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59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面对这重返中枢的机会,这些列侯家族会怎么想?

  现在是皇帝不支持改制,你我能怎么办?

  难道再来一次靖难,把皇帝拉下来吗?

  那英侯和吕侯以后恐怕就成了乱臣贼子的代名词了!

  越是在这种时刻,越是不能着急,先将自己侯国周围的情况理顺,保证一个比较安稳的环境,然后再去考虑其他。”

  吕常闻言沉吟着点了点头,他的确是因为这些年发生的事情,而有些昏头了。

  那些大列侯自然都收到了信,相对比某些列侯来说,只要不考虑未来的话,这些大列侯的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舒服的。

  因为侯国人口多,私军多,在地方就有实力。

  一旦逼急了他们,他们就能让那么仗势欺人的官员好好看看什么叫做开国勋臣的底蕴。

  面对王莽的招揽,不少家势衰微的列侯攀了上去,但是这些开国列侯的态度很是暧昧。

  尤其是那些有金令的列侯。

  因为王莽毕竟不是皇帝,一时的显赫不算是什么,这些家族动辄一两百年,如果每一个权臣都去攀附的话,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石沉大海的信件并没有让王莽有任何的沮丧。

  因为镇守列侯本就是皇帝的最后一层保险之一,他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算不上特别融洽,列侯们自然是有顾虑的。

  但是他拉拢列侯是顺手而为,不算是特别放在心中。

  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靖难之时了,若是哪个时候,面对武德充沛的镇守列侯,王莽还真的需要顾忌一下。

  但是现在关东的大部分列侯和诸侯王,经过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大部分都没有了昔年的勇武。

  这些诸侯王和列侯即便是加起来,实际上对长安朝廷也没有什么威胁,甚至在王莽的眼中,如果没有皇帝拉偏架,镇守列侯不一定就比当地的豪强强大。

  在王莽的改制计划中,列侯都不属于重点打击对象,本来就是一群废物,有什么可打击的?

  以关中御四方,以朝廷御地方,这两条没有人说出来,但是却实行了这么多年的政策,导致谁掌握了中枢,谁就掌握了天下,除非天下皆反。

  但是王莽丝毫不担心,等到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只要不搞到戾帝时那种秩序全崩的境地,拥有三河六郡、羽林孤儿的他,将是无敌的存在!

  没有任何人是他的一合之敌!

  ……

  对于王莽,昭城洛氏同样一直都在关注,毕竟天下之间已经许多年都没有见过声望能有这么高的人出现了。

  当年王莽前来昭城求学的时候,就比较有名气,在洛氏子之间也有所流传,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其诚近乎伪”的评价。

  这个评价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的确是实打实的称赞,王莽的那一颗坚定之心,任谁见到了都要高呼。

  “家主,前御史大夫突然参与了谋逆,在家中自杀,皇帝任命王莽为御史大夫。

  王巨君担任光禄勋不过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升任御史大夫,据说丞相在向皇帝递交辞呈,希望能够乞骸骨。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王莽很快就会升任丞相,因为汉朝现在没有大司马大将军,他基本上会掌握朝政。

  王莽是改制派的士人领袖,这是否是皇帝改变了态度呢?”

  当代家主洛伏沉吟道:“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毕竟还有皇太后在上面压着他,而且朝廷中改制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就连镇守列侯都开始汇报各地的不良情况,民怨太大,快要压不住了。”

  ————

  神爵十七年夏,关东民变四起,盗匪愈烈,诸侯遂持剑,破金令掌州郡兵者十,有甚者,一年三破金令,诸侯尚不能保,曰:“惜戾帝之祸,流民远甚于此,亦拔剑而定,今有精兵,亦有粮草,竟不能制,此非天之不佑?”

  诸侯联结,皆垂首而叹,不能振作,盗匪破国者四,身死者十一,有功者复其社稷,有过者削户减民,夺爵除国者七,诸侯衰微,尽在此时。——《汉书·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第551章 洛氏之中的分歧

  皇帝的想法当然不会极快转变,洛伏猜测,压倒皇帝坚持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于上书。

  吕氏、韩氏、萧氏、张氏、洛氏这开国元从关东五氏七家的上奏。

  赵王、梁王、楚王、胶东王(即齐王)这四个身居关东险要的诸侯王的上奏。

  奏章中报告了关东之地的情况,这几家都是汉室在关东最关键的诸侯。

  诸侯王就不提了,除了英侯洛和安阳韩之外,为了保证忠诚,另外几家都多次与皇室联姻。

  这几家控制了关中人口最稠密的五州之地的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牢牢守着五州通往洛阳的所有道路。

  这些王国和侯国都顶不住压力,那就证明关东糜烂,关东整体的资源和人口自然是远远超过关中的,皇帝怎么能不心肝俱颤呢?

  关东糜烂,诸侯无力相助,关中不稳,要求改制的声音愈发响亮,面对这种情况,皇帝能怎么办?

  “在戾帝刘旦年间,曾经有过一次上书,上百位诸侯联名请求戾帝改变法令,甚至强行打开了公车署,唤出了丞相,但是戾帝刘旦没有接受,这一次的皇帝恐怕是不敢这样做。”

  皇帝权力的确大,但权力是自下而上的,没有小弟,谁也抖不起威风来,强如洛氏唯我独法,伟力归于自身尚且需要盟友。

  皇帝敢再硬顶着,一旦成了孤家寡人,臣子们就会认为,为什么明明正确的事情你却不去做呢?

  你这个昏君!

