题,和外戚家族以及宦官分别大战,结果自然是损失惨重。

  若不是姻亲拉一把,主脉都可能要被杀光。

  但还是导致族中人才断档,所以在不断的衰落。

  自闭的兰陵萧氏去宗教之中寻求心灵寄托了。

  淮阴韩氏和兰陵萧氏差不多,盘踞地方,鲜少进入朝廷,武勋家族没有杰出的人才,快要把自己混成两千石家族了。

  这五姓七家名声的确是高,但实际上除了即墨吕氏和安阳韩氏之外,在英侯洛川没有横空出世,博下巨大的名声之前,都属于典型的地方超级豪门。

  其中的关键在于地方二字。

  这算是超级加强版的唐代五姓七望。

  唐代的五姓七望是纯粹吹出来的,先不说虚假的数百年历史,就算是真的,但不过是表面上名望很高,世人崇拜。

  实际上权力小的可怜,被唐朝皇帝随意揉捏,嫡女皇后被杀,连句话都不敢放,能和亲王联个姻都要上赶着,完全就是李唐皇室对付关陇勋贵的棋子。

  洛吕韩张萧这五家起码真的有实权,有封地,有臣民,不仅仅凭着一张嘴去吹。

  但既然冠上了地方豪门的名字,那自然就有中央豪门作为对应。

  大汉朝权力最顶级的豪门,那还得是世代担任三公,把持台曹的那些经学家族。

  这些经学家族学习昭城洛氏的做法,将经学知识、政治资源、存身土地结合起来之后,就形成了经学家族的究极体,经学门阀。

  权力是从下至上的。

  权力和世代三公没什么关系。

  权力和清名满天下同样没什么关系。

  权力只和你能不能给予属下好处有关系。

  如果不能为属下带来好处,不要说四世三公,就算是十世三公也没用,这就是英侯洛氏不如另外几个家族显赫的原因,还是太有原则了。经学门阀担任三公九卿等高官,铺就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和姻亲网,造成了垄断。

  而且这种垄断目前看起来还难以打破,因为那些有才华的寒门士子,都被吸纳进了这种姻亲网和关系网中。

  曾经有寒门子弟针对这种情况大声斥责道:“若天下寒门皆如此,我寒门士子何时才能翻身?”

  然后就有豪门子弟回道:“一介寒门子弟,十三年寒窗,一朝娶得贵女,履任八年,升为两千石,家族同样显赫起来,这不算是翻身吗?

  我出身豪门,至今不过是个闲职的郎而已,若能选择,愿做一寒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