  到了那个时候,除了死忠和愚忠的臣子外,其他臣子思想就会变化。

  一旦有人引导,轻则清君侧,重则诛独夫!

  室内众人对洛伏所说的表示赞同,“如今天下的大势就是改制,王莽攫取权力很顺利。

  如果这个时候汉朝的皇帝崩了,只能立小皇帝,谁能不说这是天命所归呢?”

  有一个略显年轻的洛氏子有些奇怪的问道:“家主,王莽一直想要做的都是打击豪强,这有多难我们都是很清楚的。

  当年昭忠毅公做这件事,尚且阻力极大,足足做了数年的准备。

  所有人都知道王莽以及王莽背后的人想要做什么,为何没有人阻止王莽的上位呢?”

  洛伏闻言笑着摇摇头解释道:“因为支持王莽的并不是那些豪强啊。

  改制派是一群什么人呢?

  我们洛氏、掌握着经学解释权的经学家族、镇守列侯这种不以土地兼并为生的权贵、热血而有理想的士人集团以及希望能建立盛世的正直官员。

  总结起来就是一群既有话语权,又不以土地为生的清流,希望能恢复到孝文皇帝甚至达成圣贤典籍中所描写的程度。

  反对者呢?

  郡县之中的大豪强,这是反对的主力,在地方盘根错节,实力强大,但是没有话语权!

  他们说什么没有人听,只能借由士人集团发声,但是士人集团根本瞧不起这些土财主,毕竟现在的士人集团还属于上升期,目标是建造圣贤典籍中的盛世。

  另外的反对派主要是宗亲外戚以及宦官这些皇帝近臣,这些人可比豪强还要过分,豪强巧取豪夺还得找机会,例如灾年放贷等等,或者联合当地官员狼狈为奸。

  宗亲外戚以及宦官这种直接下手抢夺啊,十年前我记得在河东郡中,有支脉的子弟出仕,最后把事情闹到了皇帝那里,如果这不是支脉子弟,换做一个毫无背景的官员,最后会是一个什么下场呢?”

  什么下场?

  破家的宗戚,灭门的宦官,还能是什么下场?

  如今的外戚王氏不也是一群纨绔子弟吗?

  正是因为如此,王莽的出现才难能可贵啊。

  在一群污秽不堪之中,竟然有这么一个高洁的人出现,谁能不向往呢?

  他应当给你们之中的一些人写信了吧,想请你们出山帮助他,而且你们有些人心动了,忘记了昭忠毅公的结局。

  或者说,宁愿踏上那个结局,也想要尽全力搏一把。”

  洛伏话音刚落,室内的气氛就有些不同了,有数人瞬间匍匐在地上,洛伏的三子沉声道:“父亲。

  巨君的确是给儿子以及几位兄弟来信,但一切还在犹豫之中。

  儿子一直在思考,祖父昭忠毅公当年为什么会失败呢?

  会不会是因为我们洛氏的缘故呢?

  如果不由我们亲自出手呢?

  如果我们只做辅佐呢?

  百年前,家族立志要与豪强对抗,如今等待了数十年,才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如果不襄助于他,实在是过不了心中这道坎。

  而且,去岁家族商业收入下降了两成,因为天下的混乱使通商不便,除了奢侈品之外,那些生活必需品又不可能涨价,往后只会愈发的艰难。

  现在英侯国的商队已经开始出现流民盗匪攻击了,再这样下去,家族的商队遭到攻击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增加对天下的影响力,重新使天下安定下来,这是最要紧的事情啊。

  儿子不需要继承家族,族中也不缺少儿子一人。最是恰当去人世间走一遭,就算是死在乱世之中,那也不过是命数而已,只要能为天下尽一份力,总好过在这里看着强。”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从自己的本心,到家族所面对的局势,论证了一切的必要性,对生死则带着一种洒脱。

  “如果他不是那个能挽救天下的人呢?”

  听到父亲的话,洛琪一愣,然后斩钉截铁的说道:“那儿子就更要前往了!

  他掌握了那么大的权力,若是不能合理的使用,对天下的损害会极大,在他身边才能控制住事情不向最差滑落啊。”

  坐在两侧的洛氏众人都望着匍匐在地上的几人,眼神各有波动,洛琪是昭忠毅公薨逝之后,第一个要出仕的洛氏子,虽然有赞同的,有不赞同的,但众人都表示理解。

  人本就是复杂的。

  有人认为君主的道德比能力重要,有人认为能力比道德重要,有人喜欢强势的君主,有人喜欢愿意听从劝谏的君主。

  有人愿意为了友人而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王莽具体办事的能力还没人知道,但他心怀光明理想,这在许多人看来就足够了,君主并不需要事事皆通,而且王莽和洛琪是君子之交。

  洛伏这一次沉默了许久,他的长子洛伊轻声道:“父亲,既然阿琪想去,那边让他去吧,当年秦末时,昭圣王一代不也使家族子弟各自随意行动吗?

  那个时候的天下比现在还要混乱,那个时候的家族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威望,家族子弟既然想要为理想而战,应当支持他们。

  不仅仅是阿琪,若是有其他子弟想要出昭城,同样可以举荐。

  我们洛氏千年以来的美誉,历代圣人贤才,可不能让王巨君专美于前啊。”

  洛伊话音一落,室内众人便齐齐微微垂首作揖,“素王在上!”

  洛伏悠悠叹道:“素王与你们同在!”

  洛琪闻言大喜,当即就是重重一叩首,欣喜道:“素王在上,琪定不堕家族声名。”

  等到众人退出,洛伏望着自己的大儿子道:“你觉得王莽此事能成?